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_第1页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_第2页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_第3页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摘要:建筑的碳排放标准真实且直观的反映了其对人们赖以生 存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初期设计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完善编 制设计方案,及时进行能量分析,利用科学计算机工具软件直观模拟, 为设计阶段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从而真正实现高效、数字化、便捷、 可靠、准确的建筑设计低碳控制。本文主要是阐述了低碳概念下的建 筑设计的原则,并探讨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策略。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我国处于建设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还将持续 很长的时间,而建筑

2、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能 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 段,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对照我国的新能源发 展规划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积极尝试通过设计手段在建筑的设 计、建造和运行中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的环境性能,引 领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当代建筑师所需肩负的责任。低碳建筑是指在 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 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效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物是能源 和资源的固化物,据调查表明,产生废气的 50涼自于建筑物,二氧 化碳排放中的40淙自于建筑,建筑物的总能耗占 25%28的

3、比例, 占有总能耗中的相当大的份额,因此,节能将是实现低碳建筑的关键,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将从节能设计入手。一、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原则1、与整体设计相协调在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文化内涵,根据不同建筑 类型特点,采用与此相适应的新型能源和节能技术,从而在满足低碳 环保要求的同时,完善建筑所应具备的各项功能,提升建筑设计的文 化品质和环境质量。2、节约能源消耗建筑围护结构应采用节能设计,以减少空调、采暖设备所耗用的 能源;在综合自然通风原理的基础上调整空调系统,使夏季的主导风向得以充分利用;建筑物要保证对自然通风采光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化;在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物的总体布局

4、和平面形式 设计。3、节约资源消耗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应考虑资源的高效使用和合理处置,优化建筑结构,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可再生利用的目标。建筑内部禁止 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装修材料,对于石块、木材、油漆、石灰等应予以 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创造健康的环境建筑物应保证内部空气流动通畅、清新,采光充足,温度、湿度 适当。为了维持室内热环境所需达到的标准, 减少室外气温波动的影 响,应当有效地控制供热的间歇时间。二、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策略1、选址(1)利用城乡自然生态体系,构筑山水城市低碳建筑,要做到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研究建筑物旁的植被、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强调他们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

5、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通过根 据大自然原有的生态环境来设计我们生活、 居住的场所,从而提高建 筑旁边的环境质量。(2)区域城市建筑环境整体发展从个人角度认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结构存在着一定关系,提倡紧 凑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格莱泽和卡恩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 的关系,认为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 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 水平越低,例如高密度中心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郊区的少;克劳福德和弗伦奇探讨了英国空间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师的观念,在空间规 划中重视低碳城市理念和加强低碳技术的运用。其次,建筑的开发首 先应紧密结合当地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

6、, 避免出现三年建,两年拆的 现象。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等 特点,项目施工过程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建筑物拆除会 带来大量建筑垃圾,现行建筑材料可回收性极差,造成了大量碳的放量。所以选址要结合 当地的城市规划,尽量保证建筑物的自然寿命。2、材料的高效利用低碳建筑设计节材策略的直接经济效益来自建筑垃圾减排。首 先,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可以减少构成建筑这个系统的要素,减 少不必要的材料损失与能耗。其次,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将材料性 能与建造紧密的结合起来。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 筑体系,比如自重轻、可再生的钢结构构件,便于现场拼装搭建,可 以

7、减少施工环节与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减少施工现场的材料浪 费,降低废弃材料形成的污染。3、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空间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总体的面积需求。 对大量性的居住建筑 而言,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控制住房面积标准,必然降低建造的能 耗。减少建造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建筑空间再利用 (reuse)是 建筑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发展的契机。户型设计中考虑 空间的灵活可变性,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 既延长 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 是降低建设 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4、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形成

8、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即将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和使 用效果。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使得建筑各部分的功 能协调统一,如今,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热建筑一体化, 但从目前来看,风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是目前我国 太阳能,更适于整合于新建建筑中,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后,而用于 已建建筑的改造,热能利用于制冷与空调,还亟须技术改进。太阳能 热水器,包括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热利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在 推广中难免受到一些限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 能转化,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等。但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占地较多,集热 器作为建筑的组成元素,为热能系统的重要组

9、成部分,并与周围环境 相协调。与建筑有机结合,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也是一体化设 计中的重点内容。建筑设计需将太阳能,包括在建筑阳台拦板,且可 以调整集热器的朝向,建筑立面等。在保证集热效果的前提下,在平 面屋顶上,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最为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安装有 着多种方式,其优点是安装简单,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上集热 器面积,可放置的集热器面积相对较大,及安装角度受限的缺陷。5、光伏建筑一体化新建建筑,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 电池片转换效率,可以达到更好的节能,即使采用聚光技术的电池片, 碳减排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上,再通过逆变器,目前仅为15%左右,最高转

10、换效率,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也只能达到35%左右。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照明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就能 成为绝大多数,家用电器的电能来源。又要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 源,都能依靠直流电有效工作,于建筑发电的低碳潜力巨大。可减小 不必要的能量转换,而不需要交流电源。那么将光伏产品用,目前使 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提高可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总之,“低碳”模式经济将是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建筑业的 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节能建筑将势在必行。普及低碳生活,应当从建筑节能设计入手,加强 设计人员低碳节能理念,不断学习低碳节能专业知识,增强节能设计 社会责任感,研究低碳节能新技术,创新建筑环保新材料。低碳建筑 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将是我国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低碳建筑节电、 节水、环保、低污染,将会给人们带来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活 居住环境。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