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乃新世纪课程的价值追求——黄玉珍_第1页
创新乃新世纪课程的价值追求——黄玉珍_第2页
创新乃新世纪课程的价值追求——黄玉珍_第3页
创新乃新世纪课程的价值追求——黄玉珍_第4页
创新乃新世纪课程的价值追求——黄玉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教育乃新世纪英语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三星中学 黄玉珍英语新世纪教材的问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 而以培养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则是新世纪课程价值所在。 作为课堂教育主阵地 第一线耕耘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摒弃传统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刻不 容缓。如何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其不断 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带着研究的眼光从事教学,带着创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 在新时期教育的浪潮中奏出优美的乐章?这是每一位外语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 指挥棒的束缚和制约, 在外语教学上还存在着有悖创 新精神的种种问题, 具体反映在:(1)

2、教学指导思想的陈旧俗套, 阻碍和抑制学 生的创新意识;(2)知识传授方面的重“知”轻“思” ;( 3)教学方法上重“灌” 轻“导”;(4)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 “仿”轻“创”;(5)课堂气氛方面的重 “独 脚戏”轻“师生互动” ,诸如此类,大大地扼杀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与 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格格不入。 怎样才能弃旧汲新, 实现新世纪课程的价值所追 求的目标,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 有创新精神、 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呢? 对此,笔者在实践中深有领悟。、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涵义及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创新的社会,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

3、教育。何谓创新?最主要的是发展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即变学生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为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的发展,进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认知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包括高层 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真正解决“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成绩一塌糊 涂,教育较少收获这一现实问题, 改变教出来的学生 “高分低能, 缺乏锐意进取, 没有新时代精神” 这一普遍现状, 从而使受教育者真正具备积极的求异性、 敏锐 的观察力、 创造性的想象力、 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素质, 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人才规格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原 有的思维定势, 掌握有

4、效的教育理念,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框架, 采取有效的教 学手段和策略,真正从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去探索、去 提高。变无效或低效教学为有效或高效教学,注意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克隆” 教学的无效性。总之,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才能轻装上阵, 大胆探索, 获得成效。、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应注意的问题部分谈到: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 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现代外语课堂教学应以学 生为主体, 也就是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 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态度, 积极参与

5、学习 活动,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力,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并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因 为学生不但是学习的承担者, 而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才是认 识的主体, 他们扮演的是主角。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客体, 教师的职责是做好引 导工作,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关系, 不能把主体看成是 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本末倒置,切忌“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装”的“填鸭 式”的授课方法。 因为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它决定着事物发展 的性质和方向, 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 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道理人人皆知。学生的知识、能力、品

6、质、 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教师本人水平的高低、 教学内 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设备的选择等等对学生固然重要, 但外因再好, 最终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无论哪一位再高明的教师, 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有一 句英语的谚语确切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t make him drink”. 古人所说的“授人以渔” ,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提升学 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是一个硬道理。 曾有人对中国与美 国学生作比较, 说中国学生考试分数高, 但创新能力

7、弱, 而美国学生在学校学习 比较粗放,考试成绩虽不佳,但创新能力强,究其原因,学校为他们实验研究创 设了较好的条件固然是一个因素, 但重要的是美国教师上课比较活, 这就为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今年暑假我在英国杜伦 大学的 Language center 进修学习,给我们上英国文学的 Bob 教授非常注重学生 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教学诗歌, Bob 采取的方法,不但使我们理解透彻,而且有 一种如临其景的感觉。他首先让我们看一遍诗歌,然后请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包括人物的特征、 场景布置、心里活动、情节的发展、 故事结局,尽管众说纷纭, 他都OK,没有指责,没有

8、否定,只有鼓励。而且按照我们的创造思维排演节目, 人人参与,当演员、当观众,课上都是主人翁。节目演完了, poem 也就学完了, 理解透彻了,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他会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二个小时的课 生动有趣,没有枯燥之感,令人回味无穷。事实让我深深懂得, 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注意教 法新颖有创意, 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各 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 锐意创新。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独立 人格,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一视同仁, 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课堂更 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唤起学生共鸣,以创新意识灵活运

9、用语言知识,让学 生凭自己的能力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发散思维,不断提高,求得真才 实学。三、提高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 与学习活动的倾向。 它是积极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事实证明, 只有学 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 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 求知欲,更谈不上创新。 所以,提高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 然而, 怎样使学生保持兴趣呢?(1)进行学习外语目的性教育, 远大的目标能促进有趣向乐趣和志趣转化。

10、(2)贯彻积极学习精神,建立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语言和 问题情景等以激励学习兴趣。 如单词教学, 历来是比较机械单调的, 学生通常死 记硬背,其结果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没几天就印象全无,以致他们对英语兴 味索然了。 因枯燥乏味而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更谈不上牢固记忆。 针对这 种情况我把单词结合情景教。八年级 Unit One lesson Two Visiting the British Family 课中出现 apologize 这一单词,我创设了下列情景:T :Wei Wei got up late last Tuesday morning. When he got t

11、o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 was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So he went to his seat directly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to the teacher, Is it polite for him to do that?Ss:No, it isn ' t.T :Do you think what he should he do?Ss:He should say sorry to the teacher.T :Right. He had to apologize to the te

12、acher for being late (to one of the student)What should he say?Ss:He should say,“ I ' m sorry. I ' m late. ”T :Yes, it is necessary for him to apologize to the teacher for being late.(Ask student A)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late next time? SA: I will say sorry to the teacher.T: OK, You wil

13、l apologize to the teacher. How polite of you!“apo logize to sb”?(Ask another student) What' s the Chinese forSb: It ' s“向某人道歉”T: Good. Apologize to do sb means say sorry to sb.Apologize反复说了几遍再领学生读几遍。然后板书在黑板上,且单词中的 二个O用红色粉笔标出,还拿出一卷Polo糖果展示给学生,传下去让他们看仔 细,再向学生说明第一个O发/ /,第二个O发/B/,从情景到实物再讲正确的发 音

14、,达到刺激视觉、加深印象、掌握发音、理解意义的效果。至此,apo logize反复的呈现,有的同学已记录在笔记上,有的则记忆在脑子里,这样的教育体现 了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包含了视觉感知诸要素,刺激了大脑积极的思维, 体现了认知法所主张的外语教学中要充分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智力因素,反应也渗透了听说法主张的刺激一一反应一一强化的过程。虽然这比单纯照本领读繁 琐得多,但对于学生掌握该词肯定是事半功倍,一段时间后再抽查,学生的正确率达到90%,只有创设情景才能保持学生兴趣,兴趣促进思维,处于情景下的积 极思维更能提高效率。(3) 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独立思维过程

15、以发 展兴趣,实地观摩了国外老师的几节课后,觉得不管是听力、阅读,他们对教学 内容的安排恰当好处。如他们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大体分三个阶段。即: Pre liste ning activities, Liste ning activities and Post liste ning activities.下面介绍 具体的各种方法供大家鉴用。Pre liste ning activities Vocabulary p ridict ion eaercises Writi ng 3 questi ons they want to be an swered P redict ing the an

16、 swer to 3 key questi ons Brai nstore the topic?(e.g. predicting content using sample of vocabulary)what do you expect-Looking at picture, diagram, ect-Listening to the opening and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listening activities.listening activities-Listen and transfer information to e.g. a chart, pla

17、n-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draw -Listen and tick the words you hear-Listen and write(dictation)-Stop and prefict what is coming next-Listen and spot the differenee-Gapped listening's attitude-Listen and match -Identify the speaker-Arrange pictures, ect. In a sequenee-Listen and summarisePost li

18、ste ning activities correcti on -Addition - Writi ng an acco unt for some one-Discussion Follow up Ian guage lear ning tasks另外他们对教案的设计也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参考借鉴。Less on PlanAim(s) News paper vocab/grammar writ ingStageactivityAim of activityTime1WarmerBacks to the boardRivise vocabulary from las lesso n10mi ns

19、2News papereadi ng raceGroups of 5-6 try to find nformation as quickly as possibleSkim readi ng10mi ns3Grammar focusn p airs look at the headli nes what are the grammar differe neePro motea ware ness o'journalistic grammar20mi ns4VocabVocab match upVocab exercisesTeach vocab which is p articular

20、 to n ews pape headli nes and articles15mi ns5writingStude nts are give n some words from an article. TheyPractice writing cored each others use vocab lear nt earlier35m inu tesusing his imagi natio nhave to recon struct the article由此可见,外籍老师的教案简洁明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在,教育 主管部门对中小学老师备课一般要求都是写详案, 这固然需要,但是否每一

21、节都 必须面面俱到呢?既然学生不是千人一面, 那么教案为何要千篇一律呢?以笔者 之见,只要让课堂活起来,对教案也不必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只要抓住重点,突 出难点,步骤合理,周密安排,考虑到生成性问题就行了,我们不妨取他人之长, 洋为中用。(4)加强课外活动,如建立英语兴趣小组,创办英语角,定时活动,排练 英语歌舞节目及小品、短剧表演或进行外语听力训练,另外,朗读和演讲比赛等 也是提高兴趣的重要途径。四、变教师的提问为学生质疑问难是营造创新氛围的途径有些外国教育同行评价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是不会发问, 不会发问就不会创 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会发问,才能有所创新。“学问学问,一是学,二

22、是问”,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告诉我 们生疑,质疑是创新之母,古往今来的许多发明家都善于生疑质疑的。“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而质疑是对学习活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越是 学生勇于质疑问难的课堂教学,最能拓展学生的多向性发展思维。“二期”课改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堂成功的课,必须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提出问题的喜悦 从而,人人敢于多想,善于多问, 教师还应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传统的教学法使学生丧失了主体意识, 一进课堂,学生就时刻准备着接受老 师的提问,反复进行的是问答式的操练,且回答问题时尽量与老师意图保持一致, 不敢说“不同”

23、,更不敢说“不对”,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于全盘肯定,被动接受, 不敢发表己见,不敢表示怀疑。这样的学生哪里还谈得上创新思维呢?当然, 这 并不意味老师不用提问,而是说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第一,不能只局限于问 一些记忆性的问题,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独立 思考与创新。第二,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囿于现成答案,独立思考,另辟蹊 径,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帮助他们克服害怕、害羞心理。第三,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运用谈话法、讨论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从敢于提问 逐步向善于提问发展,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给予肯定。无论在提供有 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

24、还是在创设学生发问的氛围上,都要指导学生 学会发问,在促进学生思维提高上多下功夫, 感,研究问题的快乐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 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教完一课Text,可提出这样的问题,How to make it into a dialogue ?学生则会饶有兴趣地去编对话, 从而用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 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摸索解决问题 的方法。五、“交流互动”的新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的实践过程叶澜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中说过:课堂教学蕴

25、含着巨大的 生命活力, 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新 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的确,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直 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茁壮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communicate,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知识的学习已不仅仅属于认知的范畴, 它已扩展到情感、 人格等领域。 伴随着学 科知识增长的过程, 又是人格不断健全与发展的历程, 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 动中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当然,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 对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是他们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 他们的每一堂课是自身

26、生命的实践活 动,由此所激发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能使他们自己获得实现生命价值满足的愿 望。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激活, 并经过自己的内化过程而形成具有教师个性特点的 课堂教学知识形态, 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创新与发展的关键一步。 教师在 激活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得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的头脑中营造一个知识生长的“沃土”。对学生而言,要在一种向智慧挑战的心态下主动积极地思考、探究, 与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对授” ,并运用自身的智慧,调动自己的经验、意向和 创造力。这就是创新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沟 通、交流、交互作用的关系。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出发,看今天课堂教 学活动中的地位,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 而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资源” 。 教师和学生、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虽然他们的内涵不同, 但他们 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之中。 学生应把自己的学习活动变为自己的 学习与创造的实践过程, 使自己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以强烈的创新 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行为形成独具特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交流互动”除了师生的双边活动外, 我认为小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特有成效。在学生自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