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_第1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_第2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_第3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_第4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 教师受过专门训练; 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 显

2、性和阴性功能5、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 -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

3、一定程度的教 育。(3) 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7、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雄辩术原理 论演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教育遵循 自然, 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说家的教育, ”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夸美纽斯:1632 年大教学论 ,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 1.教育适应自然 2.泛智思想 3.

4、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4. 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 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5.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杜威: 1. 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3.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布鲁

5、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第二章教育基本规律1、生产力与教育关系:生产力7教育:规模和速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教育7生产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生产新的科学知识2、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关系:政治7教育: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动因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

6、(成熟机制)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基础,提供可能性 环境:使发展可能性成为现实,人接受环境影响是能动的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三个层次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最高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规定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有效的控制协调影响学生发展各种因素。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室受过专门训练。教育对个体发展影响不仅有即时价值,还

7、有延时价值。6、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行(皮亚杰,柯尔伯格 - 道德两难故事法,不陵节而施) 阶段性(不搞一刀切,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 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之差) 不平衡性(关键期 - 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少年得志,大器晚成)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教育目的: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导向,激励,评价作用。三个层次: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的目标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2、教育目的的确立理论(区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个人

8、本位轮:卢梭确定教育目的依据人的本性3、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联系1)产生和发展:双轨制:19 世纪欧洲 单轨制: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分支制:20 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后来中国沿袭中国学制:壬寅学制:1902 年,未实行癸卯学制:1904 年,第一个实行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912 年,资本主义性质,男女同校壬戌学制: 1922 年, 633 分断法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两基 -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两全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两重 - 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一批重点学科国家中长期改革规

9、划发展纲要提出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5)到 2020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 -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6)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

10、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注:能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或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 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必然选择 2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2)建立素质教育保障机制 1 发挥政府作用 2 加大教育监导力度 3 提高教育评价科学性 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3)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2 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3 完善课程体系第四章教师

11、与学生1、教师:专业人员,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994 年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2、教师的职业特点(多角色)般角色:学者、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新课程中角色:学生学习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课程资源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的劳动特点(复创 -连广- 长间- 主示)1)复杂性、创造性-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制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 ( 4)主体性、示范性4、教师威信:权利威信+信服威信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 培养自身良好道德品质 2. 培养良好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 3. 注重 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 4.给学生良好第一印象

12、 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5、教师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专业知识;广博文化基础知识;必备教育科学知识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能力职业心理健康:高尚师德;愉悦情感;良好人际关系;健康人格6、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教师资格条例 1995 年7、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国家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1、加强教师教育2、制定法律法规 3、提供经济保障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主观努力:1、善

13、于学习 2、恒与研究 3、勤于思考 4、勇于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专业理想建立;专业知识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提高;专业自我形成8、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潜能;处于发展中的人;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 存在巨大差异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有一定主体性;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4)学生是责权主体 9、学生时代的心理特点独生子女积极心理特点: 1 智力发展水平较高 2 进取心强 3 求知欲广,兴趣广 4 思维活跃独生子女消极心理特点:1 自我中心

14、 2 依赖性强 3 心理承受能力差 4 骄气十足10、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师生关系内容:教学上授受关系,人格上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师生关系作用: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相长,构建和谐校园,满足学生需要第五章课程1、课程真正意义最早出现:朱熹,西方: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理论主要研究: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具体表现为或课程具

15、体设计涉及: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2、课程分类:按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最广泛 - 六艺,武士七技) ;活动课程(杜威) 按制定者(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 知识- 儿童)社会发展与提供的可能 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水平 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 课程理论4、课程理论流派: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1)活动课程论 - 杜威( 2)要素课程论 - 巴格莱( 3)结构课程论 - 布鲁纳其中活动课程论和结构课程论存在本质差别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1.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赫尔巴特,

16、斯宾塞2.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杜威3.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 此外还有要素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5、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原则(教科书编排有直线式和螺旋式)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基础性与适应性4)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5)表达确切( 6)强化联系性( 7)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7、课程(设计)模式1)目标模式:泰勒: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课程2)过程模式:课程(评价)模式(1 )目标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模式-斯克里文(3) CIPP模式(4) CSE模式8、新课

17、程结构主要内容或结构构想1. 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综合科为主, 初中分科和综合)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主 3. 小学至高中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设置为必须课程 务。第六章教学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根本途径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 课外辅导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三方面准备-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种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教学中心环节3)学业成绩检查有:平时考查和考试教师上好一堂课标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个别学生得到照顾上好一堂

18、课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机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2、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2)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3)发展体力,提高健康水平4)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个性品质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高分低能)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育性作用,巩固知识,运动知识,检查知识4、教学过程结构:引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5、教学原则:直观性、 启发性(苏格

19、拉底 - 产婆术、孔子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 - 道而弗牵) 巩固性、 循序渐进(学不躅等,不陵节而施) 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6、常用的教学方法语言传递为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感知为主- 演示法、参观法实际训练为主-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引导探究为主( 5)情感陶冶为主7、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班级授课制 - 最早- 清1862年北京- 京师同文馆特点:以班为单位、按课教学、按时授课优点: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2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体、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作用 4、有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足:1、难于因材施教 2、难于

20、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辅助形式 - 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其它形式 - 复式教学;分组教学;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特朗普制8、教学评价的类型(区分,如提问摸底考试是什么评价,回答诊断性评价)1)诊断性评价 - 摸底考试2)形成性评价 - 口头提问、书面测验3)总结性评价 - 期中期末考试( 4)相对性评价 - 选拔人才、分类排队5)绝对性评价 - 升级毕业、合格考试第七章德育1、德育过程构成要素和德育构成要素分别是什么+德育矛盾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德育过程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

2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标志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的规律 品的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的规律3、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 -惩罚 -评比 -操行评定;花小红花,插小红旗) 德育途径: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课外与校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活动;校会、 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 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皮亚杰,科尔伯格)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 教原则。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 疏导原则)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尊重一个人 -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