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高中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阶段复习检测试卷1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高中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阶段复习检测试卷1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高中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阶段复习检测试卷1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高中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阶段复习检测试卷1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高中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阶段复习检测试卷1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海淀区示范性高中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期中阶段复习检测试卷 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Zn-65A 卷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 ( )A酒精剧毒品 B.浓硫酸易爆品C汽油三级放射性物品 D.浓硝酸腐蚀品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2CO3溶液 B固体NaCl C蔗糖 DCu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

2、物 D化合物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HCl H+ Cl- BCuSO4=Cu2+SO42CFeCl3 Fe3+ Cl- DNaOH Na+ OH- 5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为5.9×10-3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A溶解度 B物质的量浓度 C质量分数 D摩尔质量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B一种分散系里只能有一种分散质C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浊液、胶体、溶液7下列概念中,不属于物理量的是 ( )A物质的量  &

3、#160;    B质量  C摩尔        D长度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CuSO4属于纯净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9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烧瓶 B烧杯 C试管 D量筒 10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溶液和胶体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沙砾11下列仪器中,在实验室进行分液操作

4、时不需选用的是 ( )A烧杯 B分液漏斗 C铁架台 D温度计12在下列物质种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混合物 溶液 B电解质 化合物  C浊液 胶体 D单质 化合物1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将药品置于天平右盘 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C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稀释D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操作时,必须垫石棉网14标准状况下的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 ( )A2 g氢气 B16 g氧气 C2 mol Cl2 D6.02×1023个氯分子15要将碘从其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出来,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5、( )A冷凝管、锥形瓶、蒸馏烧瓶 C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C三脚架、蒸发皿、玻璃棒 D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16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DNaCl溶液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离子17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1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mL0.5mol·L-1MgCl2溶液 B200mL1mol·L-1CaCl2溶液C50mL1m

6、ol·L-1NaCl溶液 D25mL0.5mol·L-1HCl溶液18同温同压下,H2和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两气体的体积比是 ( )A3:2 B1:3 C2:3 D1:21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 Al3+ Cl SO42 BCu2+ Cl NO3 OHCCa2+ Na+ CO32 NO3 DH+ SO42 NO3 OH2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2+Fe2+CuB铁粉跟稀硫酸反应 2Fe + 6H+ = 2Fe3+ 3H2C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反应 Ba2+ + SO42 = BaSO4

7、D碳酸钙跟盐酸反应 CO32 + 2H+ = H2O + CO221检验试样中有无SO42-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先加HCl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B加HCl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C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一定没有SO42-D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22不另用任何试剂就能将下列五种溶液:CuCl2、Na2SO4、KCl、K2CO3、BaCl2鉴别出来,其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 B C D23某溶液中含有Na+、 Al3+、Cl-和SO42- 四种离子,若Na+、 Al3+、Cl-三种离子的个数比

8、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 )A1:2 B1:4 C3:4 D3:2 24将标准状况下a L HCl气体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25提纯含有少量Ba(NO3)2杂质的KNO3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所得溶液中补加适量HNO3B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所得溶液中补加适量HNO3C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所得

9、溶液中补加适量HNO3D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所得溶液中补加适量HNO3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6下图所示为按树状分类法对一组物质进行的分类。请在横线上填写物质所属类别。Na2O、Na2SO4、N2、空气、NaCl溶液分类标准1类别1为 (纯净物) (类别1 )空气、NaCl溶液Na2O、Na2SO4、N2分类标准2类别2为 ( 化合物 ) (类别2) Na2O、Na2SO4N227(1)0.5 mol H2O的质量为 ,其中约含有 个水分子,共约有 个原子。(2)质量都是50 g的 HCl、NH3、CO2、O2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

10、最大的是 ,物质的量最小的是 。(3)在 mL 0.2 mol/L NaOH溶液中含1 g溶质;配制50 mL 0.2 mol/L CuSO4溶液,需要CuSO4·5H2O g。(4)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28(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氯化铜 硫酸铁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3)写出符合离子方程式Ba2+SO42- =BaSO4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9实验室用2.0 mol/L NaCl溶液配制100mL 0.50 mol/L

11、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化学仪器有_(填选项的字母)。A烧杯 B100 mL容量瓶 C漏斗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2.0 mol/L NaCl溶液 mL。(3)实验开始前,需要检验容量瓶是否_。(4)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量取一定体积的氯化钠溶液,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稀释;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盖好瓶塞,反复翻转,摇匀;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5)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12、(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配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30某学生用右图的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分离和干燥。其中a为铁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1) 甲瓶内盛 溶液,乙瓶内盛 溶液,分液漏斗内盛 溶液。(2) 实验先分离出一氧化碳,a、b状态是 关闭, 打开。(3) 分离完一氧化碳后,再收集二氧化碳,方法是先关闭 ,再打开 。31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需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 ) ( ) ( ) ( )粗盐 溶液 除Mg2 除SO42- 除Ca2、Ba2 适量( )

13、 纯净NaCl溶液 NaCl晶体 除CO32-、OH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 )中填写所使用除杂试剂的化学式,在 中填写实验操作名称;(2)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必须过量,其目的是_;(3)步骤从参加反应的微粒来看属于_反应,从另一角度看也属于酸碱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中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32往烧杯中沸腾的蒸馏水内逐滴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当烧杯中液体成为红褐色时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1)用一束强光照射所得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传播方向观察,可观察到_。(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观察到有大量棕褐色的沉淀生成,得到的分散系属于_,反应的离

14、子方程式是:_。将得到的分散系过滤,滤纸上有大量的固体物质,滤液呈浅黄棕色,用一束强光照射,能观察到明显的丁达尔现象。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3)氢氧化铁的胶体与悬浊液最本质的区别是_。33将6.50g锌投入200mL某浓度的盐酸中,锌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1)6.50g锌的物质的量;(2)所用盐酸中HCl中的物质的量浓度;(3)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B 卷 满分20分34经测定0.1 mol/L的KHSO4溶液与0.1 mol/L的HCl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基本相同。(1)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2)往0.1 mol/L的KHSO4溶液中

15、加入锌片,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某同学向一定量的K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混合液呈中性,此时的变化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35对一份白色固体,经过初步分析得知,其含有Na2CO3、Na2SO4、NaCl、CuSO4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甲乙两位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份白色固体的组成便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取了少量白色固体在试管内用水溶解,结果得无色澄清的液体。因此,甲判断肯定有一种物质不存在。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 。(2)甲依次又向那支试管内加入了稍过量的BaCl2溶液和稀硝酸,结果是先产生了白色沉淀,后又有一部分沉淀消失,且溶液里冒出了无色气泡

16、。甲据此判断肯定有两种物质存在。这两种物质是 ,沉淀消失的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将甲实验后所得混合物进行了过滤,取滤液约2ml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里,然后向该其中加入了稍过量的AgNO3溶液和稀硝酸,结果也产生了白色沉淀。因此乙判断那份白色固体中肯定有NaCl。你认为乙的结论:(填“对”或“不对”) ,理由是: 。36某同学在实验室通过电解水的实验验证阿付加德罗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一段时间后,收集到11.2mL(标准状况)的O2,则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是_。(2)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其导电性,这是因为_(用化学用语表达)。(3)有同学认为根据如图所示的现象并不能验

17、证阿伏加德罗定律,你认为其可能的理由是(试举一条)_。答案A 卷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DBCCBBCBCA11121314151617181920DABCADDAAA2122232425ACAD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6混合物(1分),单质(1分)27(1)9g(1分),3.01×1023(1分),9.03×1023(1分)(2)CO2(1分),NH3(1分),CO2(1分)(3)125(1分),2.5(1分)(4)2:1(1分)28(1)CuCl2=Cu2+2Cl-(1分),Fe

18、2(SO4)3=2Fe3+3SO42-(1分)(2)Cu2+2OH-=Cu(OH)2(1分),酸过量CO32-+2H+=H2O+CO2或酸少量CO32-+H+=HCO3-(1分)(3)BaCl2+Na2SO4=BaSO4+2NaCl(1分)29(1)C(1分)(2)25.0(1分)(3)漏液(1分)(4)(1分)(5)偏低(1分)偏高(1分)无影响(1分)30(1) NaOH (1分),浓H2SO4(1分),稀硫酸(1分)(2) b(1分),a(1分)(3) a(1分),b(1分)31(1)(8分,每空1分) ( H2O ) (NaOH) (BaCl2) (Na2CO3)溶解粗盐 溶液 除Mg2 除SO42- 除Ca2、Ba2 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