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_第1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_第2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_第3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_第4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案 任课教师:李云霞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年级:四 学科:数学 任教老师:李云霞周次教学内容所用课时备注1四则运算42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43运算定律44运算定律45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清明节6小数的意义和性质47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机动48三角形3劳动节9三角形、机动410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1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机动412机动、图形的运动(二)413图形的运动(二)3儿童节14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415数学广角鸡兔同笼3端午节16复习417期末考试4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1、2)周 任课教师:李云霞课题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课型新

2、授课时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能复述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运算两步式题。3、能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思想教育要点: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同一性。教学重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用递等式来运算两步式题。教学难点: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教法选择:小组合作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 口算训练125+75= 178-78= 540+160= 343-43= 45+55=598-98= 64+36= 256-56= 320+680= 137+63=二 新课探究1.加减法的意义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

3、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2)让学生根据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 1142+814=(3)为什么要用加法呢?什么是加法呢?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让学生根据例1中的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依次出示例1的(2)、(3)题(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

4、铁路长多少千米?(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依次出示(2)、(3)的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什么是加法呢?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3.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根据814+1142=1956 1956-814=1142 1956-1142=814小组内讨论: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生展示汇报:和 = 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即时小练习:3页的“做一做”,练习一的2题。三巩固练习练习一的1、3、4、5题四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课

5、堂检测1.填空:( )+725=910 ( )-520=137 873-( )=1982.计算并验算。179+365= 349+563= 476-99= 757-98=3.一本故事书有340页,小明读了一些,还剩下97页没有读,小明读了多少页?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设置预习案(见练习册第3页第1、2、3题)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四、检查预习落实情况(学生汇报)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1

6、、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 4=12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7、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8、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4、你知道0的哪些运算?六、课堂练习教材练习二(1-6)括号(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2出示问题: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7×230    (2)17525×4(3)40÷46    (4)4818÷23课件辅助,

9、显示结果:(1)7×230    (2)17525×4(3)40÷46    (4)4818÷2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

10、设: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对比方案:(1)12×2+4×2(2)(12+4)×2(3)12+4×26比较方案:(12+4)×2和12+4×2的区别。(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预设:生:运算顺序不同(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预设: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

11、面的。(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1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合唱组:6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预设: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 64÷(12+4)×2          方

12、法二: 64÷(12+4)×2)方法三: 64÷(12+4)×2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1)方法一: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2)方法二: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3)方法三: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

13、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  板书:   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6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有信心试一试吗?7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8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64÷(12+4)×264÷16×264&

14、#247;3229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10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11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1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古拉特首先使用的。中括号“    ” 是公元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在以后的学习中

15、还会用到大括号“    ”,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1 基础练习。P9做一做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360÷(70-4×16)(2)158-(27+54)÷92综合练习。P11  练习三  3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72-4×6÷3          6000÷75-60-10(72-4)×6÷3&#

16、160;       6000÷(75-60)-10(72-4)×(6÷3)    6000÷75-(60-10)(1)独立解题。(2)交流结果。(3)对比说明计算顺序。3发散练习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1)32×800400÷25  先减再乘最后除。(2)32×800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3)32×800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五)拓展知识,评

17、价总结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预设:生:做事要有顺序、要团结协作。租船问题(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中央3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播放歌曲伴奏)预设:生:让我们荡起双桨2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预设:生:北海划船3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

18、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板书:租船问题)(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出示问题: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预设:人数:30人小船租金:20元/艘大船租金:35元/艘小船人数:4人/艘大船人数:6人/艘3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怎样租船最省钱?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5学生反馈:预设:生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预设:生:第二种方法可行,因为用20÷4我们可以计算

19、,35÷6我们还没有学过。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8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9合作交流:(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预设: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问: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1?(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预设:60÷6=5(只)35×5=175(元)10比较方案: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生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生2:全租小船,但有1条小船只坐了2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再省钱?11问: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

20、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出结果。预设:生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生2: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1师: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预设:生: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2师: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预设:生:可以再次调整试一试。3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6条小船和1条大船是最省钱的?4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5反馈交流: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预设:生:先假设,

21、再调整。2介绍假设策略:(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2问:通过问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预设:生:老师人数:14人学生人数:326人大车承载人数:40人小车承载人数:20人大车租金:900元/辆小车租金:500元/辆问题:怎样租车更省钱?3问:了解了信息,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预设:生:计算人数时别忘把老师算上。4独立计算,集体交流:预设:假设都租大车:326+14=340(人)340÷40=8(辆)20(人)(8+1)×900=8100(元)假设都租小车:340÷20=17(辆)17×500=8500(元

22、)调整:8辆大车,1辆小车900×8+1×500=7700(元)(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1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问: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口算复习加减法的计算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学生先思考,再小组内讨论结合具体的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课的开始,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算”本身,应该在具体情境当中予以应用。计算不是单独割裂的,而是一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