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1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2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3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4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2010年6月)第一章 绪论1试述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局限性。主要内容: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需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局限性:但是强调全部归还作物带走的养分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还应有针对性地归还养分。应考虑(1)若土壤积累了丰富的养分,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不施或少施;(2)根据作物的营养特性,重点归还作物需要量大或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土壤养分,强调全部归还没有必要,也难做到;(3)作物收获仍然残留了大量的根茬、秸秆通过还田或作为饲

2、料、燃料等有可能最终以农家肥形式归还土壤。没有看到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片面认为作物轮作只能减缓土壤养分的耗竭和更加协调地利用土壤现存的养分,而忽视了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强调增施灰分元素如P、K等矿物养分,而忽视氮肥的施用,也低估了厩肥中氮的作用和腐殖质的改土作用。第一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1. 养分离子如何从土壤向根表迁移?各种途径对植物吸收氮、磷、钾、钙、镁、硫、氯等养分离子的贡献如何?试举例说明不同养分离子的迁移特性与合理施肥的关系。截获(interception):根系在土壤的伸展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NPK占的比例很小,Ca、Mg所占的比例较高质流(mass fl

3、ow)植物吸收水分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壤向根表的运动。对硝态氮、钙、镁、硫和氯的贡献较大。扩散(diffusion)当植物根系对某种有效养分的吸收量大于土壤的供应量时,该养分将出现垂直于根表面的浓度梯度,从而引起养分沿浓度差向根表的迁移作用。对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磷和铵态氮。通常3种途径是共同起作用的,只是由于植物吸收水分和溶质的能力、土壤供应某种养分的强度、容量和速率不同,各种迁移途径养分供应的贡献程度不同。在植物养分吸收总量中,通过根系截获的数量很少,大多数情况下,质流和扩散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土壤中浓度高、溶解度和迁移性大的离子以质流为主;植物

4、的蒸腾作用弱,土壤中浓度低、溶解度和迁移性小的离子以扩散为主。Ca2+、Mg2+、SO42-、Na+、Cl-和氮(硝酸根)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2PO4-、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在相同的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高的元素,质流供应的量就大。 略2. 试述根际的概念及其范围。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的植物有效性有何影响?VA菌根为什么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本体土壤的那部分微域土壤。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在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通常认为是4mm)a.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b.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c.改变氧化还原条件,根际大量

5、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导致氧分压降低,从而使硝态氮的反硝化损失;d.影响土壤的氮素营养状况(根际一些固氮微生物固定氮素,根际中的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使氮素损失);e.改变土壤PH,从而增加磷的活化及微量元素的吸收。通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磷表面积;降低菌丝际 pH 值,有利于磷的活化;VA 真菌膜上运载系统与磷的亲合力高于寄主植物根细胞膜与磷的亲合力;植物所吸收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在菌丝中运输效率高。3. 影响根际pH的因素有哪些?根际pH变化对养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根际PH的影响因素:a对根表电荷性质的影响,通常在酸性条件下吸收的阴离子多于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吸收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b竞争载

6、体结合位点和破坏膜透性,pH过高,与阴离子竞争载体的结合位点,pH过低,与阳离子竞争载体的竞争位点,且氢离子置换细胞膜中的钙离子,破坏膜透性,引起离子外渗;c对养分形态和有效性有影响;d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e影响根系的生长;影响根际PH的因素: a氮素形态(当施用铵态氮时,植物根系吸收铵根正离子,为了维持体内的电荷平衡根系分泌氢离子,使PH降低;当施用硝态氮时,植物根系吸收硝酸根负离子,会分泌氢氧根离子,使PH升高);b共生固氮作用,豆科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会降低根际PH);b养分胁迫(缺乏Fe、P等养分元素可促使根系分泌有机酸,以提高元素有效性);c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d根际微生物呼吸

7、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分泌的有机酸;e 根系主动分泌的氢离子;f 植物遗传特性。酸性土壤:由于大部分养分的溶解度高,并且土壤胶体上的交换位置大部分被氢离子、铝离子等占据,养分易淋失,故常发生K、Ca、Mg、B等元素的缺乏,P易被铁铝氧化物固定,有效性降低,Mo的有效性也低;碱性土壤:Fe、Mn、Cu、Zn等元素活性下降,Mo的有效性提高。因此,pH的变化可以增加磷的活化作用,并且可以增加Fe、Mn、Cu、Zn、Ca、Mg、B、Mo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4. 试述植物根外营养的机理及优缺点,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技术效果较好?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机理:矿质养分经角质层的纤维孔隙进入到表

8、皮细胞外壁后,通过细胞壁中的外质连丝到达表皮细胞的质膜。外质连丝是分布在叶片表皮细胞壁上的微细结构,不是原生质物质,而是单纯的纤维孔隙,它从角质层通过细胞壁延伸到表皮细胞质膜,因此,养分离子从角质层纤维孔隙渗透到外质连丝,然后到达质膜,再通过与根系养分离子跨膜运输相似机理进入细胞内,通过韧皮部把养分运到各个部位。离子角质层外质连丝质膜细胞内优点:(1)直接供应养分,防止养分的固定和转化;(2)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需要;(3)强株健体,促进根部营养;(4)节省肥料,提高经济效益;(5)可弥补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6)便于施肥操作和达到多种目的缺点:(1)叶面施肥的效果虽快,但是效果短

9、暂;(2)对角质层厚的叶片养分渗透率低(3)易从疏水表面流失和被雨水淋失;(4)喷雾液易迅速干燥,即湿润时间短而影响吸收;(5)某些养分离子如Ca从叶片吸收部位向植物的其它部位转运困难,效果不理想;(6)一次喷施所提供的养分量有限。特别对大量元素来说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7)易造成叶片的伤害。利于根外施肥的条件:(1)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低;(土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往往引起养分固定,有效性降低)(2)表土干旱;(3)生殖生长阶段根的活力降低:(4)及时矫正作物生育期中养分的潜在缺乏;(5)补充根部营养的不足;(6)降低蔬菜的氮肥用量和硝酸盐含量;(7)提高谷类作物种子的蛋白质含量。(8)增加果

10、实中钙含量和改善果实品质;(9)作为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有效养分补充手段;影响因素:(1)矿质养分种类;(2)溶液浓度;(3)溶液PH;(4)叶片类型;(5)养分在叶内的移动性;(6)喷施时间。5载体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他解释了植物在吸收养分过程中哪些现象?你认为尚有哪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基本内容:离子与细胞膜上通过ATP活化的载体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离子载体复合体,然后向膜内侧转移,并将离子释放到细胞质内的学说,此学说以酶动力学说为理论依据。离子吸收的选择性和离子间的竞争作用,如钾离子、铷离子、铯离子三种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可能是竞争载体中同一结合位点造成;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膜上的转移;离子吸收与

11、代谢的关系;离子吸收的饱和效应,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根细胞的吸收速率随介质中的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这可能是离子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载体结合位点被饱和造成的。虽然有人认为载体是膜上的蛋白质,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载体的性质,需要搞清楚载体的性质;需要搞清楚磷酸激酶和磷酸酯酶是否参与离子的吸收过程;需要搞清楚跨膜电势差与离子间的关系。6试述根分泌物的种类,影响根分泌物的因素有哪些,根分泌物提高土壤植物养分有效性的机理,举例说明根分泌物在适应胁迫中的作用。 A根分泌物分为四种:渗出物(细胞被动扩散出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分泌物(根代谢过程中主动释放的,包括低分子

12、或高分子的化合物),黏胶质(有根冠细胞、表皮细胞、根毛细胞分泌的胶状物),分解物与脱落物(包括脱落的根冠细胞、根毛与细胞碎片)。 B影响因素:a 养分胁迫;b根际微生物;c 植物种类。 C有效性影响:a 增加了土粒与根系的接触程度,从而促进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根系分泌的黏胶质包裹跟表后,增加了与不规则土粒表面的联结,并且分泌物通过填充土壤孔隙降低了养分迁移的阻力,有利于土壤对养分的吸收;b 对养分的化学活化作用:还原作用,根的分泌物含有许多还原性物质,通过还原作用可将一些高氧化价态的难溶性离子还原为低氧化价态的易溶性离子;螯溶作用,植物分泌的大量有机酸、氨基酸和分类化合物,与根际各种金属元素(铁

13、、锰、铜、锌等)形成螯合物,一方面直接增加这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活化许多被金属固持的营养元素(磷、钼等);酶促水解作用;c 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改善根际养分的缓冲性能。 D胁迫中的作用:a 在低铁胁迫时,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可分泌有机酸和酚类等还原性物质,可使根际、根表和自由空间的氧化态铁还原,从而易于植物吸收和利用,且植物分泌的大量有机酸与根际内的铁形成螯合物从而增加了铁的有效性;而禾本类植物在铁胁迫条件下分泌出的专一性分泌物植物铁载体,在石灰性土壤上具有较强的螯溶无定形的氢氧化铁和磷酸铁的能力,使他们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形态,植物铁载体对土壤中的锌、锰和铜等有

14、较强的活化能力;b在低磷胁迫时,作物根系主动分泌出一种有机酸,他对铁、铝磷酸盐有较强的螯合能力,从而使磷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且可以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提高有机磷的有效性。第三章 植物氮素营养及氮肥施用7 .NO3-N和NH4+-N的植物吸收、同化和生理效应等效应等方面的差异?在施用这两类氮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A. a 吸收方面的差异: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是逆电化学势梯度的主动吸收,pH值升高,NO3N的吸收减少;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是NH4+-N在质子膜上发生脱质子化作用,产生NH3以后在质膜上运转才能进入细胞内部,pH值降低,NH4+N的吸收减少;b同化方面的差异:NO3N的同化是指将

15、硝酸根离子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然后在亚硝酸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氨,再通过GSGOAT途径形成谷氨酸,再形成其他类型氨基酸;NH4+N的同化是指在质子膜上发生脱质子化作用产生的NH3直接通过GSGOGAT途径产生谷氨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其他类型的氨基酸;c 生理效应方面的差异:硝态氮吸收利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高于铵态氮,施用硝态氮的植物体内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离子,而施用较多铵态氮的植物体内含有较多的氯离子等,供给硝态氮的植物比供给铵态氮的植物的有机酸含量更高,硝态氮一般不易引起植物产生毒害效应而铵态氮过多可能会长生铵毒。 B8.试述铵态氮肥施入水稻田中的产生气态损失的可能途径,并

16、提出降低铵态氮肥这种损失的合理施用技术? A.损失途径:a 氨挥发 b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B.措施:a 对于氨挥发损失,可通过铵态氮肥深施覆土的原则加以改善,深施氮肥具有前缓、中稳、后长的供肥特点,肥效持久;b 对于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气体损失,可通过施肥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来抑制硝化作用,并且通过合理管理水稻田,加强水稻田的排水来减轻反硝化作用;c 铵态氮肥与有机肥料的配合施用,可加速有机肥的分解,提高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并且有利于通过有机质强大的保肥能力减少氮素损失。9.氮肥的不合理使用可能会通过哪些途径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A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a 氮肥供应

17、不足会导致农产品植株小,分蘖少,早衰而产量降低;b 大量施用氮肥会使植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过高,人食用该植物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氮肥供应过量则会导致作物贪青晚熟、生长期延长,在无霜期短的地方作物将遭受早霜的危害 大量供应氮肥常使细胞增长长大,细胞壁薄,细胞多汁柔软,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袭,并且会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影响产品品质 氮素供应过多导致叶片肥大,相互遮阴,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茎杆柔弱,容易倒伏。B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a 在水田土表施铵态氮肥,使得NH4+N在表土氧化层进行硝化作用,然后以硝态氮形态扩散移动至还原层后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2O和NO气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从而使得全球

18、变暖;b铵态氮肥在土壤中存在NH4+与NH3的相互转换,尤其在呈碱性的水稻田田面水中时,氨的挥发较严重,NH3进入大气候,可经降雨等形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NH3还可通过雷雨放电的作用而形成硝酸根离子,这是酸雨的一个重要主成部分;c硝态氮肥施入土壤后随着降雨及地表径流的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等。第四章 植物磷素营养和磷肥施用10.什么叫异成分溶解?试以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过程以及磷在土壤中转化过程为依据,阐述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强调集中施用的原因,并提出其合理施用的技术要点,磷矿粉在酸性土壤是否也要集中施用,为什么?A异成分溶解是指当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磷肥颗粒开始吸收土

19、壤水分,使磷酸一钙溶解,从而使颗粒内部的磷的浓度升高至饱和或接近饱和,同时pH下降,由于存在着浓度梯度,磷和质子以扩散的方式进入周围土壤,扩散过程中将溶解铁、铝、钙、镁等离子。当溶液中磷与这些阳离子的活度积高于相应难溶性化合物溶度积时,发生磷的化学沉淀。Ba 集中施用的原因:在集中施磷肥的情况下,土壤和磷肥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了,这就有助于减少磷的固定作用,使更多的磷肥保持在有效状态,因此,集中施用磷肥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强固定磷的酸性土壤和水溶率高的磷肥;b合理施用技术要点:磷与氮不同,他在土壤中既没有挥发,也不宜淋溶损失,但水溶性磷肥极易通过异溶解作用被土壤通过化学沉淀而固定,因此应尽量减少磷的

20、固定,增加磷与根系的接触面积,是合理施用磷肥的关键。所以磷肥以在播种或移栽时一次性基肥施入较好,应适当深施于作物根系密集分布的土层中。C磷矿粉在酸性土壤中不应集中施用而应进行分散施用,从而增加肥料与土粒的接触面积,使得磷矿粉溶解的更迅速更充分11.造成磷矿粉施用效果差异性的原因?如何才能提高磷矿粉的直接施用效果? A磷矿粉是难溶性磷肥的代表,是由磷矿石磨碎而成的,磷矿粉直接做肥料时肥效较差,施用范围较窄,导致磷矿粉施用效果的差异性主要有下面四个原因:a 作物种类,各种作物吸收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因而施用磷矿粉后其肥效不同,这可能与作物根性的特性有关,根系阳离子交换量越大、根系分泌物的

21、酸度越大则作物表现的肥效越好,此外多年生经济林木和果树对磷矿粉的利用能力都比较强;b 土壤条件,磷矿粉中磷酸盐的溶解直接受土壤本身酸度的影响,土壤酸度越强,溶解磷矿粉的能力越大,肥效也就越高,因此磷矿粉适宜施于酸性土壤上,在石灰性土壤上效果很差;c 磷矿粉的性质:磷矿粉的结晶状况,磷灰石晶格中的磷酸根离子可以与半径相近的多种离子如碳酸根离子等进行同晶置换,置换的越多,磷的有效性越高,磷矿石的成矿原因及结晶状况关系到其枸溶性磷含量,因此明显影响磷矿粉直接施用的肥效;磷矿粉的细度和用量,颗粒的粒径越小,颗粒越细,比表面积就越大,磷矿粉与土壤以及作物根系的接触机会就越多,有利于提高其肥效。 Ba 选

22、择酸性土壤直接施用磷矿粉能有较好的肥效;b 在有效磷含量极低的土壤中,施用磷矿粉有时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这可能与作物在严重缺磷时根系能分泌酸性物质有关,且土壤中钙的含量越低,效果越好;c 磷矿粉的细度以90%的颗粒通过100号筛孔为宜;d 磷矿粉每次用量不宜过少,过少不宜表现出肥效;e 磷矿粉应结合翻地撒施做基肥,并应深翻入土;f 磷矿粉与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或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可提高磷肥肥效,磷矿粉与有机肥料共同堆腐,施于酸性土壤有增产效果12.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中当季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其有效施用的方法?Aa在酸性土壤中,富含大量的铁铝氧化物及水铝英石,対磷有吸附作用;b在酸性土壤中,磷酸

23、离子在扩散过程中能与土壤中铁、铝离子或交换性铁、铝作用,产生磷酸铁、磷酸铝沉淀;c土壤中无定形的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包裹在磷酸盐外面形成更难溶解的闭蓄态磷;B在施用过磷酸钙时,既要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避免水溶性磷酸盐被固定;又要尽量将磷肥施于根系密集的土层中,增加肥料与根系的接触,在施肥中应注意:a 过磷酸钙应以集中施用和全层撒施为主要方式;b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状况,并且有机酸的功能基团与磷酸根离子竞争结合位点,可以减少磷酸盐被吸附固定,再者腐殖质可以溶解包裹在磷酸盐外的铁铝氧化物胶体,将闭蓄态的磷释放出来;c制成颗粒磷肥,相当于磷肥的集中施用;d酸性土壤配施石

24、灰,使土壤pH值升高,可以将铁、铝离子沉淀下来,而减少磷肥被铁、铝沉淀;e氮肥磷肥的配合施用。第五章 植物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13.试述钾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主要功能?14.试述钾在提高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中的作用及其机理?15.在我国钾肥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我国钾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需要大量钾肥之间的矛盾?A 合理施用钾肥:a 有限的钾肥应优先施于喜钾作物,钾肥对喜钾作物不仅能明显提高产量,而且还能改善产品品质;b 有限的钾肥应优先施用于质地粗的砂性土壤,控制钾肥用量,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以防钾的流失,以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c 有限的钾肥应施于高产田,在我国

25、人们施氮、磷肥的意识很强,去很少注意补充钾肥,因此许多高产田上出现供钾不足的现象;d 钾肥的肥效在气候条件不好的年份比正常年景效果好,与作物生长条件恶劣、病虫害严重时,及时补施钾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能争取获得较好的收成。B 解决钾肥供应不足的途径:a 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加强钾在农业体系中的自身再循环;b 积极寻求生物性钾肥资源;c 合理轮作换茬,缓和土壤供钾不足的矛盾;d 重视有机肥和灰肥的施用;e 选育钾高校作物品种。16.在施用钾肥时,除了考虑土壤有效钾含量以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才能充分发挥钾肥的肥效?A土壤性质:a 土壤质地,质地粘重,粘粒含量高的土壤,一般有相当一部分要被粘粒吸附,

26、因此,对于粘质土壤要比轻质土壤施入更多的钾肥;b土壤含水量,有效钾的含量随土壤水含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施用钾肥后应及时适量地灌溉;B 作物特性:a 作物种类,不同作物种类其需钾量和吸收钾的能力不同,钾肥应优先施在需钾多,吸钾能力弱的作物上;b 作物品种,品种不同,对钾的需要也有所不同;c 作物生育阶段,不同生育阶段对钾的需要量也不同,一般作物苗期是钾的临界期,对缺钾最为敏感,因此钾肥一般用于基肥;d 收获物对象,幼嫩给植物组织、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作物、含水量高的果实等需钾量均大;C 肥料性质:不同钾肥种类对施用效果的影响与伴随着钾肥施入的陪伴阴离子有关,如硫酸钾和氯化钾均为生理酸性肥料,适宜施

27、用于石灰性土壤,在酸性土壤上,应配合施用适量石灰或草木灰;D 施用技术:a 确定适宜用量;b钾肥施用方法,钾肥宜早施和相对集中施于根系附近;c 与氮、磷和有机肥按一定比例配合施用。第七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施用17.油菜缺硼、果树缺铁和缺锌会出现哪些典型症状? 试分析其出现这些典型症状的生理学原因。在哪些土壤条件和农艺措施下作物易发生缺锌现象?在生产中通过哪些方法来矫正果树缺锌症? A油菜缺硼,导致生育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果畸形,果实和种子减产甚至绝收,出现典型的“花而不实”的现象;果树缺锌,表现为新梢上的叶片狭小,丛生呈簇状,芽孢减少,出现典型的“小叶病”。 Ba缺硼“花而不实”的

28、原因:硼能使花粉萌发快,促进花粉管伸长并迅速进入子房,有利于受精和种子的形成,而缺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管形成困难,妨碍受精作用 b缺锌“小叶病”的原因:锌参与生长素的代谢,缺锌时,作物体内的生长素合成受阻,使作物生长发育停滞,叶片变小,节间缩短,并且锌是铜锌超氧化酶歧化酶的组分,具有催化超氧自由基歧化的作用,以保护叶绿体免受超氧自由基的毒害,而缺锌时则会使得叶绿体遭受超氧自由基的毒害。 C易缺锌的土壤条件:石灰性土壤、淋溶性强烈的酸性土壤、渍水的低洼田和山垄田以及新平整的土壤等。易诱发缺锌的农艺措施:大量施用磷肥、未腐熟的有机肥以及过量施用氮肥均易诱发缺锌,且在多灌溉,多剪枝的农艺条件下

29、也易导致缺锌。 D措施:合理施肥(在施肥时坚持适时、适量和施用均匀的原则),做好水土保持。18.植物却镁、缺钙和缺铁时常出现叶片黄花现象,试述这三种养分缺乏的典型症状区别及生理学原因,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中仍会有些作物表现出缺钙症?适应铁胁迫两种机制 Aa 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较强且镁对叶绿素的合成有重要影响,因此缺镁首先出现在中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症,失绿症开始于叶尖端和叶缘的脉间部位,颜色有淡绿变黄再变橙红或紫色,野蛮暴吃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成清晰的网状脉文;b由于钙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由于钙主要通过木质部运输,受蒸腾作用影响大,老叶中钙的再利用程度低,导致缺钙症首先是出现

30、在植株的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逐渐坏死;c由于叶绿素合成必须有铁存在且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小导致植物缺铁症总是从幼叶开始,幼叶脉间失绿或黄化,叶脉仍呈绿色,以后完全失绿。B 在北方富含改的石灰性土壤上植株也会出现生理性缺钙,由于钙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常常依赖于蒸腾强度的大小,因此,老叶中常有钙的富集而植株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的蒸腾作用很弱,依靠蒸腾作用供应的钙就很少。同时,钙在韧皮部的运输能力很小,所以老叶中富集的钙也难以运输到幼叶,根尖或新生长点中去,致使这些部位首先缺钙。肉质果实的蒸腾量一般都比较小,因此,极易发生缺钙现象。C 机理: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释放到质外体和根际的有机酸可以高效活化Fe3+形成Fe3+螯合物复合体,其移动到细胞原生质膜时,在Fe2+还原酶的作用下,Fe3+被还原为Fe2+,再由Fe2+转运蛋白把Fe2+运到膜内,螯合物则留在膜外。 机理:禾本科植物在缺铁条件下,根细胞向外分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植物铁载体,植物铁载体和土壤中的铁离子结合形成Fe3+PS复合体,可通过专一性的膜转运蛋白进入细胞。19.哪些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