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浅淡学具操作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浅淡学具操作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浅淡学具操作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浅淡学具操作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学具操作对于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学具,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探究新知识。关键词:学具操作、有序观察训练、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具教学的运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培养、

2、提高学生对学具的应用能力。教具演示,教师是操作者而学生是旁观者,是被动的。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做到人人动手、动眼、动口又动脑,才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实践操作活动以它的具体形象性,易于激发兴趣,便于建立表象、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学生对学具操作应遵循“操作直观思维动态直观思维静态

3、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的层次逐步进行,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认识。一、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6岁8岁的年龄段,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认识事物,往往是首先掌握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

4、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艺术大师罗丹曾指出:“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教科书上丰富多彩的插图是使学生产生观察兴趣的极好感性材料。如:一年级数学第27页“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教科书采用情境串的形式,教学时分三个层次,以连环画的形式引导学生逐一观察,感受从总数中去掉或减少一部分的变化比原来少了,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第34页增加了“虚线圈”,学生初次接触,我在教学此内容前,设计一个教学情境:用课件显示3只小鸡,再出示集合图,向学生说明,外面的大圈是表示“共有”的意思,再让学生观

5、察,圈中共有几只小鸡?跑了1只(课件动画显示跑出圈外一只),向学生说明,这个“跑”的过程,在书中不能体现出来,就用虚线表示。再让学生观察,圈中现在有几只小鸡?学生清楚地看到3只小鸡,跑了1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里面去掉1,列算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书中原样图(多媒体显示),使学生明白,带点线圈叫“虚线圈”,它表示拿走的3颗棋子,在图上不可能反映拿走的动作,就用虚线表示。然后还进一步跟学生说明,虚线圈中的部分还可以表示“跑走了、借出了、用了”等等。教法上采用先看“动”再看“静”的观察方法,操作时又让学生由“静”变“动”进行操作。通过这样的几次训练,学生再见到这样的加、减法图,一般都能看得懂

6、图意,并会正确列式计算。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恰当地确定观察点,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地研究,按照数学模型所呈现出的一定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如:一年级数学第45页“乘车(加减混合)”,教科书创设了三个连续的“乘车”情境图。出示第一幅图,先在教室里找几个孩子模拟表演乘车情境,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车上原来有2人,从前门上车3人,从后门上车2人,这时车上一共多少人?就很自然地得到算式。接着第二幅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车上原有8人,到站后,从前门下车1人,从后门下车4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学生不难就能列出算式:。第三幅图,又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车上原

7、有9人,到站后,前门有1人上车,后门有5人下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既有上又有下的过程,这样就比较形象,学生易于观察,非常容易就能列出算式,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实际意义。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的有序观察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其它一切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经常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物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具体操作、分析、比较、寻找出规律,最后概括出结论。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数一数与乘法时,学生有的用小石子,有的用小木棍来代替糖果,“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

8、数,数数的结果都可以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来表示。当相同加数个数较多时,无论写算式还是计算都显得很麻烦,为了追求算式的简洁,自然引出这一类特殊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在几次数数的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几个几个”的数的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发现“每排有几个,有几排,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就是乘法。再如一年级教科书第79页“有几瓶牛奶”,教科书呈现了两个盒子,分别装有9瓶和5瓶牛奶的情境,教学时借助小棒直观操作,把5根小棒拆成1根和4根,用9根加上1根凑成10根,再用10根加上4根得到计算结果。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出“湊十”的计算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

9、教学中运用分析、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考问题。三、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它与其本质属性分开。概括是将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结合起来。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律、公式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如教学加减法的含义,都是通过在老师指导学生操作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并逐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同样教学减法的含义也是通过“气球的升起”、“小鸡的跑掉”、“小鸟的飞走”等多媒体演示、学具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再如:教学一年级数学第57页分类时,

10、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物品或图片,课堂上让学生扮演“商店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紧接着再来独立完成“整理房间”的活动。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再把具有同一种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从而体会到分类的过程,就是要对事物的某种共同属性进行抽象,并运用这一属性对各种事物进行“属性判断”的过程。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并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孩

11、子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抽象概括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中不可忽视。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一方面不会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往往做完一道题,老师问:“你是怎样想的?”他答不出来,所以思维的自觉性很差。针对这一点,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借助学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不拘泥于教材所介绍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操作学具说出11一2( )的四种不同方法:第一种:做减法想加法,因为,所以11一2 = 9。第二种:把11拆成10和1,因为10一2 = 8,8十1 = 9,所以1

12、1一2 = 9。第三种:把2拆成1和1,因为11一1=1010一1,所以11一2。第四种:把11拆成2和9,所以11一2。对于学生每一种不同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并让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逐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在操作学具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前面有6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队一共有多少人?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OOOOOO厶OOOOOO“O”表示其他人,“厶”表示小红。通过操作,学生知道这一队共有13人。把这题变化一下,从前面数小红排第6,从后面数小红也排第6,这队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后知道这一队共有11人。老师再进一步启发提问:不摆学具,你们能算出这两道题吗?这时有的学生就说原题是:6十6十(人)。为什么加“”呢?因为小红没有直接告诉,要把小红加上,所以要加。改变题,算式是:6十6一1(人),因为小红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在练习中,经常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考虑不同的分析思路,这就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小棒、卡片等教学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