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三萜皂苷方面的应用_第1页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三萜皂苷方面的应用_第2页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三萜皂苷方面的应用_第3页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三萜皂苷方面的应用_第4页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三萜皂苷方面的应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三萜皂苷方面的应用关颖丽1,2*,刘建宇2,尹虹2(11通化师范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系,通化市134002;2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沈阳市110016)中图分类号R28412;R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08(2008)30-2399-02大孔吸附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近10余年来逐渐被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1和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2,尤其是对水溶性化合物的分离有独特效果3。笔者在研究中药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时,对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因此,行了

2、总结,化。其吸附原理是吸附性及分子筛选性结合,对欲分离的三萜皂苷依其分子体积的大小及吸附力的强弱,在一定规格的大孔吸附树脂上,26,714111性质常见的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不含离子交换基团、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主要以苯乙烯、2-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等为原料,加入一定量致孔剂、分散剂、交联剂(二乙烯苯)等聚合而成。一般为白色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不受无机盐类存在的影响。5112分类根据树脂的表面性质,大孔吸附树脂按照极性的强弱分为非极性、中极性、极性3种类型。其中,非极性吸附树脂结构中不带功能基,孔表的疏水性强;中极性吸附树脂(或弱极性)结构

3、中含酯基,表面兼有疏水和亲水两部分;极性吸附树脂结构中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极性物质。常用的型号有D101型、AB-8型、HP系列、XAD系列等,其中D101为非极性吸附树脂,常用于三萜皂苷的分离纯,、鞣,给皂苷类成分的分离纯化增加了,能被非极性树脂所吸附,同时皂苷分子较大,故应选择孔径较大的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很容易用水将糖等亲水性成分洗脱下来,然后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下被大孔树脂吸附的苷类,达到纯化的目的8。9,10211预处理树脂的预处理非常关键。树脂中常含有未聚合的单体、致孔剂(多为长链的脂肪醇类)、分散剂和防腐剂等

4、,使用前必须经过处理除去。处理方法:一般D型大孔吸附树脂先用95%的乙醇浸泡24h,采用湿法装柱,再用95%的乙醇冲洗树脂至流出液与水12混合不产生白色混浊,最后改用大量水洗,至无乙醇味为止。212装柱及上样树脂的量一般为样品量的8倍量左右。湿法装柱。药材可用热水、适当浓度的乙醇或其它溶剂进行提取,再将提取液经过过滤、沉淀等处理,除去部分杂质,制成澄清或略混浊的上样溶液。湿法上样以后,放置一段时间,以使树脂对化学成分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性能也可通过试验进行考查11,12。9李宝馨,杨宝峰,郝晓敏,等1黄连素单用及合用谷维素在家兔及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1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

5、:33114152005,40(5):3951冯年平,狄斌,刘文英1药物代谢研究与中药现代化J1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5110赵玉男,邢东明,丁怡,等1解热药YL2000中小檗碱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J1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0):11701吴秀君,肇丽梅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22(6):460111PanJF,YuC,ZhuDY,etal1Identificatioaofthreesulfate-conjugatemetabolitesofberberinechlorideinhe

6、althvolunteersurineafteroraladministrationJ1ActaPharmacolSin,2002,21(1):77116裴利霞1中药药动学研究集粹J1中医药学刊,2005,23(1):121117PlumbRS,StumpfCL,GrangerJH,eta1.Useofliquid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andmultivariatestatisticalanalysisshowspromiseforthedetectionofdrugmetabolitesinbiologicalfluidsJ

7、.PapidCommunicinMassSpectrome,2003,17(23):2632.(收稿日期:2007-08-1612冉小蓉,罗国安,王义明1代谢物组学应用的领域之一药物代谢物组学J1中成药,2005,27(5):497113刘昌孝1中药药动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J1药学学报,*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电话E-mail:guanyingli71511261com中国药房2008年第19卷第30期修回日期:2007-10-08)ChinaPharmacy2008Vol.19No.302399洗脱常见的洗脱剂有甲醇、乙醇、丙酮、

8、乙酸乙酯等,在实际工作中,乙醇应用较多。可根据吸附力强弱选用不同的洗脱剂及浓度。一般常用的系统是:水不同浓度乙醇/水95%乙醇。分级分离:水洗脱糖、水溶性色素;30%乙醇洗脱极性大的成分;50%75%乙醇洗脱皂苷类等成分;95%乙醇洗脱极性小成分。2133影响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因素15311树脂本身化学结构的影响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表面吸附剂,其吸附力与树脂的比表面积、表面电性、能否与被吸附物形成氢键等因素有关。引入极性基团可以改变表面电性或使其与某些被分离的化合物形成氢键,影响吸附作用。312被分离成分的性质增加时,能发生氢键作用,附,因此树脂吸附能力大小与分子体积密切相关。在同一种

9、树脂中,树脂对分子体积较大的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较强。分子体积较大的化合物,宜选择较大孔径的树脂,否则将影响到分离效果。313上样溶剂性质通常一种成分在某种溶剂的溶解度大,则在该溶剂中,树脂对该物质的吸附力就小,反之亦然。故在上样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盐(如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铵)可使树脂的吸附量加大。由于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无机盐很快随溶剂前沿排出,故可用大孔吸附树脂代替半透膜脱盐。树脂吸附量一般与上样溶液浓度成反比,通常以较低浓度进行吸附较为有利,如果上样溶液浓度偏高,则吸附量会显著减小。314洗脱剂性质对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剂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为达到满意的效果,可设几种不同

10、浓度洗脱,以确定最佳洗脱液浓度。315其他影响因素药液在上柱之前一般要经过预处理,预处理不好则会使大孔树脂吸附的杂质过多,从而降低其对有效成分的吸附。树脂的粒径、树脂柱的高度也会产生一些影响,通常较小的树脂粒径和较低的树脂高度有利于增大吸附速度,但同时也使柱的吸附量有所降低。玻璃柱的粗细也会影响分离效果,当柱子太细,洗脱时树脂易结块,壁上易产生气泡,流速会逐渐降为零。洗脱-1流速一般控制在0155mLmin为宜。总之,在确定分离条件时应综合考虑被分离物极性大小、分子量、溶液的pH值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树脂柱的清洗、洗脱液的选择等因素。413,14分及其制备工艺的研究中16,17,但就其使用也应注

11、意一些问题。首先,在致孔剂和降解物的毒性方面,吸附树脂是由有机单体加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聚合而成的,这种多孔的球状聚合物会残留有害的添加剂,因此应用于药物研究的吸附树脂自身的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由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大多应用于以水为介质的体系中,但三萜皂苷中有许多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这使得树脂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这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李焕杰.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18):1429.2.J.中药,28(:,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2,23(2):121.4王冬梅,尉芹,马希汉,等.大孔吸附树脂在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

12、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1):60.5678董珂.大孔树脂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1):13.王艳宏,李永吉,冯彩丽,等.大孔吸附树脂在皂苷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4,22(2):373.王力生,邹节明,郭亚健.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5):515.梁少玲,蔡宇,杨燕霞,等.大孔树脂吸附在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77.91011121314151617结语目前,大孔吸附树脂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中药的化学成贾存勤,李阳春,屠鹏飞,等.HPD系

13、列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25.胡军,周跃华.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精制纯化中的应用J.中成药,2002,24(2):127.赵俊,张杰.大孔吸附树脂对荷叶黄酮苷的吸附纯化应用J.中药材,2005,28(9):832.桂双英,周亚球,柯仲成.D101型树脂对芍药苷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2):25.刘斌,石任兵,余超.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因素J.中草药,2002,33(5):475.何伟,李伟.大孔树脂在中药成分分离中的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134.李萍.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中的应用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