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_第1页
早期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_第2页
早期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_第3页
早期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_第4页
早期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早期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有效的营养,由于早期吸吮吞咽能力低下,消化功能差,开奶后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返流、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人们对早产儿常常经验性采用延迟开奶的喂养方法?1?。早期喂养的概念最早在1960年被提出,却因误认为与NEC的发生有所关联而被否定。1976年随着肠外营养概念的提出,早期喂养又被重新提出来。Dunn用实际数据证实早期喂养并不增加NEC的发病率,也不会导致喂养不耐受现象?2?。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从而使早产儿生后的胃肠发育及营养

2、支持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研究表明长期禁食可使黄疸增加?3?,早期喂养早产儿血胆红素水平较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也较少?4?。有人对黄疸早产儿在58岁时进行智商测定,发现其中42.76%的小儿有不同程度的IQ低下,胆红素峰值越高,IQ异常率越高?5?。临床工作中早产儿的父母除了特别关心婴儿的生命外,其次便是他们的预后智力水平。为此,对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早期喂养组和延迟喂养组。旨在探讨早期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所选80例早产儿中,男47例,女33例,出生体重:105025

3、50克,胎龄:2837周。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即早期喂养组42例;对照组,即延迟喂养组38例。已对两组早产儿的胎龄、体重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所选的早产儿中,除外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儿。?1.2  方法?1.2.1  常规护理  两组早产儿均置于暖箱内,保持中性环境温度,必要时予以吸氧,静脉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注意口鼻腔、皮肤、脐部的清洁。?1.2.2  喂养方法  所有早产儿均采用雀巢公司的低出生体重儿配方奶粉喂养。?1.2.3  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4、?6,7?  喂养开始时间:对于1500g的早产儿在24小时内喂养,对于1500g的早产儿生后23天内喂养,有围产期窒息,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和征早产儿生后3天喂养;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32周的早产儿采用鼻胃管喂养,34周的可经口喂养,3234周的早产儿根据病情选择喂养方式;首次喂养的奶量:体重10011500g的早产儿,给予23ml/kg,15012000g,34ml/kg,2000g,10ml/kg。2000g的早产儿开始首次喂白开水,如无呕吐、呛咳则开始喂奶。开始喂1/2稀释配方奶,后逐渐增加浓度和量,每日增加的奶量20ml/kg;喂养间隔时间:每2小时一次,对于鼻饲喂养者,每次

5、喂养前,如回抽残余量大于喂养量的1/31/2停喂一次,残余量小于1/3,予以减量鼻饲,直至患儿吸吮、吞咽功能正常,拔胃管改经口喂养。对于经口喂养的早产儿,观察腹胀的情况,腹围增加1.5cm时停喂一次。喂养后予以右侧卧位,轻抚其背,促进胃排空或将其头部抬高1020°?1.2.4  对照组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在出生7天内仅予以静脉营养供给,之后同观察组早产儿喂养。?1.2.5  标本采集和处理  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均在生后第7、14天的清晨采空腹静脉血,每次2ml血,采用KAYTORT-200C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胆红素。?1.2.6 

6、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本组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取双侧P<0.05为统计有意义标准。?2  结果  (表1)?分组  例数   血胆红素(umol/L)  高胆红素血症出生7天  出生14天  例数        黄疸持续时间?(d) 观察组?对照组  42?38

7、  156.58±52.49?186.38±49.26  101.82±40.67?139.16±37.92  24? 2.1  两组早产儿生后第7、14天的血胆红素水平  观察组早产儿无论在第7天还是第14天的血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2  两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  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2.3  两组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  观察组早产儿黄疸

8、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  讨论?3.1  早期喂养  对于1500g的早产儿在24小时内喂养,对于1500g的早产儿生后23天内喂养,有围产期窒息,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和征早产儿生后3天喂养。?3.1.1  胃肠道动力的特点?8?  孕15周就可检测到胎儿口部的吸吮动作,但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要到34周才成熟。因此较少的早产儿易发生乳汁吸入;协调的食管蠕动存在于孕32周时,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和下食管括约肌后力较足月儿低,易发生胃食管返流;小肠的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有所发育与成熟,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结肠的动

9、力也不成熟,易出现动力结肠梗阻;?3.1.2  消化道功能的特点  刚出生的新生儿胃内PH较高,初生58天内胃蛋白酶无活性;新生儿脂肪消化主要通过无脂酶和胃肠酶,因此消化脂肪能力有限早产儿乳糖水平较低。?    有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生未开奶时(出生12小时内)及第3、7天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同期正常足月儿,但随胎龄、日龄及奶量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9?。?3.1.3  早期喂养对胃肠道的作用  目前已证实,胃肠激素参与新生儿消化道结构与功能的发育和成熟过程?10?。促胃激素由胃肠道分泌、兴奋迷走神经及蛋白质氨基酸等均可刺

10、激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不仅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分泌,还可促进胃蠕动及胃肠黏膜生长,并刺激胃肠、胰腺蛋白质、DNA、RNA合成,其有营养胃肠及胰腺等器官作用?11?。而生长6天仅接受静脉输液的高危早产儿,由于失去经胃肠喂养机会,其促胃激素和胃动素未见明显升高。微量喂养可使胃肠液素和胃肠动力发生变化,从而对胃肠及代谢的发展提供一种刺激,以加速胃肠功能的成熟,虽然营养极微,但可加速向胃肠喂养的转变,尽早形成代谢的独立性?9?。?3.2  早产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12?3.2.1  胆红素代谢机制  新生儿时期因其胎儿型红细胞经裂解释放的血红素,通过微粒体内

11、血红素加氧酶(HO),还原型辅酶(NADPH),代谢为未经合型胆红素,近10年来研究发现HO同工酶可分为HO-1、HO-2,在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HO-1,其活性直接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体外实验显示HO-1活性在脾脏中最高,含量在肝脏内最多。应激、低血糖以及体温变化可以诱导HO-1活性。早产儿由于其不成熟的特点,易在不正常分娩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生后则常发生缺氧、低血糖、低体温等情况,可诱导肝内HO-1活性,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3.2.2  早产儿肝功能不成熟?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两大特点,早产儿更为明显。?3.2.3  肝脏对胆红素负荷过

12、重  胎儿期处代氧环境,红细胞容量较大;肠肝循环相对活跃,早产儿由于喂养常常延迟,致肠道菌群不能及时建立,结合胆线素(CB)不能及时转化为尿胆原排出体外,而被肠内含量较丰富的葡萄糖苷酶重新水解或未结合型胆红素,致肠壁重吸收的量增多。?3.2.4  肝脏对胆红素消除能力差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数量不足,活性不高,早产儿由于肝功能不成熟,肝糖原贮存不足,加上不能经口喂养,使血糖水平降低,直接影响了uDPGT的量与活性;另早产儿合成蛋白质功能不足,可致低蛋白血症,影响AB?2-?的形成与转运;肝血流变化,生后脐静脉被结扎,使进入肝内的血流减少,含氧量降低,早

13、产儿由于其呼吸中枢及肝发育不成熟,易发生低氧血症,便肝脏供血不足,肝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因以上特点,早产儿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且程度较重,消退较晚,可延续24周。?    肠道直接接受营养有益于胃肠道组织及生理功能的成熟。与单纯的静脉营养相比早期喂养可以增加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的分泌及活性,减少肠道的通透性?14?,减少肠道内胆红素的重吸收,早期喂养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明显降低新生儿期胆红素水平?14?。本研究表明在同等的情况下,在避免缺氧,低体温,感染,酸中毒,低血糖等对早产儿的损害的干扰,早期喂养较延迟喂养能降低胆红素水平,促使黄疸

14、尽快消退,并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对早产儿早期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蔡勇,谢宗德.改善早产儿消化道动力的途径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5):492493?2.Frances Strodtbeck,DNS,RNC,NNP,FAAN.The Pathophysiology of Prolonged Period疸s of No Neteral Nutrition or Nothing by Mouth.J.NBIN 2003;3(2):4754.?3.倪黎明,韩元菲.早期低热卡喂养早产儿体会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3):207?4.李素芳,潘开

15、宇,邵缓仙.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03;23(12):2930?5.张烈民,谭志华,徐海青.胆红素水平对早产儿智力远期影响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4):7680?6.刘瑞霞,许建.早产儿的营养与喂养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4):260261?7.王丹华,早产儿的营养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4):246248?8.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6718?9.杨华姿,黄东明,朱建萍,等.早产儿血中胃肠激素水平及早期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华国产医学杂志,2002;5(3):199202?10.李振彪.新生儿胃肠道生长发育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1):1112?11.刘克苗.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