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学生卷_第1页
师说导学案学生卷_第2页
师说导学案学生卷_第3页
师说导学案学生卷_第4页
师说导学案学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说?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水平:1.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2.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 学习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4. 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过程与方法:自读、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比照论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比照论证的方法.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

2、思想意义.【学习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论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 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 韩吏郎.死后谥 文,故又称 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明人将韩愈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 定.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

3、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奇.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 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 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根底.一、整体把握、认真阅读全文,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句读 或不焉官盛那么近谀 邳子师襄 仁弘老聃李氏子蟠六艺经传作师说?以贻之二、夯实根底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义:今义: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所以:受: 惑:活用情况3、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活用情况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 今义: 师:活用情况 句式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 夫 _ 庸 句式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 之. 无 句式三、内容探究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央论点 作者认为老师的作用是 作者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四、稳固练习1、文言词积累而人非生而知之者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古之学者必有师2、译第一段惑而不从师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五、拓展延伸】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书?、.六艺| 有两种含义,一种即六种技艺:礼、乐、 、 礼

5、仪、音 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一种即六经:诗?、.诗经六义风、雅、颂、 、.第二课时一、熟读课文第二段,夯实根底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 师2、 犹且从师而问焉焉: 师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今义: 下4、 而耻学于师 耻:活用情况 而5、是收圣益圣,愚益愚是故: 圣:活用情况 愚:活用情况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其: 之7、爱写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皆矣其: 耻: 惑:8、句场读音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读音焉,小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 小学:古义: 今义: 9、 巫医乐师百工

6、之人,不耻相师之: 师 耻10、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那么群聚而笑之那么 而11、 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贝U: 12、君子不齿.齿1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其: 乃二、内容探究分析第2段:这段文字运用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试分析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比照的事实论据,这样比照有怎样的论证作用.三,课外稳固1、指出以下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并译成现代文.(1)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 而耻学于师.(3)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2、译文章第二段四、课外延伸.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7、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震林木, 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出自于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注释:行云:飘动的云彩.讴:唱歌.郊衢:郊外大路旁.抚节:按着节拍.) 试译这个典故:(点拨:即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 思考:说说你阅读本片段所领悟到的从师的态度或教育的艺术.第三课时一、夯实根底,掌握文言知识1、 圣人无常师常:师:2、孔子师.邳子、K弘、师襄、老聃.邳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之: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4、六艺 经传音: 皆通 习之 六艺:通: 5、 不拘于时 文言句式:学于

8、余文言句式:6、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贻之嘉: 以: 贻 二、合作探究第三段和第四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分析第3段:本段的分论点是 分析第4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三、难点探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熟悉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熟悉.四、课后稳固,译文章第三段五、质疑与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领悟从师学习的意义.六、稳固练习1.以下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六艺

9、经传皆通习之传:chu c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d ,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 du,句中的停顿D.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谀:y u,阿谀,奉承2.以下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A.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A .全不相同BC.全都相同D卜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年十七,好古艺.和现在的用法相同.和现在的用法相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于

10、其身也,那么耻师焉4.以下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耻学于师三人行,那么 .生乎吾前,必有我师其闻道也固先乎不拘于时,学于.余5.以下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 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B.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果断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C. 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 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D.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6 .以下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说与“论相比, 随便些.像捕 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