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税起征点调整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刘宁(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100045)摘要:本文在回顾我国个税起征点调整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调整个税起征点对纳税人的影响,并利用虚拟变量和机会收入两种方法估算了起征点调整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起征点调整变化,使一部分低收入者由纳税人变成非纳税人,高税率 级距点!附近的纳税人税率降低;但单独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不大,需配合税率和税级距调整措施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关键词:个税起征点;居民消费;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1042b
2、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82(2009)03-0003-04在我国当前启动居民消费的宏观经济目标下,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政策建议经常见诸报端。本文主要关注我国历次个税起征点调整对纳税人及其消费支出行为的影响上,将个税起征点调整与最终启动消费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提高个税起征点刺激消费的有效性加以论证。一、我国个税起征点调整过程1980年以前,我国个人收入普遍水
3、平低且收入差距小,同时使用计划工资方式控制个人收入差距,所以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1980年9月10日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此时开征的个人所得税主要针对的是改革开放后来华工作的境外专家和学者,他们从我国境内获得的收入大大超过我国当时收入水平,为了维护税收主权和应1有的税收收入,国家开征了个人所得税。当时确定的起征点为每月800元,这个标准对于国人来说是无人达到的额度。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了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全国人大分别于1986年1月7日和1986年9月25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
4、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下文简称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并分收稿日期:2009-03-23别于1986年1月7日和198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将工资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财产租赁收入合并为综合收入,月综合收入额超过地区计税基数的,就其超基数的三倍以上的部分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最低的起征点为400元。可见,如果只计算工资薪金收入的话,当时的起征点应该低于400元。1993年10月,为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全国人大第一次修正了1980年主要针对外国人的个人所得税法#,同时废止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将其主要内容体现在这个
5、修正版中。在个税起征点的规定上,对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将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中的综合收入缩小到工资薪金收入范畴,而起征点由400元提高到800元。修正的个人所得税法#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第三次修正,工资薪金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600元,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第五次修正,工资薪金的个税起征点进一步提高到2000元,并于2008年3月1日开始实施。作者简介:刘宁(1978-),女,天津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
6、管理部助理研究员。二、个税起征点调整对纳税人的影响前文提到个税起征点调整主要指的是工资薪金收入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由于工资薪金收入是按月收入采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费用扣除标准变动使不同收入者所对应的纳税级距发生移动、尤其是 级距点!附近的纳税人的级距移动十分明显,其1所对应的税率随之而变,负担率由此发生变化。换言之,由于费用扣除额的调整变化,一部分低收入者由纳税人变成非纳税人,高税率 级距点!附近的纳税人税率向低一级税率移动。个税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时,原第一级纳税人(月应纳税所得额1300元)全部成为非纳税人,原第二级纳税人中有部分人(1300元<月应纳税所得额1600
7、元)成为非纳税人,还有一部分(1,600<月应纳税所得额2,100)降低为第一级纳税人,较高级别纳税人中在原级距点附近也有部分纳税人税级降低。由于应纳税所得额在第五级以上是以2万为级距的,所以起征点800元的提高幅度对高收入者税级移动的影响较少,对中低工薪收入的影响较大。个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时,400元的提升幅度仅使原第一级大多数纳税人(1,600<月应纳税所得额2,000)成为非纳税人,对其他税级级距点附近的纳税人也有部分影响。余年都维持在800元的起征点上,起征点调整速度和幅度明显滞后于货币工资的上涨速度和幅度。2006年、2008年实施的1600元和2000
8、元的起征点,调整速度明显加快,调整幅度也相应下降。从我国实际工资收入角度看,2000年以后才出现平稳快速增长。与货币工资增长图形对比说明,货币工资增长中,物价上涨因素很多,但我国个税起征点的确定却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三、个税起征点调整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从研究规范性和严谨性的角度来说,个税起征点调整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涉及到宏观政策变动34对居民微观行为方式的影响,因此通过政策调整前后对居民进行持续性的问卷调查并据此进行统计计量分析,才能得到较为真实的政策影响判断。对于个税起征点调整,我国某些机构或组织只做过一些意向性的问卷调查,由于问卷调查多数是在政策调整舆论很多的情况下进行的,
9、而不是与实际政策实施匹配进行,其问卷调查结果对于个税起征点调整对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研究意义不大。在缺乏适时调查问卷的缺陷下,本文分析使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城镇住户调查采用固定样本户进行连续记账的调查方式,每3年进行一次大样本调查,每年轮换大样本的三分之一;在大样本调查中抽出一个小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开展记账工作。截止2007年底,参加国家汇总的调查样本量为59305户,可为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分析提供较好的基础资料。而且目前的年度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样本期跨度为1985-2007年,期间涵盖了1987年开始对400元以上综合收入起征的个人收入调节税,1994年开始对800元以上的工薪
10、收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所得税,以及2006年开始对1600元以上工薪收入实施的个人所得税。由于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仅截止到2007年,所以本文暂不分析2008年个税起征点图1平均工资指数与个税起征点数据来源:CEIC提高到2000元以后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注:平均货币工资指数和平均实际工资指数以1978年为在家庭消费支出考虑因素中,居民除了受个人100。可支配收入约束外,也会受上期消费支出、家庭就业个税起征点提高使一部分低收入者由纳税人变人口和家庭负担的影响。在上述因素下,为了测算成非纳税人,从整个纳税群体的角度看,纳税主体或个税起征点调整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本文建立税收整
11、体负担向高收入群体移动。根据平新乔了如下的实证模型。Const=C+1Ydt+2Const-1+3Employmentt+(2009)的测算,个税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时,交税工薪阶层人数比例由7011%大幅下降到4Burdent+5Thresholdt其中Const表示t期家庭人均消费支出,Ydt表1998%;由1600元提高至2000元时,交税工薪阶层2人数比例仅由4335%下降至2650%。图1显示示t期家庭人均可支配
12、收入,Employmentt表示t期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工资水平增长迅速,而均每户就业人口,Burdent表示t期平均每一就业者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却只在1993年10月将个人收入负担人数,Thresholdt表示t期个税起征点变量。对调节税的400元起征点提高至800元,之后长达10于个税起征点变量,本文采取两种方法测算。第一种方法是采用虚拟变量,Thresholdt表示1987年实施的400元个税起征点;Threshold表示1994年实施的32t1800元个税起征点;Thresholdt表示2006年实施的1600元个税起征点。第二种方法是计算起征点调整的年 机会收入!(Opinc
13、ome),也就是计算如果起征点没有调整时的应纳税额与起征点调整后的应纳税额的差额。由于个税起征点主要针对工资薪金收入,所以根据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折算月平均工资,假设起征点没有调整,根据税率表计算此时的应纳税额,减去实际的纳税额即为月机会收入,乘以12可得年机会收入。Opincome表示两次起征点调整的完整序列,对应起征点由400元提高至800元的机会收1入序列为Opincome,起征点由800元提高至1600元2图2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机会收入的机会收入序列为Opincome。图2显示上世纪90数据来源:CEIC年代以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
14、83041;表1回归结果模型1167451(168)063*(1797)009(166)-53754*(-177)-20269(-072)724(012)20152*(243)7450(065)模型294591*(225)065*(21
15、983041;01)008(155)-35496*(-177)模型3404264*(538)059*(1683)012*(198)-122728*(-504)-66110*(-269)-14331*(-394)模型4287917*(288)063*(12
16、983041;73)014*(196)-61422*(-173)*-81244(-288)模型5416078*(413)057*(1179)018*(231)-90952*(-234)-117579*(-287)模型6404415*(407)058*(11&
17、#983041;83)018*(225)-85679*(-221)-117294*(-306)均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个税起征点调整的机会收入在1999-2005年之间也呈快速增加之势,但是2006年开始实施1600元起征点后,机会收入增长较慢。1985年以来,主要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影响家庭平均就业人口逐步下降,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也随之缓慢上升。CYdCons(-1)EmploymentBurdenThreshold1ThresholdThreshold2模型7143454*
18、(310)067*(1326)013*(182)*-72371(-269)18764*(719)*-24900(-269)OpincomeOpincome1Opincome2R2DW09998289770999826945099971901099961752
19、6002(125)002(146)-033*(-488)099962106209995137530999514218注:()内数字为t统计量值,*、*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从表1的估计结果看,我国家庭居民消费支出除了受收入和消费惯性影响外,对家庭就业人口、家庭负担变动也有较为显
20、著的反向反应,对三次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反应则有所不同。模型1的3个虚拟变量中只有Threshold2能够显著影响居民消费支出,且方向为正,说明个税起征点由400元提高至800元能1够显著刺激消费。由于模型1中Threshold和Threshold都不显著,所以剔除掉Threshold和Threshold重新回归,并剔除掉不显著的Burden变量2最后得到模型2,模型2中Threshold以1%的概率显著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模型3和模型4分别估计13Threshold和Threshold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两13个模型中Threshold和Threshold的参数都显著为负,说明起征点提高后居民消
21、费反而下降了!需要31注意的是Threshold和Threshold的政策背景是不同1的。Threshold是首次开始对我国居民征收收入调节税的虚拟变量,收入调节税从无到有对居民消费心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个税税痛作用下,居民减少消费也是正常的反应。代表起征点由800元提3高至1600元的虚拟变量Threshold参数为负,似乎与经济理论相悖,起征点提高应该会刺激消费,为什么居民消费反而会降低呢?在后面的模型中我们将会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解答。模型5-7将起征点调整的虚拟变量换作机会收入变量,模型5考虑起征点调整的全部机会收入变量,而模型6和模型7分别考虑起征点由400元提高至800元和起征点
22、由800元提高至1600元两种机会收入变量。模型5和模型6中机会收入变量参数符号都为正,说明起征点提高带来的机会收入能够刺激消费,但两个参数都不显著,说明起征点提高虽然能够刺激消费,但效果并不明显。模型7中,起征点由800元提高至1600元带来的机会收入不能增加消费反而降低消费,这与模型4中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表2个人所得税法调整过程个人收入调节税(1987年实施)起征点400元月应纳税所得税率额(元)1234567890<Y100100<Y200200<Y300300<Y400400<Y(%)2030405060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次修正(1994
23、年实施)起征点800元月应纳税所得额(元)0<Y500500<Y2,0002,000<Y5,0005,000<Y20,00020,000<Y40,00040,000<Y60,00060,000<Y80,00080,000<Y100,000100,000<Y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次修正(2006年实施)起征点1600元月应纳税所得额(元)0<Y500500<Y2,0002,000<Y5,0005,000<Y20,00020,000<Y40,00040,000<Y60,00060,000<Y80,00080,
24、000<Y100,000100,000<Y13为什么提高相同倍数的起征点对消费的作用会截然不同呢?我们需要重新对比个税政策的演进变化。表2显示,1993年对个人所得税法#的第一次修正将个人收入调节税起征点由400元提高至800元的同时,对税级距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税级距扩大,税级由5级升为9级,最低和最高税率均大幅下降,最低税率由20%下降至5%,最高税率由60%下降至45%。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次修正较第一次修正只做了三处调整:一是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1600元,二是明确要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三是强调扣缴义务人(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第三次修正
25、在起征点提高之外并没有对税率和税级距进行调整,所以第三次修正相对于第一次修正的政策效果要弱很多。图2也显示1600元起征点确定后,由于没有税率和税级距的配套措施,居民的机会收入很低,大幅低于前几年的机会收入,这当然无助于刺激消费。四、结论及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个税起征点调整变化使一部分低收入者由纳税人变成非纳税人,高税率 级距点!附近的纳税人税率降低;但是单独的个税起征点调整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不大,需配合税率和税级距调整措施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做好起征点调整的配套政策实施。为实现促进居民消费的最优政策效果,在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同时,需对税率和税级距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居民个税调整的机会收入。若能在机会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写
- 工程监理企业的资质提升路径考核试卷
- 搜索引擎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电玩具编程与智能控制考核试卷
- 汽车行业智能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健康营养品批发商的智慧物流网络布局优化考核试卷
- 放射性金属矿选矿厂生产优化与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电子真空器件在高速铁路通信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橡胶板在汽车内饰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植物油料的种植模式与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2024年蜀道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2010第五届广州市荔湾区张道真杯真题附答案
- 2022辅警考试《道路交通安全法》基础知识题库(带答案)
-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
- 液压仿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关于环保的英文
- nrf2and通路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语言鉴赏
- 物业交接流程、表单和注意事项
- 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