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衬得花更艳_第1页
绿叶衬得花更艳_第2页
绿叶衬得花更艳_第3页
绿叶衬得花更艳_第4页
绿叶衬得花更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绿叶衬得花更艳 让多媒体教学走进语文课澄海区苏北中学 蓝宗钿 【摘要】多媒体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将文字、数据、图形、影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媒体合而为一,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多样化的可交互的操作环境教学。笔者就自己的多年的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浅谈其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众多师生的青睐。一堂运用合理,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课不仅会为课堂生辉添彩,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吉尔福特指出:“迄今人们获得的富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美

2、国心理学家阿瑞提也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想在更大的范围内去促进创造力,那么就应当在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通过教育体系给予这方面更多的保证。”从他们的说法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创新存在于每一个角落,而教育则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以创新教育为己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单一教学工具,往往会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造成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能迅速增加,学习兴趣不能有效激发,想象能力不能充分培养,自主学习不能科学进行,要想达到创新教

3、育的目的更是难上加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必须通过多媒体的利用,优化语文教学的环境,更好的进行创新教育,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一、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一位哲学家说过:哲学始于惊奇。新奇的事物往往使个体产生惊奇的情感,对打破人的思维定势与惰性有重要作用,能启发人的创造性思考。学生如果对某个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好奇,那么他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对这个问题主动积极地加以研究,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结论。可见,兴趣和好奇是创造

4、良好的开端,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媒体单调僵化的面孔,使得课堂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声像并茂、新颖活泼,其逼真的虚拟时空 ,使学习者如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充分体现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治学之道。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教学时,运用先进的手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深深陶醉其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审美情趣。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给学生放上一段邓丽君的几多愁,通过歌声的渲染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诗词所营造的伤

5、感氛围中去。教学冰心的霞时,给学生展示几张霞光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去领悟霞的象征义。鸿门宴则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把学生不易感知的事物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和形成高涨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一些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运用多媒体更是直观、形象、妙趣横生。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特效,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6、,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二、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顺利进入有效创新。“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

7、,它需要不断地刺激,而我们知道,视觉对人的刺激远远深于听觉,而如果把视觉和听觉加起来,那么起到的效果就会更好,而多媒体的运用的好处,还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见,多媒体对学生的想象力的训练是极为有利的。例如,我们在教故都的秋的时候,学生单单看课文的内容,可能很难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但如果我们能够设置一定的画面,如牵牛花图、秋雨图、落叶图等等,把这些画面配到课文的朗读录音上,那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想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简单的画面,让学生自己添加一些内容,完成一个完整意境的创设,并用文字把它表述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进行创新思维也

8、是极有好处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如在教授琵琶行时,就是用音乐来诠释诗篇的内容的,本文也是描写乐声的典范,要想让学生彻底领略本文音乐描写的特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体会本文“曲泪相辉映,道尽天涯沦落恨”的情感脉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感喟,必须把握音乐的内涵,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不同情调的古典琵琶曲,“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序

9、曲,“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欢快曲,“凝绝不通声暂歇”的沉思曲;“银瓶乍破水将迸”的悲愤曲,曲曲都是琵琶女的情感倾诉,句句都是白居易一生的落寞历程。如泣如诉的旋律令琵琶女心碎肠断,江州司马泪洒青衫,也能让学生解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刻蕴涵,所有这一切都是美,美只能靠领悟和发现,而不能靠评析,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担当让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重任,更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写作能力,只有运用CAI才能彻底拓宽语文教学的路子,才能打开学生的审美空间,完成诗化教学。音乐是有声的文学,根据课文内容选配适当的音乐,能扩展学生的审美空间,领悟文章的意境,于是,我把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和优美的字

10、句输入了电脑,制成了课件,为学生打开了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乐曲的播放,画面的展示,相关的大量优美诗句的演示赏析,使得学生至始至终都在接受着美的洗礼,都在形象地领悟天涯沦落之情,都在感知清美的意境,学生在怡情悦性之中接受了美,也完成了对美的鉴赏。这些都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求知和创新思维。 在琵琶曲的婉转曲调中,在荻花纯白朦胧的花蕊里,在白居易美仑美奂的诗句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便深深镌刻在了学生的心底!三、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

11、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

12、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是难点,以往在分析贾府雄伟的外观以及精巧讲究的布局,华丽贵重的摆设,甚至“不同凡响”的吃穿用度这些特点时,学生只能被动地抽象地理解,教师只能采用平面图示法和抓住主要字词分析,费时费力。截取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断制成课件,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直观的形象,随着黛玉的行踪,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贾府布局的特点,领悟了贾府里处处透露着一种巨大的神魄,宁荣二府的赫赫声威,这钟鸣鼎食之家的封建宗法,封建礼教,使林黛玉一踏进贾府大门,就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加重了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典型环境是形成林黛玉典型性格的条件,进

13、贾府也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开端。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是紧扣环境描写来进行的,正是林黛玉的特殊身世和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贾府这一特定生长环境才形成了林黛玉貌美多情、体弱多病、聪明懂礼、多愁善感、自尊自爱、小心谨慎的形貌和性格特征,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把握这一点,更好地鉴赏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我从电视剧红楼梦中剪辑了三个场面制成了课件,第一个场面是黛玉别父进京都乘舟而行的场面:烟波浩淼、荻花瑟瑟、雁阵哀鸣、孤舟独行,林父的画外音伴着婉转低回的音乐响起,此情此景此境怎不令黛玉悄然泪下,又怎不令学生凄然心动,这就为学生把握林黛玉的形象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第二个场面是黛玉随众人乘舟游玩,水面上荷叶翠碧

14、高擎,但在满眼的绿叶中却杂有枯叶败荷,贾宝玉命人拔掉,黛玉却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了,但他有一句诗我却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在这里,黛玉动情的不仅仅是诗句本身,更是诗句所蕴涵的清寂,雅致而又极度落寞伤感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境界,只有黛玉这种性情中人才能深味和领悟。中秋之夜,当众人都陪贾母赏月之时,黛玉和湘云却悄悄地来到了池塘边对对子,湘云吟出“寒塘渡鹤影”,黛玉接到“冷月葬花魂”。一个“残”字,一个“葬”字,何其的凄惨与悲凉,这两句诗既是黛玉悲剧性格的写照,同时也暗含了黛玉悲剧命运的结局;第三个场面:黛玉葬花,一边是众姊妹的嬉戏追闹祭花神,一边是黛玉饮泣伤悲葬落花,那随风飘落的花儿,那

15、如泣如诉的歌词无不在诠释着黛玉的孤傲不阿、多愁善感、高洁多情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葬花词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正如诗云:“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这三个场面的演示播放,既让学生获得了美感熏陶,也让学生从环境描写中学会了鉴赏人物,明确认识到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发现美,完成对文学的分析,发现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人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四、多媒

16、体的运用,优化教学课堂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扩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能科学、合理、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逐步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气氛张驰有序,有效地启发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行为,但是我们说,这中间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后者则是个体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进行“类创造”,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产生“真创造”。而“类创造”的出现,也还是需要有坚实的知识基

17、础的,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懂,而妄想他能够突破原来的认识去对红楼梦中的某个方面特点进行赏析是不可能的。而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课堂的容量大大地增加,这也可以说是每一个有过这一方面尝试的教师都深有体会的,这样,它就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给予了学生最大可能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为今后的创造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们想要让学生比较宋词中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中输入大量的宋词及相关的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去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即使原先对宋词不怎么了解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比较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另外,在语文的复习、练习课中,多媒体的作用也是不

18、可低估的。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复习知识的多种链接,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相关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和加强记忆。例如对文学常识和古诗词常识的复习,还可以将各个复习内容制成相关的图片,从中找到它们的联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复习,加深了印象,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比如,教师讲课时对旧知识的总结和回顾,对例文、例题的讲解等,教师都可使用提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快速呈现在学生面前,节省了许多课堂学习的时间,再比如:以往课堂习作、随笔、作文等的反馈,往往是教师念学生听。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较声音相比,具有延后性,所以往往在教师念完后,学生并未完全听清并理解,因而也就无法领会精髓所在,便也无从借鉴优点了。在讲评作文时,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典型的病例等展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精彩的词、句、片断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通过教师的讲评,学生的自评、互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讲评质量高,速度多,容量大。同时,学生的作品被直接展示出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将有一种被肯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瞩目的兴奋感和自豪感,这必将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再次高涨。而其他学生也会在比较中得到收益,也会在此激励下不断努力。所有这些不但增大了知识容量,而且大大提升了效率。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