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组层级快练(九)细胞呼吸(A 卷呼吸作用过程和应用)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 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 空气中的病毒一般进行有氧呼吸D.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肯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解析肠道中的蛔虫是真核生物,但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有些细胞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也能进行有氧呼吸;空气中的病毒无细胞结构, 不能进行“细胞” 呼吸;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肯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答案 D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 哺乳
2、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C. 在进行无氧呼吸时,动物细胞只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植物细胞只能将葡萄糖分解成 酒精和 COD. 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哺乳动物成 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甜菜的块茎、马铃薯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绝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 中。答案 D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1)图中两物质依次是H20 和 C2(2)图中(
3、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3)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A. 项B .二项C.三项D .四项;(二);.HJ|H20(2解析图中(一)、(二)、(三)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 H,第三个阶段消耗H;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彻底分解成CQ 和H,所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的H最终来源于葡萄糖和水;有无光照,不影响呼吸作用。答案 C4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将部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如图四支试管在适宜条件下不会产生 CQ 的
4、是()解析 A 中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CQ; B 中丙酮酸可在线粒体中被利用,与 HQ 反应产生 CQ; C 中线粒体内膜翻转的小膜泡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不能将葡萄糖分解;D 中丙酮酸可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Q。答案 C5. (2014 天津)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H2Q) + QCQ+ H2Q+能量A. 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 中C. 过程产生的(CH2Q)中的氧全部来自 H2QD. 过程和中均能产生 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解析 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
5、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 项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ATP 中,B 项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Q, C 项错误;过程和都能产生 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 主要用于 C3还原,D 项正确。答案 D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细胞质基质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小膜泡线粒休基质丙酮酸溶液溶液丙酮处三溶液一匡L)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3A. 细胞质基质中的H最终都被氧化释放大量能量B. 细胞中 ATP/ADP 的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4C.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合成 ATPD.
6、检测是否产生 CQ 可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解析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的H与丙酮酸反应不释放能量;ATP/ADP 的值下降说明 ATP 含量相对减少,可促进细胞呼吸;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 散失;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2。答案 B7. (2014 重庆)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氧化 氧化乙醇-乙醛-乙酸一-CO、H2O肝脏A.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
7、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 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 需要不同的酶催 化,A 项错误。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达到一定 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 项错误。乙醇经代谢后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 项正确。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 项错误。答案 C& (2013 新课标全国H)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
8、 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解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 没有线粒体但含与有氧呼吸的酶, 用是细菌生活的必需的生理过程, 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的。吸,在有氧条件下被抑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 和 HaO,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答案 C9. (2014 潍坊质检)1861 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氧 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 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 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 反应及其场所是( )A. 酒精+ Q-丙酮酸,细胞质基质能进行有氧呼吸。 呼吸作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5B. 丙酮酸+ Q-
9、 CO,线粒体基质C. H + Q -O,线粒体内膜6D. HOf Q+H,类囊体薄膜解析 根据题意,巴斯德效应是指氧气存在时抑制无氧呼吸,发生有氧呼吸。选项C 是 Q参与在线粒体内膜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过程。答案 C10. (2013 海南)在温度、光照均适宜条件下, 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 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B. 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 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D. 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解析种子的萌发需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才能萌发,浸没在无菌水中的种子主要靠无氧呼
10、吸提供能量,产生酒精等对细胞有害的物质,答案 D11.(多选)(2 012 江苏)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1 和 3 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 1 和 2 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 2 和 3 都能产生大量 ATP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场所等知识。由题中图可知1 是细胞质基质无膜结构,3 是线粒体内膜为单层膜,故 A 项错误。1 中含有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 化学反应所需酶,2 中含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化学反应所需的酶,不同化学反应所需酶的种 类不同,故 B 项正确。2 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11、场所,产生能量较少,故C 项错误。甲代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乙代表的是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故 D 项正确。答案 BD12. (2015 湖北黄冈中学月考)把乳酸菌接种在鲜牛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导致种子不能萌发,D 项正确。1 -3 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7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酸奶。在此过程中若揭开盖子,下列过程减慢(或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释放ATP 的形成乳酸含量A. B .C.D .解析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的呼吸受到抑制而强度减弱, 所以葡萄糖的分解利用量少,ATP 的形成量减少,乳酸含量减少,乳酸菌无氧呼吸本来就没有二氧化碳 的释放。
12、答案 D13. (2016 福建德化一中联考)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 香蕉在无 O、干燥、零度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C. 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D. 等量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酒精发酵。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者释放的 CQ 与消耗的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解析 水稻根部通过茎叶中气腔运输气体, 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但其在缺氧的时候可进行无 氧呼吸,其根细胞对酒精有一定的忍耐性,但不能长期适应; 香蕉等水果保鲜需要低温、低 湿、低氧及无乙烯环境, 可通过较
13、低的呼吸作用来延长保鲜时间; 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还是 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的,其中也有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释放能量, 但不是主要的; 甲组进行有氧呼吸, 1 摩尔葡萄糖消耗 6 摩尔氧气产生 6 摩尔二氧化碳, 乙组进行酒精发酵, 1 摩尔葡萄糖不消耗氧气但产生2 摩尔二氧化碳。则两者释放的CQ 与消耗的 Q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 2) : 6 = 4 : 3。答案 D14. 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 CQ 产生量与 Q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熵(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 RQ 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RQ 分别是 1、约 0.8 和约 0.7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A.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 RQ 会先降低后增加B. 平静状态时动物的 RQ定等于 1C. 剧烈运动的动物的 RQ 会变小D.三种底物呼吸熵不同的原因与C、H Q N 的比例有关解析 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由于糖代谢供能不足,机体会先利用脂肪供能,再利用蛋白质, 所以 RQ 会先降低后增加,A 项正确;平静状态下,动物进行有氧呼吸,若细胞呼吸底物不 同,其 RQ 不一定为 1,B 项错误;剧烈运动时,动物会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不消耗氧气,也不生成二氧化碳,不影响 RQ C 项错误;糖和脂肪中不含 N,其呼吸熵的大小与 C H、Q 的比例有关,与 N 无关,D 项错误。葡萄糖的利用8答案 A15.
15、(2015 山东青岛二中检测)下图为人体代谢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糖原,C6H2C)b丄 OT 尹HQA. 过程产生水,但不需要水参与,过程是无氧呼吸B.乳酸最终都要通过过程氧化分解供能,产生CQ 和 HOC. 胰岛素可促进过程,甲状腺激素也可促进过程D. 图中所示的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过程解析 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有水产生,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 过程是无氧呼吸;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在供氧充足时,大部分可以被骨骼肌、心肌等组织氧化利用或运送到肝脏中再合成肝糖原, 小部分乳酸经汗腺和肾脏排泄到体外; 胰岛素可促进 过程,降低血糖浓度,甲
16、状腺激素也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分解过程;图中所示的糖原只包括肝糖原,因为肌糖原不可以直接转化为血糖。答案 C16.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体内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B. 对于多数植物来说,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松土透气,促进根系有氧呼吸,防止植物发酵C. 禾 U 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各种酒D. 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否则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解析人和高等动物剧烈运动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发酵,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不叫发酵。破伤风
17、杆菌容易在受伤皮肤的深处大量繁殖。答案 C二、非选择题17.(2012 安徽)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 得到细胞 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 A- F 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 表)。9试吕编号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加入的物质ABCD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1)会产生 CQ 和 H2O 的试管有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 _ ,根据试管 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
18、DNP) 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 使分布在_的酶无法合成 ATP。若将 DNP 加入试管 E 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_(填“能” 或“不能”)继续进行。解析 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探究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可产生两分子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可以分解为CO 和酒精(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与水发生反应产生CO 和少量的能量,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1)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产生CO 和 H2O
19、 的是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 C 和 E(实验过程中必须提供氧气);会产生酒精的试管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符合条件的 只有试管 B、F;试管 D 中,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即使不提供氧气也不能产生酒精,说 明无氧呼吸的场所不在线粒体,与B F 试管中的结果相对照可以确定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试管E 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DNP 不影响氧化过程,故不会影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答案(1)C、E B、F B、D F线粒体内膜 能(B 卷呼吸作用图表与计算)一、选择题1.在 a、b、c、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和 Q 体积变
20、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10条件CO 释放量Q 吸收量a100b8311c64d77A.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CQ 外还有乙醇或乳酸B. 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 c 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D. d 条件下,产生的 CO 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 无氧条件下产生了 CQ,这说明该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不会是乳酸,A 项错误;b 条件下,氧气消耗的相对值为3,可计算出有氧呼吸葡萄糖消耗的相对值为0.5,无氧呼吸产生 CQ 的相对值为 5,可计算出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为2.5 , B 项正确;在 a、b、c、d 条件下,有氧呼吸
21、(d)时,消耗葡萄糖最少,C 项错误;d 条件下,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Q 全部来自线粒体,D 项错误。答案 B2.现有等量的 A 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 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 25C条件下,瓶内 Q 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A.在tit2期间,瓶内 Q 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种子细胞的 有氧呼吸引起的B. A 种子比 B 种子的呼吸速率快C. A、B 种子释放 CQ 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D. 在 0 ti期间,广口瓶内的 CQ 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解析 在温度、水分、Q 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22、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类型主要为有氧呼吸,消 耗 Q,使瓶内Q 含量降低;A 种子比 B 种子的呼吸速率快可以通过曲线斜率来判断;种子萌 发初期进行无氧呼吸,释放CQ; A、B 种子释放的 CQ 的量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会抑制有氧呼吸的进行,释放 CQ 量逐渐减少。答案 C3. (2013 安徽)下图为 10 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0?含量-TKIV1II 1;A0flt2时间12呼吸速率- - 1-Jy 0102030申)50开花恬天数用A. 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B. 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C. 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
23、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D. 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干物质快速增加的时期是曲线的斜率最大的时候,呼吸速率正是高峰期。A 项正确;图中显示在种子成熟后期呼吸速率下降较快,并到达很低的水平, 应与种子中自由水减少相关。B 项正确;脱落酸抑制生长,呼吸速率下降。种子成熟后一般很容易脱落,而且在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加是一般趋势。C 项正确;干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的能量和中间代谢产物来源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下降不利于干物质的合成。D 项错误。答案 D4. (2016 北京东城期末)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I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B.n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c.川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I阶段不同D.细胞在 a 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 点)93(M)6S3o丁物质10013解析i阶段开始浸水,溶氧逐渐减少,所以有氧呼吸速率下降,A 项正确;n阶段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无氧呼吸速率上升,B 项正确;川阶段由于细胞长期进行无氧呼吸, 供能不足, 且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呼吸速率下降,C 项正确;a 点既有较弱有氧呼吸也有较弱无氧呼吸,b 点进行较强的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D 项错误。答案 D5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
25、,测定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 Q 浓度条件下的 C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Q 浓度 CQ释放量温度0.1%1.0%3.0%10.0%20.0%40.0%3C6.23.61.24.45.45.310C31.253.75.921.533.332.920C46.435.26.438.965.556.230C59.841.48.856.6100.0101.6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C、Q 浓度为 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B. 据表可知温度为 3C、Q 浓度为 3.0%时最适宜贮藏菠菜C. Q2浓度从 20.0%升至 40.0%时,Q2浓度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26、D.在 20C条件下,Q 浓度从 0.1%升高到 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解析 分析题表中数据可知,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Q 浓度的增加,CQ 释放量先降低后升高,表中 10C、O2浓度为 1.0%条件下的数据与周围数据偏差较大,很可能是错误的; 贮藏蔬菜时要注意降低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从题表中数据看,温度为3C、O2浓度为 3.0%时细胞呼吸强度最低, 最适宜贮藏蔬菜;O2浓度从 20.0%升至 40.0%时,CQ 释放量并 未发生太大的变化,故Q 浓度不是这一阶段的限制因素;在Q 浓度很低的情况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随着 O2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逐渐
27、成为主要的呼吸方 式,所以在 20C条件下,Q 浓度从 0.1%升高到 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答案 C6. (2015 安徽池州一中月考)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Q 释放量和 Q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14甲乙C.甲图的 a、b、c、d 四个浓度中 c 是最适合该器官贮藏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 d 时没有酒精产生解析 甲图中氧浓度为 a 时,细胞只释放 CO,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 应乙图中的 A点,A 项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 b 时,CQ 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 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
28、中的AC 段之间,B 项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Q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对应甲图中的浓度c,C项正确;氧浓度为 d 时,CQ 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 酒精产生,D 项正确。答案 B7.(2016 浙江余姚中学期中)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 Q 时,A. 氧浓度为 a 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B. 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C. 当氧浓度为 c 时,2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5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 H和 ATPA.甲图中氧浓a 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甲图中氧浓度为b
29、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 段其产生15解析氧浓度为a时酒精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浓度 为b时,同时有两种呼吸方式,而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只有有氧呼吸;当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之比为9 : 6,计算得出有氧呼吸消耗了1.5 份葡萄2糖,而无氧呼吸消耗了 3 份葡萄糖,即 3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两种呼吸过程中都可以产生H和 ATP答案 C& (2016 山东青岛模拟)将一些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 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 Q 的消耗量和 CQ 的产生量如表所示。 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 糖,则下列
30、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eCQ 产生速率(mol/min)1.21.01.31.63.0Q 的消耗速率(mol/min)00.50.71.23.0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 GHOH 的速率为 0.3 mol/min1C. 氧浓度为 d 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 2 用于酒精发酵D. 氧浓度为 d 时,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解析 氧浓度为a时,由于 O2的消耗量为 0,说明此时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为细胞 质基质,故A 项正确。氧浓度为d时,由于 O2的消耗为 1.2,故有氧呼吸产生的 CO 为 1.2 ,1无氧呼吸产生的 CO 为
31、0.4。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2X -=0.2,无氧呼吸消耗61 1的葡萄糖为 0.4X2= 0.2,二者各占 2, C 项正确。通过计算可知,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 萄糖最少,故此时适宜苹果储藏,D 项正确。氧浓度为c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 CQ 的速率为 0.6 mol/min ,与产生 GHsQH 的速率相等,B 项错误。答案 B二、非选择题9. (2014 海南)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Q 释放和 Q 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6在 12 24 h 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_ 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 _ ,其产物
32、是_。从第 12 h 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 ,主要原因是(3)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 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解析(1)据图可知,在 12 24 h 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 时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第 12 h 至愜根长出期间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使有机物总量下降。(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答案(1)无氧细胞质基质酒精和二氧化碳(2)减少 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同时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 量下降有氧(
33、2) 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的场所是 _ ,酒精可用 _ 鉴定。(3) 氧气浓度为m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 _解析(2)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鉴17当氧气浓度为 m 时,产生的酒精量约为7 mol,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为 7 mol,二氧化碳的总产生量约为14 mol,说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4 mol7 mol = 7 mol,再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71777 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7云=云 mol,比例为 3 : 1,因此无氧呼吸消耗2 26
34、 6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3。4酒精产生量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量增加(2)细胞质基质重铬酸钾溶液3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mg粒1 d1。解析 本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的变化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呼吸作用, 考查学生的答案(1)二氧化碳 酒精 随氧气浓度升高,酵母菌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增强,所以11. (2012 新课标全国)将玉米种子置于 25C、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 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
35、(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 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再通过18读图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19(1) 淀粉是玉米种子的重要储能物质,在萌发过程中需先水解为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直接能源物质 ATP 才能被利用。(2) 种子干重的减少代表呼吸消耗,种子消耗储存的有机物越多,呼吸速率越大,干重下降越快,从图中可看出 72-96 小时呼吸速率最大,这段时间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204.2 177.7 = 26.5 mg
36、。(3) 胚乳干重的减少是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另一部分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了,因此转化速率应该是胚乳干重的减少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差值,从图中看应为两条线斜率相差最大的时间段,即在 96 120 小时之间。此时,胚乳干重的减少量为(从 118.1 mg 减少到 91.1mg)27 mg;呼吸作用消耗量为(从 177.7 mg 减少到 172.7 mg)5 mg。由此得出其最大转化速 率=(27 5) - (120 96)X24= 22 mg 粒1d1。在 25C、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不断地利用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120 小时后,种子的干重还会继
37、续下降。答案(1)葡萄糖 呼吸(或生物氧化)(2)72 9626.5(3)22(4)下降幼苗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2.(2016 江门一模)请根据下图有关香蕉果实成熟过程的变化及在贮藏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回答问题。活牲纤维索酣藏大数扫甲乙(1)由图甲分析,乙烯诱导纤维素酶的形成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的_过程而实现;若纤维素酶由a个氨基酸构成,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含有b个胸腺嘧啶,则该基因至少含有_个鸟嘌呤。(2)活性纤维素酶从细胞排出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 _;成熟香蕉果实变黄的原因是果皮细胞里的叶绿素被分解,显现了 _ 的颜色。香蕉(3N= 33)正常情况下能培育出单倍体吗? _。原
38、因是(4)将刚采摘的新鲜香蕉平均分成等量的两份,一份作对照组,另一份用高浓度的CO 处理2048 h,均放在 1C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 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 释放量和 Q 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贮藏10 天后,对照组香蕉细胞的呼吸方式是_ ;贮藏前用 CQ 处理,可以 _,从而降低了酒精对细胞的毒害作用。答案转录 3ab(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或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类胡萝卜素(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3)不能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延迟无氧呼吸的发生和降低无氧呼吸的强度(C 卷呼吸作用实验)一、选择题1 测定下列哪一
39、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 有无酒精生成B. 有无水生成C. 有无有机物消耗D. 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解析小麦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若02的消耗量与 CQ 的生成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02的消耗量小于 CQ 的生成量,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答案 D2.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 栓后,U 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 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A.
40、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Q的释放量和 Q 消耗量之间的差值21C. 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 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解析 由于甲组装置内放的是NaQH 溶液,吸收 CQ,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是锥形瓶内的22O 体积变化所致。乙组装置内放的是蒸馏水,那么乙组右管液面变化是由锥形瓶内CO 释放量和 Q 消耗量之间的差值引起的;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 呼吸;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酒精发酵,因有CO 产生。答案 D3为了探究酵母
41、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甲纽乙组A. 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 10%勺 NaOH 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 CQ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 B 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D.乙组中 B 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 瓶中的 Q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解析 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乙组营造的是无氧环境,故A 项正确;甲组加入 NaOH 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 CO,即排除空气中的 CO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 B 项正确;橙色的 重铬酸钾溶液,需在酸性条件下才与酒精发生
42、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故C 项错误。答案 C4. (2015 甘肃武威六中月考)将适量酵母菌放入5%勺葡萄糖溶液中摇匀后,等量分装到下列锥形瓶中,放置在相同的适宜温度环境条件下培养。3 天后,产生酒精最多的是(23但由于酵母菌数量少而产生的酒精量少。答案 C 5在下图 3 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大,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的速率VB大于VA,故对。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解析AB 都是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C 密封瓶内尚有一些氧气
43、,先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大量繁殖后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酒精;D 密封瓶里缺氧,虽然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温度计-;|卩-消毒刚萌湿滤纸/- -金属网*发的小麦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种子S-NzOH溶液 NnOE溶液13未消毒刚彳萌发的花 生种子NaOH溶液当 A 和 B 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TB如果 B 和 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TCA.BPC.D.解析 装置 A 和 B 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消毒,即是否有微生物。B 和 C 形成对照,变量为种子种类的不同。B 种子未消毒,在单位时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A,消耗
44、的氧气多,同时两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 B 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每隔12hP24种子中含油脂较多,脂质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 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如果 B 和 C 中都消耗了等 质量的有机物,则 C 中消耗的氧气多,内外的压强差大,产生的热量多,故对。A 与 C比较,即使不考虑是否消毒的问题,也应该是TTc,则错。答案 D6. (2015 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 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内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
45、去除 CO,实验过程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打开阀门,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Q 属于无关变量B. 若关闭阀门,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C. 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 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D. 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替代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解析 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通入锥形瓶的C2 应该是无关变量;若关闭阀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检测其存在;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 则表明酵母菌在所
46、处温度下产生二氧化碳越快,呼吸越旺盛;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替代酵母菌进行实验, 则无氧呼吸产物只有乳酸,由于没有二氧化碳产生,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答案 D7如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怕温水浴锅7、阀门空气25贮藏温度/弋A. 番茄果实细胞产生 CQ 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C时比 15C时更强C. 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D. 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解析番茄果实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Q,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 项说法正确。由题图可以看出B 项说法正确。低温、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番茄果实的贮存,C 项说法错误。温度降低,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D 项说法正确。答案 C& (2016 陕西质检一)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且 图甲中酵母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一定,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曲线。号、号试管中均加入 3mL 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A. 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B. 设号试管作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 图乙曲线 b 表示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洛阳商业职业学院《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华女子学院《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太湖学院《土木工程测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橡胶工艺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红河学院《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前端框架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识图与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民族文化专题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9《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2课时Speedup
- 生物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 2024年07月长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招考3名信息科技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讲座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临床患者体位管理
- 砂光机培训课件
- 米酒的制作流程
- 施工现场防高坠培训
- 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指南 2025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