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1页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2页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3页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4页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论语环节'I ' 0訓宰那封课题课时分配教学目标论语十二章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 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知识与技能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过程与方法1. 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2. 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 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

2、想体系的核心:仁。3. 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明确课标要求宮丨课前自主学习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O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 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4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读准

3、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本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 12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

4、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人不知而不愠(y in)思而不学则殆(d传不习乎(chu印)一箪食(dm)不逾矩(y uj u )博学而笃志(du)不亦说乎(通“悦”,愉快)学而不思则罔(W也0不亦说乎(yu e)三省吾身(X汨0四十而不惑(hub) 曲肱而枕之"(g g) 逝者如斯夫(f u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I (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次,虚数今义:数词,

5、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1|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许可)一词多义(可以申师矣(动词,做,当作) 叫为人金而不忠乎(介词,替)(人不知而不愠(动词再了解) 知 *I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仁在K中矣(代词*它的) 其读不#者而改之(代词他人)A不知W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却) 而温故矗新(顺承连词,不译).博学lif笃志(并列连词,不译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

6、做名词,新的知识) 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省略句: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6狐晁学案"环节纠卩苣、;CE刁!步骤能墨畦a圖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 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 它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 天,它依

7、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新课展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救,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

8、中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后三章着重谈修养做人。【精读课文,探究内涵】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习态度上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2. 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联系学习实际略谈体会就行。如学习要谦虚,

9、学习要“学”与“思”相 结合等。【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由学习小组推举同 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I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122.归纳成语、格言。新课展开提示:温故知新随心所欲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把握文章主旨】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 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

10、脉络分明。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2. 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丿 匸、L I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 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 的关系。”3. 彰显形象。'学,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门徒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 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1、阐述一下做人的道理,'100字左右。<论语J十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三人行,泌有我师S逝苕如斯夭,不舍臺夜I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E罔,思而不学則殆 鷹学币笃志,切问而近S'人不知而不愠>U三省吾身吾十育五而恚于学-章食,怏,在晅巷,,回也不改英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帥也,匹夫不可夺證也f学习态度“做人修知*' “00I预晁练案!步骤ibktga彌i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教学过程应突

12、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 践的机会。”(新课标语)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方法指导:理解关键词的含义“重视创设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 判断词语的含义;(2)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颜回好学“弟子孰为好学?”:“自从我有了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