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县201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x x 县 财 政 局二一三年十二月十日目 录一、项目背景及编制依据.1二、项目区概况.1(1) 基本情况.1(2) 自然状况.2(3) 水资源.3(4) 社会经济状况.4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四、水资源状况及供需平衡.9(1) 水资源现状.9(2) 水资源供需平衡.10(3) 供需平衡情况.13五、区域布局与开发重点.14(1) 区域布局.4(2) 开发重点.14六、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构成.15七、开发任务与项目安排.16八、具体治理措施与投资

2、安排.17(3) 水利措施.17(4) 农业措施.20(5) 田间道路.21(6) 林业措施.21(7) 科技推广措施.21(8) 其它工作及措施.22九、效益分析.23(1) 经济效益.23(2) 社会效益.24(3) 生态效益.25十、项目实施和运行管护.25(一)项目实施.25(二)工程管理与维护.31十一、投资投劳审查意见十二、小麦优产高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十三、项目区位置示意图文件xx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xx县财政局 社农开办201319号 xx县农综办xx县财政局关于呈报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xx市农综办、财政局:根据xx省财政厅关于编报

3、2014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豫财发201366号)要求,通过实地勘察和规划设计,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分析论证,编制完成了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区位于xx县xx镇西南部,项目区涉及2个行政村,人口0.1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0.06万人,耕地面积0.15万亩。项目计划总投资223.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39.5万元,省财政配套48万元,市财政配套7.7万元,自筹资金28万元。计划新建机电井 18眼并配套;整修疏浚排水渠道10条,长15km;新修排水建筑物40 座;新建蓄水塘1座;输电线工程:安装变压器 2台/套,架设高压输电线

4、路 1.5 km,埋设电缆线7.5 km;埋设地下输水管道8.6 km,购置潜水泵 18台/套,购置输水软管5.2km。改良土壤 0.05万亩;整修田间道路10条,长15km。共植树0.41万株。小麦高产开发技术示范项目1 项,技术培训2期,印发技术资料100份。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07万亩,新增节水农业面积0.15万亩,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到0.1万亩;新增优质粮食24.6万公斤,新增其它1.11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5万元,合作社会员人均增加550元。现随文呈报,请审批。 附件:xx县2014年农

5、业综合开发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x x 县 财 政 局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日主题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报告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3年12月10日印发 共印(20份)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 施 方 案 一、项目背景及编制依据为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今年中央财政拨付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根据xx省财政厅关于编报2014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豫财发201366号)精神,我县在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201

6、4年度项目区进行全方位的现场勘察和科学的规划设计、分析论证,编制完成了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二、项目区概况(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xx省西南部,xx盆地东北部边缘,地处东经11228至11316,北纬3247至3309之间。东与泌阳县接壤,西和xx区毗连,北与方城县交界,南同唐河县为邻。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县城距xx市45公里。辖15个乡镇,244个行政村(街),1213个自然村,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万人。地形属垅岗平原向平缓平原过渡地区。大体为六岗四平少量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海拔711米,最低

7、海拔103米,距南郑高速30公里,S240、S333省道纵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安排在xx县xx镇南部,距县城25km处,属鸭河口灌区效益范围,东依xx镇镇区,北邻S333省道,西以xx区为界,南以xx镇的王蛮村为界。涉及xx镇的xx、xx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0.1万人,耕地面积0.15万亩,人均耕地1.5亩。(二)自然状况1、水文气象项目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条件较好,有利于各种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平均无霜期227天,年均光照时间2187.8小时,年均降水量900

8、mm。但降水年际、月际变幅较大,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旱、涝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2、地形地貌项目区总的地势较为平坦,社干二支渠由北向南灌溉,地势平坦,水流南北分流,地面平均坡降在130011500之间,项目区总面积0.17万亩,耕地面积0.15万亩。3,土壤项目区土壤为砂礓黑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土壤PH值5.3-7.9之间,生产性状良好,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73g/kg,含氮量平均为0.88 g/kg,速效钾100 -150mg /kg,过速磷10-20mg /kg,耐旱耐涝,适种作物广,属高产旱作土壤。(三)水资源项目区水源主要有水库供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四部分:水

9、库供水:xx鸭灌区灌溉水源主要由xx市鸭河口水库提供。鸭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后现库容为13.6亿m3,兴利库容9亿m3,按75%设计灌溉保证率年可向xx县供水8000万m3。白桐社干二支渠每年可向项目区水库供水量49.11万m3。地表水: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7.38万 m3,可利用量一般年份只有12.00万m3,偏旱年只有3.22万m3。地下水:项目区浅层地下水,理论可开采量约205.38万m3,一般年份开采量为123.21万m3,偏干年份为120.72万m3。过境水:主要是白桐社干二支渠及其支流,据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408.8万m3,一般年利用水量9.00万m3,偏干旱年份可用量为7.23

10、万m3。项目区属唐河流域、鸭河口灌区。根据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75%保证率时可利用水资源181.86万m3, 需水量55.73万m3;灌溉保证率50%时,可利用水资源186.83万m3,需水量36.43万m3。因此项目区的水资源能够充分满足项目区灌溉需求。由于项目区远离城镇和工业区,项目区浅层地下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按有关化学指标综合分析,水质可作为人畜直接饮用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 (四)社会经济状况1、项目区的人口及劳动力xx县辖15个乡镇,244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万人,农业劳动力29.4万人。项目区所在的xx镇,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

11、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农业劳动力2.35万人。涉及xx镇的xx、xx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0.1万人,耕地面积0.15万亩,人均耕地1.5亩。2、 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和粮食主产区,但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生产水平低下,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68%。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耕作不科学,大型农机连片作业率低,土壤耕层浅,作物轮作不合理,易受重茬和病虫害影响,产量低,效益差。2013年项目区粮食总产量81.6万公斤,粮食平均单产340公斤。3、 基础设施(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为鸭河口灌区白桐社干二支渠,社干二支渠设计长度1.2km,引水流量1.13 m

12、3/s,有效灌溉面积 0.3万亩, 各类建筑物10座,其中桥 5座,水闸 6座。渠道为土渠、社干二支渠贯穿项目区全境。二支渠为排灌合一渠道不能自流灌溉,只能做为补充水源渠道,再加上渠道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下游土渠冲淤严重,部分渠段已被恢复为农田,建筑物损毁严重现象,造成渠道输配水矛盾突出,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内现有灌溉渠道1条(其中:支渠1支,长1.2 km,)完好率20%,排水沟10条,长15 km,排水沟淤堵率达70%;田间各类建筑物11座,完好率50%;机井5眼,已全部报废,无法修复利用;田间道路10条.长15 km,全部为土路。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标准低且损

13、坏严重,沟道淤堵排水不畅,路面较窄且为土路。这些问题程度不同地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迫在眉睫。2014年规划所涉及的xx镇是xx县粮食生产主产区,鸭河口灌区的效益区,灌区自开灌以来,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农业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灌区骨干工程方面更为严重,干渠、支渠工程可以满足一般通水要求,但与节水灌溉的要求仍相差很远,支渠险工未从根本上进行有效治理,渠道末端已被恢复为耕地,支渠现状渠道水利用系数仅在0.30.3

14、5之间,标准较低;部分渠段损坏、堵塞等,以致通水困难,效益面积衰减。项目区内的渠道建筑物,经过多年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水闸闸门、启闭机老化锈蚀,甚至无闸门、无启闭机,部分建筑物布局不合理等。机井大多为浅水井,遇旱天无法灌溉,不能发挥效益,上述情况都与节水灌溉的标准相差很远。 项目区多年来一直受旱、涝灾害的困扰,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手段,将项目区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 ,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渠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机化

15、、科技优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将彻底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对项目区进行治理改造是当地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以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是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民主和法制意识,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由于项目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科学种田水平低,因此在该区加大对农业适用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结构调整的培训,加大对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加大对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16、培育新型农民,促使科技长入农业,显得尤为重要。3、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综合开发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的根本性任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加大高标准农田 建设力度,积极引导项目区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引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把项目区建设成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引领区。通过项目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实行订单农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

17、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与促进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且水资源充足。项目区相对集中,土层、质地易于改造,灌溉水源有保证,地下水储量丰富,农作物增产潜力大,通过综合开发,项目区可全部变成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粮食年可净增24.6万公斤。(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民开发积极性高涨。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xx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挥部,将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公开向群众承诺要办的实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

18、日程。开发乡、村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一号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各项开发措施落到实处。(3)施工管理经验足,办事效率高,组织有保障。通过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锻炼出一支善管理、懂技术、综合业务能力强的项目管理队伍,有能力保证项目实施工作顺利完成。同时有多支农综开发优秀施工企业,为建设一流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县乡财力充裕,资金配套能力强。(5)项目区交通能源支持力强,社会化服务健全,技术服务有保证。(6)群众基础好,项目区群众充分认识到了提高科技含量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的重要性。(7)通过

19、在该区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5万亩,年节约用水10万m3,为项目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证,从而使项目区的水资源利用走上可持续利用道路;(8)通过改变该区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可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该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50元;(9)各级领导对农业综合开发非常重视,部门协调能力强,为项目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四、水资源状况及供需平衡 (一)水资源现状:项目区水源主要有水库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四部分。项目区水源总量多年平均水资源量690.62万m3,其中外来水49.11万m3,地表水27.38万m3,地下水205.38万m3,过境水408.8万m3。

20、多年平均可利用量180.08万m3,外来水45.41万m3,地表水5.48万m3,地下水123.20万m3,过境水8.99万m3。水库水以每年的冬小麦和大田秋作物灌溉季节引水为主,但灌区水利用率不高,支渠及以下工程硬化率低,建筑物老损严重,跑、冒、渗、漏现象突出,特别是田间渠道配套不完善,大水漫灌灌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地表水主要为唐河及支流水,项目区地势平坦,修建的拦蓄工程较少,已修建的塘堰坝在抗旱灌溉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但由于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蓄水量下降,现状利用率较低。地下水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是项目区目前开采的主要水源。过境水主要是掉枪河水,较丰富,但80%都集中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可利用

21、率较低过境水在项目区边沿,只是在干旱时利用抽水电站进行临时抗旱。由于项目区远离工业区,地表水无污染源,浅层地下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嗅,按有关化学指标综合分析,水质可作为人畜直接饮用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二)水资源供需平衡1、可供水量根据项目区水资源的分析计算,结合项目区不同地貌类型、河流沟溪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定不同分区的水资源可利用系数。灌区水利用系数选用0.8。地表水可利用系数:沿河平原0.2。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系数:沿河平原补给条件好,浅层地下水丰富,采用0.6 。过境水可利用系数:沿河平原主要利用移动式小型抽水泵,其水量利用系数取0.025。根据计算,xx镇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75%时,

22、水资源用量为1220.54万m3,亩均610.27m3。水资源可利用量列表计算表 单位:库水、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5m3乡镇项目保证率P%水资源量可利用系数可利用量亩均可利用量xx镇库水多年平均49.10.839.2919.60地表水多年平均27.370.25.472.73P=50%24.000.212.006.00P=75%16.080.23.221.6地下水多年平均205.340.641.0620.53P=50%205.340.6123.21410.67P=75%201.200.6120.7260.38过境水多年平均408.800.0228.994.49P=50%360.180.0259

23、.004.50P=75%241.320.037.233.62根据计算,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180.08万m3,亩均 99.42m3;P=50%可利用水资源量113.92万m3,亩均56.99m3;P=75%可利用水资源量111.00万m3,亩均55.03m3。2、现状需水量农业灌溉需水量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xx县西部粮食主产乡镇xx镇境内,农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豆类,芝麻。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按现有情况并结合项目实施后的结构调整作出规划。种植比例:小麦90%,玉米70%,大豆20%,杂粮5%,复种指数1.85。项目区作物种植品种和气候条件与鸭河口

24、水库灌区非常接近。根据xx市鸭河口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的农田灌溉实验资料(1993-2008年),本次规划供需平衡计算,采用鸭河灌区农业用水同保证率的灌溉水定额。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如下表:xx县不同保证率净灌溉定额表 单位:m3/亩县名保证率典型年净灌溉定额xx县P=50%1990175.3P=75%1992259.3P=95%1996314.3xx县2014项目区农田灌溉需水量计算表 单位:耕地面积 万亩 灌溉定额 m3/亩 水量 万m3 乡镇耕地面积农业灌溉需水量净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需水量P=50%P=75%P=50%P=75%xx镇0.15175.3259.30.832

25、.8648.61生活需水量计算项目区涉及2个行政村,2013年人口1000人,大牲畜350头,小牲畜1000头。引用xx省人畜饮水定额,现状人畜用水定额为:人 0.05 m3 /人.天;大牲畜0.05 m3 /头.天;小牲畜0.03 m3 /头.天。生活需水量计算见表4-10项目区生活需水量表 单位:人口 人 牲畜 头 用水定额 m3 /天.人(头) 需水量 万m3镇生活需水量人口大牲畜小牲畜 合计2013年用水小计2013年用水小计2013年用水小计人口定额大牲畜定额小牲畜定额xx镇10000.051.833500.050.6410000.031.103.57(三)供需平衡情况项目区水资源总

26、量186.83万m3,其中灌区供水49.11万m3,地下水123.2万m3,地表水5.48万m3,过境水9.04万m3。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结果见表4-11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 单位水量 万m3水平年乡镇保证率需水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余 缺生活农业灌溉合计外来水地下水地表水过境水合计余缺2010年xx镇P=50%3.5732.8636.4349.11123.205.489.04186.83150.4P=75%3.5752.1655.7349.11120.724.827.23181.86126.13 五、区域布局与开发重点(一)区域布局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安排在

27、xx县xx镇南部,距县城25km处,属鸭河口灌区效益范围,东依xx镇镇区,北邻S333省道,西以xx区为界,南以xx镇的王蛮村为界。涉及xx镇的xx、xx2个行政村。(2) 开发重点 根据xx省财政厅关于编报2014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通知(豫财发201366号的要求,我县2014年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重点做到三个突出:1、以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突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计划打配机井18眼,配套200QJ32-52/4水泵18台,架设高压输电线路0.5km,地埋电缆7.5km,地埋管道8.6km,输水软管5.2km。开挖疏浚排水沟长15km;新建蓄水塘1座,新修维修排水渠系建筑

28、物40座。2、以改善生产和生态条件为重点,突出道路和林网建设。在项目区新修水泥路1条长2km,田间生产路9条长13 km,做到晴雨畅通。同时在道路两侧各栽两行杨树,共植杨树0.3万株,辛夷树0.11万株,彻底改变项目区生态环境状况。3、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突出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在项目区培训农民100人次,使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农业适用技术,重点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0.1万亩,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六、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构成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关规定

29、和精神,结合我县实际,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面积0.15万亩,项目总投资223.2万元。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如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来源由中央、省、市、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构成。1、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95.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39.5万元,省投资48万元,市投资7.7万元)。2、群众自筹28万元(投工折资28万元)。通过宣传发动,项目区群众自觉投入工程建设中,累计出万工日折资28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折资主要用于项目区沟道疏浚和田间道路整修等工程建设任务。总投资中,水利措施140.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62.9%;农业措施3.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1.3%;田间道路5

30、7.4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25.9%;林业措施8.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5%;科技措施5.6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2.5%;其他工作及措施8.78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9%。七、开发任务与项目安排我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0.15万亩,通过打井配套,新建渠道,新建桥涵、开挖沟道、整修道路、植树造林等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以粮食、油料为主的农产品产量。在项目区安排布局时,主要做到:一是与xx县粮食核心区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中长期规划相结合。二是与往年项目建设的质量效益

31、相结合。三是连片成方,形成规模。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实行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以便形成规模优势。四是乡村干部要求开发的积极性高,并有一定的干事创业能力。五是与粮食生产相结合。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努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安排在xx县xx镇南部,距县城25km处,属xx灌区效益范围,东依xx镇镇区,北邻S333省道,西以xx区为界,南以xx镇的xx村为界。涉及xx镇的xx、xx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0.1万人,耕地面积0.15万亩,人均耕地1.5亩。8、 具体治理措施与投资安排xx县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

3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面积0.15万亩,项目总投资223.2万元。中央财政投资195.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39.5万元,省投资48万元,市投资7.7万元)。群众自筹28万元(投工折资28万元)。总投资中,水利措施140.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62.9%;农业措施3.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1.3%;田间道路57.4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25.9%;林业措施8.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5%;科技措施5.63万元,占工程总投资2.5%;其他工作及措施8.78万元,占工程总投资3.9%。(一)水利措施1、建设内容 (1)机电井工程:新打井18眼,配套200QJ32-52/4水泵18台,架设高压输电线

33、路0.5km,地埋电缆7.5km,地埋管道8.6km,输水软管5.2km。(2)新修维修排水渠系建筑物40座(其中:251.2桥10座、351.5桥10座、拱桥20座)。(3)新建蓄水塘1座。2、建设标准(1)通过科学规划灌排工程,合理布局硬化灌溉渠系和机电井布局、整修排涝沟渠、配套田间桥涵等设施,疏浚排水沟渠,埋设地下输水管道,输变电线路工程配套,灌溉保证率达到75%,排涝系统设计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2)、推行科学的灌溉制度。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节水灌溉示范区地埋管道设施配套完备,综合装备效率达到相关

34、规范标准。(3)机电井项目区新打机井与原有机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轮灌周期不超过7日,新打机井定位靠近路(沟)边6米左右,井与井之间的距离200-215m,平均单井灌溉面积70亩。机电井工程建设按机井建设规范SL256-200执行,设计井深70m,机井内径40cm,出水量不小于每小时30吨,含沙量小于万分之一。做到井、泵、输电设备、井台、井盖配套齐全。井台采用C20砼现浇,外形为正方形,连长为1.5m,总高40cm,高出地面30cm。井台上方为1.2m1.2m1.0m钢筋砼井堡,水泵直接配备在机井内。3、输变电线路配套(1)项目区新打机井实现井井通电,架设和埋设的输变电线路安全使用,符合国标及

35、电力部门设计标准,低压线路采取地埋方式,线沟深度为100cm,宽度符合埋设要求。终端控制设备安装在井堡内。(2)变压器配备和选型符合总电容的需要,按照电业部门统一标准建设砖混结构变压器房,建设规格为5m3.5m4.6m。4、低压管道输水工程(1)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地埋管使用内径90mm、壁厚2.7mm、压力达到0.32mpa以上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原生管材,平均每亩埋设管道420m,埋深1m,管道接口处严封不渗漏。(2)管道埋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埋设路线通直整齐,纵横成网,距路、沟边1米以外。合理设置出水口,两个相邻出水口相距35米,规格统一,样式一致,布设合理,纵横有序。出水口设置保护装置,

36、保护装置安装牢固,外形端正,护桩周围回填夯实,外表喷涂白色涂料和农开工程标志。5、排水沟渠(1)项目区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与主要沟河相贯通,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建筑物配套齐全,完善斗、农、毛沟系,建筑物配套齐全,排水沟渠的设计做到沟随路走,重点排涝地区项目一路两沟,一般排涝地区项目一路一沟。(2)排水沟设计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1020年一遇。排水网络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斗排沟深1.5m以上,底宽0.51.0m,边坡1:1;农排沟深1.01.2m,底宽0.40.6m,边坡1:1;施工达到“三面四线”,坡顺、底畅、深够。桥、涵、闸等建筑

37、物布局合理,整齐划一,精巧耐用。排水工程设计13天设计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天田面无积水。 (二)农业措施(1)建设内容土壤改良0.05万亩。(2)建设标准通过生物覆盖、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消除或逐年减轻土壤障碍因素,土壤质地结构良好,保水保肥,适耕期长,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3) 田间道路 1、建设内容 项目区新修20水泥硬化道路1条,长2km,路面宽7m,;硬化宽度为4m,厚度为18cm,铺设10cm的碎石垫层,硬化路两侧路肩均为1.5m,整修田间土路9条,长13km,路面宽5m;田间土路两侧路肩均为1.0m。2、建设标准(1)农田道路设计布局合

38、理,路路相通,交通便利,耕作方便,并与乡、村道路相连接;路面平坦、顺直,路弓明显。田间道路分干、支两级,支路与干道相连,主要支路进行土路整修压实;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路面砼硬化,保证晴雨畅通,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机通行。桥涵和农机下田设施要配套完善。(2)密度合理,宽窄适宜。项目区机耕路总长度达到15km,其中;硬化道路达到2km。主干道宽不低于7m,支路不低于5m。主干道每侧1.5m路肩,支路每侧1.0m路肩,路面中弓高于路边10cm以上,路面高出地面0.4m左右。路面平整无坑洼,雨天无积水。(3)硬化道路施工符合行业技术标准。水泥硬化的路面宽度为4m,路面厚度为18cm,铺设10c

39、m碎石垫层。 (四)林业措施(1)建设内容项目区营造防护面积0.13万亩,购栽杨树0.3万株,辛夷苗种植1180株。(2)建设标准林网布局与沟、渠、路、林建设协调一致,达到网格规范,树种适宜,林相整齐。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农田网格控制面积为250300亩(即每万亩不少于35个网格)。实现有路必有树、有沟必有树,同一条路或同一条沟栽植同等级和同品种的树木,栽种树苗一级优质苗以上。主干路,主要树种杨树胸径在4厘米以上,苗高5米以上,生产路,胸径在3厘米以上;株距不超过2米。项目区内道路和主要沟渠两侧都要植树,主干路一路两沟栽4行树,一路一沟栽2行树。所有植树用白石灰水涂

40、白,高1.2米,并成一条直线。项目区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使有害风速降低12级,增加抗干热风能力,减少农作物倒伏和田间水分蒸发强度。项目区实现林茂粮丰,环境优美的新景象。(五)科技推广措施(1)建设内容小麦高产开发技术示范项目1 项,主要内容为:1、引进良种:豫麦949、矮抗58; 2、推广配方肥;3、病虫害科学防治和化学除草;4、技术培训2期,每期50人共100次,印发技术资料100份。(2)建设标准 小麦冬前化学除草,使用它隆加苯磺隆;小麦生长中后期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红蜘蛛、锈病、白粉病、小麦吸浆虫、粘虫、麦蚜等。 (六)、其它工作及措施其他工作及措施投资8.78万元,占总投资的3.9%,

41、全部为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项目工程招投标和项目公示等方面。九、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将达到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07万亩;年节水量10万立方米。项目实施既改善了生产条件,又优化了群众生态环境,项目完成后将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农田排灌条件,将较大改善,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显著增强,项目区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将达到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高导向、高效益的农业示范区。同时大力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使

42、项目区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复种指数将由目前的150%提高到185%,根据测算,项目区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0.13万亩,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项目区年新增粮食产量24.6万公斤,新增油料1.11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5万元,农民人均增加550元。(2) 社会效益 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07万亩,新增节水农业面积0.15万亩,新增优质粮食24.6万公斤,新增油料1.11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5万元,农民人均增加550元。项目的实施,不但为项目区农民提供了短期和长期就业,而且还将促进项目区劳动力的转移。

4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农民直接参与工程建设,根据初步统计预测,在项目建设期间,将增加短期就业2000人。项目建成后,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种植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可节约大量劳动力,剩余劳力可以从事其它产业或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门路和渠道更加广泛。项目的实施,将会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包括农技推广、植保、农机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在项目区的推广应用。项目区的良种覆盖率、机械化率、病虫害防治率等都将比项目前有较大幅度提高。项目建设不仅会为项目区农业及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了项目区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还将为非项目区发展树

44、立发展的样板与规模,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3) 生态效益 项目将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13万亩,改良土壤0.0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0.15万亩,大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由项目前的6%提高到10%。农田林网防护体系的建立,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农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同时,林木的增加还可绿化、美化环境,满足板材业、造纸业对林木的需求,达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开展培训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耕作,秸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等,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搞高0.1个百分点,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或生物农药,科学合理用药,大力推广生物防

45、治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有机肥料的使用量。这些措施,将会大大减轻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田土壤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提高农产品品质,优化生态环境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十、项目实施和运行管护(一)项目实施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制订项目规划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项目要求,制订实施方案,在规划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性、可行性和持续性。一是镇村建立由领导、技术人员和农民代表参加的规划组,深入田间地头,定区域、定模式、定工程、定投资,做到一次到位。二是在实地勘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组织水利、林业、农业部门制定

46、规划,要求有文有图有表,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是规划体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形成一个村一个特色,项目区成规模,取得合理规模效益,杜绝项目安排“撒胡椒面”现象。四是规划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做文章,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大力发展主导和优势产业,提高项目区农业效益。2、大力宣传,群众参政,增加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在项目规划前,通过召开项目村群众大会,向群众反复讲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开发的目的和要求,开发区群众应享有的权力和应尽的职责及义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保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齐心协力搞好农业综合开

47、发;同时结合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认真推行“一事一议”工作法,将项目实施地点、方案、内容交给群众充分讨论,并征得项目区三分之二以上群众签字同意后进行规划实施。通过深入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筹资、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在项目区干部群众中形成了想项目、干项目、促发展,为确保项目工程顺利完成,营造了良好氛围。 3、将严格实行“九项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实行“九项制度”,增加透明度,加大监督力度。九项制度是:项目法人承诺制:在项目实施前,项目乡镇的主要领导和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对县开发办公室、县财政局就项目建设内容、完成工期、工程质量、群众集资投劳等重要事项做

48、出书面承诺,确保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由县开发办在县电视台发布公告,公布年度开发任务、投资规模、项目法人、项目区位置、主要建设内容、投标单位、建设单位等情况,并且在项目村设立固定公示栏目,对项目规划方案、建设内容、农民筹资投劳方案、投资完成情况等予以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按照农综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程序面向社会进行招标,公平、公正、公开选择有资质、有信誉、有实力施工队。项目物资采购数量较多的要实行公开招标,较少的实行邀请招标。项目验收时,被检查验收单位必须有工程预算、标书、招标公告或邀请涵、评标报告、施工合同、开工报告等相关资料。工程监理制:由市里统一

49、招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一是县开发办和项目所在乡村严格按照监理标准和要求,密切配合监理单位搞好工程监理工作。二是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在监理公司监理的基础上,聘请农业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为义务监督员,采取工程监理和义务监督相结合的办法,随时监督工程施工,实行全天候工程跟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项目工程任务。资金报账制:所有农综开发资金都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县成立由开发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参加的农综开发资金监督管理使用小组,对上级财政资金、本级配套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和群众集资实行全程监控,严禁资金的滞留挪用、虚

50、假配套、虚假集资、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等违纪行为,并堵绝大额现金支出和白条列支等现象。项目责任追究制:为强化项目责任意识,县乡都严格执行评估论证、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的责任追究制度。凡市级及市级以上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都跟踪问责,一查到底。对相关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将实行重罚。村民议事制:在立项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劳情况,让村民代表充分讨论签字同意方可立,项建设。在工程规划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群众筹资投劳实行一事一议,按受益面积以户为单位公示筹资投劳标准,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项目竣工验收制:农业综合开发竣工

51、项目验收由农发办组织财政局、会计事务所、监理公司、设计单位、项目区乡镇、村民代表等相关单位人员,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申请验收时须提供申请验收报告、工程预(决)算、工程竣工图,竣工图上须标明工程建设内容、工程量及工程设计图等。对照资料实行现场定点、对号进行验收。对工程质量不过关、不合格的坚决不验收,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后再进行验收,强化工程项目竣工质量验收,有效杜绝“豆腐渣工程”。 工程管护制:在项目区内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列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内容,严格管护制度,明确群众参与工程管理的责任。与此同时,建立管护队伍,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使工程项目得到有效保护。4、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该项目工程是多行业参与、多渠道投资、多形式联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建立领导责任制。县乡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项目乡镇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项目实施前订立书面承诺意见,确保不折不扣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否则坚决落实追究制度。二是建立工作分析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集县、乡、村联席会议,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落实措施。三是建立检查验收责任制。主要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