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城理念的城慢街建设初探_第1页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慢街建设初探_第2页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慢街建设初探_第3页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慢街建设初探_第4页
基于慢城理念的城慢街建设初探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基于慢城理念的城市慢街建设初探摘要:慢城运动兴起于20纪末的意大利,目前已有25个国家 的150多个城市的规模。这种致力于解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地域特色维续、倡导优质“慢”生活的城市模式,对营造宜人街道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及实现街道的可持续发展上有重要借鉴意 义。本文在对慢城运动发展及慢城理念解析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慢街概念,并对我国发展慢街可行性及慢街营建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慢城;慢街;可持续发展Abstract: the slow city movement in the discipline and att

2、he end of Italy, there are 25 countries more than 150 the city scale. This dedicated to sol ving the en vir onment and susta in able developme nt, explorati on regi on characteristic sustain, advocating quality "slow" city model, to create pleasa nt street en vir onmen t, lead a healthy li

3、festyle and realize the susta in able developme nt of the street has importa nt sig ni fica nee. Based on slow cities developme nt and slow city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into the city slow street con cepts, and to develop Chin a's slow street feasibility and slow street con structi on s

4、trategy is also discussed.Keywords: slow city; Slow street; Susta in able developme 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2012)一. 从慢城到慢街1.1慢城运动概述鉴于慢食运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慢城继承了慢食运动中“慢” 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在城市管理层面。1999年10月,在意大利格雷 韦、奥维托、布拉和波希塔诺四市市长以及慢食协会代表们联合发起 了“慢城运动”。这场旨在扩大慢城的影响力、实践城市“慢”理念、 反对高速度现代生活的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在“速度至上”的当

5、今社会,消费主义的普及化导致资源消耗加 剧、城市个性丧失、“快餐化”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慢城的提出无 疑触发了人们心中对美好城市及健康生活的畅想。因此在短短10年间,慢城运动从欧洲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从最初仅有的4个会员城市 扩展到2011年147个会员城市的规模。1.2慢城内涵浅析国际慢城宪章给出了慢城的外延定义:重视环境保护和地方 特色环境特征维持、倡导循环技术的环境政策;节约并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努力优化城市结构;提倡食物的有机种植、鼓励并扶持地域性 的传统生产和手工艺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提高相互之间的认 同感;培养居民的慢城生活意识,加强慢城价值教育。慢城的“慢” 是综合的多维度

6、的体现,不仅关呼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还表现一种 根植与地域文化的闲适的生活哲学。慢城是对传统闲适生活方式与现 代生活方式有机契合和升华,传统城市发展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和谐共 存。其思想充满了对人性理念的回归、对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 体现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理念。1.3慢街概念的提出慢城理念目前主要运用在人口规模小、自然环境优良、城市结构简单的小城镇层面,在大城市则应用较少,基于城市居民对营造宜居 城市环境的普遍需求,大城市应该在城市建设各层面引入慢城理念, 以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慢街概念的提出,正是 出于这样一种目的。关于慢街概念的理解,从文化层面上

7、看,慢街具有慢城理念的特 征,体现了一种节奏悠闲、尺度宜人、人与环境、人与街道和谐发展 的街道设计理念。从交通组织角度来看,慢街可以认为是城市慢行街 道空间的一种表现,它提倡发展步行及自行车等非机动慢行交通, 鼓 励公共交通,限制私人机动交通。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层面来 看,慢街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类型。 体现了街道的多样性及公 共生活性,它与城市居民的关系密切,并为其提供日常生活以及社会 交往所需的公共空间。因此,笔者认为的慢街概念即:在慢城理念指 导下,节奏悠闲、环境舒适、尺度宜人,功能多样、生活便捷、采用 慢行交通方式,培育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街道空间。二. 慢街发展的

8、必要性分析2.1时间病与健康生活医药学家拉里?多西提出了“时间疾病”的概念。认为当代人生 活在“秒文化”中,人们的时间分配被切分的很细小,而日常生活充 满了忙碌和焦虑的情绪。现代医学研究在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研究 中表示,最能使人受损的就是恶劣的情绪。 而这种情绪的产生很大程 度上源于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一旦人们长期处于这种的情绪中, 不但 容易诱发疾病损害健康,甚至还会产生其他负面影响。而慢街提供了 休闲舒缓的环境氛围,能起到释放人们紧张情绪和缓解工作压力的作 用,因此,发展慢街是促进人们保持身心健康、创造可持续健康生活 的需求。2.2城市多样性的需求正如简?雅各布斯说的“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9、。城市是人类聚 居的产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以致兴趣、能力及需求的千 差万别。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角度,城市都应尽可能满足人们多 样性的需求,城市多样性要求城市发展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形成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层面的和谐共处发展模式。街道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城市的 多样性。在以机动车为主的现代交通背景下, 以往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被机动车占据,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被形态趋同的道路样板替代、街道多样性缺失、街道魅力与街道生活衰落问题凸显。人们开始反思现 代交通带来的弊端,慢街的提出对复兴街道空间、重拾街道生活、提 升街道活力、体现城市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

10、。2.3城市街道快速化弊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现代快速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街道的尺度不断被拓宽。车性化的街道,不仅使 街道的人情味缺失,面对交通安全的威胁,街道上行人的安全感也随 之不断降低。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道路交通伤亡 事故达21.1万起,死亡人数6.2万人,万车死亡率为2.8,交通安 全形势严峻。慢街因其采用慢行交通方式的特征, 以及安全舒适的步 行环境,将为缓解城市街道快速化弊端的解决提供思路。三. 慢街发展的可行性分析3.1中国传统慢哲学底蕴深厚国内建设慢街的优势,首先体现在文化底蕴上。慢哲学作为中国 传统的生活哲学,早已融入到民族的文化

11、中。“以慢制快,以静制动” 体现了 “慢”的哲学智慧;“欲速则不达”,“事缓则圆”体现着“慢”而沉稳的处世方略。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慢文化理念为慢街发展 的可行性奠定文化基础。3.2宜居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环境问题突显,人与自 然环境的平衡早被打破。随着城市宜居度的不断下降,城市居民的幸 福指数也逐步下降。面对这种情形,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打造宜居 城市环境是必然选择,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宜居城市环境的营造。 慢街 的提出,正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上。3.3慢社区的建设实践在慢城运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慢社区的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也 正在进行。通过将慢城理念与社区自身特

12、点结合, 研究者将慢城理念 应用到与小城镇人口规模相似的大城市社区中。 比如严玉蕾等人在大 庆市春雷小镇的规划设计中,将慢城理念的引入到实际的社区规划项 目中,通过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及景观营造三个层面的设计引导,实 现了对慢社区建设的初步探索。伴随慢城理念进一步推广,慢城,慢 社区的实践建设无疑将会取得更多的进展,而这就为后续的慢街开发 提供了借鉴经验。四城市慢街设计策略初探4.1慢文化营造策略慢街在文化上有充当传播慢生活理念及可持续价值观媒介的作 用。如何在物质层面上把这种主题及观念传达给街道上的使用者,使他们便于感知、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这是慢街文化氛围策略营造的 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

13、采用合理布置活力停留点(如街头艺术点、 街道摊位摊点、街道公共空间及休憩设施)的方式让人缓慢步行,驻 足观看并促使他们参与其中。同时结合慢街商业业态、沿街公共空间、 及周边地域性建筑布置慢文化体验区。 如结合餐饮业态,以体验传统 餐饮方式和传达地域餐饮文化为目的慢餐区;结合街道公共空间布 局,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区;结合地段内的地域特色建筑,布置体 现地方文化及地域传统生活习俗的漫游点等等。4.2交通稳静化策略作为体现交通组织功能的城市街道类型,慢街交通形式组织显得 尤为重要。出于慢街特征的考虑,其交通组织方式应该采用稳静化设 计策略,以期达到人车和谐共存、实现街道交通安全的目的。如在慢 街出

14、入口通过窄化措施处理来限制外来车辆进入. 以减少不必要的交 通流;慢街交叉口通过设置减速路拱、速度缓冲带、隔离交通岛等来 实现交叉口的安全慢行;主要路段采用人行横道凸起、设置多功能路 边分隔带、缩减道路视觉宽度的策略,加强传达给司机的减速信息。4.3其他设计策略对慢街还可以采用其他设计策略,以营造宜人、亲人、便人的街 道空间。如在慢街环境层面上,结合当地气候分析,营造舒适的街道 空间环境。在慢街尺度层面上,结合人的心理感知,提出合理的人性 化设计。从慢街使用人群的角度,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低 收入者的不同群体特征及心理需求的分析,提出包容性的设计策略, 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街道公共资源平等分配的目的。五结语:在慢城运动发展的背景下,慢街的提出迎合了当今社会人们对健 康生活、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切实追求,也是对城市可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