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调查报告(一)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1.gif)
![二类调查报告(一)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2.gif)
![二类调查报告(一)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3.gif)
![二类调查报告(一)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4.gif)
![二类调查报告(一)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8/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f8bfe521-2a06-4b2f-b4f1-0295b8d4b66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基本情况房山区位于首都的西南郊,是一个典型的平原与山区交错的过渡区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首都西南的绿色生态屏障。房山也是北京市郊区农业大区之一,大力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推动首都及房山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保护和建设好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为房山和首都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的协调发展,房山林业的建设便成为各项工作的基础。自然地理概况1.1.1 地理位置房山区总面积198954平方公里,地处北京市西南部,属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界地带,北邻门头沟区,南与河北省涿州市接壤,东部和东北部同大兴区、丰台区毗连,西邻河北省深水县。房山
2、区西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为平原,以100米等高线为界,山区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平原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1.2 气候条件房山区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地貌复杂,山区与平原间相对高差较大,气候有明显差异。主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增温快;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降温快;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年平均气温1012C,平原为C,山区为C,其中:西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C,无霜期150天,平原为204天,山区为199天;大石河以西的山区、丘陵地带,属北京市山前暖区,年平均气温在12c以上,无霜期185天左右。十年平均降水量为,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
3、降水量的85%,水资源贫乏。项目区冬春季盛行偏北和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和偏南风。1.1.3 地质地貌房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035米(白草畔主峰),最低海拔26米(立教洼),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台地和冲积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房山区为石质山区,山区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煤炭产区则以砂岩、页岩为主,丘陵区有少量花岗岩。土壤类型多样,由山地至平原依次发育有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褐土、潮土、水稻土、风沙土等土壤,且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分布。1.1.4 水文条件房山区内主要河流有13条,其中国家二级河流有永定河、拒马河,三级河流有小清河、大石河,四级河流有刺猬河、丁家洼河
4、、东沙河、马刨泉河、周口店河、瓦井河、牡:牛河、胡良河、南泉水河。在四条较大河流中,仅大石河为境内发育河流,其余为过境河。以上述河流为构架,境内有145条小流域发育。全区年均水资源总量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常年平均径流量4.7亿立方米。目前已建成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7座、截流塘坝66处、拦河闸9处,全区有地表水1.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3.2亿立方米,可用水量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550立方米。1.1.5 植被概况房山区植物种类繁多,有种子植物96科426属878种,占北京市种子植物总数1419种的。区内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并混生温带针叶林,其森林建群种主要有辽东桥、栓
5、皮杯、白桦、枫桦、棘皮桦、山杨、械树、白蜡及油松、侧柏等。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平原地区主要有杨、柳、榆、槐、苹果、梨、桃等;低山及丘陵地带,山杨、栓皮桥、北鹅耳杨、油松、侧柏、柿子、枣等为主要乔木树种,灌木丛则主要为荆条、酸枣、黄草、白草等;在中山地区乔木主要有辽东杯、山杨、桦木、山柳、北鹅耳杨、落叶松等,灌木丛以绒毛绣线菊为主。社会经济状况1.2.1 人口及组成全区共有25个乡(镇、地区办事处),462个行政村。截止2009年底,全区总户数万户,户籍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人口自然增长率0。1.2.2 经济状况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第一产
6、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十一五”林业发展回顾“九五”、“十五”期间,通过森林经营方案全面实施,房山区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改善。2004年底林木绿化率比1995年增长了个百分点,年均增长个百分点(不含非规划林地);林分蓄积稳中有升;生态林比例增长,实现了新时期林业建设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树种结构有所调整,生物多样性增加;中幼龄林比例下降,林分林龄结构更为合理。二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着。从1996年到2005年,共完成太行山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爆破整地造
7、林、防沙治沙造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退耕还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工程、二道隔离区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累计人工造林公顷,飞播造林公顷,封山育林公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三是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经营期内,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加强了林业产业化建设,果品、花卉、林木种苗、森林旅游、速生丰产林、养蜂业等林业产业已初具规模,林业产业已逐步成为房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森林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林政执法、森林消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机构完善、管理水平先进,装备优良,林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位于全市领先水
8、平,有效地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安全。五是林业科技教育全面展开,林业科研成果丰硕,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提高了林业科技整体水平。第二章调查工作概况调查范围在全区范围内,以乡镇为单位调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国有林经营单位,调查该单位所有经营管理的土地。调查内容1)核对行政区域范围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面积及其权属关系。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调查时间外业调查外业调查从2009年6月开始,2009年11月结束,历时五个月。内
9、业整理内业整理从2009年11月开始,2009年12月结束,历时两个月。调查方法小班区划利用航空遥感正射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在2004年小班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小班修订。外业调查1)现地调绘小班外业调查时,对室内区划的小班进行现地核对,勾绘不准确或不合理的部分,以及航空影像上反映不出的近期新造林地,须现地修正,用GPS或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形图进行现地调绘确定小班界线,并及时输入计算机中。2)小班因子调查在进行小班因子调查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按照北京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细则的要求,实测各项调查因子,输入PDA中。有林地和疏林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用角规绕测每公顷蓄积,角规点用G
10、PS定出坐标点。宽度小于50米或林地内林木胸彳1.3米处透视条件差不宜使用角规测算的,采用布设临时标准地的方法调查样地(1亩左右)的林分因子。平原林带采用抽取标准段的方法,用围尺测量林木的胸径,选取标准段的长度一般为60米。内业数据处理将PDA中采集的外业数据直接导入计算机中进行逻辑检查、统计、分析和汇总。第三章森林资源现状3.1 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3.1.1 土地分类系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土地类型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3个三级地类,非林地分为5个2级地类,详见表31。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公顷(1亩)。表3-1土地分
11、类系统表一级二级三级林地有林地针叶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其它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闫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非林地农地水域草坪未利用地其他土地3.1.2土地利用结果全区土地总面积公顷,据本次调查结果,其中林地面积公顷,占土地面积的;非林地面积公顷,占土地面积的,其中四旁占地面积公顷。(表32)表3-2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地类面积(公顷)比例总面积林地合计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非林地3.2 林业资源情况3.2.1 林业用地资源概况全
12、区林业用地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从现有林地资源现状来看,灌木林地的面积比例最高,面积为公顷,占林地面积的;有林地次之,面积为公顷,占林地面积的;宜林地公顷,占林地面积的%。(表32)森林资源概况1、森林面积分布全区森林面积公顷,其中林分面积为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经济林面积为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全区森林主要分布在霞云岭、张坊镇、史家营、大石窝等乡镇,森林面积最大的是霞云岭乡,为公顷,占全区森林面积的。经济林主要分布在长阳、大石窝、霞云岭、青龙湖等乡镇,最多是长阳镇,经济林面积公顷,占全区经济林面积的。(表3-3)2、各类林木蓄积情况2009年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立方米,其中林分蓄
13、积为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78%;疏林地蓄积为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散生木蓄积为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四旁树蓄积为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表3-3各乡镇森林面积统计表单位合计林分(公顷)经济林(公顷)面积(公顷)百分比()房山区大安山乡史家营乡佛子庄乡河北镇青龙湖镇蒲洼乡霞云岭乡南窖乡燕山十渡镇张坊镇韩村河镇周口店镇城关镇阎村镇良乡镇长阳镇大石窝镇长沟镇石楼镇窦店镇琉璃河镇新镇000京煤集团0周口店林场0上方山管理处0复兴苗圃000拱辰街道西潞街道0表3-4各类林木蓄积统计表单位:立方米统计单位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蓄积疏林地蓄积散生木蓄积四旁树蓄积房山区大安山
14、乡0史家营乡佛子庄乡0河北镇青龙湖镇0蒲洼乡0霞云岭乡0南窖乡0燕山000十渡镇张坊镇0韩村河镇0周口店镇0城关镇0阎村镇0良乡镇0长阳镇0大石窝镇长沟镇0石楼镇0窦店镇0琉璃河镇京煤集团周口店林场00上方山管理处00拱辰街道西潞街道000林分资源情况1、林分资源的林种结构情况按林种分,全区防护林面积公顷,占林分面积的,蓄积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特种用途林面积公顷,占林分面积的,蓄积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用材林面积公顷,占林分面积的,蓄积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表35)表3-5不同林种结构林分面积、蓄积统计表林种面积(公顷)比重(%)蓄积(立方米)比重(%)合计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2、林分
15、资源的龄组结构情况林分按龄级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幼龄林面积公顷,蓄积立方米,单位蓄积为立方米/公顷;中龄林公顷,蓄积立方米,单位蓄积为立方米/公顷;近熟林公顷,蓄积立方米,单位蓄积为立方米/公顷;成熟林公顷,蓄积立方米,单位蓄积为立方米/公顷;过熟林公顷,蓄积立方米,单位蓄积为立方米/公顷。表3-6不同龄组结构林分面积、蓄积统计表林龄组-前积(公顷)比重蓄积(立方米)比重单位蓄积(立方米/公顷)合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3、林分优势树种结构情况林分面积按优势树种(组)所占比重依次为:侧柏公顷,占林分面积%;油松公顷,占林分面积;杨树公顷,占林分面积;柞树公
16、顷,占林分面积;其余依次是落叶松、阔叶树、刺槐、山杨和桦木。林分蓄积按优势树种(组)所占比重依次为:杨树立方米,占林分蓄积;油松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落叶松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柞树立方米,占林分蓄积的;其余依次是侧柏、刺槐、阔叶树、桦木和山杨。表3-7不同优势树种结构林分面积、蓄积统计表优势树种单位面积蓄积(立方米/公顷)面积(公顷)%蓄积(立方米)%合计油松落叶松侧柏柞树桦木刺槐杨树山杨阔叶树经济林资源经济林面积共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总株数万株。其中果树林面积公顷,总株数万株;其它经济林面积公顷,总株数万株;散生经济树万株。1、按经济林生产期划分经济林按其树龄划分为三个生产期,即幼树期、
17、盛产期和衰产期。全区经济林中幼树期面积公顷,盛产期面积公顷,衰产期面积公顷,分别占经济林面积的、和,说明全区的经济林目前结构比较合理,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处于衰产期的公顷需要更新改造。2、按经济林树种划分全区经济林中面积在前两位的是柿子和核桃,分别占31%?口,大部分为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土肥条件较好。面积比较大成为规模的还有梨、桃、鲜杏、仁用杏、苹果和枣等,经济林的规模化经营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表3-8)表3-8经济林按树种组成统计表单位:公顷类别树种百分比合计鲜果小计苹果梨桃葡锢李子鲜杏樱桃红果柿子枣干果小计核桃板栗仁用杏其它经济林用材林资源全区用材林面积
18、公顷,蓄积立方米表3-9用材林按龄组结构统计表龄组面积构成蓄积构成面积(公顷)比重蓄积(立方米)比重合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用材林中,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如表3-9所示,幼、中、近、成、过面积比为48:29:11:7:5,蓄积比为39:32:14:9:6。从构成来看我区用材林的49%为幼龄林,这些幼龄林在短期内还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天然林资源我区天然林为原生森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林或萌生丛。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的深山区,树种以柞树为主,其次为侧柏、山杨、桦树等。全区天然林面积为公顷。1、天然林林分面积、蓄积按龄组构成天然林中面积最大的为中龄林,占天然林面积的
19、%,其次为幼龄林,占天然林面积的%,中幼林面积共计占天然林总面积的69%,大部分为近年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形成的,由于缺少抚育管理,林相结构较差,应加强天然林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表3-10)表3-10天然林林分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龄组面积蓄积平均每公顷蓄枳公顷%立方米%总计100100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2、天然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树种构成天然林林分面积按树种构成情况为,柞树面积公顷,占天然林面积的;侧柏面积公顷,占天然林面积的;山杨面积公顷,占天然林面积的;桦树面积公顷,占天然林面积的;阔叶树面积公顷,占天然林面积的;油松面积公顷,占天然林面积。(表311)从蓄积量构成看,柞树蓄
20、积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的;侧柏蓄积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的;桦树蓄积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山杨蓄积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的;阔叶树蓄积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的;油松蓄积,占天然林蓄积的。(表311)表3-11天然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树种构成统计表优势树种平均每公顷蓄积公顷%立方米%合计100100侧柏山杨油松柞树桦树阔叶树3、天然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林种构成天然林林分面积按林种构成情况为,防护林面积公顷,占天然林林分面积的;特用林面积公顷,占天然林林分面积的。天然林林分按蓄积构成情况为,防护林蓄积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的;特用林蓄积立方米,占天然林蓄积的。表3-12天然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林种构成统计表
21、林种面积蓄积平均每公顷公顷%立方米%总计100100防护林特用林人工林资源全区起源为人工林的林地面积为公顷,其中林分面积公顷,林分蓄积立方米,主要树种为侧柏、杨树、油松、落叶松、刺槐、阔叶树等。1、人工林林分面积、蓄积按龄组构成在人工林林分中中幼林占人工林总面积的,一方面说明造林工作成绩卓着,另一方面要求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的工作,以保证人工林能够尽快成材、成林。(表313)表3-13人工林林分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龄组面积蓄积平均每公顷蓄枳公顷%立方米%总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893752、人工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树种构成人工林林分面积按树种构成情况为,侧柏面积公顷,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
22、;杨树面积公顷,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油松面积公顷,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落叶松面积公顷,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其余依次是刺槐、阔叶树。(表314)从蓄积量构成看,杨树蓄积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油松蓄积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落叶松蓄积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刺槐蓄积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其它依次是侧柏、阔叶树。(表314)表3-14人工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树种构成统计表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公顷%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合计100100油松侧柏落叶松刺槐杨树阔叶树3、人工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林种构成人工林林分面积按林种构成情况为,防护林面积公顷,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671%;特用林面积公顷,
23、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用材林面积公顷,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表315)人工林林分蓄积按林种构成情况为,防护林蓄积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特用林蓄积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用材林蓄积立方米,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表315)表3-15人工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林种构成统计表林种面积蓄积平均每公顷蓄枳公顷%立方米%总计100100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飞播林资源我区自1987年开始实施飞播造林,主要树种为油松。为了提高造林成效,近年来,在原播区内成苗率达不到要求的地方进行补植造林或人工撒播,补植的树种以侧柏为主,撒播树种为油松。据调查,全区飞播林林分面积已达公顷,蓄积立方米。1、飞播林林分面积、蓄积按
24、龄组构成幼龄林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总面积的,蓄积立方米,占飞播林总蓄积的;中龄林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总面积的,蓄积立方米,占飞播林总蓄积的11%;近熟林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总面积的;蓄积立方米,占飞播林总蓄积的。说明近20多年来飞播造林工作成绩卓着,同时由于飞播林的林木生长条件较差,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2、飞播林林分面积按树种构成飞播林林分面积按树种构成情况为,油松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林分面积的96%;侧柏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林分面积的1%;阔叶树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林分面积的3%3、飞播林林分面积、蓄积按林种构成在飞播林林分中,防护林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林分面积的57%,蓄积立方米,占飞播林林分蓄积的;特
25、用林面积公顷,占飞播林林分面积的43%,蓄积立方米,占飞播林林分蓄积的。表3-16飞播林林分面积蓄积统计表飞播林林分合计按龄组按树种拉林种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油松侧柏阔叶树防护林特用林面积公顷%100蓄立力0积米%100灌木林基本情况我区灌木林地面积公顷,按权属分国有公顷,集体公顷。(表3-17)表3-17灌木林按覆盖度等级划分统计表(单位:公顷)权属合计覆盖度等级疏中密合计国有集体情况我区苗圃占地共公顷,其中按土地使用权分国有占地公顷,集体占地公顷,个人占地公顷,其它占地公顷。林地经营类型情况全区林地面积公顷(不含辅助生产林地),按经营类型分可分为九个经营类型。其中封山育林(灌)型比例最大,为
26、,其次是造林型,经济利用型%,幼林抚育型,管护型,抚育问伐型,特种经营型,采伐利用型,补植型。宜林荒山(滩)的基本情况全区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共计公顷,可造林面积还有不少,但大部分为立地条件较差,其中阳坡薄土占总面积的,是造林最困难的地区3.3森林资源质量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全区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为立方米/公顷,其中天然林单位面积蓄积立方米/公顷;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立方米/公顷;飞播林单位面积蓄积立方米/公顷。针、阔、混比例在林分资源中,针叶林面积为公顷,占林分总面积的,蓄积为立方米,占林分总蓄积的;阔叶林面积为公顷,占林分总面积的,蓄积为立方米,占林分总蓄积的;混交林面积为公顷,占林分总面积的,蓄
27、积为立方米,占林分总蓄积的。第四章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部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有必然的联系。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森林资源在时间、空间的消长变化,反映了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林业经营水平,通过对面积、蓄积和林分质量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力求寻找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为全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的信息数据。4.1 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4.1.1 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的动态变化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表明,全区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与十五二类调查相比,全区林木绿化率增加了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个百分点)。4.1.2
28、森林面积变化趋势与第六次调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由公顷增加到公顷,年均增加公顷,森林面积呈上升趋势。4.1.3 森林蓄积变化趋势与第六次调查结果相比,森林蓄积由立方米增加到立方米,年均增加立方米,森林蓄积呈上升趋势。近五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4.2.1 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面积公顷,森林蓄积立方米,分别比第六次二类调查的公顷和立方米,增加了公顷和立方米,增长幅度分别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和,进一步说明了我区森林面积、蓄积呈持续增长。表4-1森林面积、蓄积对比表分期森林面积(公顷)森林蓄积(立方米)第六次第七次变化增长率()4.2.2 林种面积、蓄积变化分析1、林种面积
29、动态变化防护林面积减少公顷,减少;特用林面积增加公顷,增加了,保持增加的态势;经济林面积减少公顷,减少;用材林面积增加公顷,增长率为。表4-2林种面积动态变化单位:公顷调查时期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第六次第七次变化增长率()2、林种蓄积动态变化防护林蓄积减少立方米,减少;特种用途林蓄积增加立方米,增长率为;用材林增加立方米,增长率为。表4-3林种蓄积动态变化单位:立方米调查时期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第六次第七次变化增长率()4.2.3 优势树种(组)的林分面积、蓄积变化分析1、优势树种(组)的面积变化除落叶松、杨树外,其他树种(组)的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落叶松、杨树面积减少主要是近年
30、来的封山育林,促进了其他阔叶树种生长,形成阔叶树混交林分;阔叶树的增加幅度最大,一方面是通过封育形成的天然阔叶林,另一方面是近年来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造林树种,形成的混交林。表4-4优势树种(组)面积变化分析单位:公顷调查时期油松落叶松柞树侧柏杨树山杨刺槐桦树阔叶树第六次365第七次变化增长率2、树种蓄积变化除山杨,柞树外,其他树种(组)的蓄积都稳步增长。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近年造林的树种进入了蓄积生长期,另一方面近几年的造林大多采用大苗造林。表4-5优势树种(组)蓄积变化分析单位:立方米调查时期油松落叶松柞树侧柏杨树山杨刺槐桦树阔叶树第六次1259493638792274432717第七次
31、1715211210285141511782932793变化增长率4.2.4不同起源的林分面积、蓄积变化分析与“十五”期间相比,天然林面积增加公顷,增长率为,年均增长,充分体现了我区“十一五”期间封山育林的成效;人工林面积增加公顷,增长率为,年均增长,说明我区在“十一五”期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五河十路”等重大绿化工程取得的成效;飞播林面积减少公顷,减少,年均减少,主要是对其进行了人工植苗造林改造。“十一五”期间我区林分的蓄积量增长。/%其中天然林减少,人工林增长,飞播林增长,蓄积增长幅度比“十五”期间有较大的提高,说明通过提高经营水平和中幼林抚育等工作促进了
32、林分蓄积的增长。表4-6不同起源林分面积、蓄积变化分析起源合计天然林人工林飞播林面积(公顷)第六次620621769第七次增加增长率蓄积(立方米)第六次第七次增加增长率林分质量动态分析4.3.1 混交林比例提高,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林分中混交林面积为公顷,较“十五”期间的公顷,面积增加了公顷,混交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较“十五”期间的%增加了。一方面是通过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活动,调整林分结构,向混交林方向抚育;另一方面新造林基本上以混交林为主。混交林比例的增加大大提高了林分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4.3.2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变化分析林分每公顷蓄积为立方米,较“十五”期间的立方米有
33、所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山区低效林生态功能不强,生长量较低,影响了全区单位面积蓄积;二是全区森林资源中幼林面积达公顷,占林分面积的,这部分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仅为立方米;三是较差的自然条件和连续多年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区的森林生产率不高。从表4-7中可以看出,油松、落叶松、杨树及阔叶树单位面积蓄积有所提高,其他树种均有所下降。表4-7林分各树种单位面积蓄积变化情况对比单位:立方米/公顷调查时期油松侧柏落叶松山杨柞树刺槐杨树桦树阔叶树第六次第七次变化增长率()4.3.3 林龄结构变化情况中幼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比“十五”期间的,增加了个百分点,说明我区近几年中幼林抚育等工作效果显着,森林生长较为健康。
34、表4-8林龄结构变化对比林龄组第七次第六次面积变化率面积(公顷)%面积(公%顷)合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果树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区果树林面积为公顷,与第六次调查相比较,全区果树资源减少了公顷、万株。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林地占用征用和种植结构调整。从表4-9可以看出,干果类增加了公顷、万株,鲜果类减少了公顷、万株。其中,干果类中核桃面积增加了公顷,仁用杏增加了公顷;鲜果类除鲜杏、樱桃、枣类面积稳定外,其他种类都有所减少。表4-9果树资源对比表单位:公顷、万株树种六次七次对比总株数总株面积差%株数差%数异异合计小计苹果梨桃葡锢鲜果李子鲜杏樱桃红果柿子枣小计干果核桃板栗仁用杏杂果未统计第五章森林资源评价与建议森林资源现状评价5.1.1 有林地面积持续增长,两率稳步提高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五年来我区林业建设保持了高速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首都实现林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间有林地面积增加了公顷,年均递增率为。全区的林木绿化率为,森林覆盖率为,较第六次普查分别增加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林木绿化率达到。/%90%以上的宜林荒山实现了绿化,形成了林木葱翠、绿绕京城的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酒店室内外装饰设计艺术与创新思维
- 阅读与领导力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途径
- 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产品推广方案设计
- 绿色金融视角下的对公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
- 2025至2030年汽车光洁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数字式高解析黑白摄像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第1篇-深度研究
- 2025至2031年中国环氧树脂薄涂式地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JJG 707-2014扭矩扳子行业标准
- 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概览-美国国防部(英)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arcgis软件操作解析课件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