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_第1页
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_第2页
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_第3页
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_第4页
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标准SHJ989主编单位: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北京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实行日期:1989年8月1日目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章 燃料气系统 第四章 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 附录一附录二第一章 总 则第l01条 为了在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中,贯彻有关安全生产、充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特制订本规范。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厂区内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的新建工程设计;扩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第103条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第二章 一般规定第201条 新建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的初步设计,应根据下列技术条件确定其组成和工艺要求:一、装置或单元(以下简称“装置”)正常产生的燃料气和排放气体的组成、温度、压力和最大允许背压等;二、装置正常生产时燃料气的小时产量和(或)用量波动范围;三、装置正常生产、开工、停工以及在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可燃性气体最大排放量。四、厂区内局部停电、停水、停仪表风、停蒸汽及其它事故状态下几个装置同时泄放的可燃性气体最大排放量。第202条 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应考虑下列要求:一、总工艺流程对全厂燃料平衡的要求(包括分期建设和不同加工方案);二、装置正常生产、开停

3、工、事故处理、维修吹扫时,装置对系统以及系统对装置的要求。第203条 装置内部的燃料气管线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管线如需与外部管网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装置内送出燃料气的操作温度不宜高于40:操作压力应与全厂燃料气系统的控制压力相适应;二、装置内应有为本装置自行吹扫可燃性气体和排放的手段;三、由催化裂化、焦化和类似装置排出的可燃性气体,在出装置前,必须经专用的分液罐分液后才排入排放系统。一般带有凝结液的可燃性气体排出装置之前,亦应经分液罐分液。第204条 设计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时,装置内外应统一进行流体力学计算。第205条 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宜在下列各处设取样点:一、靠近可燃性气体

4、排放总管处的可燃性气体回收总管上;二、水封罐或类似设备与火炬之间的可燃性气体排放总管上。第206条 分液罐、凝结液收集罐、水封罐、气柜等设备及管网系统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措施。第207条 燃料气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管网的集液低点应有密闭排凝设施。第三章 燃料气系统第301条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内宜设一个燃料气系统,进行单级压力控制,控制压力宜在0205兆帕25公斤力厘米2(表压)范围内。操作压力低于02兆帕2公斤力厘米2(表压)的燃料气应在装置内部充分利用。亦可根据需要另设管网系统,但全厂不得超过两个管网系统。第302条 各装置为稳定生产需要经常或定期排放的可燃性气体,当操作条件与燃料气系统相适应时,

5、应排入燃料气系统。第303条 进行全厂燃料气系统设计时,燃料气用户的总用气能力必须大于燃料气总产量,当最大用户停工检修时,其余各用户的用气能力仍应与总产气量相平衡。第304条 燃料气系统应按最不利条件下气体的产量和热值进行设计。第305条 燃料气用户应考虑采用燃料油作为备用燃料。只能烧气的装置必要时应自行设置液化石油气气化器,以液化石油气作为备用燃料。第306条 燃料气管网应按枝状布置。第307条 当燃料气有多个产户,且布置较为集中时,宜将各产户送出的燃料气汇集送入一个共用的分液罐,经混合分液后送往各用户。第308条 燃料气管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燃料气系统应采取稳压措施,但不应采

6、用经常排放一部分燃料气的办法作为主要稳压手段;二、在当地历年平均最冷月平均温度下,气化用的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低于燃料气系统的控制压力的管网应有防凝措施。第309条 燃料气管网可采用下列稳压措施:一、气化液化石油气或补充气态烃;二、管网上设安全泄压阀;安全泄压阀的出口管应接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第3010条 液化石油气气化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正常气化量应根据燃料气的产(用)量和波动范围确定,可取燃料气总产量的510;二、气化热源宜用低压蒸汽;三、气化器应设安全泄压阀;四、气化器宜设在用气负荷中心区域。第30ll条 燃料气管网应在进出工厂和主要装置(产气和用户)处设置检测汁量仪表。第四

7、章 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第401条 下列不同来源的可燃性气体均可排入全厂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以下简称“排放系统”):一、生产装置无法利用而必须排出的可燃性气体;二、事故排出或安全阀泄压排出的可燃性气体;三、开停工及检修时泄压排出的可燃性气体;四、液化石油气泵等短时间间断排放的可燃性气体。第402条 下列气体不宜排入排放系统, 应排入专用的排放系统或另行处理:一、能分解放出热量的气体;二、燃烧时能生成有害有毒物且在空气中超过允许浓度的气体;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气体混合物;四、能与排放系统内的其它物料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五、能起聚合作用对排放系统的管道通过能力有不利影响的气体;六、未经处理含有硫酸

8、、硫化氢等腐蚀性介质的气体;七、热值低于837兆焦标米3(2000千卡标米3)的可燃性吹扫气体。第403条 含有沥青、渣油或粉末的可燃性气体,需要排放时,应在装置内处理分离后,排入排放系统。第404条 不同排放压力的可燃性气体可排入同一排放系统;但系统的总压力降不得高于排入该系统的所有装置中所要求的最小允许背压。当高压排放的排放量较大时,应进行经济比较以确定设置一个排放管网,或分设高、低压排放管网。第405条 排放系统的设计排放量,应取系统内最大排放装置的一次最大排放量和同一次事故(指局部停电、停水、停汽、停仪表风及其它事故)中几个装置同时泄放的排放量总和中的较大值。第406条 排放系统中各线

9、段的介质流量应为各自通过的最大排放量。第407条 排放系统管线的压力降可按附录一计算确定。第408条 排放管网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管线应架空敷设,设置口型补偿器时,补偿器应水平安装;二、管线应坡向分液罐、水封罐;三、应避免沿线出现集液低点,否则,应设密闭回收凝结液设施,不得随地排放。第409条 排放管网应有吹扫设施。第4010条 排放总管进入火炬前应设分液罐。第4011条 分液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介质流量应按第406条的要求确定;二、应能分出排放气体中直径大于300微米的液滴;三、结构尺寸应按附录二计算确定。第4012条 分液罐应设人孔、进出气管、凝结液排出管、放水管等,必要时可

10、设梯子、平台。第4013条 分液罐应设液面计、温度计、压力表并宜设高液位报警器。第4014条 分液罐的凝结液应送往生产装置或其它储存类似组分的低压容器进行回收利用。凝结液的输送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压送或泵送方法。第4015条 各装置在开停工、检修吹扫及事故处理中,不会造成互相干扰和影响生产及安全条件下,排放系统可设一个管网和一个火炬。当需要排放的装置较多,放空量及放空压力的差异较大时,可设两个管网,并根据分别开停工检修的需要,确定合设一个火炬或分设两个火炬。第4016条 在保证人身与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火炬设施宜靠近主要排放的装置。第4017条 二个火炬集中布置时,火炬的间距应使一个火炬燃烧最大气

11、量时所产生的辐射热不影响另一个火炬检修工作的进行。第4018条 火炬工艺计算应按附录四进行。第4019条 火炬筒体直径不得小于排放气体总管的直径,火炬高度除应符合允许热辐射强度的规定(见附录四)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排放标准的规定。第4020条 进入排放系统的可燃性气体,有条件时宜回收利用。如采用气柜,宜设一个,其有效容积可按排放量最大的装置一次最大事故1015分钟的排放量计算,但不宜超过10000米3。第4021条 火炬应设有点火及引燃灯设施。火炬点火应采用电点大方式,要求做到不同气候条件下均能及时引燃火炬。火炬顶部点火管根数和布置应根据火炬头直径及所在地区风向确定。第4022条 火炬应有在燃

12、烧时保持正压和防止回火的措施。第4023条 作为防止回火的措施,或在气体回收设施中作为压力控制设备的水封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介质流量应按第406条的要求确定;二、应能分出排放气体中直径大于300微米的液滴;三、设计压力不得小于10兆帕(10公斤力厘米2);四、结构尺寸应按附录三计算确定。第4024条 水封罐的水封高度应根据排放系统在正常生产时能阻止火炬回火,在事故排放时排放气体能冲破水封排入火炬所需控制的压力确定;当设有可燃性气体回收设施时,还应根据用户需要或气柜所控制的压力综合考虑确定。第4025条 水封罐的水量除应满足第4024条水封高度所需的水量外,还应按第4026条 确定的进气

13、立管长度3米的充水量。第4026条 水封罐进气立管必须高出水封控制最高液面3米。第4027条 水封罐应设人孔、进出气管、进水管、液面控制排液管。排水管、加热管(防冻要求)等;必要时可设梯子、平台。第4028条 水封罐应装设压力表和温度计,必要时可设液位计。第4029条 火炬的防空标志和灯光保护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第4030条 火炬筒底部应设有排液管及吹扫管。附录一 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管线压力降计算燃料气和可燃性排放气体管线压力降计算公式:1当管网压力小于或等于500千帕时  P12-P2206×TQ2d5 (附1-1)    

14、; L2当管网压力小于或等于5千帕时,可简化为 P296×10-3×TQ2d5 (附1-2)  L以上式中P1管线起点压力(千帕)(绝);P2管线终点压力(千帕)(绝);P管线的压力降(千帕)(绝);L管线的计算长度,即直管长度与管阀件当量长度之和(米);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T操作条件下的气体温度(开);Q气体体积流量(标米3时);d管子内径(厘米);水力摩擦系数(无因次),可按下式计算:式中K管内壁绝对粗糙度(厘米)Re雷诺数。附录二 分液罐工艺计算(一)卧式分液罐1分液罐分为单流式(附图22)和双流式(附图22)两种。2工艺条件:(1)能分离气

15、体中直径大于300微米的液滴;(2)存液量为罐容积的30;3计算公式:L1L1D1 (2-1)以上式中 D1卧式分液罐直径(米);Q气体的体积流量(标米3时),单流式分液罐取全部排放量;双流式分液罐,取全部排放流量的一半;T操作条件下的气体温度(开);K1系数,取253;P操作条件下的气体压力(千帕)(绝);V液滴沉降速度(米秒),可按下式计算:式中g重力加速度,取981米/秒2;d1液滴直径(米);1液滴的密度(公斤米3);2气体的密度(公斤米3),按下式计算:式中M一气体分子量;  C一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由附图2-3查得;L1一一进出口管的距离(米)。4集油包的结构尺寸:(

16、1)当分液罐直径大于或等于15米时,集油包直径(D)不宜大于分液罐直径的三分之一;(2)当分液罐直径小于15米时,集油包直径不宜大于分液罐的半径, 但不得小于300毫米;(3)集油包高度(hc)不宜小于400毫米,并应满足仪表安装的要求。(二)立式分液罐(附图24)1工艺条件:(1)能分离气体中直径大于300微米的液滴;(2)气体线速度取液滴沉降速度的80;(3)存液量应根据泵的流量和液面仪表的控制要求确定, 但液面高度不得小于500毫米。2计算公式:Hh1+h2以上式中D2棗立式分液罐直径(米);K2棗系数,取08;H一一立式分液罐筒体高度(米);h1棗气体空间高度(米),取大于或等于15D

17、e,但不小于h2棗筒体下端与液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米)。其余符号意义同前。(一)卧式水封罐1卧式水封罐分为不带挡液板(附图31)和带挡液板(附图32)的两种型式。2工艺条件:(1)能分离气体中直径大于300微米的液滴;(2)不带挡液板的卧式水封罐的气体空间高度不小于950毫米;(3)带挡液板的卧式水封罐的直径不宜小于3米;(4)带挡液板的卧式水封罐的分液端不考虑存液。挡液板顶端应高出最高水位200毫米。3计算公式:(1)不带挡液板的卧式水封罐L2k1d3 (附3-2)以上式中D3水封罐直径(米);h3水封罐内的液面高度(米);b系数,由附表3中查得;L2水封罐进出口中心距离(米)。其余符号的意义

18、和取值同附录二。系数b 附表3    (2)带挡液板的卧式水封罐LL3+L4+L5 (附34)以上式中D4分液段直径(米),可作为水封端直径;L水封罐筒体长度(米);L3气体出口到分液段筒体端部的距离(米),根据设备结构的要求确定;L4挡液板与气体出口之间的距离(米),可按下式计算:L4K1D4 (附3-5)L5水封段长度,米。水封段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水封水量;挡液板上方气体通道面积应大于进气口截面积;附属设备安装要求。其余符号的意义和取值同前。(二)立式水封罐(附图33)1工艺条件:(1)能分离气体中直径大于300微米的液滴;(2)气体的线速度取液滴沉降速度的

19、80。2计算公式:Hh1+h2 (附3-7)以上式中D5水封罐直径(米);K2系数,取08;H筒体高度(米);h1气体空间高度(米),取水封罐直径的23倍h2筒体下端与液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米)。其余符号的意义同前。附图33立式水封罐示意图附录四火炬工艺计算(一)火炬包括火炬头和火炬筒体两部分(附图4)。(二)工艺条件:1排放气体视为理想气体;2火炬出口气体排放压力取当地大气压;3计算火炬出口气体允许线速度时,马赫数取值如下:(1)单个装置开、停工产生最大排放量时,取02;(2)局部停电、停水等事故造成若干泄压设施同时泄放而产生最大排放量时,取05;4火炬头直径应满足有效流通截面积的要求;5计算火炬高度时,允许热辐射强度(或称热流率密度)(不包括太阳热辐射强度)取值如下:(1)操作人员需要连续暴露的任意地点,取15千瓦米2;(2)无防护设施,但操作人员有适当防护衣着并需要停留几分钟的地点,取45千瓦米2(3)在火炬底部地面发生事故时,必须几秒钟之内撤离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