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23 cl:35.5 s:32 o:16 h:1 mg :24 al:27 cu:64 c:1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 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a. 从图中所示信息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b. 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其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伴随着
2、能量变化,b项正确;c. 吸热反应与是否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c项正确;d. 在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d项正确;答案选a。2. 4p(红磷,s)p4(白磷,s) h17 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当1 mo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 kj热量b. 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c. 当4 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 kj热量d. 白磷比红磷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a. 正反应与逆反应的能量变化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故a正确;b. h >0,正反应是一个
3、吸热反应,故b错误;c. 当4 mol即12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 kj热量,故c错误;d. 能量越低越稳定,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d错误。故选a。3. 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h+)=2.4×10-7 mol·l-1,则 c(oh-)为( )a. 2.4×10-7 mol·l-1b. 0.1×10-7 mol·l-1 c. 1.2×10-7 d. c(oh-)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在某温度时,纯水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c(h+)=2.4×10-7 mol·l-1,
4、则 c(oh-)=2.4×10-7 mol·l-1,a正确;答案选a。4. 在al3+ + 3h2o al(oh)3+3h+ 的平衡体系中,要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且使溶液的ph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热b. 通入hclc. 加少量naohd. 加nacl溶液【答案】cd【解析】【详解】a. 水解吸热,加热促进水解,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a错误;b. 通入hcl,增大了氢离子浓度,ph减小,抑制水解,b错误; c. 加少量naoh,氢氧根消耗氢离子,减小了氢离子浓度,ph增大,促进水解,c正确; d. 加nacl溶液,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影响水解,但稀释了原溶液
5、,减小氢离子浓度,ph增大,促进水解,d正确;答案选cd。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 2h2(g)+2cl2(g)=4hcl(g)h=-369.2kj·mol-1b. ch4(g)+2o2(g)=2h2o(g)+co2(g)h=-802.3kj·mol-1c. 2co(g)+ o2(g)=2co2(g)h=-566kj·mol-1d. h2(g)+1/2o2(g)= h2o(l)h=-285.3kj·mol-1【答案】d【解析】燃烧热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1摩尔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如碳元素要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的状
6、态是液态。d正确,本题选d。6. 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1b. c2h2(g)+o2(g)=2co2(g)+h2o(l) h=2bkj·mol-1c. 2c2h2(g)+5o2(g)=4co2(g)+2h2o(l)h=-2b kj·mol-1d. 2c2h2(g)+5o2(g)=4co2(g)+2h2o(l)h=bkj·mol-1【答案】a【解析】【详解】充分燃烧乙炔气体
7、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bkj,则按碳元素守恒,消耗乙炔为0.5mol,则2mol乙炔完全燃烧、消耗5mol氧气,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4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1,a正确;答案选a。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中和热一定是强酸与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 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 表示中和热离子方程式为:h+oh-=h2oh=-57
8、.3 kj·mol-1【答案】c【解析】【详解】a.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强酸与强碱间的反应,a错误;b. 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不一定生成1mol水,也没有指明是稀溶液,b错误;c.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符合定义,c正确;d. 方程式中h+oh-=h2oh=-57.3 kj·mol-1,没有指明状态,且只有当稀的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才放出热量57.3 kj,d错误;答案选c。8. 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
9、o(g)+h2(g)h=+131.3 kj·mol-1表示()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b. 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c. 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吸收热量131.3 kj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答案】c【解析】【详解】用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明物质的状态,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h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负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放热,正值表示在该条件下反应吸热;化学计
10、量数代表物质的量;则c(s)+h2o(g)=co(g)+h2(g)h=+131.3 kj·mol-1表示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吸收热量131.3kj,故c正确;答案选c。9.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小饶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b. 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c. 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测得的中和热h偏大d. 改用25ml0.50mol/l盐酸跟25
11、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h和原来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a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b根据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c. 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氢氧化钠体积偏小;d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详解:在中和热的测定过程中,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保证放出的热量都体现在温度计温度的升高上,a选项错误;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实验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b选项说法正确;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
12、,仰视取液,读取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小,计算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h偏大,c选项说法正确;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25ml 0.50mol/l盐酸跟25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减少,所放出的热量偏低,但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数值相等, d选项发生正确;正确选项a。10. 已知:2so2(g)+o2(g)2so3(g)h=-196.6 kj·mol-1,若实验室测得so2发生上述化学反应时放出314.3 kj热量,则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13、()a. 1.6 molb. 2.0 molc. 3.2 mold. 3.6 mol【答案】c【解析】【详解】由热化学方程式知,2molso2参加反应放出热量196.6kj热量,消耗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和放出热量呈正比,现在放出314.3 kj热量,则消耗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约为3.2 mol,c正确;答案选c。11. 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b.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
14、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答案】c【解析】【详解】a. 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b. 升高温度,反应体系中物质的能量升高,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c. 由于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分为有效碰撞和无效碰撞,故c错误;d. 催化剂可使反应需要的能量减小,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故d正确。故选c。【点睛】活化分子是指具有发生化学反应所需最低能量状态的分子。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首先必须互相接触(或碰撞)但并非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有能量较大的
15、分子互相碰撞才能发生反应。这些能量超过某一数值而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就是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的浓度是决定反应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活化分子浓度越大则反应速度越快。12. 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增加fe的量b. 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c. 保持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 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fe为固体,改变fe的用量,不能改变反应速率,a错误;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则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c. 保持容积不
16、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d. 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则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答案选b。13.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 使10molso3 在 体 积 固 定 为 2l 的 密 闭 容 器 中 发 生 反 应 :2so2(g)+o2(g) 2so3(g),则下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开始投入so3,它是生成物,只有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为0,图象上v正、v逆标反了,故a错误;b据方程式可知so2比o2生成的多,下面两条线标的物质反了,故b错误;c据m=,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而反应
17、向逆反应方向进行,n变大,故m变小,达到平衡时不再变化,故c正确;d反应向逆反应进行,据=,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体积固定,始终不变,故d错误;故选c。14. 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用v(n2)、v(h2)、v(nh3)表示(单位均为mol·l-1·s-1)时,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v(h2)=v(nh3)b. v(n2)=2v(nh3)c. v(nh3)=v(h2)d. v(h2)=3v(n2)【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以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v(n2)v(h2)v(nh3)=132,可求出只有d项符合。1
18、5. 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则用该气体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 0.4 mol·l1·s1b. 0.3 mol·l1·s1c. 0.2 mol·l1·s1d. 0.1 mol·l1·s1【答案】c【解析】【详解】v=c/t=(8-7.2)/2/2=0.2mol/(ls),答案为c。16. 反应4a(s)+3b(g)2c(g)+d(g)开始2 min后,b的浓度减少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a表示反应速率是0.8 mol·l1&
19、#183;s1b. 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是321c. 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d. 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反应速率数值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a是固体,不能利用浓度的变化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v(d)=321,故b正确;c、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故v(b)=0.3mol/(lmin),该速率是平均速率,不是2 min末的瞬时速率,故c错误;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32,故d错误;答案选b
20、。【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化学上的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时刻的瞬时速率。17. 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增加co浓度减压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化学反应cocl2(g)co(g)cl2(g)h>0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正向反应是吸热反应;转化率的变化根据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分析判断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 增加co的浓度,平衡逆向进行; 减压,平衡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平
21、衡正向移动;故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故b正确;答案选b。18. 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m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与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20ml0.3mol/lb. 20ml2mol/lc. 10ml4mol/ld. 10ml2mol/l【答案】a【解析】【分析】4种x的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都为0.02mol,溶液的体积都为50ml,所以溶液中c(h+)相同,都为0.4mol/l,则混合溶液中c(x)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为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n(x)越大,c(x)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详解】a20ml0.
22、3mol/l的x溶液中,n(x)=0.006mol;b20ml2mol/l的x溶液中,n(x)=0.004mol;c10ml4mol/l的x溶液中,n(x)=0.004mol;d10ml2mol/l的x溶液中,n(x)=0.002mol;比较以上数据,a中n(x)最大;故选a。19.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详解】a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
23、故a错误;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c催化剂对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无响应,但改变活化能,故c正确;d图象分析逆反应的活化能e2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e1,故d错误。答案选c。20. 下列反应中h0,s0的是a. caco3(s)=cao(s)+co2(g)b. nh3(g)+hcl(g)=nh4cl(s)c. 4fe(oh)2(s)+o2(g)+2h2o(l)=4fe(oh)3(s)d. 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2h2o2(l)2h2o(l)o2(g)【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来说,物质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s0,应生成较多气体,物质的混乱度增大,以此解答。【详解】
24、a反应为放热反应,固体生成气体,则h0,s0,选项a正确;b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气体生成固体,h0,s0,选项b错误;c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气体生成固体,则h0,s0,选项c错误;d反应为吸热反应,且液体生成气体,则h0,s0,选项d错误;答案选a。二:填空题21. 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问题。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_kj· 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_”(填“>”“<”或“=”)1 mol气体 c和1 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
25、答案】 (1). 吸热 (2). e1-e2 (3). <【解析】【详解】由图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e1-e2)kj· mol-1,由图知,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1 mol气体 c和1 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22. 在某化学反应中,反应混合物a、b、c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与时间t(s)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s200400800c(a)/mol·l11.451.281.00c(b)/mol·l10.
26、380.721.28c(c)/mol·l10.0950180.3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20080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min)。(3)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40080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s)。【答案】 (1). 2a=4b+c (2). 0.045 (3). 【解析】【详解】(1)200到400s时段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0.17mol·l1,所以a是反应物、b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0.34mol·l1,b是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0.085mol·l1,
27、c是生成物,物质的量变化值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a、b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17:0.34:0.085=2:4:1,故化学方程式为2a=4b+c; (2)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20080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3)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40080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3.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6.8 kj热量:_。(2)1 mol c(石墨)与适量h2o (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_。(3)1.7 g 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
28、出22.67 kj的热量:_。【答案】 (1). c2h5oh(l)+3o2(g)=2co2(g)+3h2o(l)h=-1 366.8 kj·mol-1 (2). c(石墨,s)+h2o(g)=co(g)+h2(g)h=+131.3 kj·mol-1 (3). 4nh3(g)+5o2(g)4no(g)+6h2o(g)h=-906.80kj/mol【解析】【分析】(1)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2)1mol碳(石墨)与适量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kj热量;(3)1.7g nh3(
29、g)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kj的热量,所以4mol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kj×40=906.80kj的热量。【详解】(1)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2)1mol碳(石墨)与适量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
30、131.3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 (g)=co(g)+h2(g)h=+131.3kj/mol,故答案为c(s,石墨)+h2o (g)=co(g)+h2(g)h=+131.3kj/mol;(3)1.7g nh3(g)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kj的热量,所以4mol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kj×40=906.80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g)4no(g)+6h2o(g)h=-906.80kj/mol,故答案为4nh3(g)+5o2(g)4no(g)+6h2o(g)h=
31、-906.80kj/mol。【点睛】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普通化学方程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反应热h与测定的条件(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应热h的测定条件。若没有注明,就默认为是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反应热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h为“”表示放热反应,h为“+”表示吸热反应。h的单位一般为kj·mol1(kj/mol)。1mol表示1mol反应,不表示1mol物质放出的是kj热量。四种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因此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用“s”、液体用
32、“l”、气体用“g”、溶液用“aq”等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或“”。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注意可逆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产物物质的量有关与反应物的量无关。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前面的化学计量系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系数加倍,那么h也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24. 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h0,请回答下列问
33、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1, c(n)=2.4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4 mol·l-1,c(n)=a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_。(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 b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_。【答案】 (1). 25 (2). 增大 (3
34、). 6 (4). 41【解析】分析】(1)根据m的转化率为60%计算出m的浓度变化量,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n的浓度变化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3)由于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与(1)相同,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计算;(4)设平衡时m的浓度变化量为xmol/l,由于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与(1)相同,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计算x的值,在利用转化率等于计算。【详解】(1)c(m)=60%×1moll-1=0.6mol
35、l-1,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c(n)=c(m)=0.6moll-1,故此时n的转化率×100%=25%,故答案为25%;(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3)c(m)=60%×1moll-1=0.6moll-1,则: m(g)+n(g)p(g)+q(g);初始(mol/l): 1 2.4
36、160; 0 0转化(mol/l):0.6 0.6 0.6 0.6平衡(mol/l):0.4 1.8 0.6 0.6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0.5,反应
37、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moll-1,c(n)=amoll-1;达到平衡后,c(p)=2moll-1,则: m(g)+n(g)p(g)+q(g);初始(mol/l):4 a 0 0转化(mol/l):2 2 2 2平衡(mol/l):2 a-2 2 2所以=0.5,解得a=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冷冻仓储合同范文
- 2025年水果批发的合同模板
- 2025年智能配电自动化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简明劳动合同样本
- 2025物业保安服务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健身房的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纺织染整助剂:净洗剂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坤泰胶囊合作协议书
- 2025商业店铺买卖合同范例
- 2025商业大厦物业管理合同
- 2013-2022全国高考真题物理汇编: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202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21567-2008危险品爆炸品撞击感度试验方法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卫生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 DB64-T 1684-2020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高清可复制)
- 婚丧嫁娶事宜备案表
- “三级”安全安全教育记录卡
- 风生水起博主的投资周记
- 赛艇赛事活动推广方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