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试题库_第1页
工程物探试题库_第2页
工程物探试题库_第3页
工程物探试题库_第4页
工程物探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物探试题(一)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 频谱 4.波动曲线5.静校正 6. 地球物理勘探 7. 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 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 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 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 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 、和 。3. 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 ,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4.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 、和。三、简答题:(共20分)1.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4分)2 .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

2、越性?(4分)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分)4. to法的原理。(8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2. 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1. 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 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3. 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4. 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5. 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hi=50m vi=800m/sRv 2=1000m/s图1地面(a)(b)图2六、(

3、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 X=4米,偏 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求:1. 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 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 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二)一、解释概念( 24%,每小题 3 分)1. 惠更斯原理 2. 视速度 3. 波动曲线 4. 采样定理5. 抽道集 6. 静校正 7. 纵向电导率 8.t 0解释法二、简答题( 36%,每小题 6 分)1 1地震波是如何形成的?其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 水平叠加剖面的主要处理流程有哪些?并说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 什么还需要做偏移归位处理?3. 声波探测的

4、基本原理是什么?说明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的主要区 别是什么?4. 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是如何产生的?在共激发点地震记录 上呈现出什么特征?5. 瑞利面波测试方法有哪两种?其方法原理有何异同?6. 什么是地震信号的频谱和频谱分析?它对地震勘探工作有什么意义?三、(8%) 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在均匀介质中呈直射线传播。四、 (20%)假设有一水平两层介质,界面为 R,已知hi=20m Vi=800m/s, V2 =2000m/s。请:4. 推导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5. 写出R界面共激发点时距曲线方程。3. 讨论上述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4. 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5、。五、 (12%)设置3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 X=5米、偏移距=1个道间 距、单边放炮的反射波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求:1. 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米?2. 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各为多少米?6.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三)一、解释概念(共16分)1.采样定律 2.抽道集 3.频谱分析4.声波探测5. 时距曲线 6.惠更斯原理7. 静校正8.纵向电导二、填空题(共10分)1. 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 ,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和 ,、和。2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 、和。3. 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 介质,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

6、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三、判断题(对(“),错(x),每小题2分,共10分)1. 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是完全弹性波。()2. 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过头。()3. 介质间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产生反射波的前提条件。()4. 多次覆盖的反射波资料处理时,抽道集后的记录为共激发点记录。()5. 费马原理是波射线沿路径最短的距离传播。()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反射波资料处理时速度分析的原理是什么?2.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3. 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 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 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4

7、.大地电阻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五、证明题:(共14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 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2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六、(共16分)图1所示为采集的 原始反射波地震记录。回答:1. 说明地震记录图上坐标和波线的 含义。2. 推导一个水平界面折射波理论时 距曲线方程3. 写出地震记录上主要的地震波类 型,并在图上标明。七、(共14分)已知3次覆盖, 接收道数N=12道间距 X=4 米,偏移距=1个道间距,单边 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 应为多少?2. 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

8、 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四)一、解释概念(共16分)1.动校正 2.惠更斯原理3.频谱 4.波动曲线5.电法探测 6.采样定理7.折射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0分)1. 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产生的波可视为 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波主要可细分为 、 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 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 ,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常用的解释方法为 。3.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 、和。三、判断题(对(“),错(x),每小题2分,共10分)1. 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是完全弹性波。()2. 动校正时如果动校正速度选择过大,反射波校正过头。(

9、)3. 介质间的波阻抗差的存在是产生反射波的前提条件。()4. 多次覆盖的反射波资料处理时,抽道集后的记录为共激发点记录。()5. 费马原理是波射线沿路径最短的距离传播。()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 1.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3. 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4. 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五、证明题:(共14)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2. 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六、 (共20

10、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7. 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8. 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3. 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4. 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 地面hi=50m Vi=800m/sRv 2=1000m/s图1七、(共14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道间距 X=4米,偏移 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 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 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五)一、解释概念(共16分)1.观测系统2.惠更斯原理3.频谱4.波动曲线5.地震测线6.采样间隔 7. 折射

11、定理8.视速度二、填空题(共13分)1. 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 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 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 波主要可细分为、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系为 。2. 原始地震记录上主要包含的地震波 、和。3. 浅层折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 ,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 ,常用的解释方法为 。4.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 、和。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其能量衰减有什么规律?2. 什么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什么优越性?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 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12、?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5. 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2. 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相切。五、(共24分)假设地质模型如图1所示。1. 推导R界面共激发点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2. 写出R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3. 讨论两方程共同点和不同点。4. 绘制R界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5. 绘出图2水平叠加后时间地震剖面。 地面h1=50m V1=800m/sRv 2=1000m/s图1地面(a)(b)图2六、(共15分)已知4次覆盖,接收道数N=24,

13、道间距 X=4米,偏移 距=1个道间距,单边放炮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求:1.为达到满覆盖次数,炮间距应为多少?2.排列长度和最大炮检距为多少?3.写出共CDP点道集?工程物探试题(六)一、解释概念(共16分)1.采样定律2.抽道集3.频谱分析4.振动曲线5.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6.费马原理 7. 静校正8.视波长二、填空题(共12分)1. 浅层反射波法勘测时,常用的观测系统为 ,资料处理的主要流程 、 ,和。2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有: 、和。3. 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岩土介质可视为 介质产生的波可视为 波,按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的不同, 波主要可细分为、 和波,同一岩土层波速大小关

14、系为 。4. 地震记录的显示形式有 、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 折射波法的应用条件和常用观测系统是什么?2. 浅层地震的主要特点和地质条件是什么?3. 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4. 工程岩体声波探测与浅震波速测试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5. 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6. 反射波法和折射波(to法)资料解释方法?四、证明题:(共12分)假设均匀介质一个水平界面情况下。证明:1.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2. 该界面产生的折射波时距曲线在盲区半径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 相切。五、(共20分)图1所示为采集的 反射波地震记录。回答:1. 说明地震记录图上坐标和波线的含义。2. 推导一个水平界面反射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