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2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3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4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推断题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FeC3、CaC2、NazCQ、Na2SC4、NaCI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确 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步骤H: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 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1)步骤II中产生的气泡是 _ (填化学式) 。(2)_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 _,可能含有的是。【答案】CO2Na2CO3、Na2SO4NaCI【解析】【分析】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

2、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混合物中一定没有FeCl3,因为氯化铁的溶液为黄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二者不 能共存,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 稀盐酸,沉淀部分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一定 不含氯化钙,因为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沉淀部分消失,则沉 淀为硫酸钡和碳酸钡,所以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不能确定的是是否含有氯化钠,据 此分析即可。【详解】(1)据分析可知,步骤II中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N

3、a2CO3、Na2SO4;可能含有的是NaCl。【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 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2.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BaCQ、CaCO、NaOH、CuC2、NazSQ和Ba(NO3)2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确定其组成,现做实验如下: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沉淀A和无色滤液B。2取洗涤干燥后的A固体19.7g,滴加过量稀HNO3,固体全溶解,溶液变蓝且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10.0g固体。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Q,产生白色沉淀。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_ 沉淀中滴加稀HNO3,溶液变

4、蓝的化学方程式是 _ 。(2)_ 固体A中_ 含有BaCQ,含有CaCC3(选填 一定” 不一定”或一定不”)(3)_滤液B中通入CO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_。(4)原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答案】CU(OH+2HNO3= CU(NQ)2+ 2出0不一定 一定CQ+2 NaOH+ Ba(NQ)2=BaCQJ+2NaNQ+ H2O NseSQ【解析】【分析】BaC6 CaCQ难溶于水,NaOH与CUC2生成能溶于酸的蓝色沉淀CU(OH)2,NaeSO和Ba(NQ)2生成难溶于水的BaSQ白色沉淀。沉淀A洗涤干燥后加稀硝酸全部溶解,溶液变 蓝且有气体生成,可知沉淀中一定有CU(OH

5、R,定没有BaSQ,则原固体中一定有NaOH、CuCb,可能有NaeSQ和Ba(NQ)2中的一种,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Q,产生白色 沉淀,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Ba(NQ)2,定没有NaeSO。沉淀A中加酸生成的气体通入足 量石灰水中产生沉淀,可知原固体中有BaCQ、CaCQ中的一种或两种。【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沉淀中滴加稀HNO3,溶液变蓝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2HNO3=CU(NQ3)2+ 2出0。(2)根据分析知,沉淀A中一定含Cu(0Hb,可能含BaCQ、CaCQ中的一种或两种,根 据元素守恒列比例式,若原固体中含BaCQ,设BaCQ质量为x,BaCO3 C02 CaCO31

6、97x197 = x100 = 100g若原固体中含CaCQ,设CaCQ质量为y,CaCO3 C02 CaCO3100100y10.0g100 y=y=10.0g10010.0g固体A19.7g,且含有CU(OH)2,结合以上计算,可知固体中一定有CaCQ,定没有BaCQ。(3)滤液B中通入C02生成白色沉淀,可知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Q+2 NaOH+Ba(NO3)2= BaCQU +2NaNC3+ H2O。(4)根据分析知原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NaeSQ。【点睛】10010.0gx=19.7g本题有

7、一定难度,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常见离子的颜色是解题关键。常见有颜色的离 子有:铜离子蓝色、铁离子黄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高锰酸根离子紫红色,根据离子颜 色、常见物质溶解性及相关计算可推断物质成分。3.如图A-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的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常温下为液体,F是一种难溶性 的蓝色固体(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 合价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3)_ 写出另一个F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答案】(1)A水F Cu(OH)2(2)黑色固体变为红色,且有水珠出现(3)Cu(OH)2+H2SQ=CUSQ+2H2O复分解反应【解析】

8、试题分析: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且A是一种液体,说明F是氢氧化铜,而A是分解后得到的水,同时E是氧化铜,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 气,氢气能够和氧化铜反应得到水和铜单质,说明C是氢气,而E是氧气,二者反应得到 水。带入后符合题意。考点:物质的鉴别4.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F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_A_,D,F.H(2)_写出G+EH的化学方程式:.(3)_ 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答案】CaCO3Ca OH2CuOCu OH22NaOH+CuSO4=Cu OH

9、2+Na2SO4灭火剂【解析】【分析】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A高温生成B和C,则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D,D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应 生成G,则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详解】(1)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s,A高温生成B和C,则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D,D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 OH2,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则H是 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 OH

10、2,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应生成G,则F是氧化铜CuO。(2)E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G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G+EH的 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 OH2+Na2SO4。(3)A高温生成B和C,则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D,D和碳酸 钠反应生成E,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物质B的一种用途灭火剂。【点睛】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H是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F和稀硫酸反应 生成G,则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氧化铜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一”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

11、种物质,T”表示两种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其 中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如果过程 所加的试剂为稀硫酸,反应过程的现象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答案】H2做导线 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置换反应【解析】【详解】(1)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2,故答案为:H2;(2)(3)(4)咼温C+2CuO 2Cu+CQfA物质的化学式为(2)红色固体单质为铜,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做导 线,故答案为:做导线;(3)反应为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是:黑色粉末逐

12、渐消失,溶液由 无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4)氧化铜要转化为铜,一般要使用还原剂碳或氢气,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 碳;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咼温答案为:C+2CuO 2Cu+CQf;置换反应。【点睛】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熟记一些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性质判断属于哪种物质.如根据密度 最小判断是氢气,根据红色金属单质判断是铜。6.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 _(填名称),I物质的名称是: _

13、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_ ;D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答案】氢氧根离子氯化亚铁Fe+CuC2=FeC2+Cu CuC2+2NaOH=Cu(OH匕J+2NaCI+2【解析】【分析】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则A为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C为盐酸;G为蓝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G) 般由氢氧化钠与可溶 性的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所以B、D分别为氢氧化钠或铜盐中的一种,C(盐酸)能与B反应生成E和F,B与D反应生成F和G(氢氧化铜),所以B为氢氧化钠,E为水,F为氯化钠,则D为氯化铜;A(铁)

14、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与D(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H为氢气,I为氯化亚铁,J为铜。【详解】(1)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填 氢氧根离子;由分析可知,I为氯化亚铁,故填氯化亚铁。(2) 由分析可知,反应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Cl2=FeCl2+Cu;生成G(氢氧化铜)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铜,故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写为:CuCl2+2NaOH=Cu(OH)2J+2NaC。(3)反应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是铁与氯化铜反 应生成

15、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 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属于复分解 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故填;物质D为氯化铜,其中得到金属元素为铜,铜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7. A、B、C 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T”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B为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为(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则C物质的类别_ (填一定”或不一定”)为氧化物;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答案】O2CQ+Ca(OH2=CaCOJ+H2O不一定2HCI+Ca(OH)2二CaCJ+2H2。(合理 即可)【解析】【分析】(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 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可知A是二氧化碳,B可以为氧气,E为碳酸钠;二 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为盐酸;

17、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铵盐和碱反应可以产生氨气,且D能够和盐酸反应,因此D为碱,如氢氧化钙,则E可以是盐酸与碳酸氢铵等反应产生的氯化铵;盐 酸能够转化为B,B能够和C反应,因此C可能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铁等,B可能为氢气,据此完成相关的问题。【详解】(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可知A是二氧化碳,B可以为氧气,E为碳酸钠;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B为氧气,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

18、)2二CaCO3+H2O;故填:氧气;CO2+Ca(OH)2=CaCO3+H2O。(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为盐酸;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铵盐和碱反应可以产生氨气,且D能够和盐酸反应,因此D为碱,如氢氧化钙,则E可以是盐酸与碳酸氢铵等反应产生的氯化铵;盐 酸能够转化为B,B能够和C反应,因此C应该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铁,B可能为氢气,因此C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故填:不一定;2HCl+Ca(OH)2=CaCl2+2H2O。【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

19、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 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Q溶液、BaC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Q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Q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 _。(2) 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

20、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_(填化学式)。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_ 。A Ba(OH溶液B AgNQ溶液C MgD酚酞溶液【答案】产生蓝色沉淀H2SO4Bad?=BaSO4:;2HCINaClC【解析】【详解】(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Q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Q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2溶液。CuSQ溶液与Ba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Q溶液与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故填:产生蓝色沉淀(2) 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21、,再分别滴加BaC2溶液,能与BaC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 BaC2=BaSQ0+2HCI;故填:H2SQ+ BaC2=BaSQ0+2HCI(3)根据反应可知,氯化钠为反应产物,且可溶解在水里,故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NaCl;将五种溶液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铜元素全在氢氧化铜沉淀里,滤液里无铜离 子,试管中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说明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加入硫酸钠后没有明显现 象,说明滤液中没有钡离子。A、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加入氢氧化钡后可能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B、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因此加入硝酸银后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C、

22、溶液中没有氢离子,因此加入镁后没有明显现象,故符合题意;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液中没有氢离子,滤液呈碱性或中性,所以加入酚酞可能会有明 显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填C9.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酚酞、碳酸钠、硝酸钡等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实验B+DB+CD+CD+E现象产生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溶液变红1写出溶液B、C中溶质的化学式:B_,C_。2写出溶液D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_ 将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22.8g溶于水,再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23、的碳 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 (结果精确到0.1%)。【答案】H2SO4Ba NO32Na2CO3Ba NO32一BaCO?山2NaNO362.3%【解析】【分析】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为稀硫酸和碳酸钠,则B、D分别为稀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物质中两两混合,溶液变红的有氢氧化钠+酚酞、碳酸钠+酚酞,应为D+E溶液变红,所以D为碳酸钠,E为酚酞,B为稀硫酸,D+C产生沉淀,所以C为硝酸钡,A为氢氧化钠。【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B的化学式为H2SO4,C的化学式为Ba(NO3)2;D为碳酸钠,C为硝酸钡,D与C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24、:Na2CO3Ba NO3 2一BaCO3S2NaNO3(2)氯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设氯化钙的质量 为x.CaCL +Na2CO3=CaC03+2NaCI111106x 100g 10.6%111106r=100g 10.6%x=11.1g所以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11.1g=11.7g71氯化钙中氯元素的质量为-71x100% 11.1g=7.1g,11135 5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出2x100%O 2Cu+2fSQ+O2 =2CuSQ+2H2O或CUO+HSQ=CUSQ+H2O)波尔多液11:1【解析】【分析】C的溶液是蓝色溶液,故C是硫

25、酸铜,则丙是铜,B和C能制成农药,故B是氢氧化钙,E通电能生成常见气体甲和乙,故甲是氢气,乙是氧气,E是水,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D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A是二氧化碳,H是氧化钙,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由分析知,甲是氢气,化学式为H2;H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CC2=CaCOj+H2O;反应是硫酸和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CU+2H2SO4+O22CUSQ+2H2O(或2Cu+O22CuO CuO+H?SQ=CuSQ+H2O);(3)硫酸铜和氢氧化钙配制得的溶液称

26、为波尔多液;(4)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醋酸和水,反应方程式为中A和甲的质量比为88:8=11:1。(2CU+O22CuO4H2+2CQ=2H2O+C:H4O2,故反应蓝色,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14.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 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如下(1)_ 变成无色溶液的操作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2)_测量pH值的操作方法是。(3)_ 生成白色沉淀甲的化学方程式为。(4)_固体X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5)_ 溶液A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答案】搅拌,加速溶解在玻璃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取待溶液滴到pH试纸

27、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Na2SO+Ba(NQ)2=BaSOJ+2NaNQ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防止0H对后面检验C导致干扰【解析】【分析】将固体X加水溶解后,得到pH=13的无色溶液,证明原固体中没有硫酸铜,呈碱性,可能 有氢氧化钠或者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原固体没有硝 酸钡,有碳酸钠或硫酸钠,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固体中有硫酸钠,而没有碳酸钠;因此可以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没有硝酸镁;向溶 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后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氯化银沉淀产生,证明有氯化钠。由以 上分析可得,固体X中

28、一定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一定没有:碳酸钠、硝酸 镁、硝酸钡、硫酸铜【详解】(1) 将固体X加水溶解后变成无色溶液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 率;故填:搅拌,加速溶解(2)根据实验室使用pH试纸的操作可知,测量pH值的操作方法是;在玻璃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取待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故填:在玻璃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取待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3)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生成白色沉淀甲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Q

29、+Ba(NQ)2=BaSQJ+2NaNQ;故填:Na2SQ+Ba(NQ)2=BaSQJ+2NaNQ(4)由分析可知,固体X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故填:氢氧 化钠、氯化钠、硫酸钠(5)由分析可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氢氧根会对氯离子的检验有影响,因此先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其目的是:防止0H_对后面检验C导致干扰。故填:防止0H对后面检验C导致干扰15.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D的化学式为 _(2)_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 _ ;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

30、。(3)_ 分别写出物质F和H的一种用途;。【答案】CaCS Fe+2HCI=FeCl2+H2f置换反应Ca(OH)2+CO2=CaCO3J+HO供给呼吸 重要的建筑材料【解析】【分析】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那么A是稀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是熟石灰 氢氧化钙;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根据反应条件可知C是水,D是氯化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稀盐酸能转化为E,故E是氢气,那么F是氧气;氯化钙能与碳酸钠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钙,即白色沉淀物是碳酸钙。【详解】(1)D是氯化钙,D的化学式为CaCS。(2)A是稀盐酸,E是氢气,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I=F

31、eCI2+H2T,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B是熟石灰,H是碳酸钙,故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J+HO。(3)物质F是氧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H是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考点:物质的推断16.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 添加剂的成分,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该现象 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_。(2)另取适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则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32、 _ 。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两种溶质是_ 。(3)_取(2)中的滤渣于试管中,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答案】铝粉、铜粉。Cu+2AgNO=Cu(NO)2+2Ag。硝酸铜、硝酸铝。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溶解,【解析】【详解】(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说明添加剂中含有铜,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添加剂中含有铝,因此添加剂中一定含有铝粉、铜粉;(2)另取适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蓝色溶液,说 明铝完全反应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则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蓝色溶液

33、中一定含有的两种溶质是硝酸银和铜反应生 成的硝酸铜与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铝。(3)取(2)中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溶解,是因为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水,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 氧化铝粉末。【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 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7.A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E是一种蓝色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2)_写出符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3)图中所有反应中没有涉及

34、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 。(4)_ 写出C的一条用途。【答案】H2SC4CuO+ HSQ=CuSQ+ H2O或Cu(OH)2+ H2SQ=CuSQ+ 2H2O分解反应 改良 酸性土壤等【解析】【分析】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则A与D一种是酸,另一种是锌,E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E通常是硫酸铜溶液,D能与E反应,所以D是锌,A是酸,通常是稀硫酸,A能生成E,所以推理正确,由于A、B、C、D 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B与C一种是 碱,一种是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通常是金属氧化物,所以B可能是氧化钙,C可能是氢氧化钙,代入发现推理合理。【详解】(1)由分析知,物质A是稀硫酸,它的化学式为:

35、H2SQ;(2)反应是稀硫酸生成硫酸铜,所以它的化学方程式为:CuO+ fSQ=CuSQ+ H2O或CU(0H)2+ H2SQ=CUSQ+ 2H2O;(3)图中有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碱与酸、盐与酸的复分解反应,有金 属氧化物生成碱的化合反应,没有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4)由分析知C可能是氢氧化钙,它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改良酸性土壤。18.已知A、B、C 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图中J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经省略),而A、B、C、D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2)_写出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6、答案】Ca(OH)2Ca(OH)2- CO2=CaCO3SH2O【解析】【分析】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C是碳酸钙,A能生成B,B能生成碳酸钙,水与氧化钙反应生 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A可能是水,B可能是氢氧化钙,C与D能相互转化,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 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D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B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2)D A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氏0。【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

37、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 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9.图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常见的化合物,图中“ 一”表示相互反应,“T”表示转化 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L为蓝色絮状沉淀。回答下 列问题:(1)_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2)_反应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种。(3)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_ 写出N物质的一种用途 _ 。【答案】H2O23 Ca(OH)2+Na2CO3=CaCO3j+2NaOH除锈【解析】【分析

38、】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A与X反应后生成B与C,所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X为二氧化锰;Z是紫红色固体,则Z为铜,E为氧化铜;F是大理石 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碳酸钙;Y为氧化物,能与B(水)反应生成D,D与M反应生成 碳酸钙,所以Y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则M为碳酸钠,G为氢氧化钠;L为蓝色絮状 沉淀,则L为氢氧化铜沉淀;G(氢氧化钠)与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H为硫酸铜,N为硫酸。【详解】(1) 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故填H2O2。(2)反应是过氧化氢反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是铜

39、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是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是氧化铜与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 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 反应,共3种,故填3。(3)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 Na2CO3= CaCQJ+ 2NaOH。(4)N为硫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可以用来除锈,故填除锈。20.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

40、(“T”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B含有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常温下,A、B、D均为无色气体,C为紫红色固体,则D为_,BC发生的化学反应 _ (填 是”或 不是”置换反应。(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存在于炉具清洁剂中,则A为_ ,写出BA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 _。【答案】氧气 不是二氧化碳2HCI+NGCO3=2NaCI+H20+CQf【解析】【分析】(1)由题干C为紫红色固体,推测C为铜;A、B含有相同的元素,且为无色气体,推测 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1、且B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铜,确定B为一氧化碳,A为二氧化 碳,D可与B、C反应,且为无色气体,推测D为氧气,代入验证,推测正确;(2)由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存在于炉具清洁剂中,可知C为氢氧化钠;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推测A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钠,D为稀酸,代入验证,推测正确。【详解】(1)由A为二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C为铜,D为氧气。可知BC发生的化学反应不 是置换反应;(2)推测A为二氧化碳,B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2HCI+Na2C03=2NaCI+H20+CQf。2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 D 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

42、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 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 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_E物质的化学式。(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4)_ 如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_ 种。Ca(OH2+COCaCOj +H2O。2AI+3CuSOAl2(SQ)3+3Cu。【解析】【分析】【答案】AI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故E是铝,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

43、,能与铝反应,故F能是硫酸铜,D能生成硫酸铜,能与铝反应,故D是硫酸,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能与B相互转化,能与C反应,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钠,C可 能是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详解】(1)E物质是铝,化学式为Al;(2)A和C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QCaCQJ+H2O;(3)E和F反应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I+3CuSQAb(SO4)3+3Cu;(4)如图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两种;2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T”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

44、应 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_ 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 丙是单质, 则甲可能是 _ (填化学式);(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写出丙T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 ;(3)_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可能是 _(填化学式),写出乙T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HbQ或HSQ、HCI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CO+C勰2CO或2CO Q空;:2CO CaCO或BaCO其它合理答案可给分CO+Ca (OH)2=CaCO+ HO【解析】(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乙是水,丙是单质,可能是氢气或氧气,则甲可能是 酸或过氧化氢; 若甲是一种黑色

45、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那么乙和丙 可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丙T乙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 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Q+C匕2CO或2CO+O2土2CO2;(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难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钙、 碳酸钡等;乙T丙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Q+Ca(OHb=CaCQJ+H2O。23.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C为难溶性钙盐,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2)写出i C的化学方程式为 _。(3)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

46、应类型是 _反应。【答案】C CQ+Ca(OH)2CaCQJ+H2O置换【解析】【分析】A、B、C 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为C,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CO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为CO, E为CQ2,D为H2CQ3,C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为CaCQ,则A是碳。【详解】(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化学式为:Co(2)ET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A与氧气或B与氧气的反应为化合反应,E和D的相互转化为化

47、合和分解反应,C为难溶性碳酸盐要转化为E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分解或复分解反应,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该图示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点睛】A、B、C 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为C,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CO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为CO, E为CO2,D为H2CQ,C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为CaCQ。24.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如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 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48、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问题:化合价A_物质单质氧化物酸 碱 盐 类别(1)_A的俗名是;(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属于 _ ;(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3)_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 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 式);(4)_A-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种。【答案】生石灰复分解反应NaOH、NaOH和Ca(OH)2七【解析】【分析】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A是氧化钙,转化生

49、成 的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E能转化生成D,最终转化生成碳酸钙,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E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H是单质,能与M反应,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所以M是盐酸,H是铁,G是氧化铁,生成的F是氯化铁。【详解】(1)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A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2)G是氧化铁,M是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3)D是碳酸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Ca(O

50、H)2。(4)A-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铁、氧化 铁、碳酸钠、氢氧化钠共七种。【点睛】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A是氧化钙,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所以M是盐酸,H是铁,G是氧化铁,生成的F是氯化铁。【点睛】25.已知:A、B、C D、E、F、G等物质均由前18号元素组成,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生活中的常见液态物质;D是一种单质,其构成原子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E是一种碱,其阳离子存在于一种常见生活调味剂中。请回答下列问 题:相同条件下,B的密度(填大与”或小于”或等于”空气密度;鉴别F的方法是_ ;(3)请画出构成D单质的

5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4)酸碱都有腐蚀性。如果不慎将E沾到皮肤上,其正确处理方法是;(5)写出G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小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分析】A是生活中的常见液态物质,A通电会生成B、C,所以A是H20, B C是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D是一种单质,其构成原子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所以D是木炭,木炭可以在C中充分燃烧,所以C是O2,B就是H2,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所以F是CO2,E是一种碱,其阳离子存在于一种常见生活调味剂中,所以E是NaOH,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G是Na2COs,经过验证

52、,推导正确。【详解】(1) B是氢气,其密度小于空气密度;(2) F是二氧化碳,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3) X是木炭,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4)酸碱都有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正确处理方法是:先用大量的水冲 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5)通过推导可知G是NazCQ,NazCQ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 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QJ+2NaOH。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 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Na2

53、CO3+Ca(OH”一CaCQJ+2NaOH【解析】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水是生活中的常见 液态物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其阳离子存在于一种常见生活调味剂中是该题的突破口。26.已知AH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转化关系,“表 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B俗称烧碱,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C和E所属类别相同,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F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_A的化学式为;(2)_写出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FeCa OH2+Na2CO3=CaCO

54、+2NaOH【解析】【分析】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B俗称烧碱,则B是氢氧化钠,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 成分,则C是盐酸,C和E所属类别相同,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是二氧化碳,D生成H,则H是碳酸钠,F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F是硫酸铜,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G是氢氧化钙。【详解】(1)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贝U A是铁,A的化学式为Fe。(2)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G是氢氧化钙,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是二氧化 碳,D生成H,则H是碳酸钠,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2+Na2CO3= CaCQ y +2NaOH。【点睛】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B俗称烧

55、碱,则B是氢氧化钠,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 成分,则C是盐酸,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是二氧化碳,D生成H,贝U H是碳酸 钠,F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F是硫酸铜,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G是氢氧化钙。27.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体现了化合物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F的浓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G是应用最广的金属单质,H是植物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点睛】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与E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

56、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1) F的化学式为 _ ;(2) E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3) B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4)如图所示物质间转化的反应中,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H2SO Ba OH2+2NH4CI=BaCl2+2NH3+2H2OFe+CuCI2二Cu+FeCI2CO2+Ba(OH)2二BaCO3+2H2O【解析】【分析】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溶液呈蓝色,说明B是含有铜离子是盐溶液,F的浓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则F是硫酸,G是应用最广的金属单质,则G是铁,H是植物光合 作用中必不可少的气体,则H是二氧化碳,B与E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57、则E中含有氢氧根离子,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E是氢氧化钡,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则C是氯化铵,B是氯化铜,A是硝酸银,H和I可以相互转化,且I和E、F都能反应,则I是碳酸盐。【详解】(1) F的浓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则F是硫酸,个F的化学式为H2SO4。(2) B与E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则E中含有氢氧根离子,E与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E是氢氧化钡,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 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则C是氯化铵,故E与C反应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Ba OH2+2NH4CI=BaCl2+2NH3+2H2O。(3) G是应用最广的金属单质,则G是铁,C与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B C分别与A反应 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 则C是氯化铵,B是氯化铜,B与G反应是氯化 铜和铁生成铜和氯化亚铁, 化学方程式为Fe+CuCI2二Cu+FeCI2。(4)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A与B、C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与G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B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