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虫害_第1页
水稻主要虫害_第2页
水稻主要虫害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稻主要虫害1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 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 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 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 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 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

2、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 1 5块,卵粒 100 200多粒。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 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 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 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 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明年45月在稻桩内化蛹。2稻纵卷叶螟: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 小虫苞15个-20个,或穗期每

3、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毫升-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 72毫升,任选一种,对水60千克-72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3稻飞虱: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 和灰飞虱。(一)、褐飞虱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 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 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 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 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 表皮常肿。若虫

4、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二)、白背飞虱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 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 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 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 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 伸。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 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 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

5、和茎 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 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 快,数量大,危害重。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 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 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 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 玉米粗矮病。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 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0%十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 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

6、, 或对水5千克-7.5千克 低量喷雾。稻蝽蟓:1、为害状:用口器刺吸茎杆汁液、谷粒汁液,造成 植株枯黄或秕谷,减产甚至失收。主要为害早晚稻早抽穗 或迟抽穗的稻田。2、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早晚露水未干时喷药效果最好。每亩可选用:、 80%敌敌畏乳油 75100毫升。、40%毒死蜱乳油 50 75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 50公斤喷/_ IA 雾。蓟马:稻蓟马 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 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 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 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 心叶萎缩

7、,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 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 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 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 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 恢复生长。水稻主要病害1稻纹枯病: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寸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 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

8、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2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迷品质降低。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 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 颈瘟和谷粒瘟。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 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 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 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 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 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 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 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 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 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稻细菌性条斑病:症状: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 色至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