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_第1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_第2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_第3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_第4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依附于自然(原始氏族社会及聚落时代)、人类依赖于自然(渔猎时代由聚群而定居) 人类开始离开自然(农耕时代及城邑的建立) 人类破坏自然(工业化时代及大规模的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二、城市与园林的关系探 (The City Park Movement )奥姆斯特德主持建造了纽约中央公园既开了现代景观设计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美国的 现代景观设计从中央公园起就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图)(The Garden City )? 农田环抱城市,面积比城市大5倍;? 人口控制在万人左右;?

2、 城市直径不超过2公里;? 中心公共绿地面积多达 60公顷;(图)? 宽阔的林荫道、放射状的林间小径、住宅、庭院、菜园等。(1933 年)?现代城市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明确提出要在城市中建造公园、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 要求把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优美地段开辟为公共绿地。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世界环境宣言(1992年) 三、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和特色1、历史轨迹饲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活动 开凿池沼作养殖灌溉之用 筑高台供祭祀之需 建简单建筑为休息观赏之备 (图)自然山水园的兴起一一魏晋南北朝的园林 自然山水园的发展 唐宋园林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宫苑

3、一一壮丽精巧(多图)2、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效法自然的布局 诗情画意的构思 园中有园的手法 建筑为主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世界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图:枯山水)?(图:阿尔罕布拉宫、泰姬陵)院落式的布局设有中庭整形的人工水池和喷泉各种植物?(图:埃斯特别墅)恰当地运用地形辟出台地、整齐地格局和建筑设计的原则、结合地形组织多种理水形式、模样绿丛植坛、运用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置、 运用大小比例的不同引起对规则布局感的消失(图:凡尔赛宫)勒诺特:在丛林中辟出风景线运用原野上自然的水体形式构图中心的雕塑喷泉乡土树种(图:法国拉-维莱特公园)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效益第一节城

4、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增加氧气含量、CO2落叶乔木一一合欢、泡桐、紫叶李、西府海棠、刺槐、柿树; 落叶灌木一一紫薇、丰花月季、碧桃、紫荆; 藤本植物凌霄;草本植物白三叶;S02臭椿、夹竹桃、海棠、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馒头柳、银杏;附图) 减少含菌量、吸滞烟灰和粉尘负离子、芳香油 放松神经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 与城市道路、河流、城墙等人工元素相结合的带状绿地形成一条条绿色的走廊, 营养交换所必要的空间条件。城市生物多样性一一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生物分异程度。主要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所容纳的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得以体现。保证了动

5、物迁徙通道的畅通,提供了基因交换、第二节 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必要性活动 自发性活动 (图:户外活动与物质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性活动环境载体:公园、街头小游园、林荫道、广场、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院落绿地等城市绿地日常户外活动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图:湿地公园)第三节美化功能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发展简介(一)“城市公园”运动及“”(18431898年)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特征:由以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

6、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 解决城市危机。(图:波士顿公园体系)(二)“”运动(1898 1945 年)(三)战后大发展(19451970年)(四)(1970年以后)特征: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更重视将城市中的绿地与城市的自然地形、河流、湿地等相结合,并把各种类型的绿地连成网络,同时考虑城市绿地与城市范围以外广阔的自然地段的联系,使城市完全融入绿色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新趋势探广度上的拓展城市建成区一一城市规划区/区域规划探深度上的拓展土地、植物一一水文、大气、动物、微生物、能源、城市废弃物等探新技术的运用红外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我国城市绿地系

7、统发展状况、问题及前景对城市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绿化指标普遍偏低,绿化水平总体不高;城市绿化水平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一、原有分类标准的 问题:1、2、3、4、第二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两种标准造成统计中的混乱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缺少协调关系新的绿地类型需要统一规范某些名称无法准确反映绿地的主要功能特性。二、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城市绿地一指以自然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生产绿地附属绿地(五大类、十三中类、一小类)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之外,G1公园绿地

8、 G2G3防护绿地 G4G5其他绿地第三节各类绿地的特征(一)a、全市性公园:a=10-100 公顷;r=2000-3000m ; 30min (乘车) 区域性公园:a=5-10 公顷;r=1000-1500m ; 15min (步行) b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良好;(图)C、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安静休息、儿童游戏、动植物展览、园务管理等)(二)社区公园a、居住区公园:a=2-5 公顷, r=500-1000m ,步行 5-10min ;b小区游园:r=300-500m 1儿童公园:a 、用地 5 公顷左右;b、尺度合适、色彩明亮、造型活泼、装饰丰富、植物无刺无毒

9、;C、分区设立(学龄前、学龄、幼儿)、接近居民区,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2动物园:a 、在大城市中一般独立设置,中小城市常附设在综合公园中;b、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必要时需设防护带;C、如果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独立布置; 3植物园:a、尽可能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b、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4、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5、游乐园6、体育公园:a 、运动场地和设施可集中也可分散布置,最好能利用起伏地形做看台;b、用地大( 10h rf),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费工,一般设一到三处;C

10、、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四)a 、常与道路、河滨、海岸、老城墙等结合;b有相当宽度(10m以上),可设小型服务设施;C、需有专供游览休息的宽敞游步道,与城市交通道路有绿带相隔;(五)街旁绿地 只要能为城市提供苗木、 花卉、 草坪、 种子的各类圃地都可计入生产绿地。 但其他季节性或临时苗圃、 从事苗木生产的农田、 单位内附属的苗圃等不计入生产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生产绿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卫生隔离带常设置于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殡葬场等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 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城市高压输电线路下方一定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防风林通风防风安全防护林常布置于易于发

11、生自然灾害和具有危险隐患的区域城市组团隔离带在城市建成区内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在生态敏感区域规划建设的绿化带。1、居住区绿地组团绿地。宅旁院落绿地、居住区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2、道路绿地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隔离绿带、路侧绿带等)、交通岛绿地(中心岛、导向岛等绿地) 、交通广场、 停车场绿地3、公共设施绿地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4、对外交通绿地对外公路、铁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5、其他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五、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林地、郊野公园、野生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城市绿化隔离带、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湿地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沼泽、湿原、泥

12、碳地或水域(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暂时的,水体可以是静止的或流动 的,是淡水、半咸水或咸水,包括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另外还包括毗邻的梯岸和海域)第四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目标及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城市自 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以促进城市持续健康 地发展。规划层次和设计重点1、规划:a、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总体规划);b、城市园林绿地分区规划;C、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d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e、城

13、市园林绿地设计2、各个规划设计的重点:a、全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目标;b、各类绿地定位、定性,规模结构和布局;C、定额指标的拟订;d树种规划几实施管理措施;e、与城市总规、旅游规划、国土规划相协调; :a、原则、目标;b、各区绿地类型、定额指标、分区结构布局;C、与系统规划协调; :a、各地块类型、指标、性质位置、规模等控制性要求;b、与相应有关规划协调; :a、绿地布局、园林空间的划分、游览路线的安排和组织、 植物配置、建筑和园林小品的定位、布置、经济技术指标的拟定、竖向规划(地形改造) b、解决好园林要素构成协调; :a、各园林构成要素(山石、山体、建筑、园路、小品)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

14、工设计b、提交设计成果,指导园林施工;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1、确定目标、原则;2、拟定各项指标;3、布局、确定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计划;4、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5、编制图纸及文件;6、重点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案,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划分保护的层次,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生态管理对策及珍稀濒危植物对规划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总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做出生物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的规划, 的保护与对策等。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目标:使各级各类绿地以最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

15、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及社会的综合效益, 同时使各类绿地本身能正常持续的发展。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生态学的观念、城市整体空间体系(二)结合其他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三)结合当地特点、(四)均衡分布,合理。(五)统一规划, ,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及质量。 (六)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四、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 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规范;已获得上级批准的城市总规及相关规划; 当地现状基础条件1、2、3、4、相关术语与概念园林绿地面积 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园林绿地率 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 / 区域总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绿化覆盖率 区域内

16、绿化覆盖面积总和 / 区域总面积公园面积率 区域内公园面积总和 / 区域总面积游人量 到达各类公园的游人数量人均公园面积 公园均布率 城市中所有公园按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城市绿地 城市用地 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及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绿线 道路红线 建筑红线 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它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指标1、2、3、4、城市绿地指标的 衡量城市绿化水平、城市环境、居民生活质量。 作为城市总规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

17、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在统计及研究工作中统一计算口径。二、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 国民经济水平; 规划的时代潮流;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自然条件; 城市现状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 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绿地率;城市绿化三维量; 城市绿化结构指标;游憩指标; 城市绿地计划管理指标;城市绿地人均指标 四、城市绿地指标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Ag1m=Ag1/N P 城市绿化覆盖率=Agm=(Ag1+Ag2+Ag3+Ag4)/N p 城市绿地率=入 g=(Ag1+Ag2+Ag3+Ag4)/Ac X 100%1、2、3、4、5、6、第六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一、城市

18、绿地布局的1、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2、满足全市居民日常生活及休闲游憩的要求;3、满足工业生产防护、生产生活安全卫生;4、满足改善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二、城市绿地的(图、例) 块状绿地布局:均匀分布、接近居民,多出现于旧城改造; 带状绿地布局 楔形绿地布局:改善小气候和城市艺术面貌; 混合式绿地布局第七节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一、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性强的树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近期以速生树为主; 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择适宜该环境的树种; 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元进行树种的选择及搭配。1、2、3、4、5、6、二、树种规划的调查研究;选择;制定主要树种比例;

19、为城市重点地段推荐具有合理配植结构的种植1、2、3、4、第八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资料及文件编制一、工作(一)城市概况自然条件、经济及社会条件、环境保护资料、历史与文化资料(二)城市绿化现状城市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技术经济指标;园林动植物资料(三)管理资料管理机构;人员状况;园林科研、资金与设备、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一)图纸部分:1234567、区位关系图( 1: 100001: 50000)、现状图( 1:50001: 25000)、绿地现状分析图( 1:50001: 25000)、规划总图( 1: 50001:25000)、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1:50001: 25000)、绿地分类

20、规划图( 1:20001: 10000)、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1: 50001:25000)1、二)文件部分规划文本23456789总则; 规划目标与指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树种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规划 古树名木保护; 分期建设规划;2、附件10规划实施措施 ; 11附录 规划说明; 基础资料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主管部门(通常为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建制镇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技术评审并备案,报县级人民

21、政府审批; 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所辖行政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三章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一、园林植物? 乔木、? 灌木、? 藤本、? 竹类、? 花卉、? 草地二、园林植物各器官的(多图)? 根、树干、树枝、叶、花、果实与种子、树冠三、园林植物的基本组合形式:第一节园林植物孤植(诱导树):表现个体美,白皮松、银杏、红枫、雪松、香樟; 对植: 对称(规则式种植构图中);非对称(自然式园林进出口) :两株配合d 1公顷,10公顷以下;? 功能划分,确定出入口? 照明、灯具造型,夜景植物? 设施齐全;? 落叶灌木、疏林地、常绿绿

22、篱;(二)小游园1、根据规划结构、自然条件状况常布置在小区中心或一侧;2、不设围墙、票房,多设出入口,以绿篱划分空间,开敞式的游憩场地;3、可进行动静分区:活动安静4、不宜设置大型园林建筑,不能过多的设置园林建筑,以休息绿地和游戏场地为主,可点缀园林小品,以小品见长;5、空间组织、布局手法简洁明快;6、植物配置 规划步骤:1 )确定出入口( 3-4个)2 )功能分区3 )园路系统:形成环路,避免死角4 )景点布置和设施安排5 )植物配置:规则式自然式种植相结合,重点部位作重点装饰处理;要考虑植物的季相、时相、景相变化、体现游园的 地方风格;6 )综合全园,细部修改;(三)组团绿地 结合建筑组群

23、的布局形式相应布置 出入口、道路广场的布置要与周围环境及人流方向结合考虑; 有一定铺装地面,便于居民休息活动,有利于清洁卫生;(四)公建庭园绿化竹类:凤尾竹、斑竹、罗汉竹、紫竹、方竹、龟背竹、玉竹、孝顺竹;花灌木:紫薇、紫荆、杜鹃、丁香、棕竹、棕榈、花石榴、蒲葵、苏铁、梅花、木海棠、松类;(五)宅旁绿地? 高层住宅? 独立式及低层联排式住宅? 多层住宅(六)道路绿化9米左右,遮荫、交通安全,乔木3 5米,小乔木、开花灌木2 3米,开花灌木? 居住区级:? 居住小区级:? 居住组团级:? 宅前小路:2米,绿化布置适当退后路缘 1米。第七章带状绿地规划第一节道路绿化道路红线范围以内的行道树、分隔带

24、绿化、交通岛绿化及附设在红线范围以内的游息林荫路等。一、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1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2发挥防护功能3与交通组织协调;4与市政公用设施统筹安排;5树种选择;6远近结合;二、断面形式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三、道路绿地组成及相关术语1)道路绿带道路绿地1、2、3、4、2)交通岛绿地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城市支路或次要道路 玄米分车绿带 行道树 路侧绿带 中心岛 导向岛 立体交叉绿岛3)广场、停车场绿地概念:1、2、3、4、5、6、道路绿地园林景观路通透式配置 道路绿地率装饰绿地 开放式绿地四、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行道树的种植规划 1、种植形式:树池式种植带式2、行

25、道树选择 (二)交叉口、分车带种植规划 1、道路交叉口:a 、安全视距范围内,不种高大乔木,花灌木米;b 、中心岛直径 40-60 米,环形交通、装饰绿地、通透式配置、模纹花坛,忌常绿树丛; 分车带:? VW米(市区交通干道);?5-20 米以上,一般 4-5 米(高速公路) ;?75-100 米分段,结合人行横道、公建出入口,以草坪为主;2、第二节 林荫路和滨水路的绿地设计一、林荫路1、类型:231)中间型 )两侧型 )一侧型步行为主或车辆稀少交通干道地形影响设计要点:分段 75-100 米为宜,与人行横道、公建游步道 1 或多条, 1-3 米, 道路广场占地面积 25-35%;乔木占 30

26、-40%;灌木占 20-30%; 草地占 10-20%;花坛类占 2-5%; 植篱、乔木与街道分隔,出入口园林小品(游园式)2、1)2)3)4) 二、滨水路 1、特点 2、布局: 1 )街景与水面发生联系自然树丛、树 群、 2 )游息前提下设栏杆,保证安全,也可设游步道; 3 )驳岸处理:自然、流畅,规则式处理(水体以下)出入口、公园、街道广场结合;花灌木、留出透景线;自然式处理(水体以上)第三节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一、公路(等级、宽度、路面材料)米;5 米之内不应种树;1路基V 9米,边沟之外,距外缘W 路基 9米,路肩,距内缘W米;2交叉口留有足够视距,桥梁、涵洞等3树种种植结合分

27、段, 2-3 千米;4下坡转弯地带,外侧种乔木,内侧只能种低矮灌木;二、铁路1 、铁路外轨 10 米以外植乔木, 6 米外灌木,里灌外乔;2、公路、铁路平交时,应留 50米安全视距;距公路中心 400 米以内不可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铁路转弯内径 150 米以内不可 种乔木,可种草坪、矮小灌木;3、讯号机前 1200 米内不可种乔木;4、通过市区时,两侧应留 30 米空地种植安全防护带;三、高速公路(车行道、中央分隔带、路肩、边坡、安全地带)1、 中间分隔带宽度玄米,5-10米,只种草皮,严禁种植乔木;2、尽可能保护自然景观和原有树木,安全地带外侧点缀风景树群、树丛、宿根花卉;3、20-30米防

28、护林带,草皮-宿根花卉-灌木-乔木;四、立交桥绿化设计1、指示性种植(出入口、弯道外侧、主次干道汇合处)2、以草坪、花灌木、植物图案为主,明快、爽朗;3、装饰效果 黄杨、小檗,女贞、宿根花卉;(附多图) 第八章风景区规划第一节风景名胜区规划意义1)2)3)4)5)6)7)8)、术语概念风景一一在一定条件下,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景物一一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使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景观一一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自然景观一一以自然事物和因素为主,天景、地景、水景、生景;人文景观一一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园景、建筑、史迹、风物; 风景线(景线)一一由一连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线性风景形态或系列;风景资源(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一一能引起审美和欣赏活动,可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 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风景名胜区一一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 动的地域。国务院分别于1982、1988、1994、 2002、第一批44处衡山风景名胜区第二批40处武陵源、岳阳楼洞庭湖第三批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