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设计_第1页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_第2页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课文共八句话, 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 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 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

2、前后呼应, 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 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 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 那喜庆颜开的眉眼, 那尽情挥舞的手臂, 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学情分析: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 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 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我们的学生,说起 “愚人节、圣诞节 ”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

3、,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 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 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 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 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 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目标:1.认识 “传、统 ”等 15 个生字,会写 “贴、街 ”等 9 个字,会写 “节日、春节 ” 等 12 个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

4、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单元第三课。(板书课题:传统节日)(指名读)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指名读)指 “传 ”: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专。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指名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从几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齐读)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进入传统节日(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请同学们翻开书 P31,自由读课文,读

5、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二)检查自读情况1.分组出示生字,指名读。翘舌音节生字:传舟后鼻音节生字:堂统郎饼赏巷第三组生字:贴宵祭乞巧菊艾2.去掉拼音,同座互相检查。读对了就夸夸他,读错了就帮帮他。3.打乱生字顺序,开火车读。4.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读读课文,拿出铅笔圈画出来。(1)出示词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4)出示每一个节日的时间。告诉学生,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每个节日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 大多数中国传统

6、节日都是按中国人自己的农历时间来过的,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齐读)三、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一)红红火火中国年(春节,正月初一)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出示词语:春节)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2.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出示第一句话)3. “贴窗花 ”。(1)指名读 “贴窗花 ”,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2)出示各种窗花,你喜欢哪一种窗花?引导学生观察窗花图案的丰富内涵, 知道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3)我们来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指导读“贴窗花 ”。(4)过年,我们会贴窗花,还会贴什么呢?(5)

7、一双巧手,贴出美好祝福,更贴出中国人的智慧!(齐读)4. “放鞭炮 ”(1)古人为了把 “年 ”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指导读 “放鞭炮 ”。(2)鞭炮又叫 “爆竹 ”,诗人王安石有一句诗这样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老师引读: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1)春节,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座说一说。(走亲访友、得压岁钱、吃团圆饭、看春晚等等)(2)品读词语 “人欢笑 ”。红红火火人欢笑,喜气洋洋人欢笑,团团圆圆人欢笑,其乐融融人欢笑。6.红红的窗花,红红的鞭炮,红红火火,中国年!(齐读第一句)7.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

8、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这一刻,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齐读第一句)(二)热热闹闹元宵节(正月十五)1.春节过后十五天,我们迎来第二个传统节日。这天我们又会做什么呢?自由读第二句。学生自由表达:看花灯、猜字谜、吃元宵等。2.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啦!出示词语“元宵 ”3.吃完元宵,我们去 “看花灯 ”(1)指导读 “看花灯 ”。(2)花灯可不是只有花的造型,她千姿百态。出示图片:它可以是一匹马,一只凤凰,一条龙、一条鱼,一个财神爷,一个故事,一个擎天柱。小结:中国在变美,花灯也变得更绚丽。(3)看花灯,猜灯谜(出示灯谜:舟、团、宵)4. “宵 ”是夜晚的意思,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就

9、是元宵节, 它的夜晚最热闹!(1)出示视频:天南海北的人们是怎样闹元宵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游花灯、舞龙灯、舞狮子、打树花)(2)这些习俗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人们争相赶来观看。(指名读第二句)(3)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元宵节?元宵节为人们恋恋不忘的春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5.小结:汤圆的馅变得越来越丰富,花灯变得越来越亮丽,不变的是如汤圆般团团圆圆、相亲相爱的家人。 (齐读)(三)天清地明清明节(4 月 5 日前后)1.春天里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在这一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自由读第三句。学生交流:去扫墓,在桌子上摆上水果,插上香等。2.出示 “祭”:下面的 “示”就像

10、一张桌子,也就是祭台;上面的 “ ”表示肉,也就是供品; “ ”就像一个人的双手。 “祭”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供品放在祭台上,这就是祭扫。3.我们用这些隆重的仪式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此时,有一句诗会涌上心头出示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齐读)4.清明这一天我们还会做什么呢?远足,踏青,和大自然亲密接触!5.品读理解 “清明 ”。6.小结:最美人间四月天,美在这清明的天空,更美在我们陪伴亲人、思念故人的那份真情!(四)回顾传统节日1.从正月初一的春节,到正月十五的元宵,再到 4 月 5 日前后的清明节,这些传统节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 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 伴随着这些习俗

11、传统节日带着祝福、带着智慧,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2.齐读 1-3 句。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9 个生字,全班齐读。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1)看结构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9 个字的结构。“贴、敬、转、街 ”4个字是左右结构, “艾、热 ”2个字是上下结构, “舟”是独体字, “团”是全包围结构, “闹”是半包围结构。这节课我们学写 “贴、敬、转、街 ”4个左右结构的字,和 “舟”这个独体字。(2)看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分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 “贴、敬、转 ” 这 3 个字左右比较均匀, “街 ”由

12、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都相对均匀。(3)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教师重点指导 “街 ”和 “舟”。“街 ”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 “彳”的第二笔撇在第一笔撇的中间下面起笔,中间 “圭”的第三笔横要穿插到 “彳 ”第二笔撇里, “圭”的三横一提保持相等间距, “亍 ”的第一横与 “圭 ”的第一横一样高,第二横要穿插到 “圭”里。“舟 ”,注意笔顺正确: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 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 “舟”字字形偏窄长, 不要写宽了。(二)练习书写,培养习惯1.教师范写 “街”和“舟”。2.学生先描后写。3.集体讲评,评价指向比例和关键笔画。4.抄写

13、词语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板书设计:2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 月 5 日前后第二课时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4 月 5 日前后清明节(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 ,在元宵节(出示词语:看花灯),在清明节(出示词语:祭扫) ,多么丰富又热闹的传统节日呀! (齐读课文 1-3 句)(三)过完了春天里的三个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夏天和秋天,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吧!二、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一)五月初五端午节1.太阳当空照,夏天光正好。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盛,是驱邪避灾

14、的好日子。这一天人们做什么呢?(出示词语:端午节) 。2.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自由表达。3.品读 “过端午,赛龙舟。 ”(1)(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怎样赛龙舟?(2)指导读:赛龙舟。相机点评:龙舟披红绸,握船桨,人们八方来。鼓击春雷,欢声震地,一起加油。惊退万人,衔得锦标,一起欢庆。(3)小结,师生合作: “过端午,赛龙舟。 ”4.品读 “粽子艾香满堂飘。 ”(1)过端午,不仅仅是赛龙舟,还可以做什么?指导读 “粽子 ”、“艾香 ”。相机评价:白白糯米包的粽子!“粽”字米字旁。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出示艾叶图片清凉清凉的香气!醒脑

15、明目的香气!5.来,品一品粽子,闻一闻艾香,赛一赛龙舟,庆一庆端午!(齐读)(二)七月初七乞巧节1.七月七,来乞巧。出示词卡:乞巧。指名读:乞求巧艺,乞求智慧。2.看,谁向谁乞巧?(出示图片)(1)织女的心灵手巧天下闻名!图中这位小姑娘会向织女讨要什么?(2)指名读 “七月七,来乞巧 ”。相机评价: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可爱的愿望!所有的小姑娘都希望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一起来乞巧吧!3.除了帮助女孩子获得巧艺,织女还要在七月七这一天,赶去鹊桥会牛郎。(1)(出示图片)一年一度,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幸福地团圆了。(2)指导读:牛郎织女会鹊桥。相机评价:多么幸福的团聚!多么温暖的团圆!多么难得的

16、相见!4.小结:七月七,乞巧节,一个与织女紧密相连的节日!(三)八月十五中秋节1.送走夏天的传统节日, 我们迎来秋天的传统节日, 秋天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 “中秋节 ”。出示句子。2.中秋节的什么最美?(月亮)出示第二行“十五圆月当空照。 ”相机评价:又大又圆的月亮!白玉盘一样的月亮!洒下银色月光的月亮!3.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家家户户团聚一起。出示 “月饼 ”图片,让学生欣赏月饼的形状,和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因此得名 “月饼 ”。指导读 “吃月饼 ”。相机评价:慢慢吃,吃出了什么味道?甜蜜的味道!幸福的味道!4.中秋赏月,瞧!出示 “十五圆月当空照。 ”看!出示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17、明。”(指名读)愿!出示诗句 “但愿人才久,千里共婵娟。”(指名读)5.小结:八月十五月儿明,家家团圆过中秋。(齐读)(四)九月初九重阳节1.转眼到了九月九,九是最大的数字,双九相聚,重阳节到了。2.出示句子,重阳节,我们会做什么?自由读句子。指导读 “重阳节,要敬老。 ”相机评价:祝老人们身体健康,生命长久!祝老人们生活快乐,幸福长久!祝老人们安享晚年,天长地久!3.(出示句子)踏秋赏菊去登高。指导读,我们一起去赏菊。出示菊花图片。相机评价:让我们牵起爷爷、奶奶的手。让我们拉上外公、外婆的手。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4.小结: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敬老爱老,传承孝道,从我做起(齐读)(五)一年

18、又一年从春到秋,一个个传统节日纷至踏来, 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 什么节日又来了?(新春)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所以叫“新春 ”。出示句子: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三、整体诵读,体悟传统节日(一)读一读,背一背。(二)同学们,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喜欢这些节日吗?说说你的感受。小结:我们要过中国节,做中国人!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一)认读生字,仔细观察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 个生字。2.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的穿插避让。(1)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4 个字的结构。“艾、热 ”2个字是上下结构, “团”是全包围结构, “闹”是半包围结构。(2)看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字部份在田字格中摆放位置的比例,发现 “艾”字上部扁,下部长, “热”字上部长,下部扁, “艾”和 “热”上下几乎同宽。 “团 ”的国字框和 “闹”的门字框要写得大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