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期末研究性学习_第1页
初二地理期末研究性学习_第2页
初二地理期末研究性学习_第3页
初二地理期末研究性学习_第4页
初二地理期末研究性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单学校张店区实验中学班级七年级十四班姓名安梓尧1.题目(区域+要素)淄博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研究2.学习目标(知识+方法)学习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知识,学会了从多方面考虑一个城市的方法3.学习方法(时间、地点和方式等)地点;家里 时间;2015.12.20 方式;上网查阅 收集资料时间;一小时 4.区域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以及与其它地理事物和区域的相对位置)和范围(五区三县),要求附区域位置图 淄博市位于北纬35°552037°1714,东经117°3215118°3100之间,地处鲁中,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东接

2、潍坊,西与济南接壤.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7公里。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淄博市域面积5965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8%;其中,市辖区面积2989平方公里。13 淄博市辖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5个市辖区和桓台、高青、沂源3个市辖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5.对该区域所研究地理要素特征的说明(建议附图) 地形; 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淄博市年平均气温12.514.2,年

3、平均日照时数为2209.32523.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90210天。 淄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高差千余米。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育;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市域内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淄博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2.0%、29.9%和28.1%。 气候; 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淄博市年平均气温12.514.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9.32523.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90210天。 河流 淄博市河流均为雨源型河流。主要有沂

4、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新汶河、汶河、牛角河,弥河水系的三岔河,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妇河、乌河、猪龙河、涝淄河;此外还有支脉河水系的支脉河、北支新河。黄河与小清河为过境河流。淄博市超过10公里的大小河流78条,平均河流密度0.295公里/平方公里。湖泊淄博市主要有马踏湖、锦秋湖、青沙湖、大芦湖4个湖泊,湖区面积13926.8公顷。其中马踏湖、锦秋湖、青沙湖皆分布在桓台东北、西北部,处于鲁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迭交地带。青沙湖为小清河水系非常滞洪区,胜利河穿过此湖入小清河。大芦湖处于黄泛平原区的高青县东北部。泉群淄博市内的地下径流,由于受地貌、岩性、构造因素的制约影响,一部分以天然泉的形

5、式,沿构造破碎带和碳酸盐岩类与上覆弱透水层的迭夹带上升溢出,形成许多岩溶地下水上升泉群及其他岩组泉群。泉群在60年代以前,常年涌水,水质良好。自20世纪80年代后, 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加之干旱年份偏多,多数泉群干涸消失,少数涌水量大减或呈季节泉。 6.该地理特征与区域其它地理要素或特征的关系(建议附图)我市土地利用计划7600亩,其中农用地6513亩,我市计划量位居全省第八位。截至目前,全市剩余可支配的土地利用计划总计4055亩(其中农用地3341.65亩)。这些剩余土地,今年我市计划分配给四区三县(张店区除外)和高新区分别单列100亩土地利用计划,其中农用地80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

6、和村民建房用地。剩余3255亩土地利用计划(其中农用地2701.65亩),主要用于保障市重大项目、淄博新区及文昌湖的用地需求。另外,对2012年、2013年土地利用计划使用情况进行考核,2012年进地开工率达不到80%、2013年供地率达不到60%的区县暂停分配土地利用计划。南部属鲁中农业气候区, 北部属鲁北农业气候区,南部降水较多,气候较为凉爽; 中部气温偏高,降水 较少;北部气温较低,光照充足,降水较少。 南部山区易发生干旱和局地 山洪灾害, 北部易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中部是小麦干热风的多发地区。 南部山区复杂的地形造就

7、了许多独特的小气候条件, 对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比较有利7.学习的意义与感想介绍我市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比,包括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市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关于地形、气候等知识,以及前面的分析思路,进一步了解我市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最后,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这里实际在告诉我们: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在第三,首先通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第3,是对是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因素的一个验证。为了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还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是结合我市的现阶段市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