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献体系_第1页
馆藏文献体系_第2页
馆藏文献体系_第3页
馆藏文献体系_第4页
馆藏文献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馆藏文献体系馆藏文献体系是馆藏建设的研究对象,弄清有关馆藏文献体系的基本概念,在馆藏建设中占重要的位置。(一)馆藏文献图书馆是以收藏丰富、组织有序、检索可信度高、获取便捷的馆藏文献体系为依托,利用其馆藏文献开展服务活动、和完成服务任务的,馆藏文献是构成馆藏文献体系的物质基础。馆藏文献:1图书馆为了向读者提供使用而筛选收集、序化加工、组织存储的各种文献2是社会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来自:纸型文献,如印刷型的报纸、图书等;现代介质文献,如磁带、缩微胶片、CD产品和多媒体光盘等;网上文献,如联机数据库、网络型电子出版物、电子期刊等。3馆藏文献是一个特定的专业概念,与社会文献或现代文献有区别,这

2、个区别主要表现在他的基本属性和一般属性中。一、馆藏文献的基本属性1公众化的使用权是馆藏文献的一种社会属性,表现得极其稳定、极其固有。使用权不会因所有权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一点有别于其它社会文献。2馆藏文献提供的公众化使用权是非营利目的的。它提供使用的是一种纯粹的社会公益活动,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并没有经济方面的功利目的。即使到了网络普及时代,“虚拟图书馆”提供的“虚拟文献”也必须遵循“非营利目的”3图书馆对读者收取的押金、赔款和罚款等只是为了维护馆藏文献的公共使用权而采取的措施。图书馆的复印、咨询服务等,需要加大材料和人工成本,属于明显的图书馆延伸服务范畴,延伸服务的收费不影响馆藏文献在提供服务是

3、的非营利性。二、馆藏文献的一般属性馆藏文献是处于管理、组织、控制和保护状态下的文献。专业管理状态是馆藏文献的一般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管理总量的动态发展馆藏文献与社会文献的关系,犹如水源与水库。社会文献在不断涌现又不断的散失,但其中一批最有价值的文献,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采集和剔除,得以在图书馆汇聚和集中,达到一定的规模,逐步形成强大的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由于现代文献增长迅速,馆藏文献规模总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发展不是“兼收并蓄”,而是有选择、有更新的动态的发展。总量的动态发展是馆藏文献维持较高收藏价值的必要措施,是图书馆专业管理的结果,也是馆藏文献应有的一种表现。社会上的每一种文献,

4、只有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经过严格的专业评价和挑选后,才能成为馆藏文献。即使是入藏的文献,也要经常接受专业评价和筛选。2、组织整体的序化排列馆藏文献满足读者需求的巨大能力,也来自其良好的整体序化排列状态。良好的整体序化排列状态,不但是提高文献查准率和查找速度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查全率的重要措施。大量的文献一旦处于无序状态,就根本无法利用。入藏的文献须经过专业人员根据一系列的业务加工,包括文献的外形业务加工,以及根据文献的著录规则、标准进行分类、标引,才能提供读者检索和使用。因此整体的序化排列是馆藏文献保持较高利用价值的必要条件,是图书馆专业组织的结果,也是馆藏文献应有的一种属性表现

5、。不具备这一特征表现的文献,不能视为馆藏文献,如未经序化加工的文献,已经注销而不再纳入馆藏文献体系的文献,为了进行经馆际互借获得的文献,不能视为本馆的馆藏文献。3、控制线索的随时可检馆藏文献数量巨大,如此大量的文献要做到方便读者利用,不但要解决整体序化排列问题,即也要建立优良的图书馆目录体系。从利用角度看,馆藏文献必须是一种查找线索被充分揭示的文献。充分:一指著录内容详尽完整,也指馆藏注记和借阅情况明确可靠;二指揭示已入藏文献的情况;三是不但揭示本馆入藏情况,也揭示其它协作馆的入藏情况。就是说,要能全面回答读者想知道的有关信息。传统图书馆的卡片式、书本式和缩微式目录,在线索揭示的性能方面都有一

6、些局限,如必须到馆使用,不能进行插入式的排序,检索途径有限,要借助专门的阅读放大器,不能及反映借阅和当前收藏情况,不能了解该馆打算入藏文献的情况,不能检索到其他图书馆的如藏情况等。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目录突破了这些局限,有可能做到“一次录入,多种利用”,实现远程查找和借阅收藏情况的动态反映,即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书目和有关线索的控制。而且机读目录具备检索节点多、检索范围广、检索准确、快捷等优点,从发展趋势看,现代馆藏文献还应该是一种查检线索以机读目录的形态被充分揭示的文献。4、保护个体的完好待用纳入整体序化组织状态的每一馆藏文献个体,既然是为了供读者使用的,就必须处于完好无损和随时待用的状态,

7、才能保证在需要时能方便快速地存取。馆藏文献在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被读者反复使用中,为了减少使用性的损失,必须制定保护文献的制度,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文献,还要规定严格的使用规定,以便将其使用期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完好的文献才能提供正常的使用。因此,馆藏文献是一种处于完好状态和随时待用的文献。(二)馆藏文献体系馆藏文献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馆藏文献的有机整体。它包含特定的构建要素,有自己特定的性状、结构和功能,并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和代谢过程之中。它是为了完成某些规定的图书馆服务任务而人为构建的一个体系。两种理解:一馆范围内的文献体系和馆群之间的文献体系。在泛指或兼指一馆范围内和馆群之间的两种文献体系

8、时,一般用“馆藏文献体系”;在专指场合下,一般分别用“一馆范围内的文献体系”或“馆群之间的文献体系”。一、馆藏文献体系的依据和界定1、将文献按一定的格局组织存放。这个文献存放格局,可以看成是一个有形的文献布局体系。2、馆藏文献体系在图书馆工作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它与图书馆内其它体系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馆藏文献体系与馆藏文献,指称内容虽与文献有关,但其涵义和指称场合还是有区别的。馆藏文献在个别专指场合下,指图书馆的每一文献个体;如文学、历史、物理、化学等文献;在整体泛指场合下,指全体、部分或某一图书馆的全部或部分文献。而且可以以具体的量化来指称,如一捆某某文献,而馆藏文献体系则有比较

9、明确的带有理论意义的类型划分。比如:科研资源文献体系、教育文献资源体系等。二、馆藏文献体系和社会文献系统的关系馆藏文献体系是社会文献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它与社会文献体系的关系如下图所列。在社会文献系统中,馆藏文献体系的重要性:1它是社会文献系统中序化程度最高的一部分文献。它最先进入国家的书目控制,系统不但做到书目线索的序化,也做到文献本身的序化和随时可取。这是社会文献系统中任何一部分文献不具备的。2它是社会文献系统中使用限制最小的一部分文献。历史档案资料和含有创新内容的科技情报档案资料不解密就不能利用,情报资料和因特网上含有的商业性数据库因收费较高也带有使用上的限制。档案和情报经过解密形成文献

10、而成为图书馆所收藏,商业性数据库如为图书馆购得,就转化为使用权公众化的文献。因此馆藏文献都是社会文献系统中身份限制和费用限制最小的文献。三、研究馆藏文献体系的学科意义将馆藏文献体系作为馆藏文献建设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理论工作者研究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也是馆藏文献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馆藏文献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利用频繁,读者的需求多变。这使馆藏文献的构建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比方,大量的借阅服务,要求找到一种能适应快速查检、反复存取的文献布局模式;文献内容的重复交叉和读者需求的广泛多变,现代文献载体多样、品种繁多,而且价格逐年上涨,图书购置费相对匮乏,所以要求对文献进行科学选择;馆藏文献的不

11、敷使用和大量冗余,要求对文献进行合理配置和保障;文献载体的介质化和虚拟化,怎样进行合理的配置等,要求馆藏文献建设既考虑实体文献,也考虑虚拟文献。此类的问题,要求我们以系统的观点,站在体系的高度,从构成分析、布局配置、规模控制、代谢水平、系统保障等方面,对馆藏文献开展宏观和微观的综合性研究。只有这样馆藏文献建设工作才能适应文献数量、品种不断增加的态势以及读者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馆藏文献体系能否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问题,并不是来自对它客观性和独立性的怀疑,而是来自对它学科统摄性的疑虑。这一疑虑往往集中在为何弃置馆藏文献而采用馆藏文献体系这一概念。对此可以列举理由如下:建造一座大厦,要以砖块水泥等为构

12、建材料,同时,还要具备一些构建要素,如设计思想、外观风格、框架结构、用房组合、装潢水平、水暖系统、消防设施、造价标准等。馆藏文献犹如一座知识大厦。建设好馆藏文献,要解决构建材料问题,也要解决体系的构建要素问题。文献仅仅是文献体系的构建材料。在网络信息时代,文献载体的多样化以及文献传递形式的不断改进,熟悉种种文献性能,就馆藏文献建设而言,仅仅是对一个施工员的要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员和管理者,就需要一些构建体系方面的知识,体系问题在现代图书馆中显然已不容回避。如果不将馆藏文献作为一个体系来建设,那么我们的工作将永远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而无法提高一步。而且面对目前馆藏文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难

13、提出有效的建设对策。因此从实践上看,文献体系的不断优化,是馆藏文献建设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体系的价值评判,是馆藏建设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体系的不同理解,会导致馆藏文献建设研究上的不同价值取向。比如,中小学图书馆它构建的馆藏文献体系主要服从于中小学教学及今后教学改革方向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文化学习的需求,因此在文献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住这方面的价值取向。所以馆藏文献体系,是馆藏文献建设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馆藏文献体系的构建要素馆藏文献体系的构建要素,就是指一系列对馆藏文献体系的整体性状有着重大影响的内在联系因素。馆藏文献体系是人为的体系,它的构建要

14、素也是人为的因素。馆藏文献体系的构建要素,可以按其性质划分为评价性要素、结构性要素和动力要素三类。评价性要素揭示整个文献体系在构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目标,结构性要素揭示整体空间布局和过程构建框架的种种内在联系,动力性要素揭示体系所以具备整体活力的内在原因。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面构成揭示馆藏文献体系内在联系的基本要素。(三)馆藏文献体系的评价性要素馆藏文献体系的评价性要素,可以划分为价值取向和功效目标两个。一、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社会对馆藏文献体系进行价值评价的观念倾向,是社会关于这一体系为谁构建、如何构建以及构建效果的集中要求。价值取向属观念范畴。从历史上看,每个时代对馆藏文献体系的价值取

15、向都是为统治者自身的需要服务的。如:宗教麻醉、思想禁固和政治统治。近现代图书馆比较稳定地确立了以文化为主的馆藏文献体系价值观。但对这一价值观的具体理解,仍存在两种似乎很难协调的意向。一种强调传播使用,一种强调保存保障。馆藏文献体系的存在价值,首先是因为它能为社会提供种种便利,如交流思想观念、传播情报信息、普及科学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等。因此,文献体系的文化价值首先应表现在文献的传播使用上。文献当然还有保存保障价值。为了保存一些珍贵的原件,完全可让人们方便地使用其复制件。保存是为了使用,大量收藏并构建体系是为了大量使用。文献体系只有着眼于大量使用,其价值才能被社会认可。在当今倡导知识工程的背景下,

16、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主导下,加大了构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步伐,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系统、高校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等,很好的说明了保障体系在构建文献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构建馆藏文献体系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文献保存保障的重要价值。目前馆藏文献体系价值取向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文献内容的揭示宣传有所忽视。为了实现馆藏文献体系的现实价值,必须大大加强馆藏文献内容及其使用方法的宣传,这是必须采取的构建行为。二、功效目标功效目标是指最近一段时间内对一个具体馆藏文献体系在服务活动中所起社会功效的根本要求。它是衡量具体馆藏文献体系在一定构建时间内工作成效的标准。也是对具体馆藏文献体系在一定的构建时期投

17、入产出水平的要求。功效目标,便是一种具体的可量化的构建要素。从文献体系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使用这一点出发,可将其功效目标分解为以下指标:1、利用功效。包括具体文献体系的平均和峰期流通量、文献周转强度、文献冗余率、文献可得率,以及文献使用的便利性指标等。在我国图书馆,一般认为满足率在75%8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利用率。、保障功效。包括具体一个馆藏文献体系对本馆读者实现的保障功效,以及对可及地区馆群文献体系实现的补充性保障功效。保障的范围可以从文献的学科、等级、类型、文种、收藏时间等方面确定:统计各学科藏书的比例,分析这些比例是否和本馆读者的需求相适应及相适应的程度;根据五级藏书结构理论,考

18、察本馆收藏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是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级别,这种层次级别与读者的需求类型、需求层次是否相适应;统计馆藏书刊的文种比例,分析这些比例是否与本馆读者掌握的语种状况相符合;考察新入藏文献的比例状况。因为只有新书占总馆藏的比例达到一定的数值,才能保证藏书的信息含量和被利用的活力;考察图书与期刊的比例、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的比例,以及它们与读者需求相符合的程度。而保障量可进一步以分担保障比例、人均拥有量、协调使用量等具体指标来表示。3、现实性水平。指一个馆藏文献体系中,常用性文献在整个馆藏文献中的比例。4、利用成本指数。指一个文献体系的年度建设费用,与该年文献流通量的比。一般说,国家图书

19、馆、科研院所图书馆侧重于保障功效,拥有较多的保障性文献,基层图书馆侧重于利用功效,拥有较多的常用性文献,各级各类图书馆藏文献的功效目标,应在多年统计基础上分级分类测定,然后才能作为评价和指导各馆馆藏文献体系建设的正式依据。(四)馆藏文献体系的动力性要素馆文献体系的动性性要素可以划分为选审体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前者保证选审决策得以产生,后者保证选审决策的正确。一、选审体制选审体制主要指与文献选审决策的产生有关的工作组织、工作方式和工作制度。文献体系的生命力来自它的代谢活动。如文献的剔除、补充、调拔等。代谢行为取决于文献体系建设主体的选审决策。馆藏文献的选审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对未入藏文献的事先选审;

20、对入藏文献的再筛选。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科学的选审体制应建立在选审认识全程发展的基础上。即建立包括补充性、检验性、调整性和剔除性四个工作环节的“全程筛选体制”。四个工作环节应贯彻全程统一的选审原则、标准和制度,采用现代化手段及时获取选审依据,并为此设立“采典合一”的组织机构。二、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是指保证文献体系优化构建的有关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汇集,以供选审决策顺利进行的机理性功能。馆藏文献体系的优化,取决于选审决策。选审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有关选审的信息能否全面收集、正确无误、及时获取。选审信息的反馈机制对文献体系显然有根本性的影响。就我国情况而言,馆藏文献体系的选审信息反馈

21、机制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征订、参考书目难以全面收集。二是各馆文献使用情况的提取分析手段落后。三是对馆际互借可及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情况不明。三个问题解决了,我国文献体系的信息反馈机制就可能比较完善地建立了。总之,馆藏文献体系是社会文献系统的有机部分,是一个人为的体系。它作为馆藏文献建设的研究对象,客观上由馆藏文献按三类可控的对整体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内在联系因素构建而成。其中,评价性要素确定体系功能的主旨所在,结构性要素规范体系形质的框架结构,动力性要素阐明体系优化的活力系统。(五)各级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1、中小学图书馆藏书特点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服务的

22、教学辅助机构,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和课程教学服务的任务,选书必须从中小学教育和教学的实际出发。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纲要,服从中小学图书馆思想教育、开发智力、自学能力养成和基础教学参考四方面职能的需要,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基础教育性。2、中小学图书馆文献采集要求(1)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在内容、深浅、类别等方面对图书资料进行精心选择,积极向师生提供书刊情报资料和教学参考资料。(2)组建维护一个适合学生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阶段优秀读物体系。(3)精选一批支持教学、教学科研的教学管理的文献资源,包含教育学、心理学基本专著、通用型工具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著述,党和政府

23、的政策、法令等文件,各学科基本理论著作,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基本史学著作,有关新兴、相关、边缘学科的文献,科普读物和科技史料。(4)适应时代的要求,调整藏书的学科结构。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倡导中小学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图书馆应抓住改革的契机,调整现有的藏书结构,建设高质量的藏书体系。在增加馆藏文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全面素质发展需要适度增加文学、音乐、绘画、摄影、计算机知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使其逐步达到合理的藏书学科比例。3、建设区域性中小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教育部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指出:“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资源中心的建设。对建有或在建局域网的地区,要以某个中心学校

24、或教育部门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图书中心,辐射周边学校,做到资源共享。”在许多中小学校建设或具有完善的校园网的情况下,就必须具备有效的信息资源,否则就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局面,校园网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建设区域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要采取下列措施:(1)每个成员馆要加强联合采购,在区域内形成多体系、多学科的藏书结构。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完善各学科文献的收藏,变一馆所藏为网络共有,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2)合理进行资源布局,实行联合采购、联合编目、联合建库、资源共享。形成多种各具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避免文献资源数据库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确保资源布局的平衡发展。(3)要打破封闭的格局,加强各馆的开放性,组织开展馆际之间文献资源的合理流动,扩大文献的流通渠道,促进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馆际之间要经常开展经验交流和业务探讨,同时加强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水平得到共同提高,推动各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同步发展。 市、县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