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的对象概述文献资料_第1页
随班就读的对象概述文献资料_第2页
随班就读的对象概述文献资料_第3页
随班就读的对象概述文献资料_第4页
随班就读的对象概述文献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肖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北京,100875)摘要 随班就读是中国政府在解决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方面采取的一种教育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随班就读已从最初的行政推广逐渐变成了普通学校自觉接纳残疾学生,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本文回顾中国随班就读的简短历史,描述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实情况,并对随班就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随班就读 历史 现状 展望中国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促进了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与社会的融合。 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对教育的

2、功能、教育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本文将回顾中国随班就读的简短历史,描述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实情况,进而对随班就读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1历史:不得不做的一件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北欧国家特殊教育界首先提出正常化的思想,倡导改革教养机构隔离的、封闭的传统做法,将被教养者安置到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学习。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的努力推广,正常化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场回归主流运动。作为一种实施特殊教育的思想和一种新的特殊教育的体制,回归主流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认同。它的核心内容是:让残疾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依据儿童残疾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类型的

3、特殊教育形式、手段和方法,并为接受教育的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主张使大多数残疾儿童尽可能在普通学校或普通班中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主要将残疾儿童集中到特殊学校和全日制寄宿机构,将其与正常儿童隔离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根据国情,中国政府制定了在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进行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的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从1987年开始,中国政府在全国的15个县、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儿童“回归主流”之路。随班就读的提出是中国特殊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

4、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的现实需要。我们有800多万学龄残疾儿童,他们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有权利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然而,我们现有特殊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可能满足数量巨大的残疾儿童的入学要求,国家现阶段的财力和物力又不允许大量新建和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教育机构必须招收残疾儿童就近入学、随班就读。否则,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就不能得到保障,义务教育的普及就会是空话。随班就读实验最初是从盲童和聋童开始的。1987年,“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在华东、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农村地区开展了“让视障儿童在本村就近进入小学随班就读”的教改试点工作。他们的主要做法包括三个部分,一

5、是在试点地区普遍进行人道主义宣传教育,为视障儿童创造良好的入学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由视障儿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兼任辅导教师,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然后由他来承担视障儿童的主要教学工作。三是建立巡回辅导制度,由巡回教师负责业务指导、行政管理、与外界协调等工作。1990年5月,国家教委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现场会,对该项试验作出了全面肯定。随后,盲童随班就读工作在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1987年,黑龙江省海伦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聋随班就读实验,全市85名聋童在当地的普通学校接受初等义务教育。随后,北京、河北、江苏、辽宁等市也开展了类似的实验工作,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

6、求意见稿)中明确将“大多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是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随班就读”一词。1988年,在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正式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1989年,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浙江等省市,分别进行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实验。当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农村地区推行随班就读的可行措施,解决广大偏远地区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实验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随班就读的对象,随班就读的师资和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安排。关于随班就读的对象,实验希望解决的问题有:何种残疾程度的视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适合随班就读?如何评估

7、随班就读对象的残疾程度?如何组织残疾儿童入学?关于随班就读的师资,实验希望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做好教师的思想发动工作?如何组织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指导?需要帮助学校解决哪些具体困难?关于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安排,实验希望解决的问题有: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如何适当安排既照顾残疾学生特点又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正常教学?1992年,国家教委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实验,使得随班就读的对象从原来的两类变为三类。通过实验单位的努力,这项实验取得了很大的。自1990年起,国家教委先后五次召开了全国性的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或研讨会,研讨实验中的,

8、推广实验成果。这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开始走向成熟。经过十多年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工作,我们收获了许多的成果。在随班就读的对象上,明确了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作为随班就读的教育对象,并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和鉴定办法。在入学方面,我们探索出了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就读的模式。在教学要求方面,我们明确了随班就读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教材处理、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除此之外,我们在随班就读的师资培训、家长工作、教育管理等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994年,国家教委在江苏省盐城市

9、召开的有关会议明确指出:“在我国大面积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可信、可行的,有着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对随班就读的有关问题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了规定: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等等。经过对盲、聋、智力落后学生随班就读的试点和相关研究,我们已经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的发展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的途径。2现状:有点困惑,有点担忧中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

10、使特殊教育从过去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单一的办学形式,转变为多种办学形式,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大加快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步伐。在这样一种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的随班就读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1)对象:所有可以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特殊需要儿童少年。我国目前主要指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智力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当然,大量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肢体残疾等类的学生,他们一直是在普通学校学习的。(2)入学:随班就读实行就近入学。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多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指定学校就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也可以适当放宽。

11、每班残疾儿童随班人数12人,最多3人。(3)教学要求: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教材与普通儿童相同,当然会根据儿童的不同教育需要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并对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普通班级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辅导教师协助处理。(4)教师资格及专业要求: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一般都是由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好的教师担任,他们必须具备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随班就读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资源教室教师还必须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其主要工作是帮助残疾学生补习文化知识,指导学生正确选配

12、和使用助听器、助视器等辅助用具,对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帮助随班就读班级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评估残疾学生的进步情况等;宣传、普及特殊教育知识、方法及提供咨询等等。十多年来,中国随班就读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使学龄残疾儿童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个成绩是举世瞩目的。随班就读工作,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求加强同学间的互助和合作等等,这些理念与措施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随班就读的广泛开展,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也使更多人了解残疾儿童,理解特殊教育,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然而,如果我们进

13、一步去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成就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太多的危机:随班就读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如何?他们快乐吗?他们的学业进步情况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相符吗?他们能否像普通学生那样,得到学校、教师的多方面关怀?换句话说,他们接受到了合适的教育吗?我们知道,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要在学校接受到合适的教育,需要满足多方面的条件,比如良好的师资、小规模的班级、程序合法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专业人员的多方面协助等等。现在来看看我们的情况:2002年,我国有小学4569万所,在校学生1215671万人,专任教师57789万人。初中656万所,在校学生668743万人,专任教师34677万人。如

14、此庞大的学生和教师队伍,其规模可当之无愧地称为世界之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们的教师队伍的质量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和国际上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文化水平较差。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是中师毕业,初中是大专毕业。即使是这样,也还有一部分教师达不到这个要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提高了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但短时间是难以见到成效的。其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在知识迅速增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专业。作为专业,首先要建立一个专业标准,即建立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根据标准,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资

15、格认证制度,同时建立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在这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三,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在我国的教师教育中,至今没有要求普通教育教师必须接受特殊教育的学习,必须选修一定的特殊教育学分。这导致我国绝大多数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知识。一个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在工作中毫无疑问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即使他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也很难要求这些教师掌握许多特殊教育的理论和教育训练的各种技能,如语言训练技能、盲文读写技能等等。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应该得到巡回教师、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而现阶段我国巡回教师的制度并不健全,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

16、也非常缺乏,随班就读的教师和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学校内部,教师间的协作,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往往也不够。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随读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往往由班主任一人制订,学校领导和其它任课教师都未参与,更没有家长、专业人员的参加,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班级规模。在一些城市的重点中小学,一个班的学生平均下来得有50人左右,多的60、70人。试想一下,如此多的学生,再加上12个随班就读的学生,老师如何有精力和时间保证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学习需要!有人曾说过,的随班就读实际上是残疾孩子在“随班就坐”、“随班就混”、“随班混读”,虽然有点偏颇,但确实能

17、反映出部分情况。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可能会在交流问题、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这种支持与援助可能是间歇的、有限的,也可能是广泛的、全面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支持系统来保证这些支持援助。这个支持系统应该包括家庭的教育和帮助,社区提供的设施和条件,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等等。但这些支持与援助更要与学校的教育训练有效配合,从而发挥它的整体功能。现阶段我国对随读生的各方面支持援助力度还不够,更缺少系统的、持续的支持与援助,这就使随读生面临很多困难。3展望:从混乱走向有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

18、断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也会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班就读工作也必将得到不断加强。随班就读发展的趋势可能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 普通教育对随班就读这种政策会越来越认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传统的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目标: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

19、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学生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开始认识到,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需要,都应该接受平等的、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必

20、须正视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别差异普遍存在。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态度和做法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对残疾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一改拒绝残疾学生的做法,开始愿意接纳这些孩子。很多学校也愿意为残疾学生敞开大门。32关注点由解决入学问题转到教学质量如果说我国提出随班就读政策的初衷主要是解决残疾儿童有学可上的问题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关注点一定会转到如何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尤其是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教学质量上来。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经济欠发达地区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当这些孩子进人学校后,自然要解决“留得住”、“学得好”的问题。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随班就读所存在的问题,正在不断出台解决办法,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加强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建设、加强随班就读的师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资源教室、减少班级规模等。我们可以期望,这些措施对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会很有帮助。33 随班就读对象扩大,层次提高我国随班就读的对象目前还只限于盲、聋和力落后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的特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