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配套规划规范标准》(标准修改版)_第1页
《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配套规划规范标准》(标准修改版)_第2页
《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配套规划规范标准》(标准修改版)_第3页
《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配套规划规范标准》(标准修改版)_第4页
《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配套规划规范标准》(标准修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规划标准1总则1.1为更好的完善公共交通一体化,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骨干运 输作用,扩大其吸引客流的范围,指导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提 高轨道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步行、非机动车、有轨电车、公交车、出租车、小 汽车)以及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制定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2 本标准用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交通换乘设施的规划及城市设 计相关内容的编制,指导轨道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要点相关内容的拟定,指导轨 道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方案的审查。1.3 轨道交通换乘设施规划应贯彻“安全、舒适、便捷、高效、集约”的 规划原则。1.4 若轨道线

2、路位于新区,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建设时,应按编制的轨道交 通线网沿线土地控制规划和本标准控制和预留用地,保证交通接驳设施的建设。若轨道线路位于已建成的老城区,可利用老城区进行更新改造的时机,参照本标 准对轨道站点周边用地进行预留控制;或采取与周边土地经营者合作等手段,尽 可能优化完善轨道站点的接驳交通设施, 保证设施接驳的标准和服务水平,对设 施的布局形式不做硬性要求。1.5 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中应用本标准时, 应综合考虑用地规模、 现状及周边用地情况、地形地貌、周边交通设施条件、行政管理要求等因素的制 约和影响,在保障换乘功能合理布局的前提下站点周边的换乘设施的配套方式可 适当调整。1.

3、6 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规划及相关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编制2.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或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及时开展轨道交 通站点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并随着轨道交通工程规划的深入,不断深化与 优化。规划成果应及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2.2 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应与轨道交通规划各阶段相对应。2.2.1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即完成轨道线网规划或轨道线网建设规划 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依据本标准, 控制和预留大型交通换乘设施 规划用地,并考虑联合开发等综合建设可能性,这将

4、成为后期编制轨道站点交通 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的基础之一。2.2.2在轨道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针对确定的轨道线位与车站站位, 开展轨道线路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 通过站点分类,分近远期进行需求 预测,确定各项接驳方式需求及各项换乘接驳设施的规模。2.2.3在轨道线路初步设计阶段,依据轨道车站平面布局以及各站口分向客 流预测,完成各项换乘接驳设施布局方案,同时对车站平面布局设计提出反馈意 见。2.2.4在轨道工程进入施工图阶段或轨道车站周边进行城市设计、建筑方案 时,根据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将换乘设施用地作为轨道工程设计的一 部分或作为轨道站点周边建筑方案的一部分, 严格控制

5、下来,确定责任主体,确保换乘设施与轨道交通同步建成、同步使用。i姒简(fl 1印讯sm i-锁道交矗观划孝£4亍E曲掃疽摆来接驳“划,UPSUS设義为£11#工理设计的一部分戴件离iXii站点面边«追方«-亂井,严殆控利下東I 确定*旺±博研&按乘谢坪轨】它交通同同齿ff用.ft篥谡施一体比衛 a班划 坟市坂创图1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各阶段对应工作内容图2.3 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应以轨道交通全网为研究对象, 综合考虑换乘设施的配置;在进行具体站点的交通接驳设施规划时,研究范围则控制在以轨道车站主体为中心半径 5

6、00米内。2.4 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接驳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线路总体情况;(2)沿线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情况;(3)全网大型交通接驳设施规划及现状情况;(4)交通接驳需求预测;(5)换乘设施规划方案;(6)换乘设施交通组织;(7)政策保障。具体编制要求参见附录 A。3轨道站点分类3.1轨道站点的分类依据轨道站点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建设程度及其周边地区开发功能进行划分。3.2 轨道站点所处地区按地域可分为:(1)主城区及外围核心区(江北新区核心区、仙林副城核心区和片区中心区、东山副城核心区、六合中心区,六合 雄州老城、江宁东山老城、浦口珠江老城);(2)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3.

7、3轨道站点所处地区建设程度可分为:(1)建成区,指已开发建设完成的区域;(2)新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开发状态的区域。3.4轨道站点所处地区按周边地区开发功能可分为:市级综合换乘枢纽、公共中心型、交通枢纽型和一般型。表1轨道交通站点按周边地区开发功能分类站点分类分类说明市级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客运站场,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与轨道交通共冋形成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公共中心型换乘枢纽包括市级、地区级公共中心,大型公建设施较多,人流、客流密集, 可辐射整个市区甚至更外围城镇交通换乘型换乘枢纽通常位于轨道交通线路的转角处或终端站,主城区边缘或外围地区2条及以上轨道相交处,服务于周边较

8、大范围,为片区换乘型车站一般型换乘枢纽中间一般车站4站点换乘设施组成及配置要求4.1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主要包括:步行换乘设施、临时停车换乘设施(公交停靠站、出租车接送+汽车(P+R)停靠站)以及停车换乘设施(非机动车停车场、公交首末站、小汽车停车场(P+R)、出租车停车场)。4.2 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范围不同,可分为内层、中层、外层三个换乘服务圈。内层换乘服务圈服务半径约为0.51.0km,主要包括步行、非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中层换乘服务圈服务半径约为 13km,主要包括 非机动车、公交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外层换乘服务圈服务半径为3km以上,主要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交通

9、方式的换乘。表2各接驳方式合理服务半径接驳方式速度(km/h)合理服务半径(km)步行3.60.6自行车102.0公交15252.55小汽车2540574.3站点换乘设施配置准则表3站点换乘设施配置准则车站类型市级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中心型换 乘枢纽交通换乘型换乘枢纽一般型换乘枢 纽换 乘 设 施 类 型步行接驳设施由综合交 通枢纽设 计统 一考虑上下车站台公交车临停接送停车场公交车非机动车临时接送小汽车X(一类区) (二类区)(一类区)(二类区)(一类区)(二类区)注:表示必须设置,表示尽可能设置,一表示可设置,X表示不单独设置4.3.1市级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施接驳设计由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统一考虑

10、,本指南不作详细规定。4.3.2小汽车停车场需要较大规模的场地设施,主城区试条件设置,外围地 区尽可能设置。433建成区用地条件紧张,停车场设施可视情况设置,本着集约原则,尽 可能整合至周边建筑内。尚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新区,要预留足够的换乘设施用地。434线网未完全形成前应适当加大非机动车与小汽车换乘设施的规模,以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并做好近远期衔接工作。4.4 轨道交通接驳方式考虑的优先顺序为步行、 非机动车、公交、出租车、小汽车接送及停车换乘,在市中心商业区由于建筑、人流密集,城市、道路空间 狭小,需要适当控制非机动车停车位。5换乘设施规模5.1换乘设施规模测算流程图2换乘设施规模测算流

11、程图5.2 换乘客流量预测包括轨道交通乘客和站点附近建筑物的吸发客流两部分。轨道交通乘客是指通过各种换乘设施上下的乘客,不含在轨道系统内部的换乘客流。站点附近建筑物的吸发客流是指利用轨道站点换乘设施进出周边建筑物的乘客。5.3 交通换乘需求预测应以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确 定各类换乘方式分担率,再通过附录 B确定各类换乘设施规模。5.4设施规模推算关键在于确定各类换乘方式分担率,对于无法进行实地 调查新建车站,可参照现有所属地域和周边开发功能较为相似车站的调查特征。5.5交通换乘需求预测应以满足近期需求为前提条件,并为远期发展预留 条件。换乘设施布局与设计6.1各类换乘设施与车

12、站出入口的最远距离:(1)非机动车换乘设施距离 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不宜大于 50m;( 2)公交换乘设施距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不 宜大于100m;( 3)临时停车换乘设施距离轨道车站出入口的最远步行距离不宜 超过180m;(4)停车换乘设施距离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最远步行距离不宜超过300m。6.2 各类换乘设施布局设计要求如下:6.2.1步行换乘设施:(1)轨道交通车站各出入口均应设置连续完整、顺畅直观的步行系统;(2)轨道交通车站尽可能兼顾行人过街的功能,在非付费区设 置包括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等在内的行人过街设施。结合相 邻道路等级及轨道车站形式,选择平面过街或立体过街形式;

13、(3)行人过街设施应与周边公共建筑的行人出入口顺畅衔接,保证24小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 设置必要的交通诱导标识和安全设施。6.2.2非机动车与公共自行车换乘设施:(1)非机动车与公共自行车换乘停 车场应根据服务对象性质及用地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在地铁出入 口处进行就近布设。(2)在非机动车停车场内选择靠近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适 当位置,设置或预留公共自行车车位。公共自行车设施规模应依据已编制的公共 自行布局规划或参考相关公共自行布局原则确定。(3)换乘设施设置时尽可能结 合周边建筑或轨道车站在路外建筑内设置。6.2.3公交换乘设施:(1)公交换乘设施一般包括公交停靠站及公交场站。

14、(2)公交换乘尽量设置港湾式车站,视实际情况可采用直线式或锯齿式,尽可 能预留超车空间。当有多条线路汇集需要设置多个港湾时, 可配置独立公交场站进行换乘。(3)尽量合并公交换乘设施空间,方便公交线路间的换乘。(4)立交 桥匝道出入口段不得设置公交停靠站,快速路及主干路宜设置公交专用道接驳地 铁换乘客流,公交停靠站应设置为港湾式停靠站。624临时停车换乘设施:(1)临时停车换乘设施用于轨道乘客接送车辆的临时停靠,主要包括出租车、小汽车接送、班车等接驳方式。(2)若无独立场地仅设置路边停靠位时,宜采用港湾式停靠,尽可能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3)在所有临时停靠位中,出租车停靠位宜设置在靠车站出入口最

15、近的位置,距离宜控 制在100m以内。625停车换乘设施:(1)停车换乘设施用于满足私家车全天候的停车需求;(2)其设置应结合其他场站设施空间进行立体式布置或结合周边商办用地联合 开发,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与车站站厅相连, 否则应设置步行走道联系停车场与 车站出入口;( 3)大型换乘停车场宜适当拆分、分散布置,减少交通集聚,避免 影响景观。6.2.6地铁与有轨电车、BRT等地面中运量换乘要求:(1)在布设中运量站 位时,尽可能缩短与地铁的换乘距离;(2)地铁换乘设施与中运量换乘设施应综 合考虑,一并设置;(3)保障换乘人群步行流线安全、顺畅;(4)当地面中运量 位于路中,需要穿越机动车道与地铁换

16、乘时,宜采取立体换乘,由地下通道或空 中连廊与地铁衔接。地面换乘时,应就近设置过街斑马线,方便中运量乘客换乘 地铁。6.3 换乘设施布局时应系统考虑交通换乘设施与外部交通的联系,处理好 轨道交通车站的进出站乘客与外部交通的流线组织,保证各种交通出行方式换乘 顺畅。应统筹考虑各项交通换乘设施之间的流线组织,保证各种交通出行方式之 间有序转换。应合理组织非机动车停车场、公交场站、出租车场站以及小汽车P+R停车场的内部交通流线,保证行人及车辆流线连续、合理、便捷。交通换 乘设计范围内,应结合交通组织设置诱导标识及标志标线。7站点及周边土地利用引导及服务设施配置要求7.1土地利用引导适用范围为轨道交通

17、车站周边约500米*500米的区域;周边服务设施配置要求适用范围约轨道交通车站周边200米*200米的区域。7.2 轨道交通车站周边设施配置应满足“五位一体”的要求:7.2.1交通一体化:应优先考虑轨道交通与其他多种出行方式的接驳,科学 设置换乘、停车和步行体系,各类交通换乘设施尽可能无缝衔接。7.2.2功能一体化:轨道交通车站及周边土地利用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控 制性详细规划,应与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相适应, 与轨道车站的功能定位相适 应,与枢纽站客流规模相适应。7.2.3用地一体化: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用地应整合开发,加强地上地下空间、 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的相互衔接,形成高度集中、立体化的建设

18、。724景观、空间一体化:轨道交通车站周边提倡用地功能的混合发展,以 复合开发的方式融合各类设施;地铁“四小件”和相关配套设施应结合到站点临 近建筑内。725收益一体化:结合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对土地政 策的利用研究,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7.3 依据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的城市功能、交通条件、景观环境、用地现状 条件等,对不同类型的轨道车站周边用地的土地利用进行引导。表4轨道交通车站及周边土地利用引导建议车站类型土地利用引导市级综合客运枢纽大型对外枢纽(机场、铁路或混合枢纽)以综合交通设施为主,同时鼓励进行综合开发,可包 括商业、办公、会议、酒店、文娱等功能。一般对外枢纽(公路枢纽)

19、以综合交通设施为主,冋时鼓励进行综合开发,可包 括商业、办公、酒店、文娱、居住等功能。公共中心型换乘枢纽教育医疗型以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为主,配套商业、居住、办公、 文娱、交通换乘设施等商贸金融型以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为主, 配套宾馆、餐饮、居住、文娱、交通换乘设施等文体娱乐型以文体活动场馆为主, 配套宾馆、商业、餐饮、居住、 办公、交通换乘设施等交通换乘型换乘枢纽中间站以交通换乘设施用地为主,同时根据周边用地性质, 再依据教育医疗型、商贸金融型、文体娱乐型、居住 生活型和产业中心型进行用地布局端头站以交通换乘设施用地为主,并建议结合车辆段进行以 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混合开发,提供

20、为周边社区直接服 务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一般型换乘枢纽居住生活型以居住功能为主,配套社区商业、社区中心、交通换 乘设施产业中心型产业服务设施、交通换乘设施、居住、商业、公寓7.4 轨道交通车站及周边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商务文化设施服务设施、医疗与安保服务设施、行政管理服务设施、邮政电信服务设施及其他服务设施六类,服务设施配置准则如下所示。表5服务设施配置准则市级综 合客运 枢纽公共中心型换乘枢纽交通换乘型换乘枢纽一般型换乘枢纽备注商 业 金 融 服 务 设 施零售设施便利店自动售货机洗衣店000书店000药房00小商铺菜市场0小型超市0000餐饮设施快餐、早点西点房000咖啡

21、馆00特色餐厅000金融设施自助银行、ATM生活服务设施美容美发美甲店0000综合修理铺00照相馆、冲 印店、自助 照相机0000自助缴费点0提供水、电、煤 气、电信等缴费 服务,可结合便 利店设置商务文化设施服务设施图文室000提供传真、打印、 复印等服务小型图书馆0000票务网点00提供航空、铁路 等出票服务;提 供演唱会、歌剧、 电影的文化娱乐 活动的预定与购 票服务旅游宣传点0000提供旅游景点介绍、旅游景点门票购买等医疗与安 保服务设 施医务室警卫室行政管理服务设施IC卡充值点OO简单行政服务OOOO提供市民卡、公 交卡、公共自行 车卡等办卡服务自助服务区提供医院自助挂 号、各类卡自

22、助 充值、手机等自 助充电等邮政电信服务设施书报亭邮政网点快递寄送点OOOO其他服务设施公共厕所问询室OOO寄存点OOO母婴室OOO托管服务室提供托老、托幼等服务注:表示必备功能;O表示可扩展功能;表示鼓励功能。7.5 以轨道站点为核心,构建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环境友好、可持续运营管理的公共空间。站点为地下站时,配套设施尽可能以通道商铺的形式地下设 置,通道商铺包括站厅内零星商铺、 站厅内商业连廊、与站厅相连地下商业街三种形态。站点为地上站时,可采用多层混合开发的形式,将不同功能的设施集中建设。7.6 服务设施应设置于非付费区,且公共厕所、自助服务等非人工设施应 尽可能24小时开放。7.7 结

23、合站点服务设施,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功能设置,组织好各类交通 流线,有序组织进服务设施人流与进站人流之间的流线关系。7.8服务设施必须布置于人行主流线两侧,服务设施距离地铁出站闸机的距离应按必备功能、可扩展功能、鼓励功能的优先顺序设置。7.9站点核心区的空间组织应充分考虑不同产权单位的使用需求和管理需要,明确权属边界和管理边界,在不同的高程空间中明确不同权属空间的对接要求。8政策建议8.1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和轨道交通经营单位组织编制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8.2 根据本标准或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在控制性详细 规划

24、中落实换乘设施用地,同时将换乘设施用地作为轨道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或作为轨道站点周边建筑方案的一部分,严格控制下来。8.3建议在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一体化衔接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市政府牵头协调各区政府、规划、建设、交通、地铁等相关部门,逐一明确各类换乘设施的建设主体和建设时序,确保换乘设施与轨道交通同步建成、同步使用。8.4 根据相关换乘设施接驳规划,依据“谁拿地谁建设”的原则,明确轨 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建设主体。8.4.1换乘设施属于轨道交通用地范围内,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同步建设。8.4.2换乘设施涉及的轨道交通车站相邻的土地,由市场招拍挂出让的,在 土地招拍挂条件中明确由受让开发商同步建设。8.

25、4.3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由市区政府纳入市政交通设施建设计划,与 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建议:(1)换乘设施若规划在市政公共用地内,该用地有建 设项目且有明确建设主体的,由其一并建设;(2)换乘设施若规划在绿地等无建 设项目的用地内时,则建议由地铁公司作为换乘设施建设主体。附录A(资料性附录)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规划方案编制要求A.1文件名称南京地铁XX线交通换乘设施规划方案A.2编制依据业主委托 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铁沿线用地规划 地铁客流预测报告 地铁初步设计文件(地铁车站平面总图应表示出入口方向) 地铁车站周边1: 500地形图相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要求等A.3文件组成规划方案说明书 规划方

26、案图纸A.3.1规划方案说明书项目背景说明所研究轨道线路换乘设施规划工作任务来源及项目概况。设计依据给出进行换乘设施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相关规范以及设计任务委托等。设计原则提出换乘设施规划方案的总体设计原则,并针对所研究轨道线路自身特点, 对各项交通接驳设施提出设置原则及相关指标等。线路总体情况说明所研究轨道线路在轨道线网中的功能定位、线路走向以及车站分布等。轨道线路周边用地规划及现状用地调查综合说明所研究轨道线路周边用地规划及现状情况; 详细说明轨道站点周边 用地规划及现状情况。轨道站点周边路网调查及分析说明所研究轨道线路各车站周边路网规划以及现状道路情况,包括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断面形式

27、及实施情况等。轨道站点周边公交站点调查及分析说明所研究轨道线路各车站周边现况公交站线路及公交站点设置情况。轨道站点分类分析说明所研究轨道线路各车站吸引范围内的用地性质, 根据用地性质确定车站类型。近远期客流预测结果给出所研究轨道线路各车站近远期全日客流预测数据。换乘设施规划方案分析得出各轨道站点交通换乘设施需求, 给出换乘设施的规模、数量及设置方案。全线交通换乘设施汇总表给出轨道线路全线交通接驳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性质汇总表。政策保障提出保障政策,明确换乘设施责任主体及建设时序。A32规划设计方案图纸轨道线路站点示意图所研究轨道线路的线路走向以及车站个数、名称。轨道各站点交通换乘设施规划图轨

28、道各站点交通换乘设施布局方案平面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设施规模测算方法B.1步行通道Q15mi nQpds15- 60WP Qpdsv其中,Ql5min 高峰15分钟所有步行需求(人);Qpds 单位时间步行人流需求(人/h);v-单位宽度步行通道人流量(人/m/h);WP步行通道宽度(m)。单位宽度步行通道人流量可根据下表中对应服务水平而确定,步行通道分为平面通道和楼梯通道两种形式来考虑。表B.1平面步行通道服务水平服务水平人均空间(m2/人)平均速度(m/分钟)单位宽度人流量(人/m/h)A>3.25790-1400B2.3-3.25761400-2000C1.4-2

29、.3732000-3000D0.9-1.4683000-4000E0.45-0.9454000-5000F<0.45<45表B.2楼梯通道服务水平服务水平人均空间(m2 从)单位宽度人流量(人 /m/h)A>1.850-1000B1.4-1.851000-1400C0.9-1.41400-2000D0.65-0.92000-2550E0.4-0.652550-3300F<0.4B.2非机动车换乘空间SbiQbi5标其中,Qbi 非机动车换乘轨道客流量(人/日);-非机动车停车场最大瞬间利用率;S示每辆非机动车停车面积,通常为1.5- 2.0m2。B.3公交换乘空间公共汽

30、车站位的乘客通行能力可由下式估算(假设无交通信号干扰)Q 3600 RBbB tc其中,Q 站位每小时最大乘客量(人/h);b 每个乘客上下车时间(s);B -公交上下客人数;tc 公交车辆间隔时间(s);R抵偿停站时间和到站时间波动的折减系数。每小时服务J乘客所需有效站位Nb :Nb丄如3Q3600 BR其中,J -每小时服务乘客数。当公交客流量超过一定规模时,需要更多的有效站位数。但从右上表可以看出,当设置站位超过5个时,对车站乘客通行能力的增加并不明显, 而且站台过长会造成乘客追赶乘车的情形,对乘客的安全不利。表B.3公交直线排列多站位效率站位数量占道车站港湾车站有效站位数有效站位数11

31、.001.0021.751.8532.252.6042.453.2552.503.75注:多站位的乘车位置不可能等量发挥作用,乘客不可能均匀分布在每个站位,相邻站位车辆可能相互干扰,因此,实际设站时要考虑有效站位数。因此,建议实际需要设置5个以上站台时,尽量在站点临近地区配置公交首 末场站,满足公交独立的上下客空间。公交乘客上下车车位面积可作如下估算:SbusTMQbus其中,0示每标台占地面积。Qbus -公交换乘轨道客流量/h);TM -轨道列车班次;B -每辆车载客数。B.4临时停车换乘空间NkrTM aQkr其中,Qkr-临时停车换乘轨道客流量(人/h);TM -轨道列车班次;a 高峰

32、小时系数。Nkr为需要配置的临时停车空间,另外每 6个临时停车空间需附加设置1个路边小汽车上下客位和1个路边出租车上下客位。B.5停车换乘空间Near其中,Qear -停车换乘轨道客流量(人/日);C -每辆车载客人数;-停车场利用率;-停车场周转率;-停车比例。注:依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站点分类市级综合客运枢纽1号线南京站、南京南站、龙眠大道2号线金马路附录C南京城市轨道站点分类表2011-2020 )及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号线林场、南 京站、南 京南站2009版)对轨道站点进行分类:轨道站点名称4号线1 5号线金马路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1号线长途东 站、南京 南站中

33、胜仙林长途东 站、南京 站中胜12号线I 13号线14号线六合机 场公共 中心 型换 乘枢 纽笆斗山、 晓庄、 模范路、新马鼓楼、珠江 路、新街 口、中华 门鱼嘴、元 通、奥体 东、集庆 门大街、 上海路、 新街口、 大行宫、 孝陵卫五塘村、 大行宫、 夫子庙、 卡子门、 大明路中保站、鼓楼建宁路、 山西路、 五台山、 上海路、 夫子庙、 机场路、 上元大 街(参照 一类区)晓庄、五塘村中华门交通 换乘 型换 乘枢 纽二桥公 园、迈皋 桥、安德 门、软件 大道汪家村、 钟灵街、 马群新庄、雨花门紫金山 北、岔路 口东方家营、 盐仓桥万寿村、万寿村、 黄方村小行、 家村、 善桥金桥市 场、中保

34、站、龙王 街、鱼嘴机场路、 卡子门、 元通、凤 凰大街 站(参照 一类区)七桥瓮大桥南公园、安路、绿博德门、小园、行、绿博园珠江路、 五台山马群、金 箔路(参 照一类 区)七桥瓮公园一般 型换 乘枢 纽燕子矶、天保街、 天保村、 螺堂街、 雨润大 街、兴隆 大街、云 锦路、莫 愁湖、汉 中门、西 安门、明 故宫、苜 蓿园、下 马坊滨江路、 和燕路、 市政府、 浮桥、常 府街、长 乐路、明 发广场吉祥庵、 红山动 物园、玄 武门、张 府园、三 山街、天 龙寺、化 神庙公共中心河定桥、仙林心中胜太西型换胜太路、路、诚信乘枢竹山路大道纽草场门、 云南路、 市政府、 九华山、 锁金村、 花园路、 徐庄

35、软 件园浦江站、 滨江站、 灵山、青 龙下关、福 建路、虹 桥、云南 路、朝天 宫、三山 街、大中 桥、光华 门、小天 堂、七桥 瓮、大校 场、城北 路(参照 一类区)燕尧路、 营苑南 路、锁金 村、富贵 山、明故 宫、光华 门、大校 场路、红 花机场、 夹岗尖山路、 丁家庄、 窑上村、 城河村、 福建路、 古平岗、 草场门、 清凉山、 莫愁湖、 沿河街、 应天路、 东青石、科雨中螺新城 技园、 润路、 和街、 堂街竹山路曹后村、 城河村、 下关、农 贸中心、 定淮门 大街、管双拜岗、子桥、汉胜利村、中门大红花机小天堂、街、水西场、雨花康安里、门大街、台、奥体雨花门、清河路、中心、松凤台南滨江公花江路路园、台湾名品城、 青奥公 园、黄河 路、淮河 路双龙 街乐山路、 管子桥、 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