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捉泥纵大班教案捉泥鳅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活动准备:1 、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T:(由示PPT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T:你们说泥纵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
2、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1、 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T:泥纵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T:大
3、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纵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T:今天捉泥纵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纵,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1、(PPT照片由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结冰的地面很容易
4、让人摔倒,怎么防滑?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PPT由现鞋子、浴室防滑垫)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捉泥鳅大班教案2目标1. 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2. 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3. 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活动准备1. 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2. 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3. 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4. 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活动过程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1. 第一次玩泥鳅:教师引
5、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1) 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2) 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2. 第二次玩泥鳅:(1) 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2) 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3) 教师再次提出捉玩
6、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
7、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
8、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四、活动结束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科学小百科: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
9、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捉泥鳅大班教案3设计意图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一一泥纵这一科学活动。活动目标1感
10、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活动过程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幼:眼睛小小的。幼:嘴边有胡须。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幼:和鱼一样。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
11、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幼:它身上很滑。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幼:它身上很粘。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幼:叫黏液。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幼:能帮它逃走。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师:刚
12、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师:泥纵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幼:是黏液在帮忙。师:哦,有了黏液,泥纵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纵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纵。由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幼儿尝试、比
13、较、发现不同。评析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纵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纵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纵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
14、答案。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纵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由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捉泥鳅大班教案4目的要求: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来减小摩擦力。还
15、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3、使学生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一是有效地保护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2、玻璃缸两只、小网兜。3、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4、记录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2、请人家看实验记录纸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鳅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
16、才能够更容易捉起泥鳅?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3、通过讨论得出应该用东西包起来捉。请每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三、分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报告)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容易,为什么?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非常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少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故意将“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
17、“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厚、千的物体吸收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容易。教师板书:光滑难捉,粗糙易捉请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鳅比较好呢?应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而定,实验室里、农田里、在家里各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l、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物体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2、做两个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1)请人家拿由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将
18、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间的洞里去。每组试一下,好穿吗?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使得穿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操作说明:每组二个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较容易地穿进去在玻璃管上涂点油就行了。(2)比一比哪一个组夹起的球最多。操作说明:每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从瓶里用老师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夹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一个组夹得多。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夹?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并进行计时。(可以用老师发给的实验材料对工具略加改进,但不能幅度过大)总结全课: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捉泥鳅”,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
19、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捉泥鳅大班教案5设计意图: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2、认
20、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
21、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纵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4、教师小结: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
22、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1、设疑:用哪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4、捉泥鳅比赛。根据幼儿的回答,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四、简单认识泥鳅。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自己)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采用实物投影仪)头上有眼睛、腮(呼吸)身上有花纹、鳍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五、设疑,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活动反思: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绿色建筑房地产转让合同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聘用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农产品黄牛养殖购销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融资租赁合同规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房产抵押借款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食堂厨房设计咨询与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LOGO知识产权授权与品牌战略规划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粮食进出口贸易代理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服务器租赁与数据同步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铁路建设用聚乙烯管材管件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补充条款范本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Python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聚酯合成副反应介绍
- DB37-T 1342-2021平原水库工程设计规范
- 电除颤教学课件
- 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结算门户系统会员操作手册
- DB32T 3960-2020 抗水性自修复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大断面隧道设计技术基本原理
- 41某31层框架结构住宅预算书工程概算表
-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