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_第1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_第2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_第3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_第4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超值下载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授课班级:授课教师: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一)专业能力教学目标1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电压、电流、阻抗变换作用;2 .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掌握保护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方法;3 .了解半导体材材料的导电性质,半导体晶体二极管的机构和单项导电特性;4 .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结构、主要参数、电流放大作用;5 .掌握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会分析晶体三极管在各工作状态时的PN结偏置和极电位关系;6 .了解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作用;7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含义,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8 .掌握计算法分析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电压增益。

2、(二)方法能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5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6 .提高学生的角色参与意识。(三)社会能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2 .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效率观念;4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学习单元中的工作任务设置为真实的维修任务,且任务的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2 .将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工作项目

3、,每个工作项目又分解为学习任务,涵盖了学习单元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完成各个小工作任务时,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目标。3 .教学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理论课堂和实践场地相结合,使学生能边看边学,在学中做,做中学。4 .讲练结合、实际演练,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技能。5 .充分重视、分析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引导。认真检查学生的任务记录及课后作业,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i20122013年度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任课教师学科任课班级所教学科的学期分配该科共1册版本电工与电子技术该课程自第一学期至第一学期,完成,共1个学期。共七早(篇

4、)中国男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教学计划进程周次析(§)教学主要内容实验实习说明12345§3.5变压器和安全用电6§4.1国庆7§4.2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8§4.3晶体二极管结构、输入特性、晶闸管结构、工作原理9§4.4二极管单相半波、全波整流电路10§4.4二极管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11§5.1晶体三极管结构类型、输入输出特性12§5.3低频电压放大器电路结构13车间实习14车间实习15车间实习16§5.3低频电压放大器分析方法17181920III第一章正弦交流电路任务一认识变压器变化电压、电流

5、、阻抗的作用学内容分析内容教学意义在很多电路应用中,需使用的都是小幅值的正弦交流电或直流电,而电网电压都是高幅值的交流电压,这就需要变压,以获得适当电压值的电压信号。内容包含1 .变压器的结构;2 .变压器变换电压、电流、阻抗的作用。提出任务认识变压器变换电压、电流、阻抗的作用重点1 .变压器的结构;2 .变换电压、电流、阻抗的作用。难点变压器变化电压、电流、阻抗。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2 .掌握变压器变换电压、电流、阻抗的作用。方法能力目标1 .联系实际,结合对于变压器基本结构的讲解,能自己制作简易的变压器;2 .能查阅、整理、筛选、运用有效资料,并能做好记录和总结

6、。3 .能准确分析出有变压器电路中,变压器的作用。社会能力目标1 .劳动组织、勇于承担、展现自我;2 .善于聆听与沟通、有团队协作意识。3 .有责任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PPT课型新授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2 .导入工作任务变压器可以将某一电压的交流电能变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电压的交流电能,具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的作用。在输电、用电、电子线路中,有着广泛及重要的应用。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变压器变换电压、电流、阻抗的作用。5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要首先明确:1、变压器的基本结构;2、变压器

7、内部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此产生初次级电压,与匝数的关系。3、推导出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一、变压器的基本结构1、常用变压器举例:2、变压器的基本结构(1)变压器的主体构造铁心是变压器的主磁路,由铁芯柱(柱上套装绕组)、铁轲(连接铁芯以形成闭合磁路)组成,为了减小涡流和磁滞损 耗,提高磁路的导磁性,铁芯采 0.35mm0.5mm厚的硅钢片涂 绝缘漆后交错叠成。20绕组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采用铜线或铝线绕制而成,原、副绕组同心套在铁芯柱上。为便于绝缘,一般低压绕组在里,高压绕组在外,但大容量的低压大电流变压器,考虑到引出线工艺困难,往往把低压绕组套在高压绕组的外面。(2)变压器的工作

8、原理?与电源相连的线圈,接收交流电能,称为一次绕组用U1,I1,E1,N1表示;?与负载相连的线圈,送出交流电能,称为二次绕组用U2,I2,E2,N2表示;?同时交链一次,二次绕组的磁通量的相量为Fm,该磁通量称为主磁通;交变磁通同时与原、副绕组交链,在原、副绕组内感应电动势。cMduieiNi;dtaddu2e2N2dti53计划与决Md|Jn任务: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作用计划与决策:1、通过初次级线圈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Uiei,U2e2,求出初次级线圈电压的关系;2、不计能量损失,根据能量守恒,UiIU2I2,求出初次级线圈电流的关系;3、由关系式UZI,求出

9、初次级线圈阻抗之间的关系。i54实施与检查4Uiei1、U2e22、UiIiU2I2Nit-Nr.N2'U2n2:UiNiN2tL122U1乙IlZiUiI2N1223、nU2Z2I2Z2U2IiN2157评价资讯阶段,对于变压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学生能独立阐述变压器的基本结构,老师稍加讲解即可;对于工作原理,尤其是线圈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和计算,学生理解的不好,但是最终也都能掌握计算方法。计划与决策:能明确求解问题的符号表示,并能列出求解方法,求解过程为步步的引导下进行推导,比较顺利,经老师检查,思路基本正确。实施检查阶段,对于求得的推导结果,经检查准确无误,随机让一名同学上讲台,演

10、示了推导的全过程,比较准确。素质方面,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习态度积极,有个别问学不记得推导公式,能向前翻书查阅,说明还是比较积极用心,总体来讲,各小组对本任务完成的较好,基本掌握了概念和求解方法,明确了变压器对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变换作用。108总结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容易的,教材的介绍也比较少。在讲解时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PPT实物、图形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明确了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二是,对于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的去推导,得到相关的结论。在此过程中,虽然有的同学不是和熟练,但是能够讨论,翻阅教材,也都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效果还是可以的。值得说明的

11、一点,这个班级刚从牟平转动本校学习,学生的素质还是相当高的,很配合老师,能主动学习。59扩展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结合教材,1)铁心变压器的功率和效率。2)安全用电知识210作业教材P69,例3-8;习题册相关题目3-13 -第四章二极管、晶闸管及整流电路任务一验证二极管、晶闸管的工作特性学内容分析内容教学意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晶闸管、等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中有广泛应用,后续学习的电路中,都是以这些器件为核心器件,所以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内容包含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2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及其特性;3 .晶闸管的机构及其导通条件。提出任务验证二极管、晶闸管的工作特

12、性重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2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及其特性;3 .晶闸管的机构及其导通条件。难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2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及其特性;3 .晶闸管的结构及其导通条件。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2 .掌握晶体二极管、晶闸管的结构及其特性。方法能力目标1 .能查阅、整理、筛选、运用有效资料,并能做好记录和总结。2 .能准确分析出有变压器电路中,变压器的作用。社会能力目标1 .劳动组织、勇于承担、展现自我;2 .善于聆听与沟通、有团队协作意识。3 .有责任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PPT课型新授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手

13、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2 .导入工作任务在电子线路中,常用到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晶体二极管、晶闸管的工作特性5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1、何为半导体器件、2、晶体二极管的结彳一、变压器的基本纪1、常用半导体器件2;要首先明确: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阳晶闸管的结构。施并例:ri202、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导电性能良好。例如:铜、铁、金、银。绝缘体几乎不能导电。例如:塑料、玻璃、橡胶、陶瓷。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例如:硅、错。3、本征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硅、

14、错等半导体。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光敏性:当受到光照时,导电能力明显变化掺杂性: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某些杂质,导电能力明显改变。4、本征半导体的结构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称为价电子。5、杂质半导体掺入少量杂质15(1) N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形成:向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5价元素特点:(a)含有大量的电子一一多数载流子(b)含有少量的空穴一一少数载流子(2) P型半导体(空穴型半导体)形成:向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3价元素特点:(a)含有大量的空穴一一多数载流子(b)含有少量的电子一一少数载流子二、PN结(1) PN结的形成PN结外加正向电压:PN结外加反向电压:T*悄

15、辆H浦场鹿熟-州拜一urnr料乳藕期幅tMawttaiitptisisPHUftT''划”浦嵋T都THtU-神r牌悔:M蟾-凡划啾越趾T即蛾M匚(实际电路验证)将一个PN结合一个发光灯泡串联与电路中,分别正、反两个方向连接PN结,看灯泡的发光情况。、晶体二极管1、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和分类1)基本结构2)分类?按PN结结构分: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按基片材料分:硅二极管和错二极管?按用途分: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电压与电流的关系/O,1/硅1:VIa«削.5V,懵辆2七舒朴;'电路中,慢向(通过实验电慢增大电源电四、晶闸管1

16、、基本结构:2、工作原理:(a)晶闸管导;UA(b)晶闸管导描氐i路来验证:将一个硅管和错管分别连接与压,观察等在什么电压值不会开始发光)四层半导体,3个PN结通条件>0,UG>0通后控制极将失去作用(c)晶闸管截止条件iA或以041一T3计划与决M伟豆任务:1)验证晶体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单向导电性2)验证晶闸管的工作特性计划与决策:1)明确晶体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将晶体二极管和一个灯泡串联于一个电源电路中,先将二极管正向连接,然后慢慢增大电源电压,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然后将二极管反接,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相应的电压值和灯泡的发光情况。2)15将晶闸管接入电路中:阳极结低电位端

17、,阴极接高电位段,开、合开关,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确定晶闸管是否导通;将晶闸管接入电路中,阳极接高电位,阴极接低电位,保持开关断开状态,观察灯泡发光情况,确定晶闸管是否导通,然后,合上开关,观察等的发光情况,得出结论,之后,将开关断开,去掉门极上电压,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得出结论。4实施与检查实施:1)将晶体二极管和一个灯泡串联于一个电源电路中,首先将二极管正向连接,然后慢慢增大电源电压,当电压值增大到0.5V时,等开始发光,当电压值增大到大约0.7V时,灯泡完全发光,说明二极管完全导通;将二极管反接,增大电压值,灯泡不发光,说明二极管反向截止,继续增大二极管,灯泡发光,说明二极管反向击穿。记

18、录2)将晶闸管接入电路中:阳极结低电位端,阴极接高电位段,开、合开关,不管开关是否合上,灯泡都不发光,说明晶闸管不导通,处于反向阻断状态;将晶闸管接入电路中,阳极接高电位,阴极接低电位,保持开关断开状态,灯泡不亮,说明此时晶闸管也没有导通;将开关合上,此时,灯泡发光,说明晶闸管导通了。此时,断开开关,灯泡扔发光,说明晶闸管仍然导通,门极失去控制作用;慢慢调低电压,减少电路中的电流,一定值时,灯泡灭,说明电路中电流小于维持电流。检查:在老师的引导和检查卜,学生基本完成了实施过程,也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再实施过程中,学生能遵守操作规则,仔细检查后方才通电看现象验证结论,增强了用电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19、。157评价资讯阶段,学生对于半导体器件的知识了解不多,理论上的讲解理解也不好,但是对于本部分内容,其实就是两个结论,叙述比较简单,学生能记卜来,让后去应用,重点放在通过实验,让学生能从现象中去掌握结论。计划与决策:这个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步步的完成,基本都得到了相应10的结论,验证了晶体二极管和晶闸管的工作特性,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实施检查阶段,对电路的搭建,电压的调整,灯泡亮火的观察,相应电压值得记录,都比较详细、准确。素质方圆,总体来讲,各小组对本任务完成的较好。8总结强调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按照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半周期范围内逐一分析,看二极管是否处于导通,并分析电流通路,画出整流后

20、的波形图,按照此方法,能顺利的分析出整流电路的整流特点。此教学内容,相同点较多,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效果更好。59扩展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结合教材,电容滤波电路的电路组成、滤波原理。210作业习题册相关题目3第四章晶体二极管、晶闸管及整流电路任务二二极管整流电路学内容分析内容教学意义在很多电路中,需使用直流电源,通常由交流电路整流得到,可以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得到直流,对于后续的电路中,出现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学会分析和计算相应的电压电流值。内容包含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2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提出任务二极管整流电路重点1.单相半波、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难点单相半

21、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及其参数的计算。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掌握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2 .会计算相应的电路参数。方法能力目标1 .能查阅、整理、筛选、运用有效资料,并能做好记录和总结。2 .能准确分析出有变压器电路中,变压器的作用。社会能力目标1 .劳动组织、勇于承担、展现自我;2 .善于聆听与沟通、有团队协作意识。3 .有责任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PPT课型新授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2 .导入工作任务通过二极管的整流电路,可以将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

22、二极管的整流电路5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要首先明确:1、各种整流电路的电路组成;2、整流过程。3、相应参数的计算。二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电路V:整流二极管,把交流电变成脉动直流电,设为理想二极管,管压降为0V;T:电源变压器,把vi变成整流电路所需的电压值V2。2 .工作原理设V2为正弦波,波形如图(1) v2正半周时,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二极管V正偏导通,20贝UVlF2;(2) V2负半周时,A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二极管V反偏截止,则Vl=Q)由波形可见,V2一周期内,负载只用单方向的半个波形,这种大小波动、方向不变的电压或电流称为脉动直流电。上述过程说明,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可把交流

23、电V2变成脉动直流电VL。由于电路仅利用V2的半个波形,故称为半波整流电路。3 .参数计算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二极管上承受的最高电压IVILURM-2U2输出电压平均值,12-2U2Uo-Uod(20、二极管单相全波整流电路t)0.45U1.电路如图VI、V2为性能相同的整流二极管;T为电源变压器,作用是产生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反的V2a和V2b。2 .工作原理设V2为正弦波,波形如图i5(1) V1正半周时,T次级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在V2a作用下,Vi导通(V2截止),ivi自上而下流过Rl;(2)vi负半周时,T次级A点电位低于B点电作用下,V2导通(Vi截止),iV2自上而下流过Rl;可见

24、,在vi一周期内,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Vi、iV2叠加形成全波脉动直流电流R于是Rl两端产生全波脉动直流电压vl。故电路称为全波整流电路。3 .参数计算,一一i二极管上的平均电流1VIL2二极管上承受的最高电压URM2.2U2输出电压平均值1 222U2Uo一0Uod(t)0.9U2三、二极管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i.电路-i# -2.工作原理-25 -力为止半周时的电流方向(b)叫为负卒冏时的电流方向1 1)V2正半周时,如图1.2.4(a)所示,A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则V1、V3导通(V2、V4截止),ii自上而下流过负载Rl;2 2)V2负半周时,如图1.2.4(b)所示,A点电位低于B点电

25、位,则V2、V4导通(V1、V3截止),i2自上而下流过负载Rl;3 .整流波形如上图4 .负载和整流二极管上的电压和电流(1)负载电压VLVL0.9V2(2)负载电流IlIlVL0.9V2RlRl(3)二极管的平均电流IVIV:Il2(4)二极管承受反向峰值电压VRM、2V2布置任务:15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的电路构成、整流原理、电路参数。计划与决策根据教材讲解,归纳总结,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的电路构成、整流原理、计算电路参数。并比较异同。4 实施 与检 查1、单相半波电路中,只有一个整流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对于输入的单相正弦交流电,将半个周期的交流电整流为脉动的

26、直流电,效率较低;单相全波整流电路,有两只整流二极管,交替整流,分别将输入的单向正弦交流电的前、后半个周期整流成脉动的直流电。单相桥式全波整流,利用桥臂上的四个整流二极管,两两交替整流,将输入的单向正弦交流电,在全周期内整流成脉动的直流电,电路参数的计算,归纳如上。157评价资讯阶段,分别给出单相半波、单相全波、单相桥式整流电路。逐一分析电路组成,分析整流原理,并进行比较。计划与决策:比较、归纳,总结异同点,记录详细准确。素质方面,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习态度积极总体来讲,各小组对本任务完成的较好基本能区别各个电路,并分析出各自的整流特点。108总结本部分内容,属于对于半导体二极管的一个

27、典型应用,对整流电路的分析,实际上是对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应用。讲解时,通过给定的单向正弦信号,将一个周期分成前后两个半周期,看电路中的二极管在当时的信号输入下处于正解状态:导通;输出端得到相应的输出。反之,输出端没有输出。将推导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以后,在老师的引导卜,学生基本能自行得出整流波形,完成对整流过程的分析,并对这三种整流电路逐一分析,区别异同点。59扩展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结合教材,1)滤波电路的电路种类及电路组成、滤波原理210作业习题册相关题目3第五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任务一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学内容分析内容教学意义在电子线路中,晶体三极管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器件

28、,对含有三极管电路的分析,主要是对晶体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分析,此部分内容对后续电路的学习具后基础性作用。内容包含1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及符号;2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3 .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提出任务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重点1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及符号;2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电流放大作用;3 .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难点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及符号表示;2 .掌握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3 .理解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方法能力目标1 .能查阅、整理、筛选、运用有效资料,并能做好记录和总结。2

29、.能利用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根据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区域,能得出三极管电路的工作状态。社会能力目标1.劳动组织、勇于承担、展现自我;2 .善于聆听与沟通、有团队协作意识。3 .有责任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PPT课型新授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2 .导入工作任务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要学好电子电路,必须很好的理解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原理,以及它的外特性。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晶体三极管的外特性: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52资讯要解决这个任1、晶体三极2、晶体三极3、晶体三极一、晶体三电二层半导体、F务,需

30、要首先明确:管的结构、符号及类型;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管的外特性: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女管的结构、符号及类型两个PN结,根据PN结的组合方式不向,型和PNP型。可分为NPNM«t必褴用J!j.KlLQUJI僧%UhL*4f£M氏J£*NPN知度时rUKH420就*NPN型结构及符号各区制造时的结构特点,以:fWE班加PNP型结构及符号型为例,如卜图所示:二、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1、电流放大倍数(1)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Nc/Ib(2)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iC/iB(3)共发射极电流分配2、极间反向电流Ie=Ic+Ib,(1)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CBO

31、,O(发射极)开路(2)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EOIceo(1)Icbo3、极限参数(1)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2)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icVCE(3)反向击穿电压V(br)ceo、V(br)ebo、V(br)cbo三、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1、输入特性曲线当VCE为常数时,输入特性曲线是描述输入端口电流iB随端口电压15VBE变化的曲线。改变参变量VCE的值,得到一组曲线,如图所示。iB=f(vBE)|vCE=常数当参变量VCE增大时,曲线向右移动,或者当VBE一定时,iB随VCE的增大而减小Vce在00.3V内变化时,集电结正偏,BJT工作在饱和模式。在Vb

32、e一定时,随Vce减小,饱和程度加深,导致iB迅速增大,即曲线向左移动较大。Vce大于0.3V时,集电结反偏,BJT工作在放大模式。iB几乎不随Vce而变化。实际上,iB随Vce增大而略有减小,即曲线向右略有移动。2、输出特性曲线指当基极电流iB为常数时,输出电路中集电极电流ic与集-射极电压vce之间的关系曲线。ic=f(vce)|旧=常数北F谕中,注Q尾,耒此严。3M雅干地和F ”娜士杵胜青飙上升 名考由外分为怕杀区出口峨儒工七平酒冲胤法国门7 2),是一物同断Jk本麴均,比较聚怛的早籽立线.*- 10此网戒T fg=O .加=Jcroi 假L里k叼耳./口.和为裁止区。输出特性三个区域的

33、特点:A。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iC平行于VCE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即:Ic=Ib,且Dic=DiBBo饱和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iC受V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VCE的数值较小。即:VCEVBE,Ib>Ic,饱和压降VCE0.3V。Co截止区:VBE<死区电压,IB=0,IC0布置任务: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死区电压充分导通电压硅管错管管状态2)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15状态极电位NPN放大截止饱和PNP放大截止饱和计划与决策:1)见实施。4实施与检查实施:1)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15死区电压充分导通电压硅管0.5V0.7V>0.7V错

34、管0.2V0.3V>0.3V管状态小于死区截止不通开始导通充分导通2)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状态极电位NPN放大Je正偏,Jc反偏Uc>Ub>Ue截止Je反偏,Jc反偏Ub<Uc,Ub<Ue饱和Je正偏,Jc正偏Ub>Ue,Ub>UcPNP放大Je正偏,Jc反偏Ub<Ue,Uc<Ub截止Je反偏,Jc反偏Ub>Ue,Ub>Uc饱和Je正偏,Jc正偏Ub<Ue,Ub>Uc检查:主要根据晶体三极管处于每一种工作状态时的,发射结、集电结的偏置状态,即处于正偏还是反偏,来确定各极间电位的大小,经检查,电位和偏置情况完全相符且正

35、确。7评价资讯阶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讲解为主,对于晶体三极管来10讲,由于它的制造工艺,和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所以,将这些结论以讲解或学生看书的形式,进行掌握。对于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实质上还是看结间相当于二个PN结(二极管),是否处于导通或截止,由此可以很容易的写出各极间的点位大小,这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计划与决策:这实施检查阶段,完成的比较准确,记录也比较完善。素质方圆,总体来讲,各小组对本任务完成的较好。8总结此教学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学生完成任务比较好,该理解的必须理解,该记忆的只能去记忆。对于晶体三极管来讲,能工作于哪种状态,关键还是看极间PN

36、结处于哪种偏置状态,掌握了这一点,学习起来就很容易了。通过任务中的两个表格,学生讨论后,都能比较准确的填写。各小组都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当晶体三极管出现截止状态时,发射结UbWUe,Ub>Ue,这里的关系符号包含等于,实际上必须大十-个管压降才能导通,再次提醒同学们,PN结如果导通,其两端的电位差必须大于等于它的导通压降。除此之外,都比较好。学生也积极参加讨论,对于他们理解的问题,还是愿意参与学习的。59扩展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结合教材,晶体三极管的简易判别。210作业习题册相关题目3第五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任务一计算放大电路中的各个参数学内容分析内容教学意义对于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各

37、个参数的分析。常见的有计算法和图解分析法。其中通过计算可以明确地得到各个参数,包括静态工作点、输出交流电压和放大倍数等,这对于放大电路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对后续的功率放大电路的学习可以打卜良好的基础。内容包含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兀件的作用;2 .静态工作点的含义及计算;3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的计算。4 .通过计算法调整静态工作点。提出任务计算放大电路中的各个参数重点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兀件的作用;2 .静态工作点的含义及计算;3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的计算。4 .通过计算法调整静态工作点。难点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

38、成及各兀件的作用;2 .静态工作点的含义及计算;3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的计算。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兀件的作用;2 .静态工作点的含义及计算;3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的计算。4 .通过计算法调整静态工作点。方法能力目标1 .能查阅、整理、筛选、运用有效资料,并能做好记录和总结。2 .通过计算法调整静态工作点。社会能力目标1 .劳动组织、勇于承担、展现自我;2 .善于聆听与沟通、有团队协作意识。3 .有责任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PPT课型新授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任务导入1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分组做好。2 .导入工作任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有图解分析法和计算法,其中计算法是定量的分析计算电路中的各个参数,是最重要和必须掌握的分析方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如下问题:5计算共射级放大电路中的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2 资讯要解决这个任务,需要首先明确:1、晶体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2、直流通路和静态工作点的计算;3、交流通路和3小信号模型,输入、输出电阻,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一、晶体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1、电路结构,如图电路结构2、电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