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第三单元备课计划教材解析本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和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加强词
2、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2.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和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2.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2. 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2.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和收到的启发,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课时分配自然之道2课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课时蝙蝠和雷达2课时 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教法学法1.采用多媒体直观法。对于课文中直接描写的场景,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进而体会描写的具体生动。2.引导学生想象法、拓展学生思维法。对于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并联系生活的实际进行理解,拓展思维。3.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进行理解、分析、感悟。7.自然之道片段赏析师:刚才有同学问:我们很急,向导却若无其事,我们和向导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
4、同?请两位同学读读第3、4自然段。生朗读。师:是啊,幼龟这样危险,难怪我们会着急,谁再读读。生朗读。师:嘲鸫很凶猛,连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幼龟的头,多危急啊!谁再读?(生读)师:我们这么着急,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生:“若无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没有。师:“若”的意思好像没解释出来。生: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师:这就理解准确了,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向导为什么这么说。说不定你就能读懂他若无其事的原因了。生读。生:因为向导知道鸟啄龟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师:是啊,食肉鸟啄幼龟,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里有数,所以若无其事,谁想读读?师:刚才我们在理解“若无其事”的时候,不仅
5、借助了词典,还联系了上下文,读明白了意思,同时又解决了大家的疑问。我们分角色读读第4自然段吧。生朗读。【课文分析】本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具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课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只会
6、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课时,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地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启示”的方法自主学习,渗透借助解决关键问题来理解文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遵循课标中提出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词;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设疑激趣。(约5分钟)1.出示加拉巴哥岛的风景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教师谈话:加拉巴哥岛上除了雨水没有淡水来源,因此,很
8、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岛未被人类打扰,动物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有一天,这种平静被一群旅游者打破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1.介绍加拉巴奇岛名称的来历,海龟产卵的相关知识。2.齐读课文题目。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被证明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这里将借助美丽的风景图片、抑扬顿挫的解说词来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二、自学反馈,学习生字词。(约10分钟)1.指导学生回忆自学要求。2.引导学生按要求自学,在小组里交流、汇报。3.教师检查,提醒学生注意个别字词。1.回忆自学要求。2.按要求自学,在小组里交流、汇报。3.注意个别字词。这一环节扫清阅读障碍,为课文
9、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2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1)课文围绕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哪几件事?(2)将全文内容按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训练说话。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约5分钟)1.抄写生字及词语。2.熟读课文。完成课外作业。进一步掌握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
10、)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1.听写部分生字词。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听写部分生字词。2.相互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温故而知新,课前听写,进一步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二、质疑学文。(约10分钟)1.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交流:哪一个才是总领全文的主要问题? 1.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2.相互交流总领全文的主要问题。此环节的设计便是帮助学生找出全文提纲挈领的问题,再用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文本的目的。三、研读文本。(约15分钟)1.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为什么
11、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讨论。(1)“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蠢事”呢?为什么作者要用两个同义词呢?是否没有必要(2)“蠢事”是指哪件事?为什么幼龟不能救?2.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3.引导学生讨论:龟群是怎样离开巢穴奔向大海的?4.指导学生说一说: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此时离巢将会给海龟带来灭顶之灾?引导学生理解“响彻云宵”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要写鸟儿们欢乐地叫呢?5.引导学生体会向导的悲叹。1.抓住主要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讨论。2.找到能看出这是“侦察”龟的语句。3.画出相关句子并回答龟群是怎样离开巢穴奔向大海的。4.相互交流自
12、己的看法和感受。5.朗读课文,体会向导的悲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与把握。四、总结拓展。(约10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道”是什么意思?给了我们 什么启示?2.小练笔,补充句子: ,只会适得其反。3.引读该句,揭示中心。1.交流自己对“道”的认识,和受到的启示。2.完成小练笔。3.把握文章的中心。及时巩固,拓展延伸,加深印象。五、板书设计。自然之道 救一只我们 愚不可及 害一群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为
13、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的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时,主要采取了联系上下文、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让学生不仅认识自然之道,而且遵循自然之道。自然之道课堂精彩片段赏析师: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画出相关语句。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出示一幅没有很多龟和鸟的图画)看,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海滩,在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些什么?结合你画的句子谈谈。生:应该有许多的食肉鸟。师:是啊,许多的食肉鸟让我们极为震惊。
14、还应该有什么?生:有许多幼龟。师:从哪个词看出有很多幼龟。生:鱼贯而出、成群的。师: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幼龟很多啊?生:成百上千、结对而出、争先恐后师:同学们,看(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这么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争着、抢着爬向大海的幼龟会想些什么呢?生:大家快离开巢穴奔向大海吧!生: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个“争先恐后”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幼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们的,是许多的食肉鸟。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笔把想象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积累的四字词语。生练写。师:谁来说说你写的。生:可怜的幼龟不知所措,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无处
15、可躲,它们在食肉鸟地追杀下,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师:是啊,一个不知所措,让我们看到了小幼龟们是那样的无助!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相关资料黄河 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24万平方千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k)拉山脉,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2.片段赏析师: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谁愿意读读呢?生读第3自然段。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背后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
16、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像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师: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深情的爱来读这个段落。生齐读。【课文分析】本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河流的只是有简单了
17、解,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学生有查阅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一般方法,对说明文也不是很陌生。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以及现状不是很了解,环保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还没意识到其实保卫黄河自己也可以出一份力。【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和学习兴趣的激励者。【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重点难点】1.引导
18、学生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2.增强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约5分钟)1.播放“黄河”的课件。2.谈话导入: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意识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1.观看“黄河”的课件。2.齐读课文题目。让学生通过课件,直面母
19、亲河的汹涌澎湃,感受母亲河的壮丽,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约10 分钟)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交流对生僻词语的理解。2.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哪些段落写了黄河的变化?哪些段落写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哪些段落写了对黄河的治理?1.认读生字词,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交流对生僻词语的理解。2.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约15 分钟)1.引导学生探讨黄河原貌的部分。(1)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了这段话的
20、感受。(2)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鼓励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资料。(3)出示体现黄河流域美丽风光的课件或挂图,板书:摇篮。分组朗读欣赏。(一部分齐读,另一部分欣赏画面,之后互换。)2.引导学生学习黄河变化的部分。(1)让学生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黄河改道、决口的数字。(2)提问: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祸河)(3)提问:作者通过这些数字使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变化及其危害。如今的母亲河变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你又有何感受?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3.引导学生分析原因。(1)指导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了解黄河的变化。(2)教师通过简笔画或剖面图,让学生了解黄河因
21、河床逐年升高成为悬河危害人类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含沙量增大是黄河决口的直接原因。(3)指名读第6自然段,找一找原因。(4)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全班梳理。4.引导学生寻找办法。(1)指导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指名说说科学家们治理黄河的办法。(3)指导学生带着期待和信心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了解黄河的原貌。2.第1自然段中找出黄河改道、决口的数字,说一说从这些数字了解到了什么。3.说一说对第三处“万年牢”的理解。4.自由读第5自然段,了解黄河的变化,认识到黄河变化的直接原因。5.朗读第6自然段,在小组内交流,了解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6.自由读
22、最后一个自然段,寻找治理黄河的办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进而体会变化的危害性,产生强烈的共鸣。联系文本,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探究,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约10分钟)1.引导学生说一说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向全班介绍。2.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如:家乡的小河、池塘的今昔对比。我们青少年可以做点什么呢?1.自由畅谈自己得到的启示。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相互交流自己发现的类似的现象。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悟,进一步升华了主题。五、
23、板书设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原来 现在 气候温暖 自 人 含沙量大 森林茂密 然 为 河床抬高 土地肥沃 因 原 经常决口 素 因 (摇篮) (祸河)六、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独立阅读课文,也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从叙写的内容上看,文字浅显、易懂,但是黄河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从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那雄伟的气势,也从没有亲耳听到过那波涛澎湃的浪涛声,只有从电视或课本中了解一点点有关黄河的史料。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学生愿学、乐学的素材,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唤起他们保护大自然、保护母亲河的爱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精彩片段师:课文通过
24、与今日的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地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师:美吗?生:美!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地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是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生: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
25、0万亩!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因为穷。指名读第6自然段最后两句。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愚昧的人。师: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疮痍,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师:最后一句话要读出伤心、愤怒的语气。9.蝙蝠和雷达1.相关资料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雷达 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组成。目标的距离可通过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又反射回雷达的时间测定。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
26、、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2.片段赏析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自由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师:大家请看课件,边看边小声地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播放Flash动画课件)生:蝙蝠在飞行时,它的嘴发出一种声波,这种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就会反射回来,传达给耳朵,蝙蝠就调整了自己的飞行方向。师:这种声波是?生:超声波。师:好,不错。谁再来说说。生:蝙蝠飞行时,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它的耳朵听见后就调整飞行方向,使它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师:你说得很好,很具体。大家自己低声说一遍
27、。(学生自己说)【课文分析】本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
28、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策略】在教学时,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等词语。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概括
29、主要内容,理解科学家的试验过程。2.指导学生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词;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1、 谈话导入。(约5分钟)1.引导学生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资料。2.谈话导入: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怎么会扯上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1.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资料。2.齐读课文题目。质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约7分钟)1.引导学生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0、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让学生与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1.听课文朗读,标出自然段序号。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3.与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4.读生字词。这一环节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完成开火车读生字词,达到巩固的目的。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约8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导学生与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引导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与同桌交流课文的
31、主要内容。3.与教师共同归纳,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约15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提问: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3.指导学生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并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提问: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3)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
32、能灵巧地避开。”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了解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鼓励学生进行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2.谈一谈过渡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自己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3.读第3自然段,自由交流段落大意。4.说一说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蝙蝠。5.学习教师出示的重点句子,了解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6.进行模拟体验,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7.带着赞叹与佩服的语气朗读教师所出示的句子。让学生抓
33、住重点词句和关键问题,交流讨论,自主学习,感知文本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五、课堂小结。(约5分钟)教师小结:蝙蝠为什么能做到这么神奇?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这也是科学家看到这种神奇的现象而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蝙蝠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教师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巩固新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复习,看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最有效。二、剖析实验,探究“奥秘”。(约10分钟)1.指导学生默读第4-
34、6自然段,根据给出的表格写一写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小组讨论并填表。顺序方法结果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问题汇报交流。(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4)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1.默读第4-6自然段,小组讨论,根据给出的表格写一写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2.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汇报交流。本环节设计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三、深入文本,探路“秘密”。(约15分钟)1.
35、引导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2.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3.指导朗读。4.引导学生自由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5.指导学生动手画雷达探路方法示意图。6.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示意图,并复述。1.齐读第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2.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与体验。3.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4.自由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5.动手画雷达探路方法示意图。6.在小组内交流示意图,并复述。阅读是
36、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与把握。四、总结升华,激趣拓展。(约5分钟)1.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3.教师小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1.自由畅谈自己学了对这篇课文的感受和体验。2.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通过了解仿生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五、布置作业。(约5分钟)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2.仿照蝙蝠
37、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完成课外作业。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六、课堂板书。蝙蝠和雷达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设计了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又请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三个试验过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蝙蝠和雷达课堂精彩片段师:生字我们先看到这。请大家再读课文,
38、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根据蝙蝠的飞行特点,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也能安全飞行的事。师:好,你简略地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生:本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找到了蝙蝠的飞行特点,然后根据它的飞行特点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事。师:不错,你又加入了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好了,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科学家的三次试验都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每次试验的结果和试验的结论分别是什么?生自己填表。师:当你填好后,可以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小组交流。师,好了,我们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填的。生:第一次试验时,科学家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
39、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这说明蝙蝠飞行不靠眼睛。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好,第二次试验,谁来说?生:第二次试验,科学家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说明蝙蝠飞行与耳朵有关。师:说得很好,第三次试验谁来说?生:科学家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说明蝙蝠飞行与嘴巴有关。师:大家回答的都很精彩。10*.大自然的启示相关资料飞机的发展过程 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鹞(yào)子,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太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美国的莱特兄
40、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1939年8月27日德国设计师奥安使用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制成He喷气式飞机。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它是美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直升机,是现代直升机的鼻祖。【课文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
41、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进行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教学策略】为了突破本课重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抓住重点语段品读等教学方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师生互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2、从而调动学生的“情” “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3.激发学生阅读仿生学等科普物的兴趣。【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约5分钟)谈话导入:1.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这话不错。如果你平时多多留
43、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不信请读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文题目)2.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读了这两篇短文的题目后,你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吧。森林里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什么是人类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齐读课文题目。创设情景,让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更浓厚,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约10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准确认读生字词。3.默读课文,相互交流教师提
44、出的问题。这一环节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约20分钟)1.指导学生学习“打扫”森林。(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2)指导学生展开交流。适时出示:“大自然电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画食物链:(3)资料拓展。教师补充资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蛇与庄稼。引导学生简单说说明白了什么。(4)指导学生说说从中受到的启示。2.指导学生学习人类的老师。(1)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二篇短文人类的老师。老师巡视指导。(
45、3)引导学生汇报学习结果。(4)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你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启示?1.自由读“打扫”森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相互交流。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大自然电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段话的理解。3.说说从中受到的启示。4.总结学习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5.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人类的老师。6.汇报学习结果。7.相互交流从中得到的启示。本环节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交,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向大自然学
46、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发明创造。我们还知道了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它会让我们的读书效果事半功倍。五、板书设计。大自然的启示互相联系 保持生态平衡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批划,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自然的启示课堂精彩片
47、段师: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老师?生:因为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所以鸟儿是人类的老师。师:说得真好,你真会读书!谁也来说说!生:因为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所以鸟儿是人类的老师。师:你也很会动脑筋,很会读书!师:刚才说了鸟儿是人类的老师,理由很充分。让我们好好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生朗读。师:谁也能用刚才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蜻蜓是人类的“老师”?生:因为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那里得到启示,找到了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所以蜻蜓是人类的“老师”。师:谁还有不同的说法?生:科学家发现了蜻蜓翅膀的秘密,以“蜻蜓”为老师,这才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该怎
48、样读?(出示句子)生:开始读得慢些,接着读出恍然大悟,最后读出惋惜。师:你抑扬顿挫地读出了蜻蜓是人类的好“老师”!师: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老师”。语文园地三【课文分析】“语文园地三”共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本次“口语交际·习作”的训练内容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专题编写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的。“我的发现”安排有三组语句,
49、每组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第二个句子加上副词后,表达的情感更浓重一些。“日积月累”选取的是六句农业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与农时有关的,其余几句是与气象有关的。“展示台”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和学生才能的机会,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课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课时,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教学策略】“口语
50、交际·习作”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理解;然后要引导学生抓住带点词语,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
51、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约5分钟)谈话导入:1.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2.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澳大利亚兔灾的始末。学生认真倾听,加深了解。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学生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约15分钟)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
52、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2.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3.引导学生自荐或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相互交流。1.选择交流的内容。2.选择交流的伙伴。3.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约15分钟)1.鼓励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3.引导学生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4.同桌互说,强化提高。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3.同桌之间互说,强化提高。利用多种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大胆地叙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约5分钟)谈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行业助理的工作职责简述
-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用有机缓蚀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桶形立铣刀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医疗推车液晶显示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轮胎式破碎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剧场动作自动化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单线金刚石线切割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履带调节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防水低光双筒望远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安全生产网格员培训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卷(含答案)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会阴擦洗课件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