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同步练习_第2页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同步练习_第3页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同步练习_第4页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同步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7 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夯实基础典型题1、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其主要元素是A.锡.铜 C .金铅2、我们的祖先大约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的技术是在A . 18000 年前 B . 4000 年前 C . 2100 年前 D . 1000 年前3、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A.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 其代表作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5、青铜器的用途广泛,可有用来食器酒器乐器兵器教具A. B . C . D .6、有关青铜器和青铜艺术的表述不

2、准确的一项是A.青铜器中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艺术珍品B.观赏青铜器物上那些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C.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D.青铜立人、青铜树等出土于三星堆,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7、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A.河南 B .湖北 C .四川 D .湖南8、夏商西周时期的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A.奴隶主B.贵族C.奴隶D.平民9、商代青铜器中,有很多大型鼎器,此类器物的是用来A .盛酒.煮饭.装饰.祭祀10、商朝的青铜器是由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锡B.金、银、铜C.铜、锡、D.铁、锡、1

3、1、以下制作青铜器的工序中, 正确的是打破范具,对器具进行表面加工将铜等矿石为熔化制作陶制范具塑成泥模将铜液注入范具A B C D 12、下列青铜器中,最能体现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是A 司母戊大方鼎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青铜盘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3、古代社会以铜为金,所以青铜器的主要元素是A.金B. 铜C. 铅D. 锡14、在夏、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地位十分重要,表现在生产方面军事方面生活方面外交方面A.B.CD15、“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这里的铜指的是A 铁器B.青铜器C纯金兵器D纯银兵器16、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时期,即A 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创新题按照出现

4、的年代排列正确的是17、下面的三幅图片, 反映了我国手工业或工具的发展历史,A .B.C.D.18、下列的器物中,不属于商周时期的是A19、有这样一段图片的解说词: “它出土于湖南,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此图片中的青铜器应是A 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D.青铜面具20、右图是青铜神树,1986 年 8 月出土,造型为一树状,上有神鸟。原树高384Cm,3 簇树枝,每簇 3枝,上有 27个果实和 9 只鸟,可能是“九日居下枝”的意思。此文物出土于山东大汶口A .河南殷墟B.四川三星堆C.陕西西安D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21、下列属于“三星堆”文

5、化代表的是司母戊鼎青铜立人像四羊方尊青铜神树A.B.D.22、青铜器的艺术价值都体现在图案优美统治者用来祭祀整体结构美观造型奇特或雄伟纹饰讲究,线条丰富,AB.CD.23、欣赏下列图片中的青铜器物,回答相关问题请回答:( 1)查找资料,看看上面图片中是什么青铜器物,它们都有何作用?2)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对我们有何启示?24、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特有的青铜器、特有的造型工艺与鲜明的民族特色文明于世, 是我国古代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面一组有关青铜器的问题。请回答:1)计算一道跟铸造司母戊鼎有关的应用题:商代一个用来熔化青铜的坩埚的容积是0.0014 立方米,

6、现在要铸造一个高 1.33 米,长 1.1 米,宽 0.8 米,重 875 千克的大鼎,一次烧注成功,请计算:需要多少个坩埚(每立方米的铜重8900 千克)?如果一个坩埚需要4 个人的话,至少需要多少人能力合作铸造?2)通过计算,你对司母戊鼎的制作有何认识?3)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而数量最大的是青铜礼器。青铜礼器大多烽是王室与贵族祭祀时使用的器皿。夏、商、 西周时代的青铜器上有复杂的纹饰,这些纹饰或与贵族的祖先、神灵崇拜有关,或与他们的权力、财产有关。有的青铜器上还刻有文字、纪念祖先、记录赏赐或王命。依据以上内容,谈谈你对青铜器的综合认识。探究题25、阅读下列材料也推动了科技与铸造过程中

7、的流动人是万物之灵,古代工匠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社会的进步。红铜又称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OC,铸造的器物硬度差,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入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1%的C.刻有甲骨文 D.史学界称之为司母戊鼎铅,熔点可降低 43OC;加入10%的锡,深点可降低 73OC;若加入20%的锡,熔点可降低 193°Co同时,硬度也可以提高。红铜的布氏硬度为35,加入5%到7%的锡,硬度就增高到 50到65;加入9%到10%的锡以后,硬度可达到70到100。另外,加入铜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得到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

8、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铜 铅合金)和锡青铜(铜锡合金)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 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几个世纪。请回答:(1) 你能说出什么叫青铜器吗?你能否列出青铜器这种合金的原料?(2) 我国早在什么时候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的铸造技术?(3)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这种合金相对于纯铜的优点?A.硬度高B.熔点低C.流动性好、便于铸造D.重量轻E.节约成本、工时 F.外观美丽优点:(4) 古代工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青铜冶铸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这对于今天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聚焦中考典型题26、( 2006年邵

9、阳市)关于右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商代遗物B 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27、( 2006 年河南省)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商朝 B .秦朝C.西汉 D .唐朝28、(2006 年资阳市) 下列四幅图片中,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代表29、( 2005年宜昌市) 巨大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畜牧业发达D.铁器开始出现30、( 2004 年青岛市)“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 1959 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出土殷墟的是A

10、 .青铜立人像B.司母戊鼎C.编钟D唐三彩开放研究典型题31、 1999 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 56 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意 56 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你能说出几个含有“鼎”字的成语吗?为什么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这样重视鼎”?去寻找你生活环境中的“鼎”吧。参考答案夯实基础典型题1、B 2 、 B 3 、D 4、B 5 、B 6 、B 7 、D 8、C 9 、D 10 、C 11 、D 12、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3、 B 14 、A 15、 B 16 、 B创新题17、C 18 、A

11、 19 、B 20 、B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21、C 22、B 23、(1)图一是青铜镜;图二是钺,一种兵器;图三是编钟,一种打击乐器;图四是盘,种盛水的器物;图五是鼎,既是一种食器,又是一种礼器;图六是爵,一种酒器。(2)生产工具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4、(1)解:8900 X =(千克)875十=(个)71 X 4=284(人)答:需要坩埚约 71个。至少需要 284人能力合作铸造。先计算出一个坩埚可以熔化多少千克青铜,就可推算出需要的总坩埚的数量。由此可知,光熔铜烧铸就需要284人,再加上制模、翻范、拆范后的修饰以及运输管理等,总计至少需要 300人。(2

12、)司母戊鼎制作规模宏大、工艺高超。体现了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3)青铜器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 更是一种精神产品,既有实用价 值,又有艺术价值,它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探究题25、( 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原料有铜、锡、铅的混(3)青铜的优点:合物。(2)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ABCF( 4)青铜技术的高超,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科技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应该重高科技,重视实践,通过实践不断进步。(此题学生可自由发挥,切合题意即可)青铜是铜、 聚焦中考典型题26、C 27、A 28、D 29、A 30 、B 开放研究典型题31、成语:一言九鼎、冋鼎中原、钟鸣鼎食、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足而三、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鼎镬刀锯、鼎镬如饴、鼎鼎大名、鼎鼎有名、鼎分三足等等。鼎,既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悠久而辉煌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象征。鼎在古代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