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_第1页
GSM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_第2页
GSM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_第3页
GSM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_第4页
GSM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网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2011年2月前言无线网络结构概述网络结构优化原则3.1网络结构优化总体原则3.2双频网引入和优化原则3.2.11800M 引入原则3.2.2双频网的优化原则3.2.3双频网参数设置原则3.2.4双频网业务承载原则3.3立体网络优化原则3.4频率优化原则3.5网络结构分场景优化原则3.5.1大型商务圈3.5.2商业区3.5.3校园3.5.4居民区3.5.5展馆、交通枢纽网络结构评估体系4.1网络结构组成4.2覆盖指数计算方法4.3容量指数计算方法4.4频率干扰指数计算方法网络结构优化方法5.1网络结构优化流程5.2覆盖优化方法5.2.1覆盖优化方法1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

2、做商业用途1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0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0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1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2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4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5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5152123资料个人

3、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7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7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8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9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2.2弱覆盖33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2.3越区覆盖34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2.4交叉覆盖35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2.5重叠覆盖36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3容量优化方法37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3.1立体网络中话务下沉提升容量37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3.2建设室

4、内分布系统提升容量41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3.3拆闲补忙解决地域上的平衡42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3.4信道配置解决业务上的平衡4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4频率优化方法4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4.1频率模型优化调整方法4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4.2数据业务频率划分策略48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4.3运用指数进行频点优化53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 附件55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581 前言GSM 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同。在建网初期,主要面 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

5、很多城市,站间距不断缩小,重叠覆盖明显增加,同时 由于高载波配置,使得同邻频干扰概率急剧增加,底噪明显抬升, 900M 网络质 量和容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承载需求。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的是覆盖的问题; 目前随着数据业务的高速增长,网络负荷越来越大, 网内干针对上述问题,总部网络部特制订网络结构及双频网优化策略(本策 略在制订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广东、 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公司以及设计院的优化 经验),涵盖了 网络结构(包括覆盖、容量和频率)、双频网、立体网(包括室 分)等优化内容,从网络优化总体原则 、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和具体优化方法等三 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旨在通过基于网络结构

6、、 降低干扰的优化方法来做 好密集城区的网络结构优化工作,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和网络质量。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本策略的编制内容如下:第二章无线网络结构概述,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描述了什么 是无线网络结构, 然后说明了什么样的网络结构才是好的网络结构, 最后对目前 网络中存在的网络结构问题进行了归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章网络结构优化原则,从网络结构入手,从覆盖、容量和频率三个维 度展开介绍了无线网络结构优化的总体原则, 以及双频网和立体网的建设优化原 则。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章网络结构评估体系,从覆盖、容量和频率三个方面进行了网络结构 指数的

7、描述和定义,用来量化地评估网络结构。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五章网络结构优化方法,结合网络结构优化原则和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 数,有针对性地提出覆盖、容量和频率三个方面的优化方法和一些典型案例,供 各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参考。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无线网络结构概述无线网络结构 就是对无线网络的基本元素和特征进行类别分类总结,从无 线网络的基础出发,从网络的基本构架角度描述无线网络, 简称“网络结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网络结构影响无线网络质量。 在无线网络低负荷的情况下,不好的网络结构对网络质量的影响表现不明显, 但是会对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随 着业

8、务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网络结构也在不停的调整过程中, 结构问题逐步累 积,当业务量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量变导致质变,质量问题会集中爆发,影响 用户感知。 在全网质量竞赛中各省反映的主要的 网络结构方面的问题有: 资料个人 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站间距进一步减小,基站布局和天线挂高不合理使得覆盖重叠严重;2、在部分话务密度较高的城市,存在 900M 承载过高,载波配置偏大的问题,频率复用进一步紧密,同邻频干扰概率增加、底噪抬升,而 1800M频率尚未被充分利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网络的资源配置与实际业务分布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一方面体现在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资源配置不平衡,另

9、一方面体现在同一地市不同区域的 业务不平衡;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室内分布系统天线布局不合理,存在覆盖弱场,同时存在室分信号泄漏的问题;5、直放站被大量违背原则的使用,这种以质量换覆盖的方式,进一步恶化了网络的无线环境。解决好结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处理好 1800M 和 900M 的关 系,处理好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关系,处理好宏站、街道站、室分站的关系, 处理好微蜂窝和直放站的关系,处理好过覆盖和弱覆盖的关系。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 做商业用途为便于对网络结构的合理性进行量化评估,本策略参考网络质量竞赛北京 先导性试验项目和其它省公司的研究成果, 根据无线网络特征,

10、将无线网络结构 分为覆盖、容量和频率三个维度。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好的无线网络结构有如下特征:覆盖良好精确 :基站布局合理、天线挂高合理,达到“不多不少”的精 确覆盖要求; 容量充足平衡 :在满足业务需求和发展的前提下, 实现在地域和业务上 的平衡; 频率合理精细 :同邻频干扰保持在较低水平, 保证在高话务情况下的高 质量承载。3 网络结构优化原则3.1 网络结构优化总体原则GSM 网络优化思路应从关注覆盖、频率调整向兼顾网络结构、规则调整及降低干扰的思路转变。网络结构优化应在覆盖、容量和频率这三个维度开展,资料过合理的基站布局、载波配置和频率优化来降低网内干扰,提升网络质量。个人

11、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覆盖优化应注意 “精确”,避免弱覆盖和过覆盖覆盖优化一方面应 加强深度覆盖 ,针对用户投诉集中的网络覆盖黑点和盲 点进行重点整治,加强室外站和室分的建设力度,提升资源投放的准确性; 另一 方面应 做好覆盖控制 ,避免越区覆盖和交叉覆盖, 确保重叠覆盖系数在合理水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降低“三高”比例来控制过覆盖,优化网络结构,降低网内干扰。1)控制高站3 / 58原则上,在城区,应将高站逐步拆除或降低其天线高度(不超过 50米,并且不高于周边基站平均高度 15 米以上),对于确属站址资源 受限导致高站无法拆除或降低的情况,应通过降低功率、下压倾角、

12、降低配置等方式对高站的过覆盖影响进行弱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2)用途控制高配置站原则上,900M小区载波配置不能超过7; 1800M小区载波配置不超过 7 (拥有 20M 1800 频率资源的城市)或 9 (拥有 25M 1800M频率资源的城市)。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控制高直放站比例直放站使用原则:在城区,除电梯、地下停车场等容量需求小的信号盲区外,原则上应避免使用直放站;在城区,原则上应避免 使用无线宽带直放站;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直放站替换原则:对于直放站覆盖的容量需求较大的区域,应用 微蜂窝、宏蜂窝或分布式基站进行替换;在传输、机房等配套设 施不到

13、位而不得不使用直放站的场景,应尽快完善相关设施,待 具备条件后根据实际场景替换成微蜂窝、宏蜂窝或分布式基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直放站设计要求:原则上,在使用直放站时,每个小区最多只能 带 1 个无线直放站或 3 个模拟光纤直放站; 原则上禁止直放站级 联、直放站和干放级联,禁止使用大功率直放站。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2、容量优化应注意“平衡”,做到地域和业务两个维度的平衡一方面对于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忙闲严重不均的情况,应及时 拆闲补忙 。另一方面应 合理配置和优化话音数据信道资源 (详见话音优先的网络资源配置 和优化策略),对于话音与数据资源的忙闲不均,应做好业务资源之

14、间的忙闲 调剂;对于话音与数据双忙小区, 应通过限制数据业务静态信道的比例来保证话 音业务的质量。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频率优化应注意“精细”,频率模型和频率方案都应精细化设置一方面应 合理划分 BCCH 和 TCH 的频率资源池、室内和室外载波的频率资源池 等;另一方面应 确保网络基础数据 (包括基站载波配置、基站经纬度、天 线高度、天线方向、天线下倾等参数) 准确 ,使用频率规划软件 做好频率方案的 精细优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在话务密度较高的城市加大双频网和立体网的建设优化力度目前在话务密度较高的城市已经出现 900M 网络频率受限的情况,因此在做好上述优

15、化工作的基础上, 还需要充分利用 1800M 频率资源,通过加大 1800M网络的建设力度,提升 1800M 网络承载业务的比例 。同时网络优化思路要从基 于覆盖、频率向兼顾网络结构和降低干扰转变, 在密集城区通过立体网络建设进步提升网络承载能力, 通过 立体网络以空间换容量, 室分充分吸收室内话务量,确保在高业务负荷情况下网络质量的领先优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2 双频网引入和优化原则GSM 网络发展的过程,就是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引入 1800M 网络,有效利用其相对宽裕的频率资源,减轻900M 网络话务吸收压力,合理平衡双网间的话务量

16、,有效提高网络质量。大城 市应加大 1800M 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大 1800M 网络业务承载能力。 资料个人收集整 理,勿做商业用途3.2.1 1800M 引入原则网络建设初期以 900M 网为主,在 900M 网络业务负荷较高时才引入 1800M 网络,由于工程建设需要一定周期,建议在室外宏站900M业务密度达到或接近 保证质量的最大业务密度的 70%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在不同业务密度时建议1800M网络业务占比不同。按满足基本 4*3复用判定1800M网络引入策略,原 则上900M网络基站载频配置不能超过 7/7/7,超过业务应采用1800M网络来承载。对于900/1800M频率均资源紧

17、张的城市,应申请部分 1800M频率资源,缓解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无线网络质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业务密度的计算中,考虑的是宏站的业务密度,不包括室分系统和街道站的业务量,业务密度包括了话音和数据两个方面, 数据业务按等效语音话务估表3.2-1双频网建设参考对照表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业务密度(ERL/平方公里)300米间距1800M网占比400米间距1800M网占比500米间距1800M网占比600米间距1800M网占比100无需建设1800M网无需建设1800M网无需建设1800M网无需建设1800M网200无需建设1800M网无需建设1800M网无需建设1

18、800M网开始引入1800M网300无需建设1800M网无需建设1800M网开始引入1800M网开始引入1800M网400无需建设1800M网无需建设1800M网开始引入1800M网25%500无需建设1800M网开始引入1800M网20%40%600无需建设1800M网开始引入1800M网33%50%700无需建设1800M网14%43%57%800开始引入1800M网25%50%话务密度超极限900开始引入1800M网33%56%话务密度超极限1000开始引入1800M网40%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1009%45%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20017%50%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

19、度超极限130023%54%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40029%57%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50033%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60038%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70041%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80044%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190047%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200050%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210052%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220055%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230057%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

20、度超极限240058%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250060%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2600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话务密度超极限61 / 583.2.2 双频网的优化原则根据容量指数可大致将 1800M 网络的优化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局部连片引入1800M网络,吸收局部热点区域的高话务;中期,加大1800M网络建设力度,在市区全覆盖,分流 900M 网络话务,提升网络质量;后期,加厚 1800M网络的连续覆盖,更多分流 900M 网络话务量,成为吸收话务的主力,并在特高话务区域进行 1800M 街道站的建设,实现网络话务下沉,进一步增强话

21、务吸收能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900M/1800M 的频率复用系数均不低于 12。2、1800M 网络应在热点区域实现连续覆盖。 1800M 网络应与 900M 共址建设。在现有站址无法满足 1800M 网络连续覆盖时, 1800M 基站可选择合理的新站址,以实现 1800M 网络的连续覆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 业用途3、 新建室分小区(非住宅小区)可考虑采用 1800M 作为信源。4、900M/1800M双频网应共BSC、共LAC组网。5、对于 900/1800M 频率均资源紧张的城市, 应申请新的 1800M 频率资源,6、缓解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无线网络质

22、量。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双频网络都为共址中层站时, 由于频率传播特性的差异, 在工程参数设置上,尽量避免二者的覆盖差异,同时可选择 1800M 吸收小区内层话务量, 900M 网络吸收小区外层话务量。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2.3 双频网参数设置原则1 、 重选和切换原则终端优先驻留 1800M 网络,优先在 1800M 网络发起呼叫;900/1800双频网之间应避免频繁重选和切换;在 1800M 网络连续覆盖区域,切换应在 1800M 网络内部进行;1800M 网络无法连续覆盖时,应能及时切换到 900M 网络。2、 邻区设置原则900M 小区邻区设置:主要定义 9

23、00M 小区以及共站的 1800M 小区,必要时根据需要添加周边少量 1800M 小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1800M小区邻区设置:在1800M网络连续覆盖区域,除共站的900M小区外以1800M邻区为主;1800M网络无法连续覆盖时,应添加 周边一圈900M邻区,以保证在1800M弱覆盖情况下能及时切换至900M 网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24双频网业务承载原则1、双频网络中的900M和1800M网络应同时承载语音和数据业务;2、合理分流900M网络业务量到1800M网络,实现与频率带宽相适应的 业务承载,避免出现 900M忙而1800M空闲的情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24、,勿做 商业用途3.3立体网络优化原则立体网络建设优化的目标是以空间换容量,通过容量的立体化吸收来降低干扰,从而改善网络质量,主要应用于极高话务区域。传统网络立体四层结构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高层站,中层站,街道站和室分站。高层站一般在35米以上,中层站在20到35米左右,街道站一般在20米以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层站2二中层站低层站低层站低层站室内站室内站图3.3-1立体网络示意图JL中层站1、高层站高层站的天线高度远高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一般在35米以上。覆盖范围内涵盖了多个中层站的基站。高层站对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低,一般作为农村、郊区的广覆盖,或在城市中部分高层建筑多的区域建

25、设, 解决高层建筑的覆盖和频率干扰问题。 原则上在高话务密集城区, 应将高站逐步拆除或降低其天线高度(不超过 50 米,并且不高于周边基站平均高度 15 米以上)。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中层站中层站的天线高度略高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在 20 到 35 米左右。覆盖范围一般在几个街区范围内。中层站一般作为城区的广覆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 用途3、低层站低层站的天线高度低于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一般在 20 米以下。天线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低层外墙、裙楼或低层飘台天面等处。覆盖范围仅为一条街道、 一条街道的一部分或某建筑物室内。 低层站对频率使用效率较高, 一般作为吸收热点 话务,

26、同时可补充室内深度覆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室内站室内站结合分布系统,吸收室内热点话务,减轻室外站的业务压力,降低室外站的载波配置和同频干扰,提升网络质量。以今年 WLAN 大规模建设为契 机,按照 GSM900M、1800M、TD 、WLAN 共用室内分布的原则进行室分建设 和改造,系统建设和改造要以同时满足多网覆盖效果为目标。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 商业用途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优化原则如下:1) 信号边缘场强及外泄边缘场强要求:原则上,GSM室分信号-85dBm, TD室分信号 -85dBm 且 C/1 >-3dB 外泄强度要求:原则上,建筑物 10 米外处,接收到

27、GSM 室分信号 <-90dBm或比室外主小区低 10dB,接收到TD室分信号w 95dBm 或比室外主小区低 10dB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信源要求室内话务应由室分系统吸收 ,同时分布系统的改造和新建需要考虑900M, 1800M, TD-SCDMA , TD-LTE 和 WLAN 多网络建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保证高层建设高层部分的话音质量,可以采用高层1800M作为信源,底层 900M 作为信源 高层建筑的分布系统的建设中,根据话务需求和建筑物内部隔离度,在大楼内适当分逻辑小区,增加话务吸收能力3) 邻区关系原则上,除覆盖大门、停车场等出入口的室分小区

28、外,其它室分小区与室外小区设置“只进不出”的单向邻区关系,减少室内与室外 之间的重选和切换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 直放站应用原则 除电梯、地下停车场等容量需求小的信号盲区外,原则上避免直放 站作为信源 对于直放站覆盖的容量需求较大的区域,应用微蜂窝、宏蜂窝或分 布式基站进行替换 在传输、机房等配套设施不到位而不得不使用直放站的场景,应尽 快完善相关设施,待具备条件后应根据实际场景替换成微蜂窝、宏蜂窝或分布式基站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于城区隧道、风景区等以覆盖为主要需求的覆盖区内的直放站, 原则上避免使用无线宽带直放站,依据条件采用宏基站、分布式基 站、GRRU、光纤直

29、放站设备进行替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原则上,在使用直放站时, 每个小区最多只能带 1 个无线直放站或 3个模拟光纤直放站 原则上禁止直放站级联、直放站和干放级联,禁止使用大功率直放3.4 频率优化原则在频段划分中应对 BCCH 频点采用更大的频率复用系数,并使用一组独立的频率组,如 900M 频点高段中的连续 19个至 24 个频点,对于 25M 1800M 频 谱资源, BCCH 频点数可适当增加到 30 左右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数据业务信道的分配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常用的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共用同一频段、 动态分配数据业务信道的方式; 第二类是为数据业务指定专用频段

30、的 方式。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动态分配数据业务信道策略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共用同一频段、动态分配数据业务信道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业务信道分配策略。 这种方式灵活简便, 但是不能避免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信道间的互相干扰。通过现网数据(包括基础数据、话务量、 MR 数据)建立 的干扰矩阵, 对频率方案中干扰值进行排序, 这样可以根据各小区话音和数据业 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策略选择频率方案,并且可以通过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数据业务专用频段划分策略数据业务对话音业务质量的影响原因在于数据业务下行满功率发射对周边小区话音信道带来的同邻频干扰。若在全网频率规划时限定

31、数据业务/话音业务各自的专用频段,则可以控制数据业务对话音业务带来的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在目前全网数据业务流量剧增的背景下,保证用户感知。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由于数据业务信道下行没有功控、同时也没有话音信道的不连续发射功能,若保证话音信道和数据信道满足同一载干比要求, 数据业务信道间的干扰实际上 将大于相同频段上的话音信道。 数据业务专用频段划分减小了业务信道频率资源池,可能导致 TCH 复用距离降低, 因此该策略仅适用于数据业务需求高、 EDGE配置较高的区域中需要优先保证话音质量的情况。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5 网络结构分场景优化原则不同场景下的建筑物特点、用户

32、分布行为各不相同,对于无线网络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差异, 对于不同的场景需要有针对性的优化原则和优化方法, 通过 合理的结构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5.1 大型商务圈1) 建筑特点及用户行为CBD 或类似大型商务圈,写字楼、宾馆酒店等高层建筑物密集从垂直空间资料个人来看,高、中、低等各个区域的业务量都很大,窗边发生业务的概率高。 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网络问题室内网络容量压力大,高层窗边区域的室外信号杂乱、干扰严重。3) 优化策略高层站:吸收室外话务,控制覆盖范围。室分站:提升高层质量,充分吸收发生在室内的高话务,减少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重选和切换,

33、高楼室分系统采用双频网分层覆盖, 实现高层站和室分站点 频率隔离。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优化措施高层站:利用建筑物的阻隔或高增益的电子下倾天线,严格控制覆盖范围;室内站:米用1800M室分覆盖室内咼层,提升咼层质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隔离和双频网进行多室分小区设置;原则上除覆盖大门、停车场等出入口的室分小区外,其它室分小区与室外设置“只进不出”的单向邻区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笋0ft1800高层站r-图3.5-2大型商务圈场景立体网建设示意图3.5.2商业区1)建筑特点及用户行为购物场所密集的步行街、商业区,建筑物楼层不高,室内结构隔离度好, 室内和室外都有密集人群。2

34、)网络问题室内和室外的网络容量压力都很大、,用户移动频繁。3)优化策略中层站:吸收道路上的车辆等快速移动的话务。街道站:用1800M作为信源,吸收人行道上的室外高话务。室内站:充分吸收发生在室内的高话务,减少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重选和切 换。4)优化措施街道站:应在建筑物的低层外墙、裙楼等处建设1800M街道站。室内站:利用建筑物内的隔离和双频网进行多室分小区设置;原则上除覆盖大门、停车场等出入口的室分小区外,其它室分小区与室外设置“只进不出”图3.5-2商业区景立体网建设示意图 *aEK的单向邻区关系。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3b i«oo$3.5.3校园1)建筑特点及用户行

35、为建筑占地大,楼宇众多且密集;日间教学楼区域、晚间学生公寓区域语音及数据业务均繁忙。2)网络问题超高话务以及密集室分群导致室分和室外宏站频率规划困难,室分之间干扰严重。3)优化策略中层站:吸收室外话务;室内站:提高频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室分之间干扰。4)优化措施室内站:采用“频段空间隔离法”进行室分站的建设;原则上除覆盖大门、停车场等出入口的室分小区外,其它室分小区与室外设置“只进不出”的单向邻区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图3.5-3校园场景立体网建设示意图. E5r3.5.4居民区1)建筑特点及用户行为情况复杂,结构多样,高低不一,环境各异;用户对话音质量要求高,但又反对建设室分

36、,日益增高的服务要求和对射 频系统的担忧构成一对矛盾。2)网络问题居民住宅小区解决方案受制于业主态度、投资规模、 素制约,套用简单室分模式很难解决住宅小区网络问题。途复杂的环境等多种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中层站:吸收室外话务和室分无法覆盖的室内话务;在黑直放密集区域用3)优化策略1800M作为中层站的信源。小区分布系统:做好有效的深度覆盖。4)优化措施小区分布系统:在地面或楼顶安装美化天线;电梯厅和楼道灯公共区域安装天线覆盖;CATV电缆合路;泄漏电缆方式覆盖城中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图3.5-4居民区场景立体网建设示意图4? .->3.5.5展馆、交通枢纽1)建筑特

37、点及用户行为层高很高,单层面积很大而空旷,有较大的室外广场;室内和室外都有密集人群。2)网络问题室内和室外的网络容量压力大;由于室内空旷,室内分区之间边界较难控制,重叠覆盖区域大。3)优化策略高层站:在需要特殊保障的场景,可临时作为容灾备份(例如大型体育场 馆、展会等)。中层站:吸收道路上的车辆等快速移动的话务。室内站:充分吸收发生在室内和室外广场的高话务。4)优化措施室内站:室内采用高增益的定向天线,平层横向分区,并叠加 1800小区;在出入口、停车场、广场等建设 1800M室外天线,形成“大室分”充分吸收话务;原则上除覆盖大门、停车场等出入口以及广场的室分小区外,其它室分小区 与室外设置“

38、只进不出”的单向邻区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n1800室夕咲线覆 龜盖广场淳车场和! O岀租车候车处1800室外天钱 覆盖广场d图3.5-5场馆、交通枢纽场景立体网建设示意图分层室内分布 gflnisoo 小区4网络结构评估体系4.1网络结构组成根据对网络影响的不同以及特性网络结构的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覆盖:站址布局、天线高度、天线方向角、下倾角;可通过覆盖指数评 估其合理性,包括重叠覆盖系数等;2、容量:载波在空间上、业务上的分布;容量结构应与业务分布相适应并随之进行调整,可通过容量指数评估网络的容量情况,包括话务密度、双频网平 衡系数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39、频率:频率模型、频率方案;频率方案决定了网内干扰以及话音质量,可通过频率干扰指数来评估频率方案是否最优,包括同邻频干扰强度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同样影响网络结构的系统参数(例如重选和切换参数也影响小区覆盖边界) 对网络结构影响的程度较弱,参数调整只是覆盖、容量和频率调整后的补充。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2覆盖指数计算方法理想网络的覆盖可以用“不多不少”来概括,就是覆盖刚刚好。所谓“多” 就是过覆盖,“少”就是弱覆盖,总体就是要求 精确覆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目前900M网络发展阶段,由于选址难度较大,部分区域的弱覆盖现象仍 存在,但只是局部的问题。更多的是过覆

40、盖。 现网中多小区过覆盖就形成交叉覆 盖,随着频率复用系数进一步降低,会加剧同邻频干扰,提升网络干扰底噪,例 如以前-95dBm通话良好,而现在-90dBm通话质量恶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覆盖的好坏,主要由网络规划来决定,当网络建设完成后,覆盖的优化调 整主要由天线挂高、方向角和倾角的局部调整。更大范围的调整必须通过网络规 戈U和工程建设来完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覆盖指数主要评估小区的覆盖状况,覆盖指数反应了无线环境对信号传播的影响,同时也反应了基站平面布局和站址高低变化引起的无线覆盖的变化。覆 盖指数主要由重叠覆盖度、小区冗余覆盖度、基站布局偏差系数、基站高度偏差 系

41、数等组成。主要通过 MR数据和扫频数据进行计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4.2-1基于扫频数据的覆盖指数表序 号指数名 称公式描述物理含义参考值及优化方法1道路重 叠覆盖 度指道路上弱于最强信 号12dB范围内且电平大于-90dBm的小区数基于扫频数据,该指数 路段统计反映了该路段 有多少个强信号小区在 同时覆盖;小区级统计 反应了服务小区覆盖区 域平均有多少个强信号 小区在同时覆盖重叠覆盖度超过5的路 段或小区暂定为过度覆 盖路段或小区,优化方 法详见5.2章节2小区冗 余覆盖 度该小区在道路上满足 相关条件且非最强小 区的采样点数/该小区 在道路上满足相关条 件的总采样点数(含最

42、强)基于扫频数据,该指数 反应了小区信号是一个 强信号,但不是最强信 号的比例,如果该值越 大,说明潜在的越容易 影响其他小区当达到85% (建议),说 明该小区的覆盖范围控 制得不好,需要调整覆 盖,控制对其他小区的 干扰。优化方法详见5.2 章节表4.2-2基于MR数据的覆盖指数表序 号指数名 称公式描述物理含义参考值及优化方法1重叠覆 盖小区 数指在服务小区的测量 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 度差-12dB的样本点 的邻区的个数(且样本数占全部样本点的占 比超过5%基于MR测量报告数据, 指服务小区内存在多少 个邻小区的强信号样本点占比门限5%可以 调整2小区重 叠覆盖 度服务小区所有邻区在 服

43、务小区s的测量报告 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基于MR测量报告数据, 该指数的值域是【0,11, 数值越大,表示该小区当达到70%暂定为过度 覆盖路段或小区差-12dB的样本点数之和和服务小区 MR测 量到的所有n个相邻小区的样本点总数的比值在有效覆盖区域内与其 他小区信号的交叠越 多。极限是1的话,标 识该小区的覆盖可以被 周围其他小区的覆盖代 替表4.2-3基站布局高差覆盖指数表序 号指数名 称公式描述物理含义参考值及优化方法1基站布 局偏差 系数邻区基站与中心基站 站距的标准差,用平均 站距归一化中心基站和邻区基站站 距均匀程度,一般而言, 基站布局偏差系数较 小,说明该基站站址布 局合理、均匀,

44、反之, 说明基站布局不合理。门限值需要进一步落实2基站高 度偏差 系数中心基站和邻区基站 平均站高之差,用邻区基站平均站高归一化中心基站和邻区基站站 咼均匀程度,一般而言, 基站高度合理性系数绝 对值较小,说明该基站 咼度与周围基站咼度落 差比较小,站高合理, 反之,说明基站高度不 合理,当系数为正,值 越大,说明该站为高站, 当系数为负,值越小, 说明该站越矮。门限值需要进一步落实1、道路重叠覆盖度通过道路扫频数据进行计算。道路重叠覆盖度指道路上弱于最强信号 12dB范围内且电平大于-90dBm的小区数(含最强信号小区)。该指数反映了该路段有多少个强信号小区在同时覆 盖,道路重叠覆盖度超过5

45、的路段暂定为过度覆盖路段。该值可以以小区粒度输 出,例如小区A的重叠覆盖度平均为5,表示在小区A的覆盖区域内还有其余5 个满足条件的强信号进行覆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重叠覆盖度的值越大,表明该路段或者该小区覆盖的信号越杂乱,越容易出现越区覆盖、交叉覆盖,越容易产生干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小区冗余覆盖度通过道路扫频数据计算。小区冗余覆盖度=该小区在道路上满足相关条件且非最强小区的采样点数/该小区在道路上满足相关条件的总采样点数(含最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相关条件是指信号电平高于-80dBm和弱于最强信号12dB的组合。该指数反应了小区信号是一个强信号,

46、但不是最强信号的比例,如果该值越大,说明潜 在的越容易影响其他小区,当小区冗余覆盖度达到 85%时(建议),认为是高冗余覆盖率小区,说明该小区的覆盖范围控制得不好,需要调整覆盖,控制对其他 小区的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重叠覆盖小区数通过MR测量报告数据进行计算。Xsi(i2dB)为邻区i在服务小区s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的样本点数Xal1为服务小区MR测量到的所有n个相邻小区的样本点总数定义:Xsi(i2dB)/Xall5%(门限可以调)的邻区的个数即为该服务小区的重叠覆 盖小区数。表征的意义:该指数表示服务小区内存在多少个邻小区的强信号。4、小区重叠覆盖度通过

47、MR测量报告数据进行计算。Xsi(i2dB)为邻区i在服务小区s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的样本点数n送 Xsi(i2dB) yXa"为服务小区MR测量到的所有n个相邻小区的样本点总数定义:,既服务小区所有邻区在服务小区 s的测量报告中出现且信号强度差12dB的样本点数之和和服务小区 MR测量到的所有n个相邻小区的样本点总数的比值。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表征的意义:该指数的值域是【0, 1】,数值越大,表示该小区在有效覆盖区域内与其他小区信号的交叠越多。极限是1的话,标识该小区的覆盖可以被周围其 他小区的覆盖代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基站布局偏差系数

48、理想的站址布局,就是基站呈等间距的蜂窝状分布。在实际网络的建设中, 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是每一个基站都能选到理想位置, 这就造成了基站布局稀疏不均,有的区域两个基站很近,有的区域两个基站很远。站距太近的区域,往往没资料容易导致两个小区覆盖交叠面积过大,甚至越区覆盖。站距太远的区域, 有主强信号,覆盖比较杂乱,甚至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太小,导致弱覆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了衡量基站布局引起的网络结构问题,我们引入了基站布局偏差系数, 通过该系数来量化基站布局的合理性。该系数是通过平均站距归一化邻区基站与 中心基站站距的标准差来表征(该指数主要考虑中高层基站,室分和底层站不纳 入计算)。资料

49、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z (Di-D)2基站布局偏差系数=V r / D其中:n为中心基站的第一圈邻区基站的数量, 第一圈邻区基站就是直接与中心基 站覆盖相交的基站。Di为第i个基站和中心基站之间的站距n_2 DiD为中心基站的平均站距,即n个第一圈基站与中心基站距离的算n术平均。图4.2-1基站布局示意图一般而言,基站布局偏差系数较小,说明该基站站址布局合理、均匀,反之,说明基站布局不合理。6基站高度偏差系数高站覆盖范围广,吸收的话务量多,矮站覆盖差,吸收话务能力弱。当一个区域,基站高度参差不齐、落差比较大时,造成覆盖控制困难,常常高站信号会越过矮站,造成越区覆盖,在网络规划建设时,应

50、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如下图:差系数(该指数主要考虑中高层基站,室分和底层站不纳入计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站高度偏差系数=(h-H)/H其中:h为中心基站的高度n_ Z HiH为n个第一圈邻区基站的平均站高nH i为第i个邻区基站的站咼n为中心基站的第一圈邻区基站的数量,第一圈邻区基站就是直接与中心基站覆盖相交的基站35米30米20米画EwT !图4.2-3 基站咼度布局示意图 2 在网络规划建设时,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一般而言,基站高度合理性系数绝对值较小,说明该基站高度与周围基站 高度落差比较小,站高合理,反之,说明基站高度不合理,当系数为正,值越大,说明该站为高站,当系数为负

51、,值越小,说明该站越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3容量指数计算方法通过容量指数分析话务承载合理性。在本指数的定义中,由于考虑到宏站 网络容量和站距与布局相关,室内分布系统考则相对独立,不受上述因素影响,所以在容量指数中,主要考虑宏站部分的容量指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容量指数的目标是通过容量指数,来评估和判断全网或者某块区域的网络承载能力和话务承载,以此为依据,作为引入1800M网络的条件。引入区域的概念是由于容量指数对于单个小区来说, 相邻小区之间话务模型都不尽相同, 所以引入区域的概念,来消除单个小区带来的问题,区域可以手动定制,比如将中关村西区作为块区域,作为对网络容

52、量考察的区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引入区域后,可以通过容量指数来衡量 900M和1800M双网的话务平衡情况。在容量指数中,包括两个指数,即区域话务密度和区域双频网平衡系数。 表4.2-2容量指数表序 号指数名称公式描述物理含义参考值及优化方法1区域话务密度区域内的宏站话务量/区域 面积单位面积话务量参考值参见表 3.2-2 “双频网建设参考对 照表”优化案例方法详见5.3.1章节2区域双频网平 衡系数1800M话务量/( 1800M话务量+900M话务量)1800M话务量业务比例无线利用率峰值超过 80%且双频网无线利 用率差值超过40%时 认为该区域存在双频网负荷不平衡3业务平衡

53、系数忙时每线话音话务量(全速 率+ 半速率)/ (数据业务信 道TBF复用度)数据和话音业 务比值比值在一定区间内认 为数据话音业务较为 平均,优化方法详见话音优先的网络资 源配置和优化策略4区域平衡系数区域内各小区忙时每线话音 话务量(全速率+半速率)* 数据业务信道TBF复用度的 均方差区域内各小区 业务波动情况优化方法详见5.3.3 章节1、区域话务密度话务密度的最小核算单位是小区的话务密度,由于话务密度的特性是由业 务量和小区覆盖面积决定,所以考察单个小区的话务密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入区域话务密度的定义来解决上述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区域话务密度就是将特定场景内的基站作为一个考察区域,来衡量此区域 的话务密度。也可以以一个 BSC或者多个BSC为特定区域来考察该指标。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话务密度的定义如下:区域话务密度-区域内的宏站话务量(EH)区域面积(km2)在区域话务密度的定义中,只考察宏站的话务量,分布系统吸收话务量由于不受站距的限制,所以不再本定义在考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区域话务密度结合该区域平均站距,就可以用来考察该区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