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_第1页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_第2页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_第3页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_第4页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 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利用现代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解读古诗文如道德经、中庸、孟子等书,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公理解释体系,能议论、衡量、评定、辩析、分析和说明事理,这种文化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说理,是对人类社会公理解释、价值取向的说理,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 关键词】:传统文化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从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到目前为止,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175

2、 所, 分布在 156 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 年,全球将建成500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逐渐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文化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文而化之,化自身, 然后化家庭,然后化社会,化的过程,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 “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 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作为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古诗文是语文 教学的重点。全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

3、 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 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 视古诗文,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基于 此,本文从古诗文常见的三类文章着手, 从一个 全新的视角来看看古诗文的教学中对传承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一)诸子散文德行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 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反映着不同学 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形成各具 风采的诸子散文。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 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 出,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华民 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

4、比的影响。可以说,儒 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 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 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 久而 久之,形成了以论语为先导的老子、庄 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优秀文 化著作,尤以论语中的篇目学得做多。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克 己复礼为仁。(论语 颜渊)”这些语文课本 中常见的句子无不昭示出孔子的仁学”思想。从 仁”的本义上说,爱人”就是 仁”的最本质、最 基础的意义,也是做人的最高原则。儒家伦理思 想自经孟子、荀子依据孔子思想发扬光大而形成 体系后,遂使儒家伦理思想之内涵及实践要点

5、亦 更加充实明确,可归纳为重品格,行仁道,推忠 恕,讲中庸,倡王道,勉实践。这种文化体系的 形成有助于今人更系统的学习和发扬。一九九一 年五月间,台湾地区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曾邀集 两岸知名学者举行过一次书面聚谈会,其结论 是:濡家的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是可以起 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伦理道德,正是儒家思想 的核心,同时也能切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之所 以有此共识,主要是因儒家思想核心 一伦理道 德,不仅可用于古代而且还适用于现代, 此种宜 古宜今放之四海皆准的思想,如果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实践,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自会由我们的努力而提早实现。譬如韩国的现代化就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

6、代化。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 “仁政 ”、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 “恕道 ”;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 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 "精神, 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 "、 "尚贤 "、 "节用 ";道家的“少私寡欲 ”

7、、 “道法自然 ”;法家的 "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所以, 在对古诗文尤其是诸子散文的教学中, 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二)唐宋诗词情溢四方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李 清照,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沿 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说话,向我们呈 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现出唐宋诗 词在传统人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灵魂难言的欣 悦和洗礼。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华夏民族崇尚友道珍惜人 伦形成一种风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 是一种不但在空间

8、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 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 高尚的情感。王勃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说明只要世界上有真 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么即使在天涯, 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李白与王昌龄的关 系不错,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李白写过一首诗, 寄托自己的一往情深: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 直到夜郎西”。芙蓉楼送辛渐是这一类诗中 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作于王 昌龄官江宁丞之日,诗人正遭谤议,送挚友远行, 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又是与朋友 和亲人们的共勉之词。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下阕中写词人送走了

9、朋友归来后的感受,秋雨晴时泪不晴”,词人面对荧荧的灯儿,听窗外绵 绵的秋雨,友去的失落感让词人难以自持,恐怕 是雨停了,泪水也不会停。在唐宋诗词中,这种 人文性的体现并不是客观、静止的,孤立、冷峻 的,而是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的, 动态的探寻的 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诚与恒久。 友情 厚重,恋情也缠绵。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字字珠矶的警策 之语,闪耀着人文的熠熠光芒,像这种追求自由, 歌颂爱情,体现人性真爱的诗词数不胜数。 有白 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 理枝”;有柳永蝶恋花中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10、。恋情缠绵,亲情更深沉。唐代 漂阳县尉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慈母的深情厚爱,亲切感人。王 维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至今。中国文化之所以重视情感,是因为国人自觉地意 识到,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内 在需要,人而无情,不可以为人,但情感是理性的,它提倡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怀。唐宋诗词 中,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友情、恋情、亲 情,如同醇酿,让人沉醉,代代飘香。(三)明清小说海纳百川 有意思的是,尽管小说地位历来不及诗词散文, 可是在中国社会,一个受过初级以上教育的人, 大概不会不知道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

11、楼梦;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中间,这些小说的普及率更可以肯定地说超过了 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的诗篇。在普通的中国 人的历史观、伦理观、人生观、社会观里面,笔 者相信可以随处轻易地发现传统小说的影响,且 其影响未必就比孔子、孟子、老子要小。举一个 例子,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开篇有一首词,这 首词从来不曾入选任何一本词选,但词中所隐藏 的文化观一一那是一种对人世的悲凉感触与历 史文化的自然而然的混合物,在普通中国人心中 所刻下的痕迹,未必会比任何一本著名的史书 小。至今仍在生活中活跃的熟语,像 三十年河 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都可以和这 首词的基调相印证。即使不经过五四新文化运 动,传统小说

12、也是中国文化里的活跃因素, 在中 国普通大众包括读书人中间一向有着很高的普 及率和很深的影响。毫无疑问,谈到中国社会、 历史和文化,决不能忽视小说。而鲁迅中国小 说史略的诞生翻开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全新的一 页,给小说研究带来了历史的眼光和审美的视 野,有了鲁迅,传统小说也就变成了我们和中国 历史、文化联系的一条纽带。我们会从小说里读 到我们的前人和前世,也就是中国的历史和文 化。一部红楼梦,涉及到了地域文化、民俗 文化、民族文化和性文化许多问题,著名学者周 汝昌先生就曾说过“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 部文化小说。”就拿选进课本里的林黛玉进贾 府举例,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其宏伟的 外观,讲究的布局

13、展示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文 化。而众多人物的华丽登场,更透视了贾府这个侍礼之家”的至尊至贵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 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 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 得的通俗读本。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而我们在教学中精选、精读、精讲优秀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精神重要环节。我们与学生一道读论语,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我们与学生一道读唐宋诗词,读得热血奔涌,读得神清气爽,读得闲适恬静;我们与学生一道读明清小说,读成忧国忧民,读成海纳百川,读成世事练达。这就是我们在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