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国际视野的时代和谐课程理念—简评《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_第1页
构建有国际视野的时代和谐课程理念—简评《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_第2页
构建有国际视野的时代和谐课程理念—简评《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_第3页
构建有国际视野的时代和谐课程理念—简评《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建有国际视野的时代和谐课程理念简评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理念和谐课程理念比较教育 论文摘要: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基础教育课程理念发展研究一书系统研究了课程在人类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基拙教育课程理念发展、冲突和创新情况,揭示了课程理念在冲突中走向和谐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是一部具有独特研究视角的课程论著。 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大问题。古往今来,人类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以及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课程”文化的设计和作用。课程的设计和改革与特定课程理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受到相应理念的制约。探讨这些课程理念的生成和对课程实践

2、的作用,是解决课程发展的重大问题。河北大学薛国凤博士著、河北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的冲突与和谐当代国际基础教育课程理念发展研究(以下简称冲突与和谐)一书专门探讨了国际基础教育中“课程理念”的生成和作用机制,视角独特,主要体现为下列3个重要方面。 一、历史探源,剖析人类课程理念整体发展脉络 该书正确地指出,课程理念是课程发展中的大问题。作者最重要的贡献是致力于建构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课程理念体系。课程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一个具体化设计,课程理念既是课程发展的认识,也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来源。作者认为,教育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安排,课程是对人类未来这个安排的具体设计,如何更好地认识到这种安排并使之具

3、体实施,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在这里,作者并未拘泥于以往那些中外学者所做的汗牛充栋的课程概念,而是从认识课程本质入手,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并在把握课程变革与人类发展的演进关系中对课程本质进行了新的解读。在作者那里,课程是人类文化通过教育延续的认识体,是人类自我定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解和看法。这一认识很有创见。 在以上认识基础上,冲突与和谐把课程发展看成是人类对未来完善科学发展设计的一种追求,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发展完善的进程,是一个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过程。因此,各种课程设计是特定时代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先的课程体系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由此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4、课程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正是依据这个观点,作者考察了从人类发展以来不同课程形式下的课程理念演变,概括出课程理念经历了从原始和谐,到分裂与异化,再走向新和谐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演进特征。这为我们把握课程宏观历史演进的基本走向,音析不同历史时期课程发展的具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书中,作者分析了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西方和东方主要国家课程改革下的课程理念演进特征,由此进一步阐释了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之间,以及课程理念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关系;同时,较好地论证了人类课程发展从早期的原始性和谐转向裂变冲突,再走向高级和谐的历史进程,也论证了每一次课程的进步,都是由于新时代到来后,社会发展提

5、出新要求而引发原课程体系与社会的新冲突,继而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来解决这些冲突以实现特定阶段课程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从而促使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在解决冲突,以达致和谐中循环递进发展进步,不断从低一级和谐向高一级和谐演进发展起来的历程。 值得关注的是,该书另一重要创见是对课程创新过程提出独特的新见解。课程发展不可能是自然实现的,除了面对冲突的反思和各种尝试的变革外,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课程理念创新也可以经历“借用创新”到“自主创新”的演进历程。只有善于吸收国际课程理念的国家,才可能在实践中依据本国实践,实现课程理念自主创新。借鉴是当代国际课程发展的重要特征,发展中国家必须正视民族发展的问题,积极推

6、动从借鉴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其中,冲突与和谐探讨了这种课程发展中包括课程改革推动者(课程专家学者)、改革支持者(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改革接受者(学校人员)等不同层级课程主体的课程理念发生过程,他们都会按照自己对冲突的理解来对课程创新做出反应。书中强调指出,变革的张力存在于各方力量中,各方力量只有在积极面对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意识,才可能真正推动国家课程理念的创新和促进课程实践发展。这种认识是很有新意的。 二、国际比较,探讨课程理念发展的个性与共性 有比较才能达致更深刻的认识。冲突与和谐是比较教育的重要专著,是薛国凤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循着对课程发展理念以及课程实践

7、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作者选取了世界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课程理念演进展开重点考察和剖析,从课程实践层面上探讨了这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理念发展的历史轨迹、当代进程、现实特征和经验教训等。书中清晰揭示了3个国家不同的课程发展理念以及不同的课程发展之路,不仅从一个国家的实践上深刻地论证了课程理念是一个在冲突与和谐中循环递进的历史演进的历程,也深入地阐释了课程理念创新是推动国家课程现代化、达致新的和谐的重要机制,同时深刻揭示了隐含在这些国家课程发展中的和谐理念追求。这些分析不是简单地描述各国课程实践的情况,而是把这些国家的课程变革放在人类课程发展的总规律下加以独到的剖析审视,并以此对不同国家各种课程要

8、素进行了必要的考察,从而进一步阐释了这些国家课程改革中时代冲突与和谐之间的内在根源,指出推进课程理念创新对这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冲突与和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紧紧围绕着课程理念发展的整体走向,即依循课程理念从原始的低级和谐走向高级和谐的总体发展脉络来考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课程理念发展的是非曲直,甄别这些国家课程理念在相关课程改革中处理冲突和矛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该书通过课程发展总体走向的把握提出解决局部冲突和实现和谐的可行性。因此,通过国别比较研究,作者进一步全面阐释了和谐课程理念将是促进人类社会、教育以及课程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第一,在发展特性上,和谐是对冲突问题解决的表现,

9、冲突的解决必然会推进课程的进一步和谐,并由此促进课程层次与水平随之提升;第二,在不同社会发展形态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课程和谐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社会发展的丰富和多元一样,和谐课程理念内涵也丰富而多元,它追求实现国家发展中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协调,促进课程从为有闲阶级服务转向为社会整体发展服务;它追求实现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特别是要求站在人类整体发展角度去审视国家特定阶段上的课程发展,并从这一角度去考虑课程的未来建设;它也追求实现社会发展水平及需要、知识以及人的发展要求在课程中的协调。因此,和谐课程理念表现出社会功效性、人类整体发展性、多维度发展性等基本特征的共融互动。在和谐课程理念观照下

10、,该书倡导构建一种多元立体的课程模式,在这里,人类发展、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中是统一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作者阐释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结论,即建立和谐理念是各国课程发展的基本前提;创新课程理念是各国课程发展的必要基础;注重发展新的科技人文理念是各国课程发展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以一个宏大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程发展的新框架。 三、立足本土,构建服务中国发展的和谐课程理念 作为比较教育的专著,冲突与创新非常重视比较教育研究的借鉴意义,重视通过国际比较为中国课程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启示和决策参考。该书在多方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讨中国课程理念演进及发展走向。作者分析了中国课程理

11、念从早期为少数剥削阶级统治服务,到普及民众教育,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演进过程。作者还从教育作为人类对未来的自我定义出发,梳理了中国课程理念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从未来中国推进课程改革出发,提出中国从功名伦理到服务社会的课程理念发展走向以及推进实用型课程理念发展的设想。作者指出,实用型课程理念是和谐课程理念在我国现阶段课程发展中一种具体指导思想的体现,强调课程要从服务于人类生产这一最根本的人类需要出发,以适应现行经济发展为原则,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动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用型课程强调了课程发展中传统、当代与未来的结合,也强调了世界与本国及本地需要的互动性。正是通过设计实用型课程,才能做出符合社

12、会发展要求的人的现实性自身定义,实现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时代和谐。实用型课程理念本质上是一种高度融合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理念,是我国在课程文化自觉精神指引下所应发展的一种进步性课程理念,也是一种理念创新的表现形式。作者还紧密结合我国目前所进行的课程改革具体情况与问题提出了实用型课程理念的发展策略。可以说,倡导认识发展观和实践发展观的统一,是贯穿于全书的一种精神。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遭遇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应该以更加深刻的思考来应对课程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总起来看,薛国凤所著的冲突与和谐视角独特,观点鲜明,逻辑线索清晰,结构安排严谨,内容丰富,论证有力,文笔流畅,是一本不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