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综述 摘要:介绍并对比了用于锆石等副矿物测试的离子探针、激光探针、电子探针、质子探针等几种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各自的特点。锆石U-Pb 定年实现了对同一锆石颗粒内部不同成因的锆石域进行原位年龄的分析,给出了有关寄主岩石的源岩、地质演化历史等重要信息,为地质过程的精细年龄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锆石微量元素、同位素特征是译解岩石来源和成因的指示器。锆石Hf 同位素已成功地用于地球早期历史、岩浆来源、壳幔相互作用、区域大陆地壳增长的研究等;锆石氧同位素组成能有效地约束壳幔相互作用和示踪岩浆来源等。
2、0;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应用 随着能够显示矿物内部复杂化学分区的成像技术和高分辨率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颗粒锆石等副矿物微区的化学成分、年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应用等已成为国际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1 。锆石U2Pb 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锆石的化学成分、Hf 和O 同位素组成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壳幔相互作用、区域地壳演化的研究等,对地球上古老锆石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的研究是追朔地球早期历史的有效工具。笔者着重综述锆石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1
3、60;微区原位测试技术 锆石等副矿物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与近年来原位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写作论文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主要有离子探针、激光探针和电子探针等。 1. 1 离子探针 离子探针(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简称SHRIMP) 可用于矿物稀土元素、同位素的微区原位测试。在目前所有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中,SHRIMP 的灵敏度、空间分辨率最高(对U 、Th 含量较高的锆石测年,束斑直径可达到
4、8m) ,且对样品破坏小(束斑直径1050m ,剥蚀深度<5m) 2-3 ,是最先进、精确度最高的微区原位测年方法。其不足之处是仪器成本高,测试费用昂贵,测试时间较长(每测点约需20 min) 。 2000 年,Cameca NanoSIMS 50 二次离子质谱开始用于对颗粒大小为12m 的副矿物进行U-Th-Pb 年代学研究。写作毕业论文 NanoSIMS 对粒度极细小的副矿物进行定年要以降低精度为代价,且用于U-Th-Pb
5、 定年还没有进行试验,还未完全估算出其准确度和分析精度,有可能在西澳大利亚大学获得初步的成功2 ,4 。 1. 2 激光探针 激光剥蚀微探针2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 micro2probe2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 romet ry ,简称LAM2ICPMS) ,即激光探针技术可实现对固体样品微区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分的原位测定 5
6、 。近年研制成功的多接收等离子质谱(MC-ICPMS) 可同时测定同位素比值,该仪器现今已经成为Hf 同位素测定的常规仪器6 。近年来激光探针技术在原位测定含U 和含Th 副矿物的U-Pb 、Pb-Pb 年龄或Th-Pb 年龄方面进展极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与SHRIMP 技术相媲美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且经济、快速(每个测点费时< 4 min ,可以直接在电子探针片内进行分析5 ,7-8 ) 但
7、与SHRIMP 相比,激光探针要求样品数量较大,对样品破坏大(分析束斑大小一般为3060m ,剥蚀深度为1020m) ,其空间分辨率和分析精度一般低于SIMS、SHRIMP 1 ,9210 。 1. 3 电子探针、质子探针、X 射线荧光探针 电子探针(elect 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is ,简称EPMA ) 、质子探针( protoninduced X-ray
8、emission micro-p robe ,简称PIXE) 和X 射线荧光探针(X-ray fluorescence p robe ,简称XRF) 均属微区化学测年技术。其优点是可以直接在岩石探针片上进行测定,不破坏样品,保留了岩石的原始结构,样品制备方便,便于实现原地原位分析,与同位素定年相比,价格低廉,分析快速;其缺点是不能估计平行的U-Pb 衰变体系的谐和性1 ,11 ,且由于化学定年不需进行普通铅的校正,容易导致过高估计年轻独居石、锆石等矿物的
9、年龄12 。 电子探针测定锆石的Th-U-全Pb 化学等时线年龄方法(chemical Th2U2total Pb isochron meth-od ,简称CHIME) 的优点是空间分辨率高达15m ,可进行年龄填图5 ,8 ,可进行锆石和独居石、磷钇矿、斜锆石等富U 或富Th 副矿物年龄的测定11 ,13215 缺点是因对Pb 的检出限较低而导致测年精度偏低,不能用于年龄小于100 Ma&
10、#160;的独居石等矿物的定年。 质子探针是继电子探针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束分析技术,能有效地进行微区微量元素、痕量元素的分析,近年来用于测定独居石的U-Th-Pb年龄,其分析原理与电子探针相似。对EPMA 无能为力的、小于100 Ma 的独居石年龄的测定, PIXE具有明显的优势 5 ,8 。 此外,近年逐步改进的X 射线荧光探针在测定年轻独居石年龄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分析束斑为4060m、使用单频X 射线的条件下, Pb 的检出限可达10 ×
11、10 - 6 ,对于年龄为数十百万年甚至是15 Ma 的年轻独居石,可获得与ICP-MS 同位素定年相近的结果,XRF 化学定年的精度和分辨率大大高于EMPA ,但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XRF化学年龄与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另一优势是仪器成本较低,装置简单,易于组建和操作。但由于XRF 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因此不适于分析内部具有不均一年龄分区的、粒度小的独居石 12 ,16 。 尽管微区原位测试技术给出了重要的、空间上可分辨的年龄信息,但在精确度
12、、准确度方面仍无法与传统的同位素稀释热电质谱技术( ID-TIMS) 相比。写作硕士论文 在副矿物不存在继承性(如对幔源岩石、陨石等中的锆石进行定年) 的情况下, ID-TIMS 仍得到广泛使用。 2 锆石U-Th-Pb 同位素年代学 2. 1 锆石U-Th-Pb 同位素体系特征及定年进展 由于锆石具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普通铅含量低,富含U 、Th w (U) 、w ( Th) 可高达1 %以上
13、;,离子扩散速率很低17 ,封闭温度高等特点,因此锆石已成为U-Pb 法定年的最理想对象1 。 虽然锆石通常能较好地保持同位素体系的封闭,但在某些变质作用或无明显地质作用过程中亦可能丢失放射性成因铅,使得其t (206 Pb/ 238 U) 和t (207 Pb/ 235 U) 两组年龄不一致。造成锆石中铅丢失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锆石的蜕晶化作用;此外,部分重结晶作用也是导致锆石年龄不一致的又一原因18-19 。 锆石内部
14、经常出现复杂的分区,每一区域可能都记录了锆石所经历的结晶、变质、热液蚀变等复杂的历史过程20-21 。因此,在微区分析前,详细研究锆石的形貌和内部结构对解释锆石的U2Pb 年龄、微区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的成因至关重要。只有对同一样品直接进行结构和年龄的同步研究,才能得到有地质意义的年龄。利用HF 酸蚀刻图像、阴极发光图像(cat hodo luminescence ,简称CL) 和背散射电子图像( back2scat tered elect ron image
15、160;, 简称BSE) 技术可观察锆石内部复杂的结构20 。 近年来,锆石年代学研究实现了对同一锆石颗粒内部不同成因的锆石域进行微区原位年龄分析,提供了矿物内部不同区域的形成时间,使人们能够获得一致的、清楚的、容易解释的地质年龄,目前已经能够对那些记录在锆石内部的岩浆结晶作用、变质作用、热液交代和退变质作用等多期地质事件进行年龄测定,从而建立起地质过程的精细年龄框架。 例如,变质岩中锆石的结构通常非常复杂,对具有复杂结构锆石的定年可以得到锆石不同结构区域的多组年龄,这些年龄可能分别对应于锆石寄主岩石的原岩时代、变质事件时间(一期或多期) 及
16、源区残留锆石的年龄等。对这些样品中锆石的多组年龄如何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是目前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1 ,而明确不同成因域的锆石与特定p-T 条件下生长的、不同世代矿物组合的产状关系是合理解释的关键。吴元保等21 的研究表明,锆石的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特征和矿物包裹体成分等可以对锆石的形成环境进行限定,从而为锆石U-Pb 年龄的合理解释提供有效的制约。目前对变质岩中锆石、独居石等矿物定年的主要方法是先从岩石中分选出测年用的单矿物,然后用环氧树脂固定并抛光制成靶, 再进行微形貌观察和年龄的原位测定。
17、但这样往往破坏了待测矿物与特定地质事件的原始结构关系。为此,陈能松等8 提出了原地原位测年的工作思路,即利用各种微区原位测试技术直接测定岩石薄片中与特定温压条件下生长的不同世代矿物组合、产状关系明确的锆石和独居石等富U-Th-Pb 的副矿物在不同成因域的年龄,从而将精确的年龄结果与特定的变质事件或变质反应联系起来。 2. 2 锆石微区定年的示踪作用 火成岩中耐熔的继承锆石可以保持U-Pb 同位素体系和稀土元素(REE) 的封闭,从而包含了关于深部地壳和花岗岩源区的重要信息22-23 ,可用于花岗岩物源
18、和基底组成的示踪。写作职称论文笔者在研究江西九岭花岗岩中的锆石时,发现部分锆石边部发育典型的岩浆成因的环带,其中心具有熔融残余核(图1) 。SHRIMP 分析表明,这2 部分的年龄组成有明显的差别,环带部分的年龄约为830 Ma ,而核部的年龄集中在1 4001 900 Ma ,核部年龄可能代表花岗岩源岩的锆石组成年龄。 dele Rosa 等23 通过研究葡萄牙境内欧洲Variscan 造山带缝合线两侧的花岗闪长岩、星云岩中继承锆石的稀土元素和U2Pb
19、 同位素特征,发现这2 组锆石无论是在年龄谱上还是在REE 组成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它们来源不同,即这2 个地区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基底) 不同。 近年来,随着LA-ICP-MS 技术的发展,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分析广泛应用于沉积岩源区物质成分组成和地壳演化的研究24-27 。通过对比盆地沉积物中锆石的U-Pb 年龄谱和盆地毗邻山脉出露岩体的年龄,可以了解某一沉积时期沉积物源区的多样性及盆地不同时期物源性质的变化特征。该方法同时还可估算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 3 锆石化学成分特
20、征及其在岩石成因中的应用 通常,在组成锆石的总氧化物中, w ( ZrO2 ) 占67. 2 %、w ( SiO2 ) 占32. 8 % , w ( HfO2 ) 占0. 5 %2. 0 % ,P、Th 、U 、Y、REE 常以微量组分的形式出现。由于Y、Th 、U 、Nb 、Ta 等离子
21、半径大、价态高,写作留学生论文使得它们不能包含在许多硅酸盐造岩矿物中,趋向于在残余熔体中富集,而锆石的晶体结构可广泛容纳不同比例的稀土元素,因此锆石成为岩石中U 、Th 、Hf 、REE 的主要寄主矿物1 ,28231 。稀土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是限定源岩性质和形成过程最重要的指示剂之一,锆石中的离子扩散慢,因此锆石中的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可为它们的形成过程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3. 1 锆石中的w ( Th) 、w (U) 及w (
22、Th) / w (U) 比值 大量的研究21 ,28 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有不同的w ( Th) 、w (U) 及w ( Th) / w (U) 比值:岩浆锆石的w ( Th) 、w (U) 较高, w ( Th) / w (U) 比值较大(一般大于014) 变质锆石的w (&
23、#160;Th) 、w (U) 低, w ( Th) /w (U) 比值小(一般小于011) 。但也有例外情况,有些岩浆锆石就具有较低的w ( Th) / w (U) 比值(可以小于0. 1) ,部分碳酸岩样品中的岩浆锆石则具有异常高的w ( Th) / w (U) 比值(可以高达10 000) 21 ,28
24、0;,所以,仅凭锆石的w ( Th) / w (U) 比值有时并不能有效地鉴别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 3. 2 锆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应用 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主要用于判断其寄主岩石的成因类型,但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是否能判断寄主岩石的类型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21 。而一些变质岩(如麻粒岩) 中的变质锆石可以具有较高的w ( Th) / w (U) 比值21 。 Hoskin 等
25、160;29-30 认为,虽然幔源岩石中的锆石与壳源岩石中的锆石在REE 含量及稀土配分模式上具有明显差别,但并未发现不同成因的壳源岩石中锆石的REE 特征存在系统差异,它们具有非常类似的REE 含量和稀土配分模式, 目前对壳源锆石REE 组成如此相似的原因并不清楚。 Belousova 等28 ,31 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中的稀土元素丰度对源岩的类型和结晶条件很敏感。从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锆石中的稀土元素丰度总体升高。锆石的w (REE) 在金伯利岩中一般低
26、于50 ×10 - 6 ,在碳酸盐岩和煌斑岩中可达600 ×10 - 6 700 ×10 - 6 ,在基性岩中可达2 000 ×10 - 6 ,写作英语论文 而在花岗质岩石和伟晶岩中可高达百分之几。这种趋势反映了岩浆的分异程度。 正长岩中锆石具有正Ce 异常、负Eu 异常和中等富集重稀土元素( HREE) 花岗质岩石中锆石明显负Eu
27、60;异常、无Ce 异常,无明显HREE 富集;碳酸岩中锆石无明显的Ce 、Eu 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变化较大;镁铁质火山岩中锆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金伯利岩中锆石无明显的Eu 、Ce 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不明显28 ,31 (图2) 。大部分地球岩石中锆石的HREE 比L REE 相对富集,显示明显的正Ce 异常、小的负Eu 异常;而陨石、月岩等地外岩石中锆石则具强的Eu 亏损、无Ce 异常28
28、60; 。Belousova 等28 建立了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对变化图解和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判别不同类型的岩浆锆石的统计分析树形图解。 与岩浆锆石相比,变质锆石HREE 的富集程度相对LREE 的变化较大。岩浆锆石具有明显的负Eu 异常,形成于有熔体出现的变质锆石具有与岩浆锆石类似的特征:富U 、Y、Hf 、P ,REE 配分模式陡,正Ce 异常、负Eu 异常。但变质锆石的w ( Th) /w (U) 比值低(&
29、#160;< 0. 1) ,这是区别于岩浆锆石的惟一的化学特征。在变质过程中,锆石是否发生了重结晶以及结晶过程中是否有流体或熔体的参与,都会显著影响锆石稀土元素组分的变化32 。 变质增生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除与各个稀土元素进入锆石晶格的能力大小有关外,还与锆石同时形成的矿物种类有关(如石榴石、长石、金红石等) ,这些矿物的存在与否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如榴辉岩相、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等) 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锆石的REE 组成可反映锆石母岩的变化,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反映了锆石与其他矿物如石榴石(稀土元素总量低、亏损H
30、REE) 32-35 或长石( 负Eu 异常) 32 ,36-37 、金红石34 的共生情况。 变质增生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不仅受与锆石同时形成的矿物种类的影响,而且还与其形成时环境是否封闭有关。在“封闭”的榴辉岩相的体系中,REE 的供应有限,由于石榴石是榴辉岩中富集HREE 的矿物,固相线下石榴石的形成会使熔体亏损HREE;而在开放环境中,石榴石的形成并不能引起局部环境HREE 质量分数的改变,这种条件下与石榴石共生的锆石就不会出现HREE
31、0;的相对亏损。因此, HREE的相对亏损与否并不能直接用来判别变质锆石是否与富集HREE 的石榴石同时形成21 。 锆石微区的稀土元素分析与微区定年、锆石中的包裹体研究相结合能够较好地限定锆石的形成环境,可以将锆石的形成与变质条件联系起来,从而将变质过程中的p-T-t 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造山带研究中用于追溯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21 ,36-38 。 4 锆石同位素的地质应用 4. 1 锆石的Lu2Hf 同位素 Lu 与Hf
32、均为难熔的中等2强不相容性亲石元素,这与Sm-Nd 体系类似,因此Hf 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与Nd 同位素相同。 Hf 与Zr 呈类质同象存在于锆石的矿物晶格中,相对其他矿物,锆石中w ( Hf ) 高 w ( HfO2 ) 1 % ,这为获取高精度的Hf 同位素比值数据提供了保障;同时其w (Lu) / w ( Hf ) 值极低 w (
33、176 Lu) /w (177 Hf) n 0. 01 39-40 ,由176Lu 衰变形成的176 Hf 比例非常低,对锆石形成后的Hf 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甚微,这样锆石的Hf 同位素组成基本上代表了锆石结晶时的初始Hf 同位素组成。加上锆石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高的Hf 同位素封闭温度,即使经历了麻粒岩相等高级变质作用也能很好地保留初始Hf 同位素组成,因此锆石中的Hf 非常适合于岩石成因的Hf
34、;同位素研究41-42 。Lu-Hf 同位素体系本身所具有的高于Sm-Nd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及锆石特有的抗风化能力,使得锆石成为研究太古宙早期地壳的理想研究对象。 近年来,一些作者应用锆石的Hf 同位素原位测试成功地解决了太古宙早期是否存在超亏损地幔的问题。在太古宙的Sm-Nd 同位素研究中,部分太古宙早期岩石(年龄约为3. 8 Ga) 具有较高的(Nd)值(Nd) + 4 43-44 ,似乎显示当时地球发生过极大规模的壳幔分异作用,并出现地幔的极
35、度亏损。通过锆石Lu2Hf 研究发现,高(Nd) t 值的样品并未显示高的( Hf) t 值,同一时期不同地质单元的太古宙岩石中的锆石具有十分相近的( Hf ) t 值,这表明由Nd 同位素确定的极度亏损地幔,是由于Sm-Nd 同位素体系开放造成的假象 45-48 。 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REE 特征及其原位的U-Pb 年龄、Hf 同位素组成测定已被作为研究沉积物母岩以及地壳演化的强有力工具25 ,42
36、160;,49 。 在岩石由多种组分构成、而其Nd 同位素数据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组锆石的Hf 同位素来认识其演化过程。 锆石微区年龄、稀土元素的测定与Hf 同位素研究相结合,是示踪壳幔相互作用、研究区域大陆地壳增长的有力工具 50-51 。如郑建平等51 对玄武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锆石进行了年龄、REE、Hf 同位素分析,探讨了早元古代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和壳幔相互作用。 由于性质不同的岩石的Hf 同位素组成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物理条件或结晶途径也可能改变矿物的化学
37、成分,但不会影响Hf 同位素组成。如果锆石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存在化学成分和晶体形貌上的变化,而且还伴随了Hf 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则说明有来源明显不同的岩浆发生了化学混合。这为研究岩浆作用过程中不同组分的混入提供了重要途径。写作工作总结 对于一个由多种组分构成的岩石样品,岩浆岩中形态不同的锆石晶体及同一锆石内部不同环带均记录了不同组分的岩浆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通过多组锆石和同一锆石颗粒内不同环带的Hf 同位素研究,可追踪岩体的结晶历史,获得岩浆演化的信息。 Griffin 等52 通过对华南平潭和桐庐I 型花岗岩体中
38、锆石的Hf 同位素研究,发现不同生长阶段的锆石的Hf 同位素组成不同,且它们的微量元素组成也存在差异53 ,揭示这2 个I 型花岗岩体在形成过程中有多于2 种不同来源的岩浆发生了混染。虽然化学混合(mixing) 使岩体中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类似的Sr 、Nd 同位素组成,但锆石却像“录音机”一样记录了不同岩浆产生和相互作用的细节。 汪相等54 利用锆石中的Hf 同位素探讨了幔源岩浆对过铝花岗岩成因的制约。华南过铝花岗岩在岩相学和岩石化学上充分显示了壳源的基本特征
39、,且在这些花岗岩体中很少见到地幔岩浆侵入形成的淬冷包体或基性岩脉,故它们的成因无法与地幔活动联系起来。锆石颗粒内部的多阶段生长的环带,记录了岩浆形成和冷凝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信息。因此对颗粒内部不同环带的同位素原位分析可以直接揭示中下地壳花岗质岩浆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岩浆性质的演化,这些现象很难在野外观察到,通过全岩同位素分析也难以检测出来,而锆石中的Hf 同位素特征却可以有效地揭示幔源岩浆对花岗岩形成的贡献。 由于锆石中的Hf 很难与岩石外部的Hf 发生交换,因此,除Hf 同位素组成本身可以作为地球化学的示踪剂外,还可通过对锆石Hf 同位素的研究来
40、解译导致锆石U2Pb 年龄不一致的原因。对于重结晶的锆石,如果体系在锆石结晶前后在成分上未发生明显变化,则其锆石的同位素组成符合单体系的线性演化规律;但如果有外来Hf 的加入,则会形成年轻的、Hf 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的增生锆石。基于同样的原因,锆石的Hf 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锆石的U-Pb 体系是否、何时发生了重置,因而在解释下地壳、地幔来源的高级变质岩的锆石年龄时帮助很大55 。 4. 2 锆石的氧同位素 由于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的氧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因此氧同位素可以很好地示踪壳幔的相互作用。此外,氧同
41、位素是一种敏感的、示踪地壳中的流体和固体相互作用的、依赖于温度的示踪剂,岩浆岩的氧同位素比值对那些经历了低温水2岩反应的物质混染尤其敏感,这些物质可能曾经与大气水、沉积物及与那些曾经和大气水发生蚀变的岩石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氧同位素是示踪岩浆来源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56 。 高温下锆石和岩浆的同位素分馏很小,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上反映了锆石形成时岩浆的氧同位素特征57 。研究表明锆石中的氧同位素扩散很慢,氧扩散的有效封闭温度700 °C58-59 ,其氧同位素组成不像其他矿物那样易受高温变质、热液蚀变的影响而
42、发生变化59-60 ,即使岩石经历了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岩浆锆石也能在干的岩石中保留岩浆氧同位素的初始比值57 。 正常地幔的(18 O) 约为5 ,源于地幔的岩石表现出接近该值的、均一的氧同位素比值(该值被认为是正常地幔火成岩的比值) 。在高温条件下锆石与正常地幔岩石达到平衡时的(18 O) = 5. 3 ±0. 3 61 。幔源岩浆分异出的火成岩结晶的锆石(18O) 接近正常地幔的(18
43、;O) 61262 。研究表明,锆石的(18O) 是岩浆物质来源的良好示踪剂。通过锆石氧同位素分析,可以判断结晶出锆石的岩浆是直接来自地幔还是来自经过地壳循环的物质 56 ,60-63 。 如果岩浆的氧同位素比值低于正常地幔值,通常认为岩浆的产生是与发生了热液蚀变的地壳岩石有关,这些岩石可能是洋壳岩石与高温海水或者陆壳岩石与大气降水发生了高温热液蚀变的结果64-66 。但如果岩浆锆石的(18 O) 明显高于正常值,则说明岩浆来源于曾经历低温水2岩交换的岩石的
44、部分熔融或岩浆在形成过程中有表壳物质的加入56 ,67-68 。 锆石的氧同位素分析为研究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岩浆系统的演化提供了新的方法60-61 ,69 。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如果体系是封闭的,且同位素分馏达到平衡(此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成立) ,那么从基性- 酸性的岩浆结晶的锆石的(18 O) 应该相同;但如果发生了同化混染,则锆石从内到外的生长区往往记录了岩浆成分的变化。分析各组锆石或同一锆石颗粒不同区域的氧同位素,可为岩浆的同化混染、不同来源的岩浆混合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信息,也有助于深入
45、认识岩浆的期次问题。 如能对锆石的U-Pb 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以及REE 进行同步测定,就有可能把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某阶段年龄相联系,对具有复杂地质历史的岩石的成因环境进行限定。将锆石的氧同位素与U-Pb年龄(必要时进行REE 分析) 原位测定相结合是锆石的氧同位素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澳洲J ack Hill s 地区的古老碎屑锆石进行了微区离子探针U2Pb 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获得了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锆石单颗粒年龄(4. 4 Ga) ,其(18
46、0;O) 为7. 4 5. 0 ,比地幔值高,暗示着岩浆混染和高(18 O) 物质的重熔,这些高(18O) 的物质可能是沉积物或低温水2岩反应的热液蚀变岩石,表明有上地壳物质参与的岩浆过程最早可追溯到4. 4 Ga 前。这些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地球在4. 4 Ga 前就可能存在水圈,地球的表面温度在地核和月球形成后不到100 Ma的时间里就已冷却到允许液体水存在的温度56 ,67 ,69 。 陈道公等
47、65 、郑永飞等66 分别对大别2苏鲁超高压变质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 和氧同位素微区原位分析,发现即使在榴辉岩相高级变质作用中,锆石仍基本保存了原岩中锆石的氧同位素特征,其中原岩年龄为0. 70. 8 Ga 的变质岩中锆石的(18O)明显低于地幔平均值,表明其形成时岩浆源区明显有大气降水的加入,这可能与新元古代华南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和全球的雪球事件有关。 5 结语 锆石的结构和成分记录了岩石所经历的复杂地质过程。对内部结构复杂的锆石进行同位素和化学成分的微区原位分析,必须在对其内
48、部结构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由于幔源锆石和壳源岩浆锆石的化学组成存在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容易区分,但利用壳源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识别其寄主岩石的类型还有待于成因明确的锆石微区原位测试数据的积累,因为目前用于建立“判别树”的数据比较有限,且有些数据的来源不太明确。此外,在原始成因产状不清楚的情况下(如碎屑锆石) ,变质锆石和岩浆锆石的区分除利用w ( Th) / w (U) 比值外,能否通过其他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比值或图解来有效区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 分别对锆石颗粒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年代学、化学组成
49、、Hf 或O 同位素进行原位分析,可以提供有关岩石成因的丰富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提取依赖于分析仪器和分析技术的进步。虽然现在的测试技术已实现了矿物的微区原位测试,但分析仪器的空间分辨率不够高(目前锆石REE、O、Hf 同位素微区测定的束斑直径一般为2040m) ,且锆石颗粒一般较小,尤其是变质岩中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部分的锆石,或者是记录了几个期次岩浆活动的岩浆锆石,每一次地质作用形成的生长区域可能较小( < 10m) ,致使很多重要的信息无法提取。随着原位测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锆石内部不同结构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将提
50、供更多、更详细、有关岩石成因的重要信息。参考文献: 1 Poit rasson F , Hanchar J M ,Schaltegger U. The CurrentState of Accessory Mineral Research J . Chemical Geology , 2002 ,191 :3 -
51、 24. 2 Davis D W,Williams I S ,Krogh T 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Zircon Geochronology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145 -
52、173. 3 Ireland T R ,Williams I S. Considerations in Zircon Geochronol-ogy by SIMS 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15 - 227. &
53、#160;4 Rasmussen B. Radiomet ric Dating of Sedimentary Rocks : The Application of Diagenetic Xenotime GeochronologyJ . Earth-Science Reviews ,2005 ,68 :197 - 243. 5
54、60; 王勤燕,陈能松,刘嵘. U2Th2Pb 副矿物的原地原位测年微束分析方法比较与微区晶体化学研究J . 地质科技情报,2005 ,24(1) :7 - 13. 6 李献华,梁细荣,韦刚健,等. 锆石Hf 同位素组成的LAM-MC-ICPMS 精确测定J . 地球化学,2003 ,32 (1) :86 - 90. 7 梁细荣
55、,李献华,刘永康. 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ICPMS) 用于年轻锆石U2Pb 定年J . 地球化学,2000 ,29 (1) :1 - 5. 8 陈能松, 孙敏, 王勤燕, 等. 原地原位定年技术工作思路探讨中深变质岩区精细变质年代学格架的建立J . 地质科 技情报,2003 ,22 (2) :1 - 5. 9
56、; Horn I ,Rudnick R L ,McDonough W F. Precise Elemental and Isotope Ratio Measurement by Simultaneous Solution Nebu-lisation and Laser Ablation-ICP-MS : Application to U-Pb
57、60;Geo-chronologyJ . Chemical Geology ,2000 ,164 :281 - 301. 10 Ko sler J ,Sylvester P J . Present Trends and t he Future of Zir-con in Geochronology :L
58、aser Ablation ICPMS 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43 - 275. 11 Catlos E J ,Gilley L D ,Harrison T M. Interpretation of
59、Mona-zite Ages Obtained via in Situ AnalysisJ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88 :193 - 215. 12 Scherrer N C , Engi M ,Berger A ,et al . Nondest ructive
60、 Chemi-cal Dating of Young Monazite Using XRF- :Context Sensitive Micro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 h Th-Pb Laser-Ablation Mass Spect romet ric DataJ . Chemical Geology 2
61、002 ,191 :243- 255. 13 Geisler T , Schleicher H. Improved U2Th2Total Pb Dating of Zircons by Elect ron Microprobe Using a Simple New Back-ground Modeling Procedure
62、 and Ca as a Chemical Criterion of Fluid-in-Duced U-Th-Pb Discordance in Zircon J . ChemicalGeology ,2000 ,163 :269 - 285. 14 French J E , Heaman
63、L M ,Chacko T. Feasibility of Chemical U-Th-Total Pb Baddeleyite Dating by Elect ron Microprobe J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88 :85 - 104. 15 Asami M ,S
64、uzuki K, Grew E S. Chemical Th-U-Total Pb Dat-ing by Elect r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Monazite , Xenotime and Zircon f rom t he Archean Napier Complex , East
65、60;Antarcti- ca : Evidence for Ult ra-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at 2 400 MaJ . Precambrian Research ,2002 ,114 :249 - 275. 16 Engi M ,Cheburkin A K, K¨oppel
66、60;V. Nondest ructive Chemical Dating of Young Monazite Using XRF1 : Design of a Mini-Probe ,Age Data for Samples f rom t he Cent ral Alps ,and Com- parison to&
67、#160;U-Pb ( TIMS) Data J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91 :225 - 241. 17 Cherniak D J ,Wat son E B. Diffusion in Zircon J . Reviews in Mine
68、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112 - 139. 18 Mezger K,Krogstad E J . Interpretation of Discordant U-Pb Zir-con Ages : An Elevation J . J .&
69、#160;Metamorph. Geol. , 1997 , 15 :127 - 140. 19 陈道公,李彬贤,夏群科,等1 变质岩中锆石U2Pb 计时问题评述兼论大别造山带锆石定年J . 岩石学报,2001 ,17 (1) :129 - 138. 20 Corfu F , Hanchar J M
70、, Hoskin P W O , et al . Atlas of Zircon Textures 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 53 :469 - 495. 21 吴元保,郑永飞.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
71、其对U-Pb 年龄解释的制约J . 科学通报,2004 ,49 (16) :1 589 - 1 604. 22 Keay S ,Steele D ,Compston W. Identifying Granite Sources by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
72、An Application to t he Lachlan Foldbelt J . Cont rib. Mineral. Pet rol. ,1999 ,137 :323- 341. 23 de la Rosa J D ,J enner G A ,Cart ro A.&
73、#160;A Study of Inherited Zir-cons in Granitoid Rocks f rom t he Sout h Portuguese and Ossa-Morena Zones ,Iberian Massif :Support for t he Exotic Origin of t he
74、 Sout h Portuguese Zone J . Tectonophysics ,2002 ,353 :245- 256. 24 Bruguier O ,Lancelet J R. U-Pb Dating on Single Det rital Zir-con Grains f rom
75、t he Triassic Songpan-Ganze Flysch ( Cent ral China ) :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Correlations J . E PSL , 1997 ,152 :217 - 231. 25 Knudsen T L ,Grif
76、fin W L , Hartz E H ,et al . In2situ Hafnium and Lead Isotope Analyses of Det rital Zircons f rom t he Devoni-an Sedimentary Basin of NE Greenland :A&
77、#160;Record of RepeatedCrustal ReworkingJ . Cont rib. Mineral. Pet rol. ,2001 ,141 :83- 94. 26 Fedo C M ,Sircombe K N ,Rainbird R H. Det rital Zircon An
78、aly-sis of t he Sedimentary Record 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77 - 298. 27 李任伟,万渝生,陈振宇,等. 根据碎屑锆石SHRIMP U-Pb 测年恢复早侏罗世大别造山带源区特征 J
79、60;. 中国科学:D 辑,2004 ,34 (4) :320 - 328. 28 Belousova E A , Griffin W L ,OReilly S Y,et al . Igneous Zir-con :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s an Indicat
80、or of Source RockTypeJ . Cont rib. Mineral. Pet rol. ,2002 ,143 :602 - 622. 29 Hoskin P W O ,Ireland T R. Rare Eart h Element Chemist ry of
81、60;Zircon and it Saves as a Provenance Indicator J . Geology ,2000 ,28 :627 - 630. 30 Hoskin P W O ,SchalteggerU. The Composition of Zircon and Ig
82、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 rogenesis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 ry ,2003 ,53 :27 - 62. 31 Belousova E A ,Griffin W L ,Pearson N J .
83、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Cat h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out hern Af Rican Kimberlitic ZirconsJ . Mineral. Mag. ,1998 ,62 :355 - 366. 32 Rubatto D. Zircon
84、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 ry : Partitioning wit h Garnet and t he Link Between U-Pb Ages and Metamor-phismJ . Chemical Geology ,2002 ,184 :123 - 138. 33
85、 Schaltegger U ,Fanning C M ,Günt her D ,et al . Growt h ,Annea-l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Zircon and Preservation of Mona-zite in High-Grade Metamorphism:Conventional
86、 and In-situ U-Pb Isotope ,Cat hodoluminescence and Microchemical EvidenceJ . 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 1999 , 134 :186 - 201. 34 吴元保,陈道公
87、,夏群科,等. 大别山黄镇榴辉岩锆石的微区微量元素分析:榴辉岩相变质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 J . 科学通报,2002 ,47 (11) :859 - 863. 35 吴元保, 陈道公, 夏群科, 等. 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中锆石LAM-ICP-MS 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和Pb-Pb 定年 J . 中国科学:D 辑,2003 ,33 (1)
88、 :20 - 28. 36 Liati A ,Gebauer D. Const raining t he Prograde and Ret rograde p-T-t of Eocene HP Rocks by SHRIMP Dating of Different Zircon Domains
89、: Inferred Rates of Heating ,Burial ,Cooling and Exhumation for Cent ral Rhodope ,Nort hern GreeceJ . 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1999 ,135 :340 -
90、 354. 37 Rubat to D ,Williams I S ,Buick I S. Zircon and Monazite Re-sponse to Prograde Metamorphism in t he ReynoldsRange ,Cent ral Aust raliaJ .
91、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2001 ,140 :458 - 468. 38 Hermann J ,Rubattto D , Korsakov A. Multiple Zircon Growt h During Fast Exhumation of
92、160;Diamondiferous ,Deeply SubductedContinental Crust ( Kokchetav Massif ,Kazakhstan) J . Cont 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 rology ,2001 ,141 :66 - 82. 39 凌文黎,程建萍.
93、;Lu2Hf 同位素体系对若干基础地质问题的新制约(之一) 地球早期演化 J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 18(1) :79 - 84. 40 李献华,梁细荣,韦刚健,等. 锆石Hf 同位素组成的LAM-MC-ICPMS 精确测定J . 地球化学,2003 ,32 (1) :86 - 90. 41 An
94、dersen T ,Griffin WL ,Pearson N J . Crustal Evolution in t he SW Part of t he Baltic Shield : The Hf Isotope Evidence J .J ournal of Pet rology ,2002 ,43 (9) :1 725 - 1 747. 42 Griffin W L ,Belousova E A ,Shee S R ,et al .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教育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实验心得体会(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用借款服务协议范本合同2篇
- 课程设计手帐素材
- 调速系统安装安全技术规程(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度假村厨师团队承包与餐饮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三贤收支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 2025年华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搬家及物品打包运输合同范本2篇
- 生产型企业规章管理制度(3篇)
- 钢结构之楼承板施工方案流程
- 2024年营销部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3: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2030年中国管道检测工程行业前景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新的护理交班模式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 2024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练习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棋牌室消防应急预案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22:“8运行-8.2 创新行动”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幼儿园大班主题课程《爱在我身边》主题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