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1页
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2页
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3页
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4页
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ACRO.泓域咨询 /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7一、 行业竞争格局7二、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需求8三、 铁路行车安全检测检修系统行业发展概况11第二章 项目概述15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5二、 项目建设地点15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5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5五、 建设背景、规模17六、 项目建设进度18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8八、 环境影响19九、 建设投资估算19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0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21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23一、 铁路行业发展概况2

2、3二、 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26三、 满足现有设备的更换改造需求27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30一、 项目选址原则30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0三、 创新驱动发展38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8五、 产业发展方向40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2第五章 建筑技术分析4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3二、 建设方案4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7第六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4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8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5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1二、 董事55三、 高级管理人员60四、 监事63第八章 运营管理模式66一、 公

3、司经营宗旨6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6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7四、 财务会计制度71第九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78一、 人力资源配置78劳动定员一览表78二、 员工技能培训78第十章 进度计划方案80一、 项目进度安排8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1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82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2二、 建设投资估算83建设投资估算表85三、 建设期利息8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5四、 流动资金86流动资金估算表87五、 总投资8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9第十二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91一、 经济评价财务

4、测算9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8三、 偿债能力分析9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0第十三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02一、 项目招标依据102二、 项目招标范围102三、 招标要求102四、 招标组织方式104五、 招标信息发布108第十四章 总结109第十五章 附表1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1建设投资估算表11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4流动资金估算表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6营业收

5、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5能耗分析一览表125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竞争格局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国外企业相比较,国内企业对我国铁路安全系统的发展、运营情况更为熟悉,能

6、够研制出更贴合我国铁路实际运营情况的产品,售后服务时效性强,服务方便快捷。因此,行业内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铁路行车安全检测检修系统与机车信号车载系统是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铁路列车运行的运行安全与运行效率,因此国家铁路局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对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控制体系、服务水平、企业资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行政主管部门对行业设置的产品门槛较高,对行业内实行行政许可、产品认证等管理方式,此外相关产品在铁路系统中的运用需经过设备研发、运用试验、技术鉴定、资质办理、准许销售等阶段,时间跨度长达5-10年左右,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此外,行业内产品的销售基本采用招

7、投标方式进行,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各铁路局进行公开招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单一产品在行业内主要竞争企业较为固定且数量相对较少,在避免单一企业垄断产品市场的情况下,竞争态势较为温和。目前,行业内主要企业的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研发实力、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性能与成熟度、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二、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需求(1)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水平高位运行常态化,推动行车安全系统需求增长近年来,为缓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与铁路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我国加大了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与国家铁路局2016年铁

8、道统计公报数据,2016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2,088.35亿元增长至8,0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了283.80%,年复合增长率达14.40%,同期GDP年复合增长率为10.63%,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GDP增速,投资提速明显。2006-2010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于2010年到达8,426.52亿的高峰,之后于2011年有所回落。“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回暖,投资额逐年增加,于2015年达到8,238亿元,基本回到2010年的高峰水平,“十二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合计达3.52万亿元,达到我国铁路建设历史最高水平。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

9、局之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15亿元,为未来五年整体投资规模确定了整体基调,我国铁路投资将继续维持在高位。铁路行车安全系统设备是铁路固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高水平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为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2014年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2,000亿至3,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性资金与社会资金的比例为1:2至1:3。2014年6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明确不低于70%的资金将投向国家批准的铁路项目。铁路发展基金的出台有效缓解了铁路总公司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拓宽了其融资渠道。从长

10、远来看,资金来源的有效解决将有力保证中长期铁路投资的稳步增长。(2)铁路路网规模持续扩大,为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带来广泛需求铁路行车安全系统是铁路运输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铁路网规模持续扩大,将为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带来广泛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由2006年末的7.71万公里增长至12.40万公里。 “十三五”时期,我国铁路投资将保持在高水平,全国铁路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地支撑。未来我国铁

11、路网规模的扩大将必然带动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发展,带来广泛的市场需求。(3)高速铁路蓬勃发展,成为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市场增长新引擎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位居世界第一位,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可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我国自2008年起进入高速铁路高速发展时期,2008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仅为700公里,在全国铁路里程中占比仅为0.88%。“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提速,截至2016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2.1万公里,较2008年增长超过29倍,年复合增长率达52.89%,远高于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整体增长速度,高速铁路营

12、业里程占比也迅速攀升至16.93%。目前,我国“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在区际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规模将达3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规模将比2016年扩大42.86%。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对列车的安全运行要求高,因此高速铁路未来的蓬勃发展将成为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系统行业发展的新引擎,会带来大量的检测、监测产品的需求。(4)全路机车车辆保有量稳步增长,将直接推动车辆检修工装设备等产品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铁路规模的扩大,机车车辆保有量规模随之扩大。2008-2016年我国铁路机车车

13、辆保有量稳步增长,机车、货车、客车保有量分别从2008年的17,336台、591,793辆、45,076辆,分别增长至2016年的21,087台、764,000辆、71,000辆。未来随着我国铁路规模进一步扩大,机车车辆保有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机车车辆运行安全检测检修以及机车信号车载系统等行车安全系统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随着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在高速铁路上行驶的动车组数量快速增加,成为客车领域的主要增长点。2008年我国动车组保有量仅为176组,截至2016年末我国动车组保有量增长至2,586组,增长超过14倍,年复合增长率达39.92%。动车组作为新型的客运列车,运行

14、速度快,运行过程中停站时间短,连续运行时间长,对行车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未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保持快速发展,我国动车组保有量将继续增长,为各种行车安全系统产品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三、 铁路行车安全检测检修系统行业发展概况1、行业发展基本概况我国铁路行车安全检测检修的传统方式为“静态检测”方式,即停车检查,主要通过铁路检测人员人工作业的方式完成,直接对车辆进行检测以及故障的判断,车辆安全检测人员利用视觉、听觉发现故障。该方式缺乏客观性,易受检测人员的人员素质、精神状态、责任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需要大批的检修人员,人员开支巨大。此外,随着我国铁路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列车行车速度大幅度提升,传统

15、的“静态检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铁路车辆安全检测的需求。随着我国铁路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车辆运行速度及载重不断提高,铁路行业对车辆的安全监测、状态检修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安全运营,提高生产效率,针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实时检测需求,铁路行业改变了传统的车辆“定期修”方式,实行“状态修”和“定期修”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定期对车辆状态进行静态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动态安全检测手段,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利用沿线地面设备对机车车辆中关键走行部件如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等部件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车辆检修和使用效率。2、图像检测系统产品发展概况2001年,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引入了动态图像检

16、测技术并应用于货运列车,形成了TFDS系统并在我国铁路系统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08年。TFDS系统于2004年左右开始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广和使用。该阶段TFDS-1系统产品采用低分辨率面阵相机、单片机控制技术进行列车运行图像的采集,原铁道部未对该产品进行统一型号(统型),各生产厂家研制的设备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系统采集的图像质量较差,图像错位情况频发,能够适应的运行车速较低,目前我国铁路系统已经完成TFDS-1型产品的淘汰。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该阶段TFDS系统产品主要为TFDS-2型。该阶段产品采用高速面阵数字相机作为图像采集设备

17、,采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图像较为清晰,关键部位定位准确,适应的车速范围较广,在我国铁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该阶段产品依然存在各厂家标准不一的情况。原铁道部逐步重视该问题,并于2010年对TFDS-2产品进行了统型,即统一了产品的型号与标准,定型为TFDS-2T型。第三阶段为2011年至今。随着我国铁路系统客运量的不断增大以及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客车与动车组对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的要求明显提高。我国铁路行业在TFDS系统的应用基础上针对客车、动车组的运行情况研制了TVDS、TEDS系统。2010年,原铁道部印发关于公布客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TVDS)设备建设布局规划的

18、通知(铁道部运装管验【2010】704号),要求在设有客车技术整备所的客运站进站方向和设有客列检的客运站进站方向上安装TVDS系统。同时,“7.23”动车事故后,动车组安全运行问题愈发重要,TEDS系统开始在铁路系统运用。TVDS与TEDS的运用改善了我国列车检测的作业环境,提高了运行安全检测的准确度与效率,整体提升了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质量与运输效率。我国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图像自动识别以及自动报警。图像自动识别、自动报警是指故障图像检测系统能够依据采集的图像信息对列车关键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分析,对于确认为异常的能够自动报警,将改变目前故障图像检测系统传送图像信息由人工肉

19、眼进行识别的工作方式,将有效提升故障检测的效率与准确度。第二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扬州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3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

20、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4、现代财务会计;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6、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7、项目建设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二)技术原则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

21、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留有一定的空间。7、以经济救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项目设计模式改革要求,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

22、。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8、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铁路行车安全检测检修系统与机车信号车载系统是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铁路列车运行的运行安全与运行效率,因此国家铁路局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对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控制体系、服务水平、企业资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行政主管部门对行业设置的产品门槛较高,对行业内实行行政许可、产品认证等管理方式,此外相关产品在铁路系统中的运用需经过设备

23、研发、运用试验、技术鉴定、资质办理、准许销售等阶段,时间跨度长达5-10年左右,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此外,行业内产品的销售基本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各铁路局进行公开招标。(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1333.00(折合约32.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37495.16。其中:生产工程25267.34,仓储工程6152.2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840.20,公共工程2235.36。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

24、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钢板、圆钢、伺服放大器、伺服电机、螺旋杆、减速机。(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激光切割机、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金属带锯床、埋弧自动焊、焊接机器人、二氧化碳焊机、交流焊机、车床、镗床、钻床、立式加工中心。八、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后,其产生的污染源经有效处理后,将不致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项目建设单位在执行“三同时”的管理规定的同时,切实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保措施,并要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

25、,项目方可投入使用。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5773.1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455.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7%;建设期利息154.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8%;流动资金3162.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05%。(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2455.4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0873.2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75.17万元,预备费307.09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

26、每年营业收入29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5228.29万元,纳税总额2307.70万元,净利润3332.6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22%,财务净现值134.1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1333.00约32.00亩1.1总建筑面积37495.161.2基底面积12586.471.3投资强度万元/亩375.942总投资万元15773.102.1建设投资万元12455.462.1.1工程费用万元10873.202.1.2其他费用万元1275.172.1.3预备费万元307.092.2建设期利息万元154

27、.932.3流动资金万元3162.713资金筹措万元15773.103.1自筹资金万元9449.393.2银行贷款万元6323.714营业收入万元29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5228.29""6利润总额万元4443.48""7净利润万元3332.61""8所得税万元1110.87""9增值税万元1068.60""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8.23""11纳税总额万元2307.70""12工业增加值万元7900.32""13

28、盈亏平衡点万元14020.14产值14回收期年6.5315内部收益率14.2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4.13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铁路行业发展概况1、世界铁路发展概况自1825年9月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并成功投入使用以来,铁路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陆地运输工具。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成本低、占地少、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等特点,对世界各地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到21世纪初期,铁路已经成为世界各

29、国的经济大动脉与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全球铁路总公里数已经达到105.18万公里,主要分布地区为北美、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进入平稳增长时期,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在高速铁路、铁路重载技术、铁路信息化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下,世界铁路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2、我国铁路发展概况我国幅员辽阔,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东西跨度达5,200公里,南北相距5,500公里,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不对称。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30、东部地区经济与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较为匮乏,产品的生产与生产要素的交换需要大规模、长距离的转移,因此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量较大。此外,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出行需求巨大。综上所述,铁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铁路建设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匹配,导致铁路承载的运输任务繁重,为了提升我国铁路路网的规模和质量,原铁道部发布了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出台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对铁路建设进行了规划和指导。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国家对铁路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扩大铁路有效供给。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31、,要求强化铁路支撑引领作用。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实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然要求建设横贯东中西、沟通南北方的铁路大通道,形成区域覆盖广泛、服务层次多样的现代铁路网络,支撑陆海双向全面开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发挥铁路绿色骨干优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提升铁路应急保障水平。厚植行业发展优势,要求建设现代铁路基础网络。根据2016年铁道统计公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29.2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

32、里程6.8万公里,复线率54.9%;电气化里程8.0万公里,电化率64.8%。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其中,内燃机车占41.8%,电力机车占58.1%。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7.1万辆,其中,动车组2,586标准组、20688辆。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76.4万辆。我国对铁路建设巨大的投资主要用于:第一、铁路复线和新线的建设。铁路建设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土建、铺轨、电气化建设和建站四个阶段。第二、既有电气化线路的改造及技术装备的升级,主要是指从无到有升级改造、既有件新老更替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等。从铁路历年投资趋势看,“十一五”期间铁路投资额有了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更是达到历史投资高峰,随着

33、“十二五”规划的顺利推进,2014年-2015年规划的铁路投资规模形成新的高峰。从未来铁路行车安全行业需求看,随着运营安全、铁路投资电气化率、复线率以及设备智能化的提高,未来行业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从而带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二、 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行业具备跨专业多技术融汇的特点,产品开发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新进入者成本较高。第一技术领域涉及广泛,综合性技术要求高,既包括软件及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也包括核心检测监测设备的研发,关键技术涉及机电一体化设计高速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图像自动识别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式识别自动控制数据库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多学科领域。第二技术应用

34、于铁路交通行业,专业性强。行业内的技术发展计划根据交通运输部及铁路局发展规划制定,行业内的科研成果具有高度专业性且很少扩散,多通过非专利技术的方式予以控制,行业外企业要掌握相关技术体系有较大的困难。第三产品应用涉及铁路交通安全,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数据的采集分析及传输要准确无误,安全检测监测产品要适应各种恶劣的室外环境,并稳定运行,对产品适应性和稳定性要求高。目前行业相关企业在招投标时大都需要相关产品成功运行的经验和类似的工程或供货业绩,只有已经成功进入该行业并有经营业绩的企业才有可能达到此项要求,新进入者在招投标时具有较大的劣势。此外,良好的市场信誉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新进入者无法在较短时

35、间内建立。三、 满足现有设备的更换改造需求(1)列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根据铁路总公司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铁总运【2015】301号)文件规定,TVDS、TFDS、TEDS系统均实行定期检修制度,定期检修分为小修和大修。小修以全面检测为主;大修以恢复设备性能为主。5T设备检修周期原则上为小修1年、大修6-8年。为保证设备的功能正常运行,通常情况下大修即相当于设备更新,主体核心部件大面积进行更新;同时,经常由于设备升级换代或老损严重而无大修价值直接更换,因此,通常以8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全套设备的替换,因此将为上述产品带来稳定的周期性市场需求。在设备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整体升

36、级换代大背景下,设备的更换往往并不需要8年。在TFDS方面,铁路系统从2006年开始大规模建设TFDS系统,2010年开始建设TFDS-3设备,未来TFDS旧型设备已全面进入大修期。截至2016年末,除已安装的TFDS-3型设备外,尚存TFDS-1、TFDS-2、TFDS-2T等旧型设备近400套,预计这部分设备将在2017-2020年之间陆续完成替换。在TEDS方面,铁路系统于2012年左右开始使用TEDS系统,目前全路正式使用TEDS设备在100套以上,该部分产品在2018年也将开始更新换代,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2)机车信号车载系统为满足社会经济对铁路运输的要求,我国铁路先后进行了六次大

37、提速。铁路提速需要相关技术支撑,促进了铁路信号系统技术的升级换代,加速老型产品淘汰并拉动新产品需求。机车信号车载系统应用于铁路机车之上,与我国铁路机车数量具有较强相关性,未来产品需求主要来源于现有存量产品的更新替换需求以及新增机车带来的新增需求。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2016年铁道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底,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万台,其中,内燃机车占41.8%,电力机车占58.1%。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每台电力机车须安装一至两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每台内燃机车必须安装一套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并且地面必须常备已安装机车信号车载系统数量的20-30%作为备品。根据以上配比关系,测算目前全路机

38、车信号车载系统市场规模约为3-4万套。根据铁路总公司JT-C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检修规程V1.0(铁总运【2013】122号)文件规定,机车信号设备寿命周期为8年,机车信号设备检修周期为级修(60天)、级修(2年)、级修(4年)。因此,目前铁路系统存量市场的机车信号车载系统按照8年更换新产品的速度计算,每年的市场需求约为5000套。该测算尚未考虑平时修理更换系统内零部件的需求。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扬州市地处

39、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纬32度24分、东经119度26分。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908.00平方千米,占74.46%;水域面积1683

40、.21平方千米,占25.54%。综合发展实力稳步提升。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总量连续迈上5000亿元、6000亿元两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元,位居苏中苏北前列。成功举办第十九届省运会和第十届省园博会,省运会被省政府肯定为“新时期办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典范”。承办第六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国际性活动,荣获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称号,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速度持续加快。大力发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

41、5%,工业开票销售6126亿元,较2015年增长50%,先进制造业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5%。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550亿元,年均增长约8%。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8%,服务业重点企业达200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建成省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57个,其中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4个。旅游业年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粮食总产达286.6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9%,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3.1:1。19个农业园区入选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园区目录。累计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

42、个。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600家,是2015年的2.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48%。累计建成各类科技产业综合体超过60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50000多名,形成“众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社区双创基地”完整创业创新孵化链条。成功招引沈飞所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中心、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园两院一中心”等重量级科创项目。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通过验收。第二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价全国第一。扬州高新区获批国家

43、高新区,省级以上科创园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城市发展形态更加完善,江广融合片区、西区新城、南部新城等城市重点板块加快建设,东南片区更新改造全面推进,连淮扬镇高铁、江广高速、宿扬高速建成通车,加快实施京沪高速和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龙潭过江通道、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内联外通、互联互通、快联快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成型。成功打造绿色宜居的“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累计新建(提升)公园392个。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

44、行动,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7%,居苏中、苏北第一,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799个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序推进建设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省级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头桥医械小镇、曹甸教玩具小镇、武坚智能电气小镇、枣林湾体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杭集镇获批全国特色小城镇,11个重点中心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02元、24813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43.3%、49.3%。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2%以内。累计组建各级各

45、类医联体17个,三级医院实现县(市)全覆盖,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使用。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实现全覆盖,教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列全国第5。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175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390元提高到710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在全省率先推进颐养示范社区建设,新建颐养示范社区93个,广陵区获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文化强市建设有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四连冠”,高邮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获“八

46、连冠”。加强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成功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运河文化嘉年华等活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体完工并获正式命名,运河文化成为扬州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创新打造24小时城市书房,全市共建成开放城市书房50家,每年走进城市书房阅读的人数规模达180多万人次,“上有天堂,下有书房”成为扬州新城市文化标识。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25个,全市所有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国家一级馆标准。累计建成486非遗集聚区、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等各类非遗场馆70多个,获评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类基地(园区)和4个省级文化产业类基地(园区),扬州江广智慧城评选为省级重点文化产

47、业示范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率先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并上升为省级战略,“三退三还”工程有序推进。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全市化工园区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压减至9平方公里,累计关停退出化工企业501家。长江生态岸线占比从2018年的47.5%提升至56.9%。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与2015年相比,PM2.5浓度下降34.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2.2个百分点、省考以上断面优良率提高到87.5%,城市建成区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劣类水体比例从17.8%改善为无劣类水体。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河湖面貌明显好转。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

48、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复查,林木覆盖率达24%。改革开放步伐迈向深入。连续7年制定实施服务企业“2号文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免各项税费750.6亿元。建成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三减两免”,实施“3550”“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8.1%。顺利完成市县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司法、环保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运河文投集团、科教集团、环投集团等国资企业,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入选国家城市医联体试点。全面执行外资

49、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实施“530”招商行动计划,加强与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电科等央企合作,新落户法国圣戈班建筑材料、德国赛夫华兰德汽车零部件、芬兰瑞特格散热片等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31个。出口加工区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扬州泰州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全国、全省一样,扬州也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迈进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

50、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均发生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应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全球经济大循环加速调整,国际经济格局“东升西降”,全球重要生产网络区域内部循环更加强化,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和引领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既为扬州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双向开放,加速融入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循环圈,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进一步提高开放能级、打造高端开放载体、培育开放新优势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

5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总体上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内外部条件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新特征和新要求。尽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也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扬州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形势变化,充分彰显文化、生态、旅游、消费

52、等特色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取得实质性突破,体现扬州的使命担当。从全省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江苏已成为我国发展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方面发展比较协调。“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融合实施,为江苏在区域协作、协同创新、产业集群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全力推进

53、“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扬州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内外部形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筑牢底线,力争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上争当示范、走在前列,努力在全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现扬州作为、作出扬州贡献。从全市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扬州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能,把联动实施重大国家区域战略作为重要抓手,把项目投入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硬核力量,努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以跨江融合为主要路径探索现代化特色路径,从而把握主动权、赢得新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新篇章

54、。三、 创新驱动发展到二三五年,扬州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二二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展现“好地方”的使命担当、交出“好地方”的时代答卷。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主要创新指标全面赶超全省平均水平,建成长三角区域有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全面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形象进一步彰显,建成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名

55、城;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美丽扬州、健康扬州、平安扬州建设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前列,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生态宜居名城。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按照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得到全方位巩固,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高品质生活大幅跃升,高效能治理成效彰显,“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取得良好开局。经济发展更高质量。经济运行更加稳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6%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现代产业体系

56、加快构建,“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大幅提升,构建具有扬州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发展增长点。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7%左右。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域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幸福生活更高品质。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低收入群体增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低。就业总量更加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高水平的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康育娱”水平显著提升。美丽扬州更高颜值。美丽扬州建设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产品供给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到省下达的控制目标。古城保护、老城更新与新城建设各具特色,城乡宜居品质显著提升。“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健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旅品牌和文化标识更加彰显。对外开放更高水平。以“一带一路”沿线和东亚国家为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