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三则》习题3_第1页
《日知录三则》习题3_第2页
《日知录三则》习题3_第3页
《日知录三则》习题3_第4页
《日知录三则》习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知录习题顾炎武(1613 1682),汉族,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 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 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之祖,成果累累。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全书1 000余条,文字最长的5 000多字,最短的只有 9个字,可见其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分为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天象术数、地理等类别,顾炎武自己 则把这部书分为三类:“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

2、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节选三则内容要点如 下:文须有益于天下,强调文以载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正面 立论,从反面申述,旗帜鲜明地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 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文人之多主张“识经术”“通古今”,去华就实,从养器识的角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一、注音无稽 谀妄 夕舛漏菑畲 潢潦襟裾摭、解释词义纪政事也,察民隐也,广然睹促织,隐中胸怀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魏有隐士曰侯嬴-诸

3、将无敢隐朕 -庶乎其传也与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传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 以乱易整,不武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谓文章止于润身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止蔺相如固止之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曰明道也察民隐也 乐道人之善也 多一篇之益也 多一篇之损矣 此子书之一变也 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四、分析句式类型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 此子书之一变也 何文人之多也 五、积累名句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 , ,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 。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答

4、案:一、j i y u chu an z i sh e hu a n gl ao j i n j u zh i二、隐:名词,伤痛副词,暗暗地 动词,怜悯 形容词,隐居的 动词,隐瞒传:动词,流传名词,传记动词,传递 动词,传授易:形容词,容易 动词,替代 动词,改变 形容词,容易 动词,替换 止:动词,停留动词,阻止动词,挽留 动词,停止副词,同“只” ,仅仅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阐明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伤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加动词活用为名词,损害 动词活用为名词,变化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实四、省略句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五、曰明道也 纪政事也 有

5、益于天下 有益于将来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其中小有舛漏舛:差错B.多一篇之损矣损:损失C.士当以器识为先耳口耳口曰.器:器量D.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奖:奖励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B. 皆以一生精力成之C.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D. 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乐道人之善也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其必古人之 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何文人之多也A. / B./C./D ./4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

6、 霜叶红于二月花B 有益于将来C.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D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 59题。文人之多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 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而宋刘挚之训子孙,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

7、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以下:以来,以后B. 士当以器识为先器识:器量与见识C. 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提奖:提拔奖励D. 谓文章止于润身润身:粉饰自己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固有不识经术A. 则必摄缄滕、固扃 士当以器识为先B. 倒戟以御公徒 摭我华而不实我实C. 1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7 .下列对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一一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B.

8、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一一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C.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一一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D.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一一说话做事诬陷人,何能希望多名誉。8下列有关这则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以感叹开端,直揭主题,提出论点,融入强烈的情感,很有嘲讽意味。B. 引用韩愈的诗是为了强调“经训”是学问之根本,博古通今为治学之基石。 C弓侏人刘挚训示子孙的话,作进一步申述,强调崇尚经术,重视器量见识。D. 作者又引述西汉扬雄和宋代黄庭坚的话,继续说明要务实不要只追求华丽。 9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

9、人,无足观矣。(2)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题。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畐U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 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 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 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10、。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至于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 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 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者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 也

11、。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10.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年长受尊崇B. 请者必当其人当:充当C. 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累:累积D. 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11. 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A.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官于是者,其文优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魚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2. 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

12、序其后 两序,非体也 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 B. C.D.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作者认为书前可以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B. 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C. 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D. 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2) 今与足下并生今世。(3) 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答案:1.解析:B 项,损:危害

13、。答案: B2.解析:D项,“学者”在文中的意思是“学习的人”。答案: D3.解析:A项,分类正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书。答案: A4.解析:A 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只有 D项为定语后置句。答案: D5.解析:D项,“润身”在文中的意思是“使自身受益”。答案: D6解析:A项,“固”,副词,本来;动词,加固。 B项,“以”,介词,把;连 词,用来。C项,“而”,都是连词,去卩。D项,“及”,连词,至副词,来得及。答案: C7 解析:D项,“行身陷不义”的意思是“行事立身陷不义”。答案: D8. 解析:A项,“提出论点”说法不正确。文章的中心论点隐藏在作者

14、引用的诗文言语中, 而不是在开头就提出的。答案: A9. 解析:这两句翻译时要把握关键实词的含义,如“器识”“号”“观”“润身”“及物” 等。答案: (1) 读书人应当以器量与见识为先,一旦被称为文人,其认知就没有可观之处了。(2) 认为文章只能使自身受益,政事可以恩及万物。10. 解析:应译为“适合,适当”答案: B11. 解析:第一句中的“且”作连词,用于句首,相当于“夫”。第二句中的“且”作连 词,表让步,解释为“尚且” 。答案: A12. C13. D14. (1) 那个人也必须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然后再作序。(2) 现在( 我) 和您共同生活 (在) 当今时代。(3) ( 他们 )

15、 都急切地追求名声,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参考译文:会试录乡试录由主考试官在开篇作序,由副主考在后面作序,是符合他们的职责 的。其实所有的书也都像这样。就如建国初年,各地府州的县志写成之后,一定会推举远近 乡里年高德重且很有文采的老先生为它作序,不然就请在当地州府县衙里做官的人作序。邀 请的人一定要是恰当的人,那个人也一定要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如果在 此地做官的人,他的文章很好,他对于此书的写成有过贡献,就不必再推让给乡里。如果乡 里的老先生,文章写得好,对于此书有过贡献,那么官员就不敢作序了。如果书的思想主旨 是个人决定的,那么就可以自己作序而不必推让给乡里前辈或官员了。所有这些

16、,都叫做恰如职分。所以这些序言只有一篇。有的另外还有需要阐发和表明的思想,那就写一篇后序。 也有书只记写作年月而没有序言。现在却有作两篇序言的,有堆砌三四篇序言还不止的。作 两篇序,不合体例。作序的人不当,不合职分。现在世上有很多所谓的君子不好做学问却好 高谈阔论。凡是书里有新的创见和阐发的,可以作序。没有创见阐发的,只记录成书的年月 就可以了。人们的毛病在于好为别人作序。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以来为书文作序的,都是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的人作的。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我想要为您未写完的文章作序,也实在不可以啊。 了这番话,现在那些好给别人作序的人可以停手了。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言,用来叙述书的写作意图,这大概始于子夏为诗经作序。在此之后刘向把校对书稿作为自己的职责,每当有一篇编成,就要有一 篇序,最算得上是遵守体例的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