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教学提纲_第1页
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教学提纲_第2页
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教学提纲_第3页
二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教学提纲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探究要求:1. 探究事物由什么组成。2. 探究事物的性质、结构与功能( 1)。第一单元常见材料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以木材、橡胶、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家庭装潢材料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看看、做做、想想、讲讲”中认识常见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从具体到一般。首先分别以木材和橡胶为认识对象,通过一系列观察、讨论和操作活动,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商品包装材料,借助“选择包装材料”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包装的用途,直到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接着组织学生对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进行讨

2、论,对家里的木板、瓷砖等材料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二、单元教学目标:1. 识别木材、橡胶等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2. 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 知道对一些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 而过渡包装是一种浪费。3. 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4.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 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三、单元评价建议: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纸、棉布、羊毛、蚕丝、石头、沙子、泥土等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结合本单元对木材、 橡胶等材料的学习,本单元学习评价内容是请学生从已经认识的

3、材料中选择两种,对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进行比较,记录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将记录的内容与同学分享。评价分五步进行:(一)记录:记录两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二)交流:将记录的内容与同学分享。(三)我的发现:将自己与同学交流后新的发现记录下来。(四)自我评价:对所选材料的认识程度作出自我评价。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2(五)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记录和交流的情况,对学生的认识程度作出恰当评价。1. 木材一、设计思路:从生活中常见的木制品入手, 引导学生识别一些木制品, 了解它们的用途;然后通过了解木材的来源,增强节约材料的意识。通过几种常见木材特点的比较,对木材的多样性有所了解。本课通过活动一 “生活中的

4、木制品” ,要求学生从观察家里的木制品入手,知道生活中许多常用物品是由木材制成的,对木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初步了解;通过活动二“木材的来源”,知道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树木成材需要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 “合理开发树木, 节约使用木材” 的意识;通过活动三 “不同木材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闻一闻、掂一掂、刻一刻等操作活动,对同样大小、厚薄的松木片、樟木片和柚木片进行比较,并完成木材小档案,在感受木材多样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制作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二、教学目标1. 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 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培养“合理开发树木,节约使用木材”的意识。3. 初步了解几种常见

5、木材的特点,并能够以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三、教学重点: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四、活动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动器材: 常见木制品的投影片、木制品实物、自带木制品。活动目标:1. 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木制品。2. 知道常见木制品的基本用途。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生活中的木制品,如:桌、*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椅、橱、门、书架、船模、玩具、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学生应该能识别铅笔、床、镜框等。不少木制品,并能够简单说出它们的用2.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途。的?有些什么用途?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制作的?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34. 小结

6、: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用木材做成的,它们有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观赏,有的用来玩耍,真是各有各的用途。活动二:木材的来源活动器材: 木材来源的投影片。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2. 培养合理使用木材、保护树木的意识。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木材来源的照片。* 培养学生“合理开发树木, 节约使用2.讨论:木材是从哪里来的?木材”的意识。3.阅读: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木材的4.教师补充资料:介绍一些常用树木形成不易,从而培养节约木材的意识。的生长期。5. 小结:树木要经过“砍伐、切割、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较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使

7、用。活动三:不同木材的特点活动器材:1. 教具:松木片、樟木片、柚木片。2. 学具:松木片、樟木片、柚木片每组各一片,图钉等。活动目标:1. 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2. 学习制作木材小档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些*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合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怎么比较?作,认识木材的不同特点, 然后将小组2.分组活动: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操作的结果以 “木材小档案” 的形式记掂一掂、刻一刻等方法, 比较松木、录在活动作业上。这个小组活动是本节樟木、柚木等几种木材在外观、气课的重点。味、轻重、硬度等方面

8、的不同特点。3.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 1 页第一部分。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44. 交流:各人制作的木材小档案。5. 阅读小资料:奇特的木材。五、其他教学建议:活动三是本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量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比较的方法,将自己的方法付诸实施,同时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所需的活动器材,并指导学生以小档案的形式如实记录操作结果和进行交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橡胶一、设计思路:从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识别一些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然后了解橡胶的来源、橡胶的形成过程和简单分类、橡胶的特点,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

9、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课通过活动一“生活中的橡胶制品”,从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橡胶制品入手,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常用物品是由橡胶制成的,对橡胶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有所了解;通过活动二“橡胶的来源”,观察相关图片,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单分类;通过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拉伸、摩擦等操作活动,发现橡胶制品具备“有弹性、耐磨、防滑”等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二、教学目标:1. 能识别一些典型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 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3. 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三、教学重点: 认识橡胶制

10、品的特点。四、活动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橡胶制品活动器材: 常见橡胶制品的投影片、橡胶制品实物。活动目标: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及其用途。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生活中的橡胶制品,如:热* 学生可能一开始对 “橡胶”一词比较水袋、乒乓球拍的橡胶贴面、球鞋鞋底、篮球、雨靴等。2.讨论: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陌生,教师可以投石问路, 举出一两个例子对学生加以引导, 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举出更多橡胶制品的实例。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5的?有些什么用途?3.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橡胶制成的?4.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用橡胶制成的物品。活动二:橡胶的来源活动器材: 橡胶来源的投影片

11、。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单分类。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橡胶来源的照片。2. 讨论:橡胶是从哪里来的?3. 小结:橡胶要经过“割胶、收集、晾干”等过程才能用来制作橡胶制品。4. 阅读:橡胶的简单分类。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活动器材: 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每组各一只。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橡胶* 通过各种方法认识橡胶手套的特点手套的特点进行认识?怎么做?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设想方法并将自己的方法付诸实施、得出结论。2. 操作:通过拉伸和摩擦等方法认识* 进行摩擦操作时

12、两手用力大小应尽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防滑、耐磨等特点。可能一致。* 要求学生结合对橡胶制品特点的认3. 讨论:自行车和汽车轮胎为什么要识,对“车胎为什么要用橡胶来做” 展用橡胶来做?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对 “生活中的橡胶4.完成活动作业第 1 页第二部分。制品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 展开5.小结:橡胶制品具有有弹性、耐磨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和防滑的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活中去。泛应用6. 讨论:你还认识哪些橡胶制品?它们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63. 包装材料一、设计思路:先识别包装材料,再结合对包装材料特点的认识为不同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通过活动一

13、 “认识包装材料” ,要求学生从观察不同物品的包装材料入手,通过看看、讲讲,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物品的包装材料;通过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了解包装的一些基本功能,结合实际生活,知道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最后以月饼的精美包装为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过度包装现象展开讨论,知道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二、教学目标:1. 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2. 初步了解包装的主要作用,知道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的必要性。3. 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4. 知道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培养节约材料的意识。三、教学重点: 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包装材料活

14、动器材: 物品包装材料的投影片。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常见包装材料的名称和特点。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教材第 5 页各种物品的投影片。2. 讨论:这些物品分别使用了哪些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有什么特点?3. 讨论: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包装物品?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活动器材 :散装饼干和包装饼干、手表、茶叶、光盘、皮鞋、鸡蛋、纸盒、透明塑料盒、铁罐、精美包装盒、蛋托等。活动目标:1. 知道包装的必要性。2. 根据不同物品的特点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7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食品商店营业员出售散装饼* “选择包装材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干和包

15、装饼干的场景图及散装饼干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和包装饼干的实物。讨论,自主选择。只要学生能说出选择2.讨论:商店里的散装饼干和包装饼的合理理由,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调动干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3.小结:经过包装的饼干与散装饼干比较选出最合适的包装材料。相比具有卫生、防潮和美观的优点。4. 讨论:手表、茶叶、光盘、皮鞋、鸡蛋等物品,如果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是否需要包装?为什么?你认为对它们进行怎样的包装比较合适?说说理由。5. 完成活动作业第 2 页。6. 小结:对一些物品进行包装后能够起到防潮、防震、卫生、安全、方便、美观等作用,因此对物品进行

16、适当包装是必要的。7. 观察: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照片。8. 讨论:这样的包装好不好?为什么?9. 小结: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包装是一种浪费,我们要节约材料。五、其他教学建议:二年级的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包装材料不会过多地留意。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超市或其他商店对物品的包装材料及功能做一些市场调查,让学生对市场上的包装材料有感性认识,这样有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二由三个小活动组成,层层递进。教师可以选用教材中提供的物品组织教学,也可选择其他物品。物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考虑到包装的一些常见功能。讨论月饼的精美包装时教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

17、精美包装具有美观、防潮、卫生等优点,但是包装过度了,就会浪费材料,培养学生节约材料的意识。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84. 装潢材料一、设计思路:先识别家中常见的装潢材料,再对最熟悉的装潢材料木板和瓷砖进行比较,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及用途。活动一“家庭装潢材料”,要求学生从观察家里常见的装潢材料入手,通过看看、讲讲,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装潢材料;活动二“比较木板和瓷砖”,通过滴水、去污、刻画、敲击等操作,引导学生对木板和瓷砖的多种性能进行比较,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结合它们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二、教学目标:1. 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

18、。2. 初步了解木板、 瓷砖等常见家庭装潢材料的基本特点, 并结合它们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三、教学重点: 认识木板、瓷砖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家庭装潢材料活动器材: 家庭装潢材料的投影片。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客厅、厨房、卧室、浴室的* 学生可能对于常见装潢材料的名称照片。不熟悉,教师应适当指导。2. 讨论:家里经常能看到哪些装潢材料?3. 交流:家里不同地点选用的不同装潢材料。活动二:比较木板和瓷砖教学器材 :木板、瓷砖、小锤子、水、滴管、小刀、抹布。活动目标:1. 通

19、过不同的方法,观察、比较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2. 结合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点解释一些家庭装潢现象。3. 感受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和它们的特性密切相关的。活动过程: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9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为什么客厅和卧室的地面多选用木地板,而厨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选用瓷砖?2. 设想:怎样比较木板和瓷砖的特性?3. 交流:小组交流自己设想的方法。4. 操作:运用自己设想的方法,以小* 可以参考教材提示,运用滴水、去污、组为单位,对木板和瓷砖的不同特刻画、敲击等方法对木板和瓷砖的吸水性进行比较。性、硬度、易碎程度、易清洁程度等性5.完成活动作业第 3 页第一部分。能进行比较。也可以更加开

20、放, 由学生6.交流:说说木板和瓷砖各有哪些特按照自己设想的方法进行比较。点。解释木地板多用在卧室和客厅而瓷砖多用在浴室和厨房的原因。* 进行操作活动时,因为是比较活动,要提醒学生控制好相关变量, 如:学生在木板和瓷砖上滴的水量、 涂抹污垢的量和敲击、刻画的力度等要基本一致。五、其他教学建议:虽然随着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不少孩子的家都进行了装修,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装潢材料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认识并不多。因此,课前教师可以请学生调查一下自己家里选用的装潢材料的名称、用途和基本特点,并作好记录,这样课堂上讨论起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讨论内容也比较充实。活动二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木板和瓷砖的基本特点,然后

21、结合它们的特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操作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比较的方法,将教材提供的操作方法与学生自己设想的方法结合起来,尽可能为他们的操作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0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表一、单元概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对地球进行着探索,以期能对地球的整个概貌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本单元从认识地球的外表特点入手,指导学生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进行初步了解和认识。第一课通过观察和讨论,对地球的形状进行初步认识,同时对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所作的努力有所了解。 第二课通过观察和计数,了解地球上

22、海洋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通过观察和讨论,对地球上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情况有初步了解。第三课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都是高低不平的,同时能通过看地形图了解地面的高低和海洋的深度;通过在橙子上画出陆地和海洋的大致轮廓,对地表情况有总体认识。二、单元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 初步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3. 初步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4.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5. 初步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6. 初步知道地形图中颜色与地形的关系。三、单元评价建议:本单元的评价活动是通过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四大洋,一方面能继

23、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其认识地球的欲望,同时产生研究地图的兴趣。1.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设计思路:学生可能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但对人们确定地球形状的过程并不了解。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究、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然后再通过讨论了解地球的具体形状。本课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既了解科学史,又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讨论“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使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进一步的认识;而通过讨论“可以选择怎样的路线到美国去”,使学生巩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1二、教学目标:1. 初步

24、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2. 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3. 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四、教学设计: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器材: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交流:说说自己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应要求其说出自己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2. 阅读:教材第 10 页,了解人类探索、 *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有学生知道,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以及所作出的 可以让其向同学介绍。努力。* 要结合所学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到: 科学技术

25、的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特点,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活动二:地球的外形活动器材: 地球仪。活动目标: 初步知道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地球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吗?* 讨论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只篮球帮助学生进行想像和讨论。2. 介绍: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和赤道的 * 教师可借助地球仪进行介绍。直径。* 在介绍具体数据时,同样应向学生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取得这些数据所起的重要作用。活动三:去美国可以怎样走?活动器材: 大、小政区地球仪。活动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地球形状特点的认识。活动过程: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2学生活动

26、指导要点1. 调查:认识中国和美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2. 讨论:如果我们到美国去旅游,可* 当学生提出去美国可以选择往东, 也以怎样走?可以选择往西走时,要提醒学生思考:往这两个方向走都能到达美国, 这是什么道理?2. 地球的表面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表面有大气层、陆地和水域、各种生物。学生在前几册已经学习了不少有关水、空气和生物方面的内容,本课主要指导学生从地球的整体角度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内容。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先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发现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海洋里,然后探讨地球表面的海陆大小差异,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我们看

27、不见的物质大气层。本课通过观察部分生物在全球分布的图片,知道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生活有许多生物;通过观察和计数, 了解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 通过讨论“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知道什么是大气层。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 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 知道地球周围包围着大气。4. 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测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生活着各种生物,分布着陆地和海洋以及大气层。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活动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器材: 部分生物(包括动

28、物和植物)。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观察:教材第 12 页图片。* 课前搜集准备各种地貌和不同生物2.讨论:地球上有哪些自然景观?除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表面了教材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自然景物的多样性。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33. 讨论:地球上生活着哪些动物?生长着哪些植物?还有什么生物?4. 阅读:教材上有关生物种类的资料。5. 小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二 :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活动器材: 大的世界地图、透明方格纸。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仔细观察世界地图,比较地* 教师可出示地球

29、仪模型辅助学生观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察。2. 计数:利用透明方格纸进行直观的* 教师可先介绍透明方格纸的使用方计数和比较,通过数格子,了解陆 法。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活动三: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大气圈的存在。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2. 观察:教材第 13 页图片。3. 交流:大家有什么发现?4. 阅读:教师准备的关于大气层的资料。3. 认识地形图一、设计思路:地形图是表示地面高度和海洋深度情况的一种地图形式,也是人们了解地球的一种资料形式。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地球上陆地高低和海底起伏的情况,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

30、;通过观察地形图,了解可以怎样表示地面高度和海洋深度,同时初步学会看地形图;最后通过给公园地形图上色,巩固已学知识。二、教学目标: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41. 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高低不平的。2. 初步知道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陆地和海洋, 而颜色的深浅则表示高度(或深度)不同。3. 初步学会看地形图。三、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并初步学会看地形图。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地面和海底都是平的吗?活动器材: 地形地球仪。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陆地和海底的表面是高低不平的。活动过程:学生活动1.观察 : 陆地和海底的地形。指导要点* 可出示地形地球仪来帮助学生观察。2. 讨论:陆

31、地和海底表面的基本形状* 可出示一些代表性地区的海拔高度是怎样的?数据,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3. 小结:陆地和海洋的底部都是高低不平的。活动二:认识地形图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活动器材: 地形图、地形地球仪。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地形图。2. 讨论:为什么这些数据要用不同的* 重在帮助学生了解用不同的颜色可颜色标注呢?以直观地表示出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3. 阅读:图中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活动三:给公园地形图上色活动器材: 彩笔。活动目标: 在学习不同的颜色可以表示不同的地形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颜色给公园一角的地形图上色。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32、1. 思考:可以用哪些颜色表示公园地形图中的不同地形?2. 交流:各自上色的理由。3. 涂色:给公园一角的地形图上色,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5完成活动作业第8 页第一部分。五、其他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海拔”等专用名词。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6第三单元小帆船一、单元概述:儿童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以及巨大的船体能在水上自由航行充满了好奇。本单元的设计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初步认识常见物体的沉浮现象;通过收集各种船的资料并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各种船的外观特征及用途,了解船的发展史;在制作小帆船

33、并试航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以探究小帆船的结构和功能为主体,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沉浮现象,然后过渡到船的发展史及各种现代船的外观特征和用途,在此基础上制作小帆船并试航,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材料、结构等因素影响着小帆船的沉浮以及航行状况。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2. 初步认识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及用途,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史。3. 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 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三、单元评价建议:本单元的评价活动在发动学生课外收集各种有关船的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的重点是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这样既体现了开放的科学教育观,将活动的时

34、间和空间延伸到课外,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信息渠道。1. 物体的沉和浮一、设计思路:沉或浮的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首先让学生预测一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动手试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从而初步了解常见物体有的沉,有的浮,并激发以后继续探究沉浮现象甚至沉浮原因的兴趣。最后利用身边的常见材料给娃娃做个小小救生圈。二、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 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7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只要求学生认识现象,不要求弄清楚沉浮的原因,也不出现浮力的概念。四、教学设计:活动一 :猜猜沉与浮活动器材: 竹片

35、、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塑料瓶、积木、铅笔、橡皮泥或其他常见物品。活动目标 :1. 发现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2. 知道预测有时与事实不一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猜测:竹片、螺丝钉、橡皮、泡沫* 学生往往凭其直觉错误地认为: 重的塑料、半瓶水、积木、铅笔、橡皮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其中半瓶矿泉水泥等物体放入水中,哪些沉?哪些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易猜错。通浮?过本活动可以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猜测时可以要求他们说说自己的依据。* 可以依据明了、 简单的原则,引导学生设计表示“沉”和“浮”的符号,增加学生的兴趣。2. 试验:分组试验并记录结果,完

36、成* 教师在巡视中重点关注:( 1)研究活动作业第 10 页。对象是否全部考察过;( 2)实验结果是否记录完整。3. 小结: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下去,* 只要求学生认识现象, 不要求弄清沉有些会浮起来。浮原因,也不出现浮力、重力等概念。活动二:做个小小救生圈活动目标:1. 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救生圈。2. 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会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制作:选择一些材料,做一个“小* 制作“小小救生圈” 选用的材料可以小救生圈”。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制作各种救生圈。2. 实验:把一些原本沉入水中的物体绑在你的救生圈上,这些物体浮起来了吗?3. 讨论:你的救

37、生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184. 交流:比较各种材料的救生圈。谁做的救生圈效果最好?5. 讨论:真正的救生圈可能是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 外形、坚固程的?度、安全等方面,讨论生活中真正的救生圈应该是怎样的,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五、其他教学建议:沉和浮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观察、试验物体究竟是沉还是浮无疑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活动一先预测后试验,符合探究简单事物规律的要求。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训练。活动一所选择的材料大部分和后续学习中各种船的材料有关。关于物体的沉和浮,只要求学生认识现象。2. 船的发展一、设计思路:本课通过两个

38、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史,初步认识现代各种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二、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常见的船只,了解船的发展史。2. 初步认识各种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 培养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在学生课前收集各种船只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交流,从而初步认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2. 难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船的发展与演变活动器材: 各种船的图片。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史,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2. 收集各种关于船只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自然常识

39、二年级第二学期191. 观察 : 各种船的图片或相关课件 ( 结 * 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哪些船?这合教材第 19 页的图片 ) 。按照出现些各是些什么船 ?的时间先后给各种船排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明轮船、内燃机船等学生较陌生, 可2.交流:排序的结果。由教师介绍。3.论: 把你收集的关于船只的各种资料,记录在活动作业上。根据大家的资料说一说这些船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它们分别靠什么力量在水中航行 ?哪种船最原始 ?哪些船是古代就有的 ?哪些是现代才有的 ?4.修正:根据大家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排序结果。5.交流:修正后的排序结果。活动二: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活动目标:1. 初步认识现

40、代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2. 感受科学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活动过程:学生活动1.观察 : 各种船只的图片或相关课件( 结合教材第 20 页的图片 ) 。指导要点* 有些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介绍起来比较困难,如气垫船、潜水艇等,教师2. 讨论 : 说一说各种现代船只的外观要加以引导 , 如:气垫船的底部与别的特征,并猜测其用途。船有什么不一样 ?潜水艇看起来像什么动物?3. 交流 : 从你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 在学生课前已收集的有关船只的资船只,向大家进行介绍。料基础上展开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 11 页和单元学习评价单。五、其他教学建议:初步了解船的发

41、展史及了解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这两个活动,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的,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一中,在组织讨论时还可提出问题:你们从船的发展史中还联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是多方面的,如“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船装的东西越来越多” ,“船的动力在发展,从人力、风力发展到机器的力量”,“制造船的材料越来越坚固”,“船越来越大”等等。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20本课进行之前,应布置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现代船只的资料和信息,活动二在此基础上开展。这体现了开放的科学教育观, 打破课堂教学 35 分钟的局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制作小帆船一、设计思路:本课通过认识帆

42、船的结构、制作小帆船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帆船的结构和功能。探究事物的性质、结构与功能也是本册教材的整体要求。二、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2. 初步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认识帆船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各有什么作用。2. 难点:选择制作帆船的材料。四、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帆船的结构活动器材 :帆船的图片。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观察:帆船的图片或相关课件。2. 讨论:帆船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各起什么作用?缺少某一部分可以吗?活动二:制作小

43、帆船活动器材: 硬泡沫塑料、竹丝、薄纸、铁垫圈、橡皮胶布、铅笔刀、剪刀、水槽。活动目标: 根据自己对帆船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小帆船。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课本第 21 页上所提供的材料 * 引导学生从制作方便、 便于试航的角中, 选用哪些材料做小帆船比较合度进行思考, 主要讨论船体、 桅杆、帆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21适?为什么?等几个部分的选材。2. 制作:根据课本第 22 页的要求制作小帆船。3. 实验:在水槽中试航自己的小帆船。 * 引导由于选材失误导致帆船无法试航行顺利吗?存在什么问题?航的学生找到问题根源。4. 讨论:小帆船怎样才不容易翻倒?

44、* 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让小帆船在航行中不易翻倒5. 制作:改进小帆船。五、其他教学建议:本课探究帆船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制作小帆船并试航,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活动一中,教师可在复习第 2 课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船的结构和功能,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活动二在学生使用铅笔刀、剪刀等工具时强调安全操作。在学生制作和试航过程中可以结合可能出现的翻倒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小帆船不易翻倒,进而联系到一般船只都需要重物压舱。 注意忌用透明胶带纸粘贴铁垫圈,因为浸泡在水中后胶带纸黏性会失效。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22第四单元小车运动一、单元概述:机动车和人力车是现代人类两种重要的

45、交通工具。各种车的运动方式和特点各不相同。本单元以学生自己制作的几类“小车”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不同动力的小车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情况,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等科学内容。第一课通过改变小车运动状态的简单实验,体会并了解“力”在小车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通过讨论知道人们通过推、拉等不同的方式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第二课通过改变“风帆车”的风帆迎风角度的实验,了解风帆车的运动特点。第三课通过“橡筋车”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的研究实验,了解橡筋车运动的特点。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 知道使小车运动可以利用不同的动力。3. 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比较实验

46、的能力。4.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三、单元教学评价:本单元的评价活动是希望学生通过介绍、交流各自的玩具小车,发现人们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动力使物体运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1. 小车的运动与静止一、设计思路:首先指导学生制作一辆最简单的小车,然后让他们利用这辆小车对“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本课通过制作小车,既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同时又为学生随后进行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通过用各种方法使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对其用力;最后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令他们感受到科学与

47、生活关系密切。二、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2.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233. 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体从静止到运动或者从运动到静止都需要力。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做小车活动器材: 瓦楞纸板、铁丝、车轮。活动目标:1. 利用一定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2. 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怎样用瓦楞纸板、铁丝、车* 讨论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有轮等材料做一辆小车?关图片或观看制作活动的录像, 以帮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过程。2. 制作:会滑动

48、的小车。* 在学生进行制作时,应要求学生对做好的小车进行滑行试验, 以保证小车的质量。活动二:小车靠什么动起来活动器材: 小车、细线。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发现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活动过程:学生活动1.讨论:怎样使小车从静止变为运动?指导要点* 要引导学生对每辆小车的运动加以讨论。2. 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小* 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想出多种车动起来?方法让小车运动, 例如用扇子扇、 用小3.小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球碰撞等。运动。4.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交流时,应要求学生以演示操作配合自己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5. 讨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要引导学

49、生关注:无论是推还是拉,6.小结: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力。或是利用风来吹小车等, 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都要对小车用力。活动三:使开动的小车停下来活动器材: 小车。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发现小车从运动到静止也需要力的作用。自然常识二年级第二学期24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正在平面 * 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上开动的小车停下来?2. 小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使正在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停下来。3.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交流时,应要求学生以演示操作配合4.讨论: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自己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说明。5. 小结:小车从运动变成静止也需要* 通过讨论,要引导学生发现无论用哪对它用力。种方法使小车停下,都是因为对小车用了力。活动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活动器材: 生活中一些利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事例的图片。活动目标:1. 收集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加深对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2. 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交流:说说生活中利用力改变物体* 在学生举例时,应要求其说明是用什运动状态的一些实例。2.小结: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