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_教案模板1_第1页
化学_教案模板1_第2页
化学_教案模板1_第3页
化学_教案模板1_第4页
化学_教案模板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案模板1教学设计表学科 化学 授课年级 初三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第八章金属与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计划学时2课时学习内容分析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

2、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习者分析通过前面对氧气、二氧化碳、酸和碱等多种物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身边的事物。而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多次出现,因此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得到更多的收获是我的设计重点。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必修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

3、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

4、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教学设计思路引言:问题设计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鉴别真假黄金 设计意图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既复习了上一节的内容,又引入新的课题过程:1、通过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列出金属的两条化学性质 2、学生写出所知道的金属与

5、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铁、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出相同点,根据现象找出不同点) 问题设计(1)它们燃烧的难易程度一样吗?说出猜想。(此处加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和上面三种金属放到一起比较思考,为下面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埋下伏笔)(2)同种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能举例说明吗?(此处学生需要展开讨论交流,这个问题对学生养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意识到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3、问题导入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做镁、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并结合刚才金属与氧气的学习说出结论。 4、

6、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结果完整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巩固记忆。 5、写出镁、铝、锌、铜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设计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来看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6、整理归纳什么叫置换反应。(此处可回想前面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7、课件展示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引入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8、实验探究利用桌子上的药品做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每组设计不同,然后比较现象,得出结论。 9、写出上述探究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反应类型。(简单了解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0、自主总结,评价收获。11、课后练习设计(1)设计实验验证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会控制变量) (2)通过本节课学习

7、你还可以用那些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反思> 1、内容较多,实验时间难以控制。  2、铝制品耐腐蚀打算放到下一节的内容中,不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依据的理论理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金属与氧反应对以前的实验进行复习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展示学生观察学生能清楚的

8、观察实验现象金属与酸反应从反应中总结方程式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展示现象明显金属与溶液的反应要熟练金属活动顺序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展示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导入新课3分【问题情景】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型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学生讨论并回答】【小结】前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物理性质,后一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过渡】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

9、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用火烧(“真金不怕火炼”),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问题导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新授金属和氧气反应15分【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投影】明确教学目标【展示】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并把其与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铝片相比较。【提问】是谁给纯净的镁条和铝片穿上了“外衣”呢?【点拨】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投影】活动与探究:前面的学习告诉我们,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在实验中取不同的金属丝和箔片,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进行燃烧对比实验,观察

10、并记录实验现象。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阅读,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回答:空气【学生板书】2Mg + O22MgO4Al + 3O22Al2O33Fe + 2O2Fe3O42Cu + O22CuO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

11、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更加主动培养对比能力,证明镁、铝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新授金属与酸发生的反应15分【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投影】活动与探究: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

12、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探究参考:填写表格(参见附一)【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由学生口述】【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评价】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813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学生板书】A组:Mg+2HCl=MgCl2+H2Zn2HCl = ZnCl2H2Fe+2HCl=FeCl2+ H2B组:Mg+H2SO4=MgSO4+H2Zn +H2SO4= ZnSO4+ H2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

13、我通过反应现象判断产物并能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新授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0分【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依据: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板书】FeCuSO4 = FeSO4Cu2Al+3FeSO4=Al2(SO4)33FeCu2AgNO3=Cu(NO)322Ag通过反应现象判断产物并能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自学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结

14、总结置换反应2分【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以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课堂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理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l.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懂得研究科学的一般过程,知道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设计实验方案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新方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2.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维,以加速对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