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须具备的素质_第1页
志愿者须具备的素质_第2页
志愿者须具备的素质_第3页
志愿者须具备的素质_第4页
志愿者须具备的素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志愿者需具备五大条件/四大特征/五种境界什么人做什么事才算真正的志愿者?捐款捐物能算志愿者吗?儿童能不能做志愿者?“志愿者”已经有了能够完整诠释的概念。1 Y3 4 A- A2 I7 y, s& ) M* Z5 |. o9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崔波介绍说,“志愿者”的概念可以从5个方面界定: " j: |% O; / |1、是自愿。即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是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3、是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社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同时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

2、情、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换获得的服务(困难群体除外),一般不能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0 e2 f- A5 h! N* B(4、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人是志愿者外,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比如自来水公司修理水管的职工,如果他正在值班、正在岗位上,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修理水管服务,那是本职工作,不是志愿服务;如果他不在值班、不在岗位上,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且不取报酬地为他人提供了修理水管的服务,那他就是志愿者了。 6 x: |& L5 Z/ M$ ?! i5 Q-     崔

3、波解释说,从上述五个方面界定志愿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很多思路。比如针对“自愿”来说,少年儿童就不能做志愿者,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自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再比如志愿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也应按此理进一步理清,以使青年志愿者行动更加健康。 5 S( |  B! g& R6 l1 *    “志愿者”(英语 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才能及精神,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 c3 b$ y

4、* : _3 A+ J+ & X3 v"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

5、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 4 Z  V' i$ v( b! |7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 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 2 e+ z  Y- c$ R; : U 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 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

6、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做志愿者的五层境界第一层 : 帮助别人 , 自己快乐 . 这是初为志愿者最深最直接的感受 , 在帮助别人后 , 看到别人因而获得快乐而自己因此也变得快乐 . . % q: c2 a# c. J) G3 I第二层 : 身为志愿者 , 心是志愿者 . 不论身在何处 , 不管人到哪里 , 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 , 手有余香 . 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 , 服务社会 . 第三层 : 关爱他人 , 关爱自己 . 志愿者是爱的群体 , 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

7、爱和关心 , 去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 . 8 _" S% l:   H0 , 3 S+ d$ v第四层 : 发动社会 , 服务社会 . 用我们的影响力去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都来关心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 . 第五层 : 生命不息 , 奋斗不已 . 送人玫瑰 , 传播文明 , 生命不止 , 奋斗不息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烛成灰泪始干 , 做志愿者 , 一辈子 !志愿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对所属志愿机构: 9 A. h& L* q" L6 _( U7 s   一般的志愿服务机构,大部分都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包括组织

8、者在内,人人都是志愿者,大家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因此,志愿者对所属机构应抱建设性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策划和组织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 对工作: 1、志愿者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志愿者不可轻率作出承诺,但对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心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对服务对象:+ R! y) v# H2 K  S    1、应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心理和“救世主”的

9、态度。; V  , x- V9 w. O/ t: g# W' T    2、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经常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应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左右)别人。& k7 p- - c2 u# T3 y/     3、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资料。    4、要尽量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0 M, N& P2 5 k/ ?* A9 K& z7   O对服务机构: &

10、#160;  1、对服务机构要尽可能地去了解,服务机构的人和事,在没彻底了解之前不宜妄加批评。  O8 y& r2 w# R6 o: - 2、要虚心听取服务机构的意见,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服务机构的联系。6 A, |' 2 q7 Z6 F#     3、需多关心及留意社会问题和需要,积极改善服务的素质,为所属志愿机构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志愿者培训第一课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也就是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  &#

11、160; 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归纳起来,对志愿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 * v) e0 c9 N7 C1 H1 M5 S% u   

12、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3、尽公民的责任,回报社会;     4、希望发挥自己所长; + S& A; n4 Z; x" J: ! s" B, U0 ' j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 ! b% a; e8 ' x;     6、学习新的技能; 7 O1 I& A6 y" p3 U(     7、

13、善用业余空闲时间; + q; L# p1 o6 F6 r6 Z6 W5 c5 / 2 x5 m4 K    8、扩宽社交圈子;     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 . E9 H$ G; & Y+ J; S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 _) P% A- b/ W0 v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 N, ) s3 |+ A0 N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13、为未来工

14、作做准备; . a3 l, d/ l* W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 m3 j( : J" : S* B7 P/ u    15、赶潮流,追时尚; 5 w2 Z3 j9 p" i 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心。 4 b/ 3 ; s5 o$ h6 m. T1 _/ n6 B; a# k; t) j3   通过一定的研究所得知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有以上数种,其统计来源结果可能与本地的志愿者参与动机有出入,这只是一个借鉴而已!     对于社会群众为何参与志愿活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5、,同时也对于某些朋友为何不参与志愿活动作了一些了解,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果: " K# t% O- z" L1、没有空余时间参与; 0 2 R0 s: l) R( w) J- Q0 N' B2、以自我中心,对其他的人和事情不感兴趣去关注; 3、对无报酬的工作不感兴趣; # 7 f1 i8 A$ Y; G* n, q4、认为做志愿者的意义不大; $ x! s  i! P- 9 v% D3 h2 C+ m5、不知道怎样参与志愿工作; + H8 N; V& / 8 _6、对志愿工作概念模糊,不了解其性质; $ u/ u! Q' |) q-

16、 D1 & U* q7、认为志愿工作是青年人的活动; 8、认为志愿工作是消闲玩意; ( J( x# 0 j7 9、没有信心去应对志愿工作及服务; 10、志愿服务种类及性质不适合自己的选择; 2 u% A3 p$ _! v  p3 U5 7 z" T11、认为志愿者是为人作廉价劳动力,地位不被重视,怕别人讲闲话; ; J% Q; C- / 12、怕志愿工作太投入会影响学业、功课或家庭生活; . g/ l+ ) g! p  T13、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甚至有很多人反对; 14、怕接触到一些让自己悲伤或困难苦恼的人和事情。 '

17、 q' z  i, z% R. D& j 当有了一定的参与动机后,这种动机会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咧?它会使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取向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 & f+ J) g. X) x1 Z( _3 _! $ ?! R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 F  t# Y: ?& I$ S+ E, N9 I这类朋友喜欢参与帮助服务对象的服务活动,而对于其它的活动,就已经不太感兴趣了,例如交流活动、培训活动、宣传活动等,这类志愿者大多喜欢默默地开展工作;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这类朋友积极面对和关注社会问

18、题,通过不断的关注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对社会问题有很多的意见,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时候容易产生受挫折的心理;3、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 5 z6 e* E" A; o% y9 E$ 这类朋友认为自己既然是社会中的一员,那就应该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对于志愿工作的要求就不会高,而是积极参于,努力完成; 1 S) D) M/ z0 J" 4、希望发挥一己所长 8 Y9 R- N- y  d' F这类朋友多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一般要求参与能发挥自己专项所长的志愿服务,而对于不对应的服务一般不感兴趣;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类朋友要求在志愿

19、者服务或志愿者活动中可以体现出自身价值,希望能够得到大家或社会得认同; ( 3 X& l7 i4 M6 6、学习新技能 4 F( v4 N8 p+ R这类朋友对于一些培训活动特别感兴趣,希望能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习到一些新的技能; 0 e1 L9 M& i- v8 Y+ _( C7、善用业余空闲时间 7 _- + y! P5 M' r  C这类朋友对于时间的利用观点比较重视,活动中对于一些如迟到等浪费时间的现象特别反感; 8、扩宽社交圈子 ; F6 t& U& * w  d这类朋友只要是有能见到新面孔机会的活动都感兴

20、趣,有时注意力不在志愿服务上,而可能转向了志愿者或其他人身上,志愿活动后会积极保持与人联系; 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 这类朋友希望有机会来表现自己,得到他人得认知称赞等,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来争得到领导者的角色; : 2 R0 N5 t8 c& I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这类朋友比较重视体现活动的趣味经历,容易对一些人或事情产生留恋或回味情绪,对于失败挫折难以放开;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4 Z; F) ( x. 3 s: V8 J) h! _这类朋友对机构管理活动的兴趣较浓,对于培训课程兴趣也较大;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这类

21、朋友对于有难度的活动都会积极参与,但经常忽视某些重要问题; 13、为未来工作准备 % . "   M' k" w这类朋友可能注重有利于自身工作的人事关系的建立;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6 e; 0 z( p& w/ |这类朋友比较重视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某些意义较小的志愿工作就有可能不愿参加;15、赶潮流,追时尚 ' b+ Y* f; S8 M5 _9 c* h8 0 q这类朋友喜欢新潮事物,盲目跟随,见到有同学朋友或其他人去做志愿服务,自己也赶去凑热闹玩新鲜; 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  &#

22、160; 这类朋友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有机会看服务对象是怎样的,如智力落后儿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等,或者觉得这一项服务内容较有新意,希望自己有机会去体验一下。 & a5 R! L; 2 _" P2 a 以上所述,是作为志愿者参与或不参与服务时所考虑的因素。如果能弄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经过细心思考而做出决定的话,这才是明智及有意义的行为。 3 i/ r* c- C& O' ?/ L, w& a# b. w3 O  J, s" R再者,这样也可对任用志愿者起到一定帮助,协助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前,先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以免有所失

23、望。 , V% v2 z9 s0 " 作为志愿者组织机构必须对众多的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及可能有的表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挑选志愿者时应多加注意和重视和培养,否则,会为组织机构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自身的发展。 ) Z6 x. N  f1 T" P3 k3 m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其实是其价值观一个侧面的反映,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现实问题,于是他选择通过做志愿者来尝试解决一下;有人认为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人和事需要帮助,于是他选择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他认为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一点帮助。     但是有某些时候,志愿者

24、团体中的不同的价值观、参与动机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控,不然,团体中的各位志愿者会意见不一,影响团体的运作和团结。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培训课程就是其中一种,也算是比较好的一种。 培训是调控各个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方法之一,希望可以做到使某些志愿者可以转变自己不完善得动机,配合整个团体的运作!志愿者培训第二课对自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自我性格的认知一、对自我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认知   能力是指圆满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并直接影响服务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必定是和人所完成的活动紧密联系的。 K: j9 o) _  我们所指的能力就是指可以用于志愿服务的能力,其中包括观察力

25、、知觉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意志力等等,而急躁、冷静、沉着、活动等心理特征就不是完成某种活动最直接、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在志愿服务中,几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协调运作,才能够成为一系列能力的综合,才可以形成俗称的“才能”,不同能力的结合则形成不同的才能。 _8 T$ _/ ?2 h7 l 想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士应该对自己的能力作一个正确的全面的总结,同时注意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的区别以及联系。  一般能力也称基本能力,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普遍性,即普通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一般能力越发展,特殊能力越能得到提高,在发展特殊能力的过程同时也发展和

26、提高了一般能力;两者之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e; n' - f 特殊能力则反映顺利完成特殊活动所要求的心理特征(条件),也可称专业能力,或称为“特长”,特殊能力是特定活动所要求的多种基本能力的有机结合。而在志愿服务中,对于特殊能力的要求就较高,较广泛。 ; n: E& i2 c1 g' t% J( V5 v4 # E. f* 在志愿服务中还需要志愿者的优势能力,优势能力是在个人的工作实践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能力,可使个人有突出的表现和非凡的成就。  专业知识是志愿者所拥有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知识,往往与志愿者的基本能力一起构成志愿服务的

27、主要力量源泉,可以在志愿服务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志愿者团队的服务开展和综合质素的提高,专业知识可为服务对象带来实实在在的得益,同时也是志愿者在团队活动中体现自己价值的重要标志,所以志愿者本身应注意加以重视。  专业知识和能力、特长都会在志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加入团队的志愿者不能够马上体会得到这些道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志愿活动之后,就可以体现出来。而志愿者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去发掘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能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人力资源,不应造成资源的浪费。 ( O9 5 U& + M4 w, c: K3 U; 5 C6 - n! M:

28、v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志愿者对于自身特长或专业技能的运作并不太在意的,他们也愿意参加一些无需太多技能的活动,对于这些志愿者,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根据志愿团体自身的情况加以一定的引导,使之更加能适合志愿团体发展的需要。  二、对自我性格的认知  很多人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志愿者的性格应该没有多大严格的要求,觉得“只要他有一份心就可以啦,还要求这么多干吗?”但是,他们的确忽视了性格对于志愿服务的重要影响,例如,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一位盲童,盲童需要的是志愿者和他多说话多沟通,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如果是相当内向的,在服务时很拘谨,发言很少或者是一言不发,结果服务对象有需求,

29、志愿者却因自身的性格而不能给予满足,这样的志愿服务一定是失败的。   e( M: 4 g, W5 a4 c1 ?6 i# 可见,志愿者的性格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志愿者自身对于自己的性格,应在参加志愿服务之前有一个具体、准确的认知,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加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或者在通过志愿者团队组织的一些辅导后,改善自己某些能力结构的不足,使自己更能胜任志愿服务。 3 a5 C* O' B& t% L* h$ m( | 由于性格关系到志愿者与其他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者机构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的作用,也可关系到团队或组织的运作,所以对于想参加志愿

30、服务的人来说,必须充分正确认知自己的性格,如果自己的性格比较适合志愿服务,那就可以比较轻易地融入到志愿服务中,与服务对象、其他志愿者的关系也会处理的很好;相反,就会比较难融入志愿服务之中,与服务对象、其他志愿者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差,不利于自身在志愿者机构中的存在。所以,这一类朋友就要做出较大的改变,在能够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之后,再参加志愿服务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作为志愿者应该从下面四个方面评价自己、他人、服务对象的性格,以利于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 / j7 F' 6 % E    第一、对现实的态度:包括对人、对事、

31、对社会、对自己的态度。如:是否关心志愿者团队,有无同情心,为人诚实、正直还是虚伪、奸邪,勤劳还是懒惰,谦虚还是自负,是否能与人友好相处,自信还是有自卑感等等;    第二、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对行为目标的明确程度、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面临困难的意志表现、自我做出的决定能否贯彻到底等,如目的性或冲动性、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纪律性与放纵性,主动性与自制力,勇敢与怯懦、有恒心、坚韧性、偏执、顽固等;  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心境等方面。如情绪对他人的感染力、情绪的起伏与波动程度,情绪对身体、工作、生活发生影响的时间长短,一个人是经常处

32、于精神饱满、欢乐愉快之中,还是经常郁郁寡欢,或经常处于宁静安乐的心境之中;  第四、性格的理智特征:包括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之中的特征。如观察的持久性、细致程度;喜欢独立思考还是循规蹈矩、是否有大胆的想象力、记忆的策略如何等。 ; o; K8 U. k( E7 W6 作为要求成为志愿者的朋友,在对于自身性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之后,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不能强行参加一些不合适的服务,避免问题的发生,或者可以在服务时对自己的性格表现进行一些的控制或适当改变,以适应服务的需要。志愿者团队的志愿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及时进行指导工作,有利于志愿者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

33、0; 性格的相冲,存在于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与普通志愿者之间、普通志愿者之间与普通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社会服务对象管理机构人员与志愿者之间、甚至外界社会人士与志愿者之间。  因此,性格对于志愿者在志愿者团队的存在起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志愿者培训第三课对自身健康、行为、时间的认知   d3 x  一、对自身健康情况的认知     志愿者在服务时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状态,这样才可以在志愿服务中顺利完成志愿服务。   x1 J- T' . T! j9 t3 w+ t 什

34、么叫健康?健康包括生理上的健康、心理上的健康和社会学上的健康,由于志愿者的社会角色、身份各不相同,而因其社会学上的健康标准各不相同,所以在此主要谈到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 & a3 ( R* o7 T+ q% H+ t6 : g! q. G7 O+ o$ V4 x; d(1)生理学上的健康     从外表看应是体重适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病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于弹性;身体各器官没有发现疾病。    (2)心理学上的

35、健康  正常青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如下: 9 c1 z) E5 B$ S3 j; |    智力正常。智力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和基本心理条件。是人们与周围环境达到心理平衡的心理保证。心理学家普遍用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表示智力发展高低,一般而言,正常智商为90110。     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胸襟开阔,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善于生活,一方面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也能战胜自己的疲倦、抑郁、沮丧等消极情绪,能忍受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达到心理

36、的平衡。 5 % R  G. C  z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就是要有自尊心,有自知之明和良好的自我意识。缺乏自尊心的参与者,则忧郁颓废。而且还要尊重别人,讲究文明礼貌,要知彼知己,谦虚谨慎,看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尊重别人,并非盲从,而是正常心理适应。 , j/ 8 O( F; ?& ?: u( d6 D% H7 P9 i" j, j1 n- i6 P) r7 n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须与各种各样的形形式式的人交往,结成不同的关系,并能正确地处理好这

37、些关系,保持和睦相处。 + o) k" D" S1 x9 7 b6 S. G5 y# M! e. - I" j# 要有适应的年龄心理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各有与之相适应的年龄特点。一个人的举止、言行符合其年龄特点者,是健康的表现,反之,严重地偏离了自己的年龄特点者,为不健康的表现。     有高尚的追求目标。有理想、有信心、坚韧不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雄心、立壮志,勤奋好学,自强不息。 . w6 b. Z$ y1 F0 & 2 Q  l8 r  H* , l 基本稳定的情绪。遇

38、事冷静思考,谨慎处理,在顺境中,不会不可一世,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也不会自怨自艾,多愁善感,抑郁沮丧,消极悲观,心境上常常保持相对的平衡。     当然,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所需要的健康包括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但并不是以上的全部,主要上是身体的健康状况能够承担起不同种类的志愿活动,如户外的活动,需要志愿者起码能够承受得起户外阳光的暴晒,不会发生中暑或不适昏倒而退出服务活动。而心理方面的要求,则应有除、外的几点标准。对于想参加志愿服务的人士,应该要以此来比对自己的情况,而考虑能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9、;  其实,对于志愿者的心理方面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 0 C  g$ w9 z* d9 I' G7 1、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因为面对服务对象的情况,不少志愿者可能会触景生情,或者在听完服务对象的不幸经历之后,可能会跌入一个心理“黑洞”。 0 g7 H+ j4 B; |# ?: R+ M5 R1 |, r. x2 g5 6 n( j# 2.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意见,志愿者必须有一种坚持的心理,排除各种的不良心理!例如,做志愿者好蠢啊!志愿者是个免费劳力!等等。    志愿者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对于下面的志愿者的心理

40、调控也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之一,为什么?因为志愿者的不良心理对于其自身的参与积极性有相当大的影响! ! S* x# x1 r2 x: P3 E4 b. P: g& f5 l/ b" D8   例如:一次大型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虽然活动是能完成,但是对于参与的志愿者却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可能会觉得原来搞活动是这么差,或者他们可能怀疑上层志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此时,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举行有关的会议,对于志愿者的一些疑问作一定的解释,对于产生问题的责任人应该做些一定处理,一方面可以解决志愿者们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更利用日后工作的开展。 " p(

41、f4 r; * p3 t二、对自身不良行为的认知 ( r4 Z# W; r- u! 由于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是靠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面对面、手拉手的服务来完成的,所以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如果志愿者本身存在着能对服务对象起负面影响的不良行为,则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并对服务对象产生较坏的作用,这样的服务只会是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叫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是指不能适合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举止行为,包括言语和动作,这里包含一部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等,而另一部分则是在服务过程中不利于服务对象的进步和改善,严重者会使服务对象学会这些不良行为,

42、加重他们的不利因素,如一位志愿者是商场的售货员,因工作原因而养成给予顾客以带有欺骗的赞美,以增加自己售卖成绩的习惯,但在服务过程中,这种行为习惯则是不可取的,尤其对于年龄小、判断能力差的服务对象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他们有机会学习这种欺骗的行为,甚至会活学活用,结果服务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8 G  a( B3 X* u& |5 P# A由此可见,志愿者的行为对于志愿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志愿者在参加服务活动前,应该对自身的不良行为有正确的认知,如果自身的行为比较良好,就能够适合志愿服务的需要。如果自身的确存在着不良行为,的确不适合开展某一类服务对象时,你可以更换服务对

43、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甚至消除自身的不良行为,使自己能够胜任志愿服务。 此外,由于一些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志愿者之间或志愿者与机构之间关系的维系,例如某些人总是喜欢滔滔不绝地说话,这样在团队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此人在团队中的形象,也影响到团队的团结。所以不仅在服务时要注意,在整个志愿工作中都要注意。  三、对自身空闲时间的认知 f2 p% o: N7 b: 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服务活动,志愿者的空闲时间对于志愿服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空闲时间而想参加志愿服务的热心人士,慎重考虑自身的空闲时间,在处理完工作时间、个人学习进修时间、社交时间之后,确实在

44、空余的时间用来做志愿者时,才去志愿者机构报名,但应该提出的是,这种空暇时间应该相对固定,如每周六、周日,或者是周一至周五的某个下午或晚上时间,这样方能使服务可以固定下来,方便志愿者机构去安排志愿服务,有利于机构服务的稳定长期开展。  想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朋友们,应该在以上方面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条件可以更好的符合志愿者活动的要求,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自己的特长可以在适合的场合得到运用。志愿者培训第四课志愿服务的概念、价值和意义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

45、时间及精神的人。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改进社会,提供福利。 6 K% z/ ! r8 B8 志愿者(也称义工、志工)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在*,志愿者称为“志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46、160;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 )    V0 N& G0 h3 V: a 志愿服务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服务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服务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服务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服务作。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

47、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服务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服务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5 o1 2 j5 / O2 e; T2 U2 u% r7 C$ S# R, o5 x7 z6 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48、; 2、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服务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n4 r7 v5 B:   k/ p% T0 k* a8 s3 n6 z6 D( H; y* m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服务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49、; ?  g# g3 h( w6 2、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服务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50、0;   2、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志愿者培训第五课志愿者者服务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 开展志愿者行动,一定要坚持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这是开展志愿者行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o0 g. a' d “自愿参加”主要是强调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觉性。自愿参加是志愿者行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前提。只有“自愿”才能成其为“志愿者”,只有“自愿”

51、才能持久。对于参加者而言,志愿者行动的魅力就在于它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注重调动参加者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量力而行”就是要根据自己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允许的程度来开展工作。首先,要研究服务客体,也就是要研究服务对象,搞清楚服务需求。现实生活中服务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一定要从共青团和青年的实际出发,从各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实际出发,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要分清什么是现在能做到的,什么是下一步才能做到的,什么是将来才能做到的,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既不能无所作

52、为,也不可包打天下。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  “讲求实效”首先就是要办实事。志愿者行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为社会、为群众办实事。其次是要抓落实。面上的示范性的活动要搞,但工作重点是狠抓在基层的落实。志愿服务只有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真正成为基层广大青年的经常行为,才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再次是求实效。求实效的集中表现就是在实践中使社会和群众体验和享受到志愿服务的成效。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三者缺一不可。 . 1 U6 l! b. R, R5 % i+ g8 g3 / w! c2 j “持之以恒”就是指志愿服务要做到经常化、长期化。志愿者行动是一项跨世纪事业,必须以办事业的精神和方法来推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与建立多层次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