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沉和浮物体在水中时沉还是浮教学反思自我评价: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整个单元教学的一个基础。本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意义上,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除了特殊的悬浮状态),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大致能够清楚判断。但是,根据生活经验所得,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重的物体下沉而轻的物体上浮。而这一表述过于简单化,生活中不难找出与这类说法相悖的例子。如何从这一矛盾点出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是本单元面临的问题,也是本节课开始探索的任务。从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开始,一步一步
2、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于是,活动一开始,我从简单的物品入手,出示一块小石块与一片树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沉浮现象。随后,出示教科书中所举例的七件物品,让学生纷纷预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对于个别物品,如萝卜、回形针、蜡烛,学生之间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大家的探究欲望升级。接下来,各小组就可以利用手头准备的材料,大家分工协作,一一将七种物品放入水中,判断其真实的沉浮状态。真对这个活动,探究同学们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些物体的沉浮状态不同,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大小、轻重、是否空心、材料一系列的猜测一一从学生的头脑冒出。为了顺利进入今天探究的主题,我简单引导主要
3、研究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它的沉浮状态真的和体积、质量有关吗?很多同学都脱口而出告诉我是的。接着,按照教科书中提供的切割以及连接的方式,用实验去检验真理,冲击学生头脑里原有的错误认识。得出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体积(质量),它的沉浮状态不发生改变的结论。问题反思:在课堂教学时,由于实验材料选择的不同及考虑的欠缺,导致产生了一些小的分歧。例如,在探究回形针的沉浮时,有一个小组产生了回形针浮着的现象。胡萝卜沉浮的判断,出现不同沉浮现象。教学重建:由于回形针很小,而由水的表面张力将之托起。为了避免此类情况产生,让学生观察它们在水中沉浮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明确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同时也规定了操作
4、的方法应该是: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人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实验材料的选择要科学,由于事先,我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准备实验素材。因此,学生带来了白萝卜还有胡萝卜,且每个萝卜的新鲜程度也是不一的。因此,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出现了浮、沉,甚至悬浮的现象。学生们都很困惑,为什么同样是萝卜在水中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状态形式存在。这时,教师就要随机简单提及一下悬浮这个状态,并告诉学生这与我们所准备萝卜的新鲜度,内含水分的多少存在很大的关系。从而解除学生头脑中的困惑。课堂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地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同的班级,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处理形式。但是,我们的
5、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科学活动价值的提升,学生才能有发展,科学课才是名符其名,让我们多多关注并提升探究活动的价值吧。2013.3.4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自我评价: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体沉浮的部分规律。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利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为材料,改变形状使其漂浮于水面,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一开始,我让同学们猜测,将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它的沉浮状态如何呢,将它制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沉浮状态会改变吗?通过预测与实验探究对比,目的明确,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很浓厚。对于实心
6、橡皮泥只改变其形状,他们的质量并不改变,这一点上同学们都有共识。但是,当我提问:他们的体积是否发生改变呢?很多学生都犯起了嘀咕,不少同学甚至还斩钉截铁的告诉我改变了。为了后面教学的铺垫,我先简单介绍如何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随后,让四位同学上台,同时测量将同块橡皮泥制成各种不同实心形状的体积。当一个个5ml体积的答案从四位同学口中说出时,同学们不得不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改变同种实心物体的体积,其质量和体积都不改变。如何使我们手中的橡皮泥能够漂浮起来呢?做成船型、碗型,中间成空心,学生们的各种创新的想法一一付诸于实践。尽管由于橡皮泥过硬,但同学们的热情未减,一件件成功的作品漂浮于水面。与之前的
7、实心形状相对比,现在的橡皮泥质量与体积是否发生了改变呢?质量不变,体积需要探究。经过前车之鉴,学生们这次的回答有点谨慎,迫不及待地想要用实验来说明。经过前面的实验铺垫,这次我让每个小组合作自行实验探究,并将实验结果及时记录到科学作业本上。问题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备课思考不够深入,还是出现了几个问题。(一)是由于橡皮泥的质量问题,由于过硬,使得同学们在塑造形状时产生了诸多的不便。另外,不少同学改用自己准备的橡皮泥,但是也出现了个别溶于水的现象,导致测量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二)不少同学设计出的漂浮于水面的橡皮泥形状过大,而实验室里的量杯不够精确,我准备的量筒口径过小,导致无法测量排
8、开的水量。这些问题,给本节课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教学重建:1.橡皮泥的问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主要分三个环节:(1)直接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2)把橡皮泥做成各种实心形状(圆柱体、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放入水中;(3)做成其他的形状(盒子形、乒乓球形、饺子形、船形、瓮形、碗形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由于彩色橡皮泥一接触水就容易被软化,故我要求学生用每种颜色完成一种形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次性使用。2.容器的问题这一课是以橡皮泥作为媒介,研究改变物体形状导致排开的水量变化,从而影响物体的沉浮,所以要及时观察排水量的变化。曾经考虑过用量筒,因为它的最小单位刻度10毫升,但是量筒的口比较小且比较
9、长,不方便放橡皮泥。最后我还是用量杯来作容器,在量杯上贴出更加精密的刻度,5毫升1小格,25毫升1中格,100毫升1大格,提高了读数的精确度。2013.3.11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反思自我评价:通过前面浮力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如何测量上浮物体的浮力。并且知道其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但是,对于下沉的物体很多同学的头脑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它是不是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通过实验解答了同学的疑惑,而且还引出了浸入水的体积和浮力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顺势进入这节课的第二个活动: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与浸入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再
10、者,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就如我上的这一课中,需要用到体积这一概念,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学过体积的知识,这一点我在上课之前就注意到,因此没有影响到了学生的新课学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多听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将各学科之间知识相互渗透,这样就能更好的进行教学问题反思:有的孩子说在水里拿重的东西比较好拿,有的说不管是什么物体,都是受水的浮力的,有的说是从书上看到过的,从孩子们的发言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片面的,表面的,不确定的。所以这节课最大的目的就是用实验来证实他们的猜想。钩码排开水的体积较小(一个钩码排开的水量6ml多),拉力和重力相差6克左右,用牛顿做力的单位,
11、学生读测力计的读数时,几乎感觉不到测力计有多少变化,实验效果不明显。教学重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感受到水的浮力,结合本节课的前概念的完善、探究的组织和实施等: 1. 对于沉到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寻找学生生活中的前概念? 在科学教学中,将生活现象赋予科学内涵,完善浅显的科学概念是必要的。在本节课中,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水的浮力,进一步引申到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学生的前概念中已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如从水中拿沉在水底的石头等会感受到离开水面,石头变重;游泳时候刚学感受到被水拖起来等,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主动去发现,
12、只是有感受,这就需要科学课堂将知识进行完善。 2.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我把试验用材料钩码改为选用了重量较轻体积较大的橡皮泥,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较大,测量拉力时效果明显。3. 引导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 每一堂科学课都有一定的探究任务,从四年级开始,需要孩子们主动去设计探究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前一节课,测量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以课本给出的实验步骤为止,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孩子们能够主动进行设计,明确探究方案。 4. 实验设计不忘本节课的探究核心排开水的体积和重量 在设计实验记录上,始终让孩子们进行测量水的体积和自身重力,这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孩子们进行发现内部规律密度做铺垫。科学需
13、要单元备课,才能更清楚的明了教材中每一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5. 画示意图,清晰明了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从第五课开始,就需要孩子们学着画示意图,更加直观的指导浮力、重力和拉力之间的关系,也让孩子们体会到示意图的益处,对本节课的探究知识有一个深入作用。2013.3.20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通过“引导、启发、实践、发现、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分析、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和相应的知识体系。1. 学生发挥各种想象力,尝试猜测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以表演的形式出示同一土豆在2种液体中的沉浮情况,抛出问题。2同等体积的马铃薯、盐水、
14、清水的重量不同引出密度。 本节课,通过天平比较相同体积的马铃薯、盐水、清水的重量,发现三者的重量不同,引出密度的概念。这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是一个升华,对于前面探究的内容的进一步探究它的内在秘密。这也是本单元较难的部分,不需要孩子们进一步的讲解密度概念,了解添加物质会使液体密度变大的初步概念即可。 3.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在本节课的结尾,为了引导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抛出问题,给予孩子们思考和继续探究的欲望,回家继续探究溶解不同物质马铃薯的表现,增强对科学的学习欲望。 4.联系生活,引申概念 生活中的淹不死人的湖死海,探究是为了
15、更好的解释和应用生活中的现象,科学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的理念。贴近生活,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去生活中寻求科学答案的欲望和激情。问题反思:材料的选择欠妥:比较马铃薯在清水和食盐溶液中的沉浮实验,有个别小组的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浮的现象,这对在一定浓度的液体中马铃薯的沉浮形式会改变的认识不准确。在猜测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是盐水,验证的方法都说是用嘴尝尝,但对于不知名的液体能随便尝吗?没有想到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的办法。酒精灯加热液体实验中细节关注不够。教学重建:马铃薯都是学生从家带来的,有的相对比较新鲜,有的表面有很多皱褶、非常干巴,在清水中甚至都能浮起来。所以准备材料要准备表面光鲜,最好是新鲜的马铃薯,这
16、样实验效果更明显。在使用酒精灯加热使液体加速蒸发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课堂上使用的铁夹子持续加热后会比较烫手,因此使用木制夹子会更加安全;实验记录单的设计能否更人性化,比如在记录加入物质量和沉浮情况时,把沉、浮、半沉半浮等情况标注细致,让学生便于准确记录。同时,可以沉浮情况之后再加上一栏项目“心情如何”,在学生一勺一勺添加物质时,马铃薯从没有浮起来、慢慢浮起来再到完全浮起来的过程中,记录下“焦急”、“兴奋”等心情,会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对于如何判断使马铃薯上浮液体过程,要及时解决学生困惑,教师的点拨也不可少。是不是盐水才能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学生们都说,不是。那还有哪些液体也能使
17、马铃薯浮起来?味精水、白糖水、鸡精水。于是大家调制味精水白糖水进行验证,结果与猜想一致,大家的情绪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一节,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以更加完善的细节和充满亲切感的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2013.3.25第二单元 热热起来了教学反思自我评价:热起来了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及热的原因,并且知道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阻挡冷气进入。同时让学生能够
18、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并且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活动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从中引发学生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本节课的探究中,更多的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冷热,学生感受热穿少、冷增加衣服,喝太烫的开水时可以加一些凉水等,在解决衣服是否会给我们提供能量的思维验证中,引导孩子们认识,我们晚上钻进被窝前被子是怎样?过一段时间被子会怎么样?被子、衣服如何会给我们提供热量的话,那么堆放一起的衣服是否会因此产生过多的能力而燃烧一起来。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中,整理了前概念,修补了有缺陷的前概念,获得科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
19、我还特别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时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生对探究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肯定甚至稍许夸张的评价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对学习的前景充满自信.如:“你回答的很棒,请再响亮的说一遍!”“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用肯定的语言,表扬学生任何一个小的惊喜和新的发现,不断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问题反思:今天这节课是学生本学期第一次使用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可能有的学生忘记了,在使用之前我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在拿温度计时有个别的不知道拿什么地方读数,虽然及时纠正还是有计量错误的发生。在
20、做实验时,测量衣服的温度,有的小组得到的数据是温度上升,说明衣服能给我们热量。教学重建: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不是第一次了,因此可通过教师或学生的演示注意事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细心、耐心的引导好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测量字典的温度、毛衣包着的温度、毛衣包着字典的温度时,我发现上午上课和下午上课对于温度的变化有影响。上午温度处于上升状态,测量时位于阳光处的温度升高较快,与远离窗台处有较大的差距,下午温度处于下降的状态,位于阳光处的温度高于远离窗台处的温度;教室在背阴面的班级测量的温度整体偏低。测量衣服的温度时,不能用刚脱下来的衣服,刚脱下来的毛衣还带有身体的体温,测量时温度是逐渐上升的。所以我觉
21、得课前要考虑清楚这些问题,排除这些干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把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更容易让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更容易把握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向,也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最后出示一个已经完善的实验设计单,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思绪进行条理化,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一个科学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成就感。2013.4.1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适当地增减内容和改变教学的顺序。在5.3班上液体的热胀冷缩时,我按照课本的导入:出示一瓶未开封却没有完全装满的矿泉水和橙
22、汁饮料,问学生:为什么商店出售的液体饮料不装满?孩子们的答案很多:有的说是因为装得太满了,一拧开瓶子就有液体流到手上;有的说是商家缩水,偷工减料,想赚多些钱;还有的说是工人装的时候不小心没装满。总之很难将他们导入到课题上来。5.4班上这课时,我将导入部分改成让学生玩温度计,并观察温度计中液体的变化,在让他们对温度计提出各种问题。这样的导入既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顺利的完成了导入部分的任务。由此看出灵活处理教材,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反思:在这一节课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之后的实验现象也明显易观察。我觉得这一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根据实验猜测去设计实验,但让学生
23、凭想象去设计一个实验确实很难,尤其是还要放大液体热胀冷缩的效果的这个设计则更难!为了降低难度,我曾经尝试着发放部分实验材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这些材料有什么用?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但在实际上课时,当孩子们一接触到实验物品时,就忙于动手去组装,去摸它,没有心思再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话,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学重建:针对教学重点要巧妙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学生做实验设计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1)液体装在哪里?(2)如何能明显观察到液体体积的大小变化?(3)如何让液体受热和受冷?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时,思维的火花在组内碰撞,通过有目的讨论:学生明确了自己做这个实验需要什
24、么材料,这些材料又有什么用。2013.4.8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前面学生认识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是否会象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那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这课选择让学生开展这一观察研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金属球的热胀冷缩,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本课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实验计划,并对实验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比较好。让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的方式。问题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实验较多,在时间上有
25、些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表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分析,比如为什么铜球要热较长一段时间后,才不能通过金属环。为什么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像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明显等问题。如果能借机深入分析,对以后学生科学思维的拓展及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效果不是太明显。教学重建:开头直接引出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学生进行猜测完了之后,就拿出实验材料。先是拿出铜球,学生觉得这个造型很独特,十分的兴奋。在做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很惊奇,这个铜球怎么会一下子穿过去,一下子又穿不过去。在学生的惊奇之中,自然明白了铜球也会热胀冷缩
26、。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时,可以仿照科学探究室里面的“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制作一个进行同原理的进行展示,在第二个铜、铝、铁等金属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采取了新的材料。学生对于这个也是很好奇,于是就积极参与这个实验,最后也得出了结论。在最后的环节,补充了一个小的知识点。在金属世界中,有两个金属是相反的。别的金属是热胀冷缩,只有铋和锑是冷胀热缩的。2013.4.15传热比赛教学反思自我评价:1.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
27、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铜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铜棒中是如何传递的。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 最后孩子们研究
28、了热在铜棒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2.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
29、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问题反思:1.教学中有个别细节的地方没有处理好,比如给孩子们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孩子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再有,在学生说出在金属、木头、塑料导热实验过程中的不科学之处,我没有把这个作为重点再提一下从而造成第二个实验中还有操作错误的。 2.课后小结没有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小结。教学重建: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让学生准备尽可能多的材料进行试验,这样才对学生有说服力。学生汇报、展示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重点提出,进行讨论,增强孩子的印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自悟自得。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行获得知识,锻炼了能力,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2013.4.22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自我评价:科学课教学,使全体学生加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都动起来,感受到参与的乐趣。但是时间在流逝这一课并没有实验操作等内容,相对来说理论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领域内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
-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6章 第2节 自然环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 机械 专业 课程设计
- 机床电主轴课程设计
- 2024年中东市场进入合同
- 机床变速箱齿轮课程设计
- 机场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
- 机器人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 充电桩与可再生能源整合方案
- 本科的课程设计
- 湖北汉江王甫洲水力发电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孤残儿童护理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JTGT 5190-2019 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 2024年计算机软考(初级)网络管理员考试题库大全(含真题等)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4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和答案
- 2024年3月青少年软件编程Scratch图形化等级考试试卷一级真题(含答案)
- 体育市场营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华大学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国开一体化平台01588《西方行政学说》章节自测(1-23)试题及答案
- 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及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