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_第1页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_第2页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_第3页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_第4页
】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忽略剪力对变形的影响,梁平面弯曲的曲率公式为: (a)式(a)表明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与该点处横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而与该截面的抗弯刚度成反比。如图7-2所示。而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与挠曲线方程之间存在下列关系:(b)将上式代入式(a),得到 (c) 小挠度条件下,式(c)可简化为: (d) 在图7-3所示的坐标系中,正弯矩对应着的正值(图7-3a),负弯矩对应着 的负值(图7-3b),故式(d)左边的符号取正值 (7-1)式(7-1)称为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简称小挠度微分方程。显然,小挠度微分方程仅适用于线弹性范围内的平面弯曲问题。 用积分法求梁的位移将式(7-1)分别对x

2、 积分一次和二次,便得到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a) (b)其中C、D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确定。 对于载荷无突变的情形,梁上的弯矩可以用一个函数来描述,则式(a)和(b)中将仅有两个积分常数,由梁的边界条件(即支座对梁的挠度和转角提供的限制)确定。两种典型的边界条件如图7-4所示。 对于载荷有突变(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间断等)的情况,弯矩方程需要分段描述。对式(a)和(b)必须分段积分,每增加一段就多出两个积分常数。由于梁的挠度曲线为一连续光滑曲线,在分段点处,相邻两段的挠度和转角值必须对应相等。于是每增加一段就多提供两个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这就是连续条件。【例7-1】

3、悬臂梁受力如图7-5所示.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解】首先建立如图所示之范围内无载荷突变,故梁全长上的弯矩方程为(a)挠度曲线微分方程为 (b)将上式积分一次,得 (c)图7-5再积分一次,得 (d)利用约束条件,可确定上述方程中的积分常数C、D。对于固定端截面,其转角和挠度均为零,即将其代入方程(c)和(d),解得C=0, D=0于是该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分别为(e)(f)挠曲线的形状如图7-5中虚线所示。与均发生在自由端处,由式(e)、(f)求得即 即 所得的为负值,说明截面B作顺时针方向转动;为负值,说明截面B的挠度向下。【例7-2】简支梁在左端支座处承受

4、集中力偶作用,如图7-6所示.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和 。【解】建立坐标系,并写出梁的弯矩方程可以发现,它与上例中梁的弯矩方程完全相同,因此在的范围内,梁的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及其积分也必然相同.于是有(a)图7-6(b)所不同的是,二者的约束条件不同。因而,积分常数与上例也有所区别。本例中,A、B两处分别为铰支座和辊轴支座,两处的挠度均为零,但截面的转角不为零。于是有将其代入(a)、(b)二式,解得 于是,得到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分别为 (c) (d)挠曲线的大致形状如图7-6中的虚线所示.将和分别代入式(c),便得到A、B两支座处截面的转角分别为 故=,发生在A支座处。为求最大挠度

5、,可令,由此解得,此即最大挠度截面的位置.将其代入式(d),求得 而梁跨度中点的挠度为 比较最大挠度和跨中挠度,可以看出,两者的位置相差,而两者挠度值仅相差3%。故工程中为简化计算,常以跨中挠度代替最大挠度。比较上面两例中的梁,不难发现,因二者的受力(弯矩)和抗弯刚度都完全相同,故它们的挠曲线形状也相同,但由于约束条件不同,二者挠曲线的最终位置便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弯矩和抗弯刚度只决定了挠度曲线的形状,而梁的位移还要取决于梁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对挠曲线的影响是通过积分常数体现的。【例7-3】简支梁AB受力如图7-7所示(图中a b)。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挠度的最大值。【解】梁的支座

6、反力及所选坐标系均示于图中。由于集中力加在两支座之间,弯矩方程在AC、CB两段中互不相同,所以应分段建立挠度曲线微分方程。AC段 图7-7(a)CB段 (b)将上述(a)、(b)式积分后得 (c) (d) (e) (f)确定四个积分常数(、)需要四个边界条件。在支座A和B处可提供的约束条件为 (g)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时,梁的挠曲线是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因此,在AC和CB段的分段处,两段的挠度与转角必须对应相等,即 (h)此即连续条件。将(g)和(h)式代入(c)、(d)、(e)、(f)各式,求得 于是梁AC和CB段的转角和挠度曲线方程分别为 (i)(j)(k) (l) 为求,令(由于假设ab,可以判断出将发生在AC段内),解得 (m)将值代入式(k)得 由式(m)可以看出,当载荷P无限靠近支座B时,即b时,则 这说明,即使在这种极限情况下,梁最大挠度的所在位置仍与梁的中点非常接近.因此可以近似地用梁中点处的挠度来代替梁的实际最大挠度。以代入式(k),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