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18无机反应“图像题”专练_第1页
重庆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18无机反应“图像题”专练_第2页
重庆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18无机反应“图像题”专练_第3页
重庆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18无机反应“图像题”专练_第4页
重庆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18无机反应“图像题”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题型十八人无机反应“图像”题专练 题型专练1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I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不为当刚开始通入 CO2时,溶液中存在着 OH-与AlO 2之间的竞争,因为碱性:OH->AlO 2,故CO2应先与OH 反应生成CO3一,而Ba2+会与CO3-结合生成BaCOa 沉淀,因此可以看作是 Ba(OH)2先与CO2反应,然后再与KOH反应。当KOH全部生成K2CO3 后,再通入 CO2,则存在着BaCOa、CO与AlO 2间的竞争,如果 BaCOa先发生反应生成 Ba(HCO 3)2,由于溶液中存在 CO3 ,则Ba2+又

2、会与CO3-结合成BaCOa,所以BaCOa不会先 溶解。如果 CO2先与CO3-反应生成HCO3,则又由于 HCO3+AIO 2 + H2O=Al(OH) 3J + CO3 ,可知又生成了 CO2 ,从而确定 CO2应先与AlO 2反应,再与 CO3-反应生成HCO3,最后CO2才与BaCOa反应。答案 C2 .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只可能含有 Al3+;Mg2+;Fe3+;Fe2+;H+;CO3;NOa中的几 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B.D.所示。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A.C.解析 根据图像变化,不含 Al3+、CO2Fe2+,

3、 一定含H +、NO3。若只含Mg2+, n(Mg2+)=1.5 mol, Mg(OH) 2 质量为 1.5 mol x 58 g mol 1= 87 g;若只含 Fe3+ , n(Fe3+) = 1 mol, Fe(OH)3质量为1 mol x 107 g mol 1= 107 g,而实际得到沉淀100 g ,所以Mg2+、Fe3 +都含有,B项正确。答案 B3.现有含 MgCl2、AlCl3均为n mo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 NaOH溶液至过量。加入 NaOH的物质 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离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离于Mg 2+3 +Al3物质A

4、l(OH) 3开始沉淀时的pH8.933.56开始溶解时的pH8.04完全沉淀时的pH10.924.89完全溶解时的pH12.040 n (NaOH) 。 «(NaOH) 。 n (Na()H)O n(NaOH)ABCD解析 由表中数据知,当 Al3+沉淀完全时Mg 2+还没有开始形成沉淀,当生成的Al(OH) 3开始溶解时Mg2+仍没有形成沉淀,当加碱至溶液的pH=8.93时,Al(OH)3部分溶解而 Mg(OH) 2开始形成沉淀,生成沉淀速率较前段生成沉淀速率小,当溶液 pH= 10.92时,Mg(OH)2沉淀完全,Al(OH) 3继续溶解至pH = 12.04时,沉淀只有 Mg

5、(OH)2, Al(OH) 3全部溶解,故 C对。答案 C4 .下列图像能表示相关反应中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的是(横、纵坐标单位:mol)()10A.图B.图C.图D.图解析ffil近氧化产物)件(产物)1 : n(HCl)=1 mol, K2CO3加入到 HCl0.3751、上血0%。O.25O.375“(Fe)图4溶液中,在敞口容器中生成的气体2: n(NaOH) = 1 mol, CO2通入到 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的盐3: n(O2)=1 mol,高温下C和O2在密闭容器中的生成物4: n(HNO 3)=1 mol, Fe和稀HNO3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 NO)A项,当n(H

6、Cl) = 1 mol, n(CO2)= 0.5 mol,之后不再减少,错误; B项,2NaOH +NaHCO3从 0Fe+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 3, CO2 先增大后减少,增加到 1 mol,错误;C 项,C+O2=CO2, CO2+C=2CO,正确;D 项,4HNO 3(稀尸=Fe(NO3)3+ NO T + 2H2O,2Fe3+ + Fe=3Fe2+ , 0.25 mol 对应白是 Fe(NO3)3,0.375mol对应白是Fe(NO3)2,错误。答案 C5 .向混合溶液甲中缓慢滴加溶液乙,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如图所示,其中可能符合图像

7、的一组是沉淀质量甲乙AAlCl 3、Mg(NO 3)2、HNO 3NaOHBNa2CO3、NH4HCO3、Na2SO4Ba(OH) 2O溶液乙体积CNH4NO3、Al(NO 3)3、Fe(NO3)3、HClNaOHDNaAlO 2> NH 3 H2。、NaOHH2SO4解析 C项,加入NaOH溶液时,OH-先与H+反应,没有沉淀生成;随后 Al 3+、Fe3+开始沉淀,当两种离子沉淀完全后,OH-和NH4反应,此时没有沉淀生成;最后 OH-与Al(OH) 3反应,沉淀部分溶解,符合图像。其他选项均不可能符合图像。答案 C6 .向可溶性铝盐或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或盐酸),

8、反应过程中的下列图像正确的是H+的物质的量解析 A图为向偏铝酸盐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图像,生成沉淀与沉淀溶解消耗的之比为1 : 3,而图中表示的是 3 : 1, A图错误;B图表示向铝盐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的图像,生成沉淀与沉淀溶解消耗的 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 1, B图正确;C图的错误之处是生成Al(OH) 3的最大量与 A13+或AlO 2的最大量不相等;对于 D图,当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AlO 2的量应该为0,所以D图错误。答案 B7 .常温下,有K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测得其pH=13。取此溶液250 mL ,向其中通入CO2, 通入CO2的体积(V)和生成沉

9、淀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VI)为56 mL(标准况), 则图中V2、V3的体积(单位为mL)分别是()匕% V7mLB. 504、 560A. 280、336C. 1 120、1 176D. 196、252解析 在 V3 点溶液成分为 KHCO3、Ca(HCO3)2,由反应 OH - + CO2=HCO 3, V(CO2)=22.4n(OH ) = 22.4 Lm ol 1X0.1 mol L 1 X 0.25 L = 0.56 L = 560 mL ,。V1发生的反应为 Ca2+ +2OH +CO2=CaCO3 J +H2O, V2V3 发生的反应为 CO2+CaCO3+H2

10、O=Ca2+2HCO3,因Ca(OH)2的量一定,所以两个反应消耗CO2的量一样多,则 V2V3段对应的CO2的体积也为56 mL,所以V2体积为560 mL-56 mL = 504 mL。答案 B8.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Mg2+、NH 4、K +、Al3+、SO4 > CO3> C等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取10 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6.99 g白色沉淀;另取10 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必要时可加热),最后沉淀完全溶解,并且随 NaOH溶液的加入,沉淀和气体物质的量的

11、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实验中使用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1 mol L 1B.根据信息分析该溶液中焰色反应呈紫色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 L 1C.该溶液中NH4、Al3+、SO4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 3D.另取一定量该溶液滴加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不可能使 Al 3+和SO4同时完全沉淀解析 根据题意,取10 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 6.99 g白色沉淀,即0.03 mol BaSO4沉淀,根据 SO2-+ Ba2+=BaSO4 J知原10 mL溶液中含 有0.03 mol SO

12、2 ;另取10 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最终完 全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Al3+而不含Mg2+ , Al 3+ + 3OH =Al(OH) 3 ,由此排除CO2 的存在,结合图像中沉淀物质的量的变化,知原溶液中含有0.01 mol Al3+,全部转化为沉淀需OH 0.03 mol;当沉淀增加到一定量后开始产生气体,根据 NH 4+OH =NH 3 T +H2O, 再结合图像,知原溶液中含有 0.02 mol NH 4,形成NH3放出需OH - 0.02 mol;最后沉淀完全 溶解是由于氢氧化铝与 NaOH继续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 3+OH

13、=AlO2 +2H2。,该过程需OH- 0.01 mol;故实验中使用的 NaOH溶液中NaOH的总物质的量为 0.03 mol+ 0.02 mol + 0.01 mol = 0.06 mol,结合图像知最终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60 mL ,则c(NaOH) = 1 mol L 1, A正确;根据电中性原则,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其中正电荷总物质的量为:0.02 mol X 1 + 0.01 mol X 3+n(K + )x 1 = 0.05 mol + n(K + ),因 Cl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故负电荷总物质的量至少为0.03 mol X 2= 0.06 mol,所以n

14、(K+)>0.01 mol,故 c(K + )>1 mol L- 1, B 不正确;10 mL 原溶液中 NH4 为 0.02 mol, Al 3+为 0.01 mol, SO2 为 0.03 mol, NH 4、Al3+、SO/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 3, C正确;根据溶液中 Al 3+与SO2一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滴加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不能使 Al3+和SO2-同时完全沉淀,D正确。答案 B9.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

15、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 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 H2SO4浓度为 2.5 mol L:1B. OA段产生的是 NO, 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 , 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4 mol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OA段发生的反应为:Fe+NO3+4H + =Fe3+ + NO T + 2H2O,硝酸作氧化剂完全反应,AB段发生的反应为 Fe+ 2Fe3+=3Fe2+, BC段发生的反应是 Fe+ 2H+=Fe211.2 g+ +H2T ,故原混合溶放中 n(HNO 3)= n(NO3) = 2n(Fe

16、3+)=2X-1 =0.4 mol , B、D 正确;第二份溶液反应消耗 22.4 g(即0.4 mol)铁,铁元素全部以硫酸亚铁形式存在,根据SO2-守恒可知,每份溶液含 H2SO4 0.4 mol,故原混合液中含 H2SO4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其浓度为4 molL1,A错误,由图像可知,铁过量,则硫酸完全反应,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FeSO4,故C正确。答案 A(m)随温10.如图所示是200 mg MnC 204 2H2O晶体放在日期里加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度(T)变化的曲线(已知草酸镒不稳定,但其中镒元素的化合价在300c以下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写出B点固体产物的

17、化学式: (2)从B点到C点过程中固体物质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3)通过计算确定D点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其合理的化学式:(4)从D点到E点过程中固体物质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解析 结晶水合物受热,先失去结晶水(该过程也可能分步进行);继续受热将产生气态物质使固体质量减少,一般气体为氧气或气态氧化物;金属元素一定存在于固体中,可用差量法确定产物的组成;也有可能金属元素存在变价,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其他价态的氧化物,使固体质量再次发生变化。(3)类比碳酸盐的分解并结合MnC 204的分子组成及图像分析,D点产物由Mn和0两种元素组成。200X 10 3 gn(Mn)=0.001

18、 12 mol179 g mol 179.4x 10 3 g- 0.00 112 mol x 55 g mol 1n(O) = 0.001 12 mol16 g mol 1n(Mn) : n(O) = 0.001 12 mol : 0.001 12 mol = 1 : 1。故产物为 MnO(满足化合价),其相对分子质量 Mr= 55+ 16=71。答案(1)MnC 2O4 (2)MnC2O4在 100205 c时较稳定(3)产物为MnO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71(4)MnO与空气中的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新的镒的氧化物对点回扣1 .无机反应图像题题型特点无机反应“图像”蕴含了丰富的化学内涵,简明、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一般来说,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线段的起点代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的开始,线段的终点代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的结束,点的横纵坐标代表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