专题辅导2—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_第1页
专题辅导2—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_第2页
专题辅导2—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_第3页
专题辅导2—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_第4页
专题辅导2—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辅导2 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课堂提问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有效的提问,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现有的研究材料,以及我们了解到的语文教学现状,均表明课堂提问并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发展学生思维方面应有的价值。关于改进课堂提问的探讨,也大都集中在怎样从文本出发,设计恰当的问题以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鉴于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在设计语文课堂提问时,教师理应在考虑提问如何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考虑提问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从是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反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关于提问类型与思维发

2、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从发展思维的角度看,阅读理解有不同的层次,提问也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同类型。“布鲁姆一特内教学提问模式”,把教学中的提问分为由低到高六个水平,即知识水平、理解水平、运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和评价水平,其中前两种为低水平问题,后四种为高水平问题。每一种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或不同水平的思维活动相联系,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发展价值。(1)知识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只要引用课文中的某些语句就可以回答,或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组。其关键词是“是什么”“怎么样”。这一类问题的思维价值不是很大,主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2)

3、理解水平的问题。表现为“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等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3)运用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关键词有“运用”“举例”等等。(4)分析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是已经有了结果,要求学生找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以“为什么”为主要特征。(5)综合水平的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发展概括思维能力。(6)评价水平的问题。主要是对观念、价值观的判断或选择,以“评价”“看法”等为关键词。二、通过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1.精心设计旨在发展学生思维的提问。(1)分析课堂提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在进行问

4、题设计时,教师应该关注几种提问类型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同价值,有目的地设计不同思维类型、不同思维水平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中获得发展思维的机会。首先,在设计提问时,要控制知识水平的问题数量。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以事实为导向、以记忆为指标,不要求学生展开具有创造性的或批判性的思考。如果这一类问题大量充斥课堂,会导致学生对阅读活动的误解,使学生误以为:阅读就是对文本信息的被动接受;我作为学生,与作者不能进行平等的对话;书是权威的,印在书上的文字就是要告诉我们特定信息和道理的;我们只需要了解书中的信息、记住书中的道理就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阅读教学,学生的思维闸门是关闭的,学生的

5、主动性、创造性无从谈起。某些教师有一种误解,认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幼小,不需要接触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类型的高水平问题。事实上,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待文本的阅读态度,以及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如果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没有给学生创造适当的发展思维的机会,学生就会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惰性,丧失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意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高水平的提问也不总是对发展思维有效。只有运用得当,并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在运用高水平提问时,应充分关注阅读教学的特点,充分重视课文本身的教育价值。如,对于分析水平的问

6、题,应避免脱离课文情境的架空分析,学生的分析一定要以认真阅读课文、寻找有关信息为前提。评价水平的问题,也应该要求学生养成通过具体分析作判断或评价的习惯,避免脱离课文内容的简单的判断或评价。(2)整体设计课堂提问,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如果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不十分明确,就会导致课堂上的提问凌乱而没有层次感。其课堂表现是,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提问,一个接一个地回答问题,看起来似乎思维很活跃,但学生却没有办法找到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这样的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无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只在头脑中留下一些关于课文的支离破碎的印象,不但无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

7、的思维处于混乱而不清晰的状态。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避免数量过多,过于琐细。要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围绕课文理解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也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部分和整体相结合,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经历思维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3)提问要有明确的思维指向。应避免过于宽泛。如果提问过于宽泛,思维指向不明,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如,“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是实际上,由于问题的过于宽泛,反而降低了问题的针对性,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发展价值,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

8、展。同样是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写作方法,可以用更明确的、更恰当的、更能体现课文自身特点的提问方式来呈现。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后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较之“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思维指向更明确,学生经历的思考更深入,更有助于对课文特点的把握。2有效调控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对问题的有效调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时候,其教育价值甚至不亚于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1)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这样实施课堂提问:在提出问题之后,只要有学生回答出了预设

9、的答案,就继续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其实,在教师满足于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能够说出课前预设的问题答案的同时,实际上却使更多的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锻炼思维的机会。在很多时候,语文课堂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教学进程太顺利了,顺利得令人惊叹。但是顺利的背后,付出的是许多学生丧失了思考空间的代价。因为一部分学生的正确答案,掩盖了其他学生没有机会经历思考的事实。需要我们教师反思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是为了通过问题使学生统一认识,了解问题的标准答案,还是为了协助和促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构建意义,达到理解,发展思维?提问,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还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思考?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是在倾

10、听期待中的答案,还是在关注说出这个答案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出回答的学生思维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其他同学能听懂这个学生的回答吗?他们也经历了同样的思考过程吗?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扮演引导者或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以这种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回答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使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阅读的策略。在学生回答错误,或是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宜急于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而应该

11、及时变换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或提供回答这个问题的铺垫性的问题,让回答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思考、回答。这样的追问,也被称作“加工性问题”,与教师先前提出的“核心问题”共同构成了有效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工性问题比教师提出的初始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丰富自己的回答,发展思考力。另外,有的教师认为提问不举手的学生会使他们难堪,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赶教学进度,避免节外生枝,提问可能答得出的学生,会使教学进展得更顺利,因此很少或从不提问不主动举手的学生,致使这部分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看客”、“听众”,在多数时间里无法经历积极思考、主动思维的过

12、程,教师也无法通过适当的反馈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客观上成为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其实,对于那些不举手的、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可以进行追问:“刚才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你对这个问题有了什么新的看法?”“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现在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考虑的?”通过这样的追问,使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上经历积极的思维过程,经历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避免出现限制学生思维的情况。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乐于使用激励性评价,已经很少有教师会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但是,有的教师却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做出了某种暗示。如,听到了预期中的答案,就喜形于色;相反

13、,如果与自己预设的答案不一致,就不置可否,不直接做出评价,而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噢,你是这么考虑的。”“是不是他说的那样?”“大家同意不同意他的看法?”虽然这样的反馈看起来是中立的,是保护学生积极性的,但在语气和语调中已经向学生暗示了这不是正确答案。对于学生回答的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制约了学生的思考方向,同样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合理与否,都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以便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不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不以是否获得知识来判断学生的发展,而是将学生的学习看作有意义的思维过程。树立这样的观念,有助于我们设计真正对学生有发展价值的提问,并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3)鼓励生师、生生交流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问引发的交流模式有三种;师生交流模式,生师交流模式,生生交流模式。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师问生答的状况,问题的交流只局限于师生交流模式。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大量地只是要求学生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只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依赖教师,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并且以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为契机,形成师生、生师、生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