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重策略,打造高效复习课广平一中 刘景鹏第一部分: 2010 年高考的考题特点特点一:试题运算量较上年有所增加2010 年高考数学试题与 2009 年试题在题量和题型上基本保持不变, 但与 09 年相比, 能力立意类型试题较多,运算量较大 。就整个试卷来说,重点知识重点考查。总体看, 难度较上年有所增加。特点二:试题在平易设计中见细微考查选择题与往年相比难度偏大。 前 7题属于基础题, 比较容易得分, 但从第 8 题开始, 难度增大。第 8 题注重考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进 行估算的能力;第 9 题考查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 其中利用重要结论处理比较简捷 ) ;第
2、10 题考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侧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包含了对重要不等式或线性规划 的应用,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容易掉进陷阱。第 11 题侧重考查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 综合应用,以及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填空题第 13 题至第 15题属于基础题, 第 16 题属于 09 年高考考题的变形,重点考查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第一问较容易,10 分的学生不解答题第 17 题仍为三角函数问题,但与往年相比有一定的新意,着重考查了正弦定 理及三角公式的恒等变形, 在思路上与往年比有新意; 第 18 题概率统计题考查思路常规, 着重考查独立重复事件的概率,难度较小;第 19 题立体几何问题,传统方法与向
3、量方法 并行( 相比之下向量法更易入手 ) ,和往年相比,变化不大,但学生得分还是不太理想。 试题重点考查空间面面关系和线线关系以及二面角的求法, 难度适中;第 20 题导数问题, 学生感觉入题容易,但深入较难,不易得高分。此题重点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 最值及不等式证明;第 21 题解析几何问题,重点考查设而不求的常规思路,思路宽广, 解法灵活;第 22 题数列问题,考查简单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和不等式证明。 只能说有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第二问难度大,灵活性较强,从全省看得到 足百人,没有满分试卷。特点三: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和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特殊
4、与一般的思想。对 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几乎贯穿于整个试卷中如:第 10 题、第 11题、第 12 题、第 16题、 第 21 题、第 22 题等。特点四:注重能力的考查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创新能力。试题从不同思维层次设计不同题目,区分出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压 轴题考查学生综合性水平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潜能, 为高水平学生展示数学能力提供机会。如2009年天津试题比较大小a logd'b Iog11,c d)0"问题,2010年全国考卷中的比32 321较大小问题:a log3 2,b In 2,c 5 2。比较大小是高中数
5、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高考选择题中常考的一类题目.这类问题在 教材中有专例(函数性质的应用和不等式的传递性一一插值比较的原理)。但又高于教 材,综合性强,往往以某种函数为背景,涉及不等式、向量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及多种数学 思想方法,涉及的知识面广,立意新,角度新,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模式,解法灵活。 着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成为屡屡命题的一个 原因。特点五:稳中有变,适度创新,凸现学科能力2010年全国数学试卷充分关注对考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考查。不仅考查对 一些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而且更多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法则分析、解 决综合性数学问题的能
6、力。从整张试卷来看,结构是由易到难,梯度把握也比较好,比 较有利于各类考生的发展。同时,试题遵循了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和简洁性的原则。 第12题属于立体几何类型题目,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积分割法,当然也可以用对称 思想进行直觉猜想,分割求和。第二部分:质检中发现学生答卷暴露出的主要问题1、2.3.4.能。表述不规范失分(产生模棱两可的,让人分辨不清)。步骤缺失性失分笔误性失分,如区间变式,式子的变形推导及空间推理等环节出现笔误十分多见。 公式记忆不准确失分今年文科17题(数列),考查学生运用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基本公式进行运算的基本技 这样的计算形式,在课本上也有“知三求二”的求解要求。我们发
7、现,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套用错误的现象在一些考卷中时有发现。对公式的结构根本 就没有把握清楚。5. 答题策略性错误失分所选择的知识没有问题,但会出现求不出结果而导致思路中断, 这些应该属于“策略 性错误”失分现象。例如,立体几何选择空间向量的做法估计不低于50%,更何况只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就给 2分,因此建议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一定要学习空间向量 法解立体几何题。6. 心理性错误的失分现象考生一见到题型很熟悉,没有看清题目的小变化,就匆匆作答,结果“会而不对”,这就是“心理性错误”失分现象。卷面不清楚,书写潦草的卷面致使评卷员由于无法辨别所写内容,导致失分;答题 超越边界失分;
8、答题易位失分,出现 0分。第三部分:注重策略,打造高效复习课一、学生答题(高考题)的现状和高考对教学的要求考试大纲指出“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和掌 握、灵活和综合运用, 且高一级的层次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三个层次简单说分别为: 了解:知是非;理解和掌握:不仅知是非,而且明因果,还要会运用;灵活和综合运用: 不仅知是非,明因果,会运用,还要善于运用,但这样的划分仍是定性的,很难操作。 又如,考试大纲中多处提到“会解简单的 * ”,何谓“简单的 * ”?如何界定?所 有这些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达到具体化、可操作化。二、高三复习课的现状 高三
9、数学历年考试都出现大量的基础不牢固和应用不灵活而痛失分数的现象,我们每年 都强调基础,强调三基落实,表现在教学工作中,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但 现实的情况怎样呢?1、教学起点较高,学情估计高。 一个高中生,学习了高一、二的课程,知识分散,不连贯,如果教师盲目拔高,学生做 不成,必然丧失信心。2、教学进度快。没有“以学论教” 。 盲目追求复习进度,对知识理解囫囵呑枣,出现“夹生饭” ,以致出现“更多的掉队生”3、盲目跟从“教辅资料” 。缺乏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辅资料。当前,许多学校的状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实施“教案与学案”制度,有效改善了盲 从现象,对资料有取舍,有删减,该补的要补充,
10、该调整的要调整,使教学设计更有系 统性和针对性,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三、复习课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三分之二在课堂上,因此,高三教学工作理念应贯彻在每一节课 中,向课堂要效益,向训练要成绩。1、注重课本,督促验收 基础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课本。基础好,就是课本的内容掌握的好。无论是哪个层次 的学生,都应该把教材做熟。做到:定义会说,公式会推,例题会讲,习题会做。课本例题和习题是多年来经过精心筛选后设置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索 性,在复习过程要善于以这些题为原型,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问题并 加以解决、反思,充分挖掘例题的扩张效应,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11、培养他们的 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2、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对考试大纲中指出的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 合运用”进行分解教学,讲到位,练到家。3、归纳总结,强化记忆 结合典型例题,总结规律和方法。做到“基本方法领悟真谛,基本步骤熟练123,重要题型,研究规律,落实思维策略” 。4、结合课标,研究高考 高考题是知识的载体,能力的体现,课本的延伸,大纲的注解。有计划,有目的安排 适量的高考题,让学生探究,达到明确方向,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教师对高考题的研 究还应注意与新课标理念的联系,以把握命题的趋势。5、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复习课既要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高度的自主
12、性和参与精神,培养 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四、怎样打造高效复习课复习课如何上?知识如何串?方法如何讲?说到底,高三复习课其实就是“教什么 和怎样教”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注重复习方法,讲究复习策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 关键。“能在第一轮复习中,大多存在复习起点过高,选题过难的误区。要打破这一误区,就 要降低起点。低起点,方能重视“三基”,方能使“四能”培养成为有源之水。在突出 力”考查的今天,对“三基”的考查仍是高考的基调之一,强调能力决不意味着可以忽 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和方法。因此,高三数学教学必须按考试说明对 知识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全面系统地复习,切实抓住“三基”
13、的教与学,让学生真正 理解掌握,形成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五、高三复习课的基本策略一一课本求会,知识融联,典题融变,方法融通1.课本求会一一坚持用“四会”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 定义会说;公式会推;例题会讲;习题会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定义,特别是一些核心概念,务必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要求。 告诉学生不能只知大概, 要能准确说出,特别是不能遗漏或说错“关键词”。课本公式,要求会推。八十年代,考勾股定理证明,余弦定理证明。今年四川卷考两角 和的余弦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证明。这些都是教材上明白无误清清楚楚写好了的。 突然考查公式证明,我们的学生(广平一中假期学习的部分学生) 有80
14、%的学生记不得, 没有印象。有少数有点印象,只知大概。像这样的基础性公式,不仅蕴含着重要的数学 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而且是推导其他公式的基础,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0年高考四川卷(理)的第19题是:cos cos sin sin(I)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C : cos(由C :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 : sin()sin cos cos sin4 uuu uLur(n)已知 ABC勺面积S舟AB?AC2010年高考四川卷(文)的第19题是:(I)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C33,且 cos B -,求 cosC .5:cos(cos cos sin sin
15、由C :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sin cos cos sin(n)已知cos4 3(-,),求 cos(,-),tan5 2例题会讲,不是因为课本例题简单,而是因为例题反映了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习题会做,反映出对基本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掌握。为后期的整合与提高做好准备。2. 知识融联一一坚持用联系观点审视教材,审视数学知识高中数学知识丰富多彩,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只是高一、二时学的知识到 高三的时候大都忘记了,好多公式记不住了,定理分不清了,概念模糊了。因此在高三 复习的时候,必须将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进行梳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 可安排24节课进行专题梳理,进
16、行横向联系,把书读薄。当然这种梳理不是简单的 知识再现,更不是面面俱到的简单重复,而是择其重点和难点,找准突破口,重新认识知识。梳理数学核心概念,展示概念内涵与外延重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系统化整理,清晰展现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多面体部分的概念较多,且易混淆(hun Xiao):多面体,简单多面体,凸多面体, 棱锥,正棱锥,直棱柱,四棱柱,直四棱柱,正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 长方体,正方体,这十四个概念用文氏图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理解数学概念是进行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核心数学概念,承载着 引领章节总体内容的展开,处于知识结构的核心地位。如函数定义,三角函数定义
17、,曲 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圆锥曲线定义,概率的意义,导数的定义等等。高考试 题直接或间接地实施对概念的考查,概念不清,难以作答。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 重视对概念教学的认真设计,务必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相邻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教 学中要防止对重要概念挖掘不深,肤浅蒙眬的教学安排。也要防止对某些章节众多概念 的简单罗列,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进行概念教 学时, 例1: 棱柱、 面体,指数式对数式指 数 幂 的 运 算 性 质对 数 的 运 算 性 质疋梳理性质与原理,展示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例2:有理数指数幕的运算性质与对数的运算性质, 在复习时将这
18、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进 行复习,展示问题原有的结构风貌,复习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指数与 对数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复习时可梳理成如下对应关系。例3:对于函数奇偶性的学习,可以进行如下表所示的系统性的归纳整理文字描述特征式几何意义变式结构命题的否定本质偶函数的定义 恒成立函数图象 关于直线(y轴)对称存在X0 D使不是偶函数函数 图象 对称 性规律表二:函数奇偶性的拓展认知(三个基本规律)单 调 性奇函数在对称区域上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对称区域上单调性相反解 析 式y f(X)为奇函数y f(X)为偶函数,记忆口诀: 奇求对称式, 内外都有负; 偶求对称式,只有内函负。对关 称 性
19、 关于奇函数图象函于(0,0)点对称特征式旨数f(x)图象关于点(m,0)对称的代数特征式偶函数图象二直线x=0对称特征式函数f (X)关于直线x=m对称的代数特征式f (m x) f (m x)或例4.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一函数奇偶性完整认知结构表解析式满足的关系函数图像具有的特征f(-x) = f(X)关于X轴对称f(-x)=- f(X)关于原点中心对称f (a-x) = f (a+x)关于直线X= a轴对称f (a-x) =- f (a+x)关于点(a,0)中心对称f (a-x) = f (b+x)关于直线x=a b轴对称2f (a-x) =- f (b+x)关于点(皂空,0)中心对
20、称2y=f(a-x)与y= f (a+x)关于y轴对称抓公式推演与变通教学,揭示方法,感悟思想,展示公式变形技巧与方法,强调公式 应用范围例5. 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代数运算中应用较多的一个公式,它常常与其他数学对象的求解联系在一起, 复习时可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公式的恒等变形:例6.余弦定理的推导,如何推证?体现怎样的数学思想?有怎样的变式?一箭三雕推三式:余弦定理,射影定理,正弦定理;关于余弦定理的推证,有基于向量方法的证明,见教材第142页的推证过程。有基于平面几何学的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其特例一一勾股定理证明。还有基于坐标法的解析证明方 式。方法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数学思想。
21、ULU UUU LULTLUUTLUWUULff一个基本的向量式: AB BC AC(),并计I AC I b,|AB| c,| BC | aUUU UUU _ UUT _将()式两边平方,(AB BC)2 (AC)22X2(为X2)2 2xiX2 ;11X-Ix2X;x;(XiX2)( XiX2)2 3X1X2;X1X2X1 x2XiX2X2X12 Xi2X2轨十 X2| g X2)2 4X1X2b2 a2 c2 2accosB余弦定理;Luur取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uur取与AB垂直的单位向用r乘()式两边,可定理 bsin A asinB (分 2 .2 a b得正弦B量式)r量i,式变
22、形b2 2abcosC,逆向变式cosC2ab2-;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得到结构j,用j乘()式两边,得到b ccosA acosC 射影定理;变式c2 (a b)2 2ab(1 cosC),结合均值不等式a2 b2 2ab,得到不等变式cosCc2 1 一。2ab高中阶段的任何公式都兼具方程、函数、不等式的属性,代数恒等式型的公式是显 于形式的外表,变化则是蕴含其中不变的事实。从公式的推导到公式的变形,强调公式 的正用,反用和変用。认真落实。3. 典题融变一一坚持用变化与发散的观点统领例(习)题教学 在进行单元或章节知识梳理时,应挖掘出含有典型方法和原理的典型题型。体验这些典 型的方法该如何运
23、用。3.1多题归一,感悟典型方法 课本中,有一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与联系,通过概括让学生感悟到他们在方法 上是归一,从而实现对方法的记忆和感悟。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求通项公式an。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将这n例7.数列一章中,错位“项”消法是一种典型方法,让学生通过如下问题进行体验: 问题1。1个等式相加,错位项消之后,得 an a1 (n 1)d ;问题2。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由等比数列定义可知:aai33a4q, q,a?a3q,Lanan 1q,将这n 1个等式相乘,错位项消之后,得n 1an aiq 。13。求和一1g2通过上述例子,将课本知识蕴含的基本方法一一“错位项消
24、法”予以挖掘展示, 可以领悟到错位消法的运用技能。问题13g41nn(n 1) n 1学生就n 1公式例8: “延式差”法一已知Sn的递推式,求通项an,常常借助an ” S 1,0 2实施转化。这时常用“延式差”法。一般地,对于一般的数列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问题,是多年来高考的热点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如下的规律:an与Sn的关系式,关于an递推公式,关于&的递推公式,前n项和公式,通项公式等基本数列”求这五种关系式的转化策略为下图所示:可以概括为“延式差+辅助数列 解。3.2 一题多变,体验方法归一 例9.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问题:当t (0,1时,
25、不等式3tX 当 0<x<1 时,g (x)>0, g(x)递增, 当 X 1 时,g(X) 0, g(X)递减。 所以,X 1是g(X)的最大值点 mt 1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变题1:当0 X 时,不等式3sin63X csinx 1 0恒成立,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变题2:若函数f(X) X1 2 -cx X 25在区间(0,1上为单调递减函数,求实数 C的取值范围。变题3:设不等式9X0的解集为A,集合 Bx|3x2CX 10,若A B,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X2 y21的实数,恒有不等式变题4。求最大常数C,使得对满足X 0,y 0,且X6 y6 cxy 成立。
26、以上问题,均可以转化为原始问题的解决方式。3.3 一题多解,展示灵活思维例10. 2010理科数学20 (导数)试题分析f(X) (X 1)ln X X 1.题目:已知函数若 Xf(X)X2 ax 1,求a的取值范围;证明:(X1)f(x)0。解析:(I )方法一:(分离参数法)X 1.In X 1 X由题设xf (x) X2f(X)In Xax 11一得 xf (x) xln X 1X整理得,In X X a令,g(X) InX X, g(X)g(x) g(1)1 所以,a 1方法二:(数形结合法)aX 1 整理得,得,xf (x) xIn X 1,由题设 xf (x) X2In X X a
27、令, y1In X, y2 X a两者图像相切、相离时,In X X a成立令切点为(X0,y0),则k11Xok21得X0y。In X0X0a 10得,当 a 1 时,y1 In xy2 Xa相切当a>-1时两者图像相离,且y2X a的图像在y1 Inx的图像上方所以,a 1(n)方法一:(标准答案,借助研究过程中的结论,巧妙讨论,获得解决)由(I )知,g(X) 1 得,In X X 11时,f(x) (X1)ln X X 1xIn X (In xX 1)0(不等式的性质)f(X) In X (xln X X 1)In X x(In1 X评述:【我们的学生能想到从此切入吗?从全省考生
28、情况看,很少,我们抽查到的试卷中 很少发现从此切入的学生,在6月19日与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的命题专家交谈时,我们 都提到这一点,专家的解释是,命题教师都是大学的教授,采取入围式命题,即等待考 试结束后才可以让命题教师获得自由,标准答案与考生答题不符,可能与教师的专业研 究方向即学术性的方向有关,对真正的中学一线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所致,我们需要加 强与中学教学的沟通,需要研究关于直接控制答案的问题,必要时也可采取“间接控制 答案”的方式。力争把学生答题的所有思路都考虑进来。太学术化而导致学生答不出来 的情况总归不太好,不能离中学生太远,离中学实际太远。】(n)方法二:(二阶导数法)当0x1时,f
29、(X)0,f (X)递减f (X) f (1) 10 ,f (X)递增,f(x) f (1) 0同理当X1时,f(X)0,1f (X) f (1)1 0f(x)递增,方法三:当X 1时,f (X) 10f(X)递增,f(x)f(1) 0,当0 X 1时,令(X)f (x) In1 1(X)-2, (X) 0,X X(X)(1)1 0,f (X)0f (x)递增,f(x)f(1) 0(n)方法四:(整体考虑函数,(X)递增(X 1)f(X)01(x)递减用三阶导数的方法)fX -Xf(x) f(1)0 (X 1)f(x)0XXX令 F(x)(X 1)f(x)F(x)2xl nxX12,F1(x)
30、 2ln X 1XX当0X 1时,F(X)0,F (X)递减,F (X)F (1)20,F (X)递增F (X)F (1)0,F(x)递减F(x) F(1) 0同理,当X1时:F(x) 0(n)方法五:(学生的做法)令 F(x)(X 1)f(x)当0X 1时,F (:x) 0F (x)递减,F(x)F(1) 0当X1时,令G(X)F (X)G(x)2ln X丄21,G (X)22c-0G(x)递增,G(x)G(1) 20G(x)递增,G(x)G(1)0,即卩 F(X)F(x)递增,F(x)F(1)(n)方法六(学生的做法)因为 f (x) (x 1)ln x x 1 ,所以f (x)xin X
31、 1令 g(x) xlnx 1,则 g (x)in x 1,故g(x)在(0,1)递减,在(1,e)递增,所以g(X)ming(e)1所以f(x)在(0,当0 x 1时,f(x) f(1) 0x 1时,f(x) f (1) 0,综上, (x1)f(x)理科数学20 (导数)试题正评分值分布表IIIJ.IJ.01£3电5£7e9101£4 层£3. £9o.g1U 21里ML. BQ酣S.Hlb0.T2 74.方法融通坚持用数学思想方法统领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理解知识J u2例11.方程a2 b2 1的曲线是什么图形?x y这一问题的探究程度,能彰
32、显学生对解析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处理问题所应用的方法的 灵活能力的一个检验。方程形式对称简练,与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貌似相同,实则 完全不同。它们的图象是什么呢?2 2x y TT a b的椭圆图象的基本过程,其实质是:确定变量范围 研究曲线对称性 线性质(渐近线、单调性、特殊点等)描点作图。而这一过程所揭示的正是解析作图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就可以运用这一理论作指导,进行作图的探讨。概括为两个步骤:b21(a b 0)的性质,第二步,小范围描点作图(函数图像) y我们知道,教材根据讨论椭圆的性质之后,逐步描绘出方程1(a b 0)所表示确定小范围的曲后,2a2x学生明白搞清楚之 第一,研
33、究方程,第三步,全方位作图(方程的曲线)。2 b22范围:由冷 1(a b 0)可知,X 0,y 0,所以冷1且x yxb22 y1,即 |x| a 且 | y | b,由线性规划知识可知,图象应在直线 x a和y b所确定的四个直角形区域之内;对称性:以x代x,方程不变,同时以 y代y方程不变,故方程的曲线关于x轴,y轴以及原点对称;因此,只需画出图象在第一象限部分即可。由2 b2笃一1(a b 0)变x y形得:y2竺Ix ay b 0,故 y 了生Vx a,(x&xa),由上式可以看出,当时,y b ;当x a时,单调性而函数y,(xa)的单调性可以通过导数方法来确定,即a2ba
34、2'3,因为x2a b 0,所以0,因此,(xa)是定义域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绘制图象(如图示)反思:这一问题,同学有一定的新鲜感! 有似曾相识之感,无下手解决之力。可见,教 材中研究方程曲线画法的思想并没有真正感悟, 只是对部分的步骤和方法有片面的理解。 更多的情况是,许多同学不能够完整地制定作图计划、实施作图的基本操作。课后的交 流使我们发现: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对即先有曲线性质的讨论,而后一个成熟的数学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没有掌握 才有方程曲线的描绘。这正是:性质研究为先导,描绘图像错不了;曲线性质终需证,图形仅起示意性。 数形结合方法好,须知源头有分镳。借用图形观性质,研究性质画图形。第四部分:其他问题的几点建议1关于复习内容的顺序优化高三复习不同于高一、二的新授课学习,知识内容虽然都已学过,高三的任务一方 面是帮助学生和遗忘作斗争,另一方面是知识整合,帮助学生把知识从原有的认识调整 到新的高度或视角去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网站用户注册协议
- 酒店住宿协议及账单结算流程规范
- 农村社区设施改造共建协议书
- 护士年度思想总结范稿
- 幼儿园大班谈话活动方案
- 小白兔救小袋鼠400字(11篇)
- 合作社经营权租赁协议
- 糖尿病饮食指南
- 学校体育年度方案
- 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 欣灵变频器恒压供水参数表
- 2025兰州市西固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工程合同平移协议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G3证考试试题题库(200题)含答案
- 饲料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 酒店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
- 2025浙江慈溪市水务集团限公司招聘国企业人员1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5届小升初总复习数学测试卷含解析
- 2025吉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电钻清洗消毒流程
- 促进教师微课题研究合作的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