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策略探讨_第1页
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策略探讨_第2页
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策略探讨_第3页
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策略探讨_第4页
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策略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策略探讨论文作者:方曙红2010-11-15 18:58:59内容摘要:本文从现金流量分析出发考虑税收差异对公司理财营销策划、薪酬管理、兼并重组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我国长期给予外商税收超国民待遇的现状,指出人为增强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削弱内资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危害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税收差异 现金流量分析 外资超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创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效,有效地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成功地引进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我国政府为外资企业单独制定了一整套政策体系和法律安排,各级地方政府也各自开出了众多的优惠条件,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罔顾外资使用效果,仅以引进外资的多寡作为政绩重要指标,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事实上,长期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尤其是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的实质是人为地增强了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削弱了内资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内外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这不仅是对市场的一种扭曲,也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展现了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经营策略,进而结合目前我国给予外资种种税收超国民待遇的现状,分析其对我国企业经营行为

3、的影响,说明盲目大范围地实施差异征税的危害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差异征税下的公司理财 任何一家企业其所创造的价值往往由三个主体(即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来分享,债权人因其对企业的债务性投入而按照预先的约定获取自己的收益,政府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征收税赋,企业所有者的所得则是企业清偿其负债义务及缴纳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赋后的剩余所得。现代企业理财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于最大化企业所有者经营企业所能获得的财富价值,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选择项目就是要保证项目的税后收益达到其应有的收益水平。 考虑一项期初投入、期末收获的一期投资项目,设其初始投入为I,期末的市场销售量为Q

4、,销售价格为P,销售成本为C,固定经营成本为F,企业所得税税率为T,则此项目的期末现金流量为: X= (Q(P-C)-F-I)(1-T) + I 这里X的取值往往是不确定的,一般用随机变量来刻划,因为Q、P、C及F均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均为随机变量。 根据财务理论的观点,项目的应有收益完全由其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时间性及风险性来决定,设此项目的合理(期望)收益率为r,则其现值为 PV = EX/(1+r),这里EX为X的期望。 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完全取决于其净现值,即NPV = -I + PV的水平,只有获得正净现值的项目才能为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富的增值,才是值得投资的项目。否则,净现值为0的项

5、目是不盈不亏的正常项目,也是市场最后的竞争均衡;而负净现值的项目就只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就不值得投资,因为此时原始出资人完全可以将资金另投他处,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中,项目现金流的风险对任何投资者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同样的项目对任何投资者都必须保证满足相同的最低收益率要求,或者说利用同样的收益率r 来进行贴现。如果另有一家企业同样可以经营这一项目,但其所缴税赋的税率较低,取值为T(设T T),则这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经营措施,产生与税率较高的企业稍有不同的现金流量(由此建立该企业的竞争优势) X= (Q(P- C) - F- I)(1 - T) + I。 对后一企业来说,其经营

6、策略只须保证 EX = I (1+r)。 于是,我们有 E(Q (P- C) - F - I)(1 - T) + I = I (1+r) = E(Q(P-C) -F -I)(1-T ) + I 即 E(Q(P -C)-F-I )(1-T) = E(Q(P -C) -F -I )(1-T ) (*) 由于T T,所以税率较低的企业为了建立该企业的竞争优势,完全可以让 E(Q(P -C)-F E(Q(P-C)-F 但却仍然获得与税率较高的企业同样满意的投资收益。下面就依据不同税赋的企业所需项目收益的平衡方程(*)来考察差异征税下的企业经营策略。为简化问题并突出税收的影响,假设 E(Q (P-C )

7、-F = EQ(EP -EC )- EF , 并对随机变量的期望仍用变量符号本身来表示其期望,如用C来表记EC。 差异征税下的企业理财策略 前面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同税赋的企业所需项目收益的平衡方程(*),一般来说,企业的销售量由其设计规模限定,在销售数量上企业总希望做到满负荷生产,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优势,因此,我们不妨假设企业均已达到了最大生产能力,即Q = Q。依据记号约定,可以将平衡方程改写为 (Q (P-C)-F) (1-T) = (Q(P-C)- F) (1-T )+ I (T-T) (#) 下面我们就对除销售量之外的其他变量逐个分析企业在其余变量取值相同的情况下可能的经营处理。 销售

8、价格 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产品的性价比无疑是重要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较另一企业的同样产品价格较低,消费者当然会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由平衡方程(#)以及竞争均衡时的收益方程,我们得到 销售成本 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对外丰富促销手段,大展广告攻势,对内强化销售激励,这些都会加大销售成本。如果一家企业的应税税率较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这家企业就可以较同类企业加大其销售成本,其成本上升额度可以达到 固定成本 企业经营离不开人才,而吸引人才,让企业员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除了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气氛外,企业的硬件设施、工作条件和薪酬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条件,而这些都将加

9、大企业的固定成本。为了占领市场,吸引消费者,产品的性价比无疑是重要的。如果一家企业的应税税率较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这家企业就可以较同类企业加大其销售成本,其成本上升额度可以达到 税收劣势企业的折价出售 前面的分析表明,当企业之间存在税收差异时,拥有税收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性价比,增加营销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强化薪酬激励等手段来挤压竞争对手。这些财务手段的强度将与项目的投入I、项目的要求收益r以及其所享受的税收优惠(T-T)成正比,这就意味着项目的投入越大,风险越大(如高科技领域),税收优惠越多,处于税收优势的企业就越有能力打击同类但却居于税收劣势的企业,甚至将之挤出市场。 对税收劣势

10、企业,面对恶劣的竞争环境,其相应的经营策略只能是退出市场或者与占有税收优势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当前价值为I的税收劣势企业,与税收优势企业进行合资经营,假设合资公司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则在企业经营完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税收劣势企业持有的新公司份额只须满足 (Q(P-C)-F-I)(1-T) + I = a (Q(P- C)-F-I)(1-T) + I 即 也就是说,为了换取税收优惠地位,税收劣势的企业完全可以折价出售其资产与税收优势的企业合资但却丝毫无损于自身的利益。 外资征税的超国民待遇及其政策建议 外资征税的超国民待遇现状与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为了吸引外资的需要,我国对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

11、赋予了一系列的超国民待遇,诸如出资费用和时间限制上的企业设立程序方面的优惠、外汇与信贷优惠等等,但外资超国民待遇最主要的表现还是其所获得的税收优惠。仔细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后不难发现,我国给予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是多方面的: 一是在所得税方面,首先有所谓的“免二减三”的规定,其次有特定区域和特定产业的税收优惠,此外还有对特定产业的优惠规定,如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等;二是在再投资退税优惠;三是对延期纳税的优惠;四是外企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费,可自定其支

12、付标准(只要付上其所依据的文件及有关资料,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即可),而内资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只能按计税工资扣除,计税工资标准则是在财政部规定的范围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此外,这种“内外有别”还体现在关税、工商统一税的减免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投资方向调节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种上。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也竞相给予外资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由于存在分别针对内外资的两套税制,虽然名义税率相差不大,但由于大量优惠政策的存在,使两者在实际税率上差异很大。有学者做过这样的统计,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平均实际负担率为22%左右,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平均实际负

13、担率仅为10%左右,较前者竟然低出一半多。 首先,外商利用税收方面的超国民待遇进行避税,直接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巨大损失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赋予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而减少的财税收入,实质上正是将这一部分收益拱手让给了外商投资企业甚至是外商的母国政府;与此同时,这笔税收负担又最终转嫁到内资企业头上,造成了内外资不平等的竞争格局。 其次,超国民待遇形成对内资企业的“挤压效应”,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构成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的挤压和对我国市场的挤压,形成一种“成长压制效应”。正如我们在第三部分的分析中指出的那样,拥有税收优势的外资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处于税收劣势的中

14、资企业挤出市场。跨国公司是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载体,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内资企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如果此时再给予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就给原本就不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又设置了两条不同的起跑线,其结果只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对外资政策调整的建议 从超国民待遇所引发的巨大负面效应看,取消给予外资的种种优惠极具紧迫性。逐步实行国民待遇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逐步取消对外资的一些歧视性的不公平待遇,即“低国民待遇”;另一层是则逐步减少给予外资的优惠待遇,即“超国民待遇”。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外资政策进行调整: 首先,调整相关的政策法规。统一国

15、内立法,遵守WTO规则的统一性、透明度和国民待遇原则,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充分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和秩序,向一切外国投资者提供普遍的、非歧视性差别“国民待遇”,减少政府干预、推动公平竞争;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应逐步与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相互协调和合作,使我国外资政策能更好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世界多边投资规则进行调整。 其次,在税收方面应取消以往广泛存在的对外资实行全面优惠原则的内外两套税法,代之以特定优惠原则下的统一税法,以此给予内外资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16、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营销观念、疏通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入手,利用本土优势,提高国产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努力营造与外国品牌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R. A. Brealey and S. C. Myers,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7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3(中译本)公司财务原理(M).方曙红,范龙振,陆宝群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何永江.试论我国外资优惠政策及其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第10期 3.朱延福.外资国民待遇导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S).文号:国务院令第137号.颁布日期:1993-12-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文号:财法字1994第003号 颁布日期1994-2-4 6.中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