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最后版)_第1页
芜湖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最后版)_第2页
芜湖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最后版)_第3页
芜湖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最后版)_第4页
芜湖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最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芜湖市城乡规划局2013.04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目 录1 总 则12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法33 中心村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44 中心村村庄规划成果要求75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96 附 则15附表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16附表二:村民规划意愿调查表(样表)17附表三:基础资料列表建议清单18附表四:中心村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样表)18附表五:中心村建设用地平衡表(样表)19附表六:近期整治项目投资一览表(样表)19 芜湖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导则1 总 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

2、展,进一步落实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等省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我市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特制定本导则。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芜湖市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1.3 指导思想中心村村庄规划的编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促进城乡统筹和建设美好乡村为目标,以中心村整治、农居优化等为切入点,按照“人口集中、用地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村重点配置,不断促进产业向功能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规划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1.4 编制原则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4.1 城乡统筹。中心

3、村村庄规划要避免“就村论村”,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村庄的功能、数量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4.2 彰显特色。中心村村庄规划要避免“千村一面”。既要体现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一般要求和中心村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特色要求;不仅要考虑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还要考虑各自的产业发展特色和圩区、山区等不同地形地貌的自然特色。1.4.3 多规衔接。中心村村庄规划要符合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定,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协调。村庄规划要注重与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搬迁、农村公路建设、农民饮用水等工程项目的有机结合。1.4

4、.4 公众参与。中心村村庄规划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1.5 总体要求中心村村庄规划应提出村庄建设与整治、产业发展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村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范围、人口集聚、居民点缩减、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规划目标与要求。要加强旧村整治、闲置地利用和危旧房改造,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6 村庄分类1.6.1 规划中心村主要分为改造提升型、拆迁新建型和特色保护型三种类型。1.6.2 改造提升型中心村。主要指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

5、规划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引导周边散落的居民点向村庄集中,有序推进改造提升。1.6.3 拆迁新建型中心村。主要指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等)和村庄安全需要,必须进行整体拆迁的村庄。新建中心村应做到选址安全、布局合理,并按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1.6.4 特色保护型中心村。主要指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等,需要保护的村庄。规划在保持村庄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美化村庄环境。1.7 相关规定中心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安

6、徽省和芜湖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规划编制单位要有相应资质。2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2.1 注重调查深入村庄,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收集规划基础资料。2.2 整治为主规划要坚持整治为主的方针,尊重村庄既有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及乡村风貌特色。2.3 问题导向要找准村庄发展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以及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确立有针对性的规划目标,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2.4 村民参与要在规划

7、调研、编制、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向村民征询意见、公示规划内容,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全过程。2.5 部门协作村庄所在县要成立协调小组,由县级领导负责,建设、财政、国土、规划、环保、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在村庄规划中统筹安排各类项目并推进实施。2.6 总结提炼建立村庄规划后评估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为今后其它村庄的编制提供宝贵经验。3 中心村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3.1 内容组成中心村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总体规划和中心村详细规划两部分内容。村域总体规划是根据所在镇(乡)总体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结合中心村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进行的综合部署;中心村

8、详细规划是在村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进行具体安排。3.2 规划范围村域总规范围原则上以中心村所在的行政村范围为主,多行政村共建的中心村宜包含其辐射行政村的范围。中心村详规范围系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3.3 村域总规村域总体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3.3.1 依据镇(乡)总体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按照村庄人口变化趋势与农民实际需求,合理确定中心村、自然村的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3.3.2 在综合分析评价本村及周边行政村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心村和自然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项目内容、规模及布局要求。3.3.3 按照美好乡村建设目标要求,明确村域村容村貌塑造的目标

9、和控制要求。3.3.3.1 有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的中心村应制定保护规划,明确风景资源、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和纪念性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存的的保护、利用措施。3.3.3.2 区域绿道经过的村域,宜依托绿道沿线合理布置农业产业展示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等。3.3.4 结合相关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重要产业项目的部署,对行政村产业现状、发展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行政村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与产业布局。3.4 村庄详规中心村详细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3.4.1 根据中心村的建设特质、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明确中心村发展定位。3.4.2 分析场地现状条件,具体界定中心村建设用地范围,明确

10、整治区域,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规划配套设施用地。3.4.3 合理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与住宅的建筑形式、建设标准。3.4.4 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住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3.4.5 具体布置各类建(构)筑物。确定中心村各类建筑物的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布局,形成村民公共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3.4.6 进行道路设计,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尽量减少土石方量。3.4.7 合理布置环卫、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工程设施。3.4.8 对主要技术指

11、标进行核算,合理控制人均建设用地。 3.4.9 制定近期建设和整治规划,注重有特色的村庄形态和自然肌理保护。改造提升型和特色保护型中心村规划应划定近期重点整治范围,明确保护、保留、整治、拆除建筑位置及数量,提出旧房整治措施;同时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对村庄的环境整治作出具体的安排。上述整治项目内容、建设时序、工程量、投资估算与来源应以表格形式清晰分类表达。4 中心村村庄规划成果要求4.1 成果组成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两部分。4.2 说明要求4.2.1 中心村村庄规划说明书主要包括总则、现状概述、目标与策略、村域总体规划、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近期整治规划与投资估算、

12、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等方面的内容。4.2.2 具有产业特色或风貌特色的村庄宜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规划章节和内容。4.2.3 规划说明书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4.3 图纸要求中心村村庄规划图纸主要包括:序号图纸名称主要内容备注1区位图确定区域位置、分析村庄与周边村镇的关系。2村域现状图标明村域范围内现状相关要素。3村域总体规划图标明村域范围内村庄建设范围、产业发展区、道路等。4中心村现状图标明中心村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及各类建筑的性质、用途。5中心村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图对现状建筑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标明质量较好、质量一般、质量较差建筑。6中心村规划总平面图对中心村建

13、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等进行具体布局(附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7中心村道路竖向规划图标明规划道路的等级、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及主要道路交叉点控制标高。8中心村工程管线规划图标明各类市政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9中心村近期建设图标明近期建设范围和建设项目位置。10中心村近期整治规划图划定整治区域,标明近期需要保护、保留、整治、拆除建筑位置,标明近期改造道路、水渠走向与宽度、绿化设置。11鸟瞰图村庄整体风貌效果。12其他表达规划意图的图纸田园风光及特色风貌保护规划、整治改造施工样图、重要地段改造效果图、绿化景观节点设计、平面

14、定位图、户型设计方案等。注:1、备注中为建议内容,可视情况确定是否完成;为必须完成内容。 2、图5与图10为改造提升型及特色保护型中心村必备图纸,拆迁新建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绘制。5 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5.1 用地标准5.1.1 积极推进中心村住房改造建设,全面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拆迁新建型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宜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其中以多层住宅为主的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宜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改造提升型中心村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宜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其中扩建部分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宜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5.1.2 村庄建设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增宅基地的每户用地标准应按照安

15、徽省相关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执行。5.2 产业选择立足中心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就业等实际,结合所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产业。5.3 住宅设计5.3.1 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建设节能节地型住宅。5.3.2 村庄房屋建设一般以低层(13层)联排式住宅为主,合理引导建设多层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容积率宜在0.5以上,拆迁新建型中心村容积率宜在1.0以上。要充分运用地方材料或生态、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户型设计应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层高一般控制在33.3m。5.3.3 住宅

16、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结合村庄地域及历史传统进行建筑风格与色彩设计,对周边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在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的同时,新建建筑宜保持与周边传统建筑风貌的协调。立面造型力求简洁大方、风格协调、形式美观。5.4 公共设施5.4.1 统筹建设中心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场所。小学的规划应同时符合相关教育布点规划要求。(详见附表一)5.4.2 综合考虑周边行政村的服务需求,根据服务人口与辐射半径合理确定商业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详见附表

17、一)5.4.3 旅游服务等特殊类型的村庄应根据规划功能需要,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5.5 道路交通5.5.1 村庄道路按三级进行布置。即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道路应进行硬化、绿化,并设置路灯和标识;路面硬化率达到100%;注重原有道路的利用。5.5.2 主要道路是村内的骨架道路,道路宽度宜为68m(含路肩、排水沟),其中路面宽4.56m。不能满足双向行使要求的现状道路应合理设置会车场地。路面材质使用沥青、水泥、块石、混凝土砖等。旅游型村庄应满足旅游车辆的通行和停放。5.5.3 次要道路宽度宜为56m,其中路面宽2.53.5m。满足机非混行车辆的通行要求;材质优先选用合适的天然材料,

18、如卵石、石板、废旧砖、砂石路等。5.5.4 宅间道路路面宽度为22.5m,要能满足机动车或农用车通行要求。5.5.5 道路应结合地形设计,充分利用原有路基。特殊路段纵坡大于3.5%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主干道路横断面宜采用双面坡形式,宽度小于4.0m的窄路横断面可以采用单面坡。5.5.6 新建中心村村庄应配置车辆停放场所,车辆出入安全便捷。农用车辆和大型农机具宜集中设置或结合宅院设置。5.5.7 位于城镇周边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实力较好的中心村,应设置公交停靠站及相应设施。5.5.8 村庄主要道路应设置路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可根据需要配备路灯。鼓励使用节能照明设施。5.6 绿化美化5.6

19、.1 公共绿地宜结合村口、公共中心集中布置。沿村庄内部道路、沟渠、坑塘周边进行适当绿化。5.6.2 鼓励和引导种植地方经果树木和绿色植物,不鼓励建设大面积的草坪绿地。5.6.3 保持生态多样性,绿化品种应体现乡土特色,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乡土自然的绿化景观。5.7 饮水安全5.7.1 建立安全、卫生、方便的供水系统。村庄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749-2006)的规定,安全饮水普及率100%,村民用水量标准不低于70升/人 日。5.7.2 位于城镇周边的中心村,根据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5.7.3 距离城镇较远的中心村,可建

20、设给水工程,联村、连片供水或单村供水。5.8 雨水污水5.8.1 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自然水体。5.8.2 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中心村,可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5.8.3 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中心村,生产生活污水应由管沟收集,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条件可采用生物滤池、稳定塘和人工湿地等生化处理技术。推荐“厌氧自流充氧接触氧化渠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处理技术”等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5.8.4 污水处理站选址在村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村庄水系下游,并靠近受纳水体或

21、农田灌溉区。5.8.5 新建农房应同步配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既有农房应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荐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改造。5.9 电力电信5.9.1供电工程。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确定中低压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5.9.2 电信工程。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网络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安排邮政、通讯服务网点和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5.9.3 广电工程。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杆线原则上与

22、村庄通信杆线统一规划、同杆架设。5.10 垃圾处理5.10.1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因地制宜,倡导“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工作,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再生资源化水平。5.10.2 生活垃圾提倡实行分类收集,循环利用。垃圾收集点应放置垃圾桶,一般15-30户集中设置一个,服务半径不超过70m。5.10.3 鼓励农业废弃物与分类后的有机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5.11 旧房整治5.11.1 拆除房屋。影响交通、消防、安全的危旧房屋,原则上应拆除。5.11.2 改造保留房屋。引导村民按照

23、规划对房屋的立面、色彩等进行改造,形成协调的村容村貌,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5.11.3 整改附属设施。整改有碍规划、影响景观的农户围墙和附属房屋,整合空间,美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景观风貌。5.11.4 庭院整治。改进庭院铺地,加强庭院绿化,栽植地方经果树木,发展庭院经济。5.12 环境整治5.12.1 整治杂物堆放。重点清除路边、河旁、村口、塘边、公共场地等处的草垛、柴堆和建筑垃圾。 5.12.2 规范养殖。合理集中布置养殖点,逐步实现家畜禽集中圈养,集中养殖点沼气利用率达80%以上。新建村庄村民小规模养殖应结合自留地圈养,改建整治村庄可结合后院圈养。5.12.3 整治广告招贴。广告宣传宜选

24、择固定地点设置,大小适宜,色彩协调。5.12.4 整治杆线架设。对村庄原有杆线进行整治,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布置。有条件的地方电力、电信等线路提倡地埋敷设。5.13 历史文化5.13.1 对村庄建设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传统民居以及祠堂、庙宇、亭榭、牌坊等建筑(构)物、古树名木要合理保护,传承历史文化。5.13.2 对风貌、特色较为典型,质量较好的历史建筑,以及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较高的建筑应编制保护规划。对建筑风貌和主体建筑较好,在保护其建筑格局和风貌不变的同时,可对建筑内部加以适当改造,适应现代居民生活需求

25、。5.13.3 应加强对村口、公共中心等重点地段的规划,结合宣传栏、文化墙、村庄标识等设施的布置增强文化内涵。6 附 则6.1 解释权属本导则的解释权属芜湖市城乡规划局。6.2 整治方案规划编制完成后,改造提升性及特色保护型中心村根据规划宜编制具体的旧房整治及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方案充分听取村民理事会意见后,编制相应的整治工程预算,组织整治方案实施。6.3 施行日期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附表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与建筑面积标准控制一览表类 型大于2000人8002000人300800人小于300人公共服务中心(m2)350300250200小

26、学(m2)2000670670幼儿园(m2)750450250160文化站(m2)2001007050图书室(m2)60403030老年活动室(m2)1501007050卫生所(m2)100807050健身场地(m2)1000(用地面积)700(用地面积)500(用地面积)300(用地面积)水冲式公厕(m2)15*315*215*215乡村金融服务网点(m2)40353025邮政所(m2)40302020便民超市(m2)80604030农贸市场(m2)20015010060农资店(m2)60504030备注:本表参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制订,小学应根据生源实际情况,结合各县相关教育布点规划要求配置。附表二:村民规划意愿调查表(样表)户主姓名家庭人数(人)外出务工人数(人)近三年内是否有建房计划?是否家庭收入来源?农业外出务工其他您是否愿意搬入多层住宅楼?是否您愿意将自己的住宅置换到哪儿?拿钱到城市购买商品房到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