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名赋千古之绝唱_王勃_滕王阁序_审美品赏_第1页
诗人之名赋千古之绝唱_王勃_滕王阁序_审美品赏_第2页
诗人之名赋千古之绝唱_王勃_滕王阁序_审美品赏_第3页
诗人之名赋千古之绝唱_王勃_滕王阁序_审美品赏_第4页
诗人之名赋千古之绝唱_王勃_滕王阁序_审美品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College第20卷第4期2003年12月Vol. 20. No. 4Dec. 2003诗人之名赋千古之绝唱勃滕王阁序审美品赏陆嘉明-(苏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苏州215002)摘要:诗人之赋,盛誉洪州地势之雄、人物之盛、秋景之丽、名阁之壮,不仅在记实,而更在借 机抒写郁于胸中的浩然气概 。社会情景与自然之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响和谐而成一幅气韵 生动的绝妙音画。写景状物,叙事述愫,深得曲致之美;视角转换,体物情深,极尽峰回路转柳暗花 明之妙趣。壮阔的气象,深远的意境,激扬的情感和沉雄的潜词感人至深,使读者在对历史和世

2、事的反思中领悟人世沧桑和人生甘苦,于视听交感中提升人格境界,于雄快豁达之中欣得深远跌宕之神°关键词:赋;实景;虚神;境界;人格力量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7931 (2003) 04 - 0101 - 03初唐文坛,有“四杰”崛起: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他们皆以诗文兼长齐名海内°其中王勃更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魄,“每有一文,海内惊瞻”,一扫当时文坛“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 绮碎之风,显示出了 “万象更新的初唐英姿”。王勃是睥睨古今锐意改革的青年诗人,诗多率意而为,天真朴茂,寄寓了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激情,显得清峻

3、超拔,不同凡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情壮思直追曹植的“丈夫 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之句(赠白马王彪),意气倜傥,气概雄放°这种卓荦气势也自然而然地带进 了他的文赋之中。滕王阁序是诗人之赋,字字句句皆发自诗人的胸臆,激荡的情思和磊落的风神 扑面而来,使人在激赞自然景观和楼阁之美的同时,尤能进入诗人的心灵深处而触摸到感时叹世的情感律动°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向有争论°从王定保唐摭言所说“时年十四”,文中又有“童子何如” 句,便推定为“少年”之作°然而此说并不可信°因文中又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

4、弱冠”句,古时“弱 冠”应为二十岁;又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说,其父王福肝时谪交趾(今越南北部),王勃前往省亲,途 经南昌,此地旧有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滕王阁,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 文不加点,满座皆惊”。滕王阁修成之日为上元二年,王勃当为二十六岁(也有说二十五岁)。这时他已不是“少年”而是“青年” 了 °因此,前说恐与史实不符°然而王勃确为少年天才,被当时人称为 神童,十六就有人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但他在日后的仕途上又坎坷不遇:s收稿日期:200

5、3 - 05- 20作者简介:陆嘉明(1941 -),男,江苏南京人,苏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994-2010 China Acardemk Jowriial 也*Pubhshing House, All jigJits reserved,w,102“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 («涧底寒松赋),他自比是沉没于涧底的寒松,志远才高却不被所用,心中郁勃而化为不平之鸣。可贵的是他心生悲凉而没有消沉,审时度势又感“坎坷于唐尧之朝,憔悴于圣明之代”(夏日诸公见访诗序),因而便把命运的坎坷和心中的悲凉化为一腔人生激情,其诗文能“鼓舞其心,发泄其用。八紘驰骤于思绪,万代出没于毫端”,“壮而不虚

6、,刚而能润,雕而不 碎,按而弥坚,大则用之于时,小则施之有序,徒纵横以取势,非鼓怒以为资。长风一振,众萌自偃”, “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杨炯:王勃集序)。读一读这篇千古流芳的 滕王阁 序,便会感到同为“四杰”之一的杨炯评赞并非妄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赋”。“赋”,“吟咏性情,各从义类。故情形于辞,则丽而可观;辞合于理,则 则而可法,使读之者有兴起之妙趣 ,有吟歌之遗音。杨雄所谓诗人之赋丽以则者是已”。而“序”, “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此“赋”虽然“次第 有序”,却不主叙事理,而重在借描绘秋日滕王阁之美景而抒发心

7、中感慨和真情,有选本又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本文开篇先写滕王阁所在地洪州的地理形势和人文气象。由“故郡”而“洪都”,说名称沿革而兼顾历史和现实;由“星分”而“地接”,天地对应,地域辽阔;它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 驭荆楚,牵系浙江,居高临下,视野邈远,这是何等壮阔而雄丽;此地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 来人才辈出,名流云集,“俊采星驰”,古今一脉;接着铺陈宴会之盛:“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赞语 频出,合度得体;最后谦虚地点出自己区区一 “童子”竟“躬逢胜饯”,机缘难再。想当时王勃在“腾蛟 起凤”人才济济一堂的盛会中,触景生情,思绪如泉,“欣然对客操觚”,恃才无惧,

8、不辞不让,这是何 等的自信和胆识!读了这一 “引子”,顿感有一股豪气扑面而来 ,原来作者盛誉洪州地势之雄和人物 之盛,不仅在记实,而更在借机抒写郁于胸中的浩然气概,实景中寓虚怀,实事中见虚神。经过这一番铺垫和蓄势,写景状物更是落笔生风,势不可遏。观三秋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秋水、秋山、秋光、秋色,尽在轻寒薄暮之中;各路宾客造访名阁竟是何等风流倜 傥:“俨骖衲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见昔日滕王所建之阁 ,果然雄 伟壮丽,气势非凡:峰峦重重叠叠涌起一片苍翠 ,凌空台阁掩映大地绚丽无比 ,白鹤野鸭栖息在回环 曲折的岛屿之上,富丽堂皇的宫殿配合着冈峦的

9、体势;雕甍、山原、川泽、房舍、舸舰历历尽入视野,景物独特,令人惊异。山川之美,人烟之盛,雨后初晴,风光旖旎,本已迷人眼目心旷神怡 ,那知 王勃似得天助,又突来奇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可谓灵心秀口 ,旷世神笔!读 到这里,谁能不拍案称奇!细细品赏,其味无穷。这是远景与近景的奇妙衔接,又是动景与静景的相互对照;这是绚丽与清净的天然融会,又是暖色与冷调的鲜明对比;这是缜密与疏朗的有机结合 , 又是繁富与单纯的相互映衬 ;是诗人眼前之实景,更是诗人心中之意象 ;是一幅撩人情思的天然图 画,更是一幅诗意盎然的写意画 !如果说,这是流丽飞动的视觉形象,接下来则是清响悦耳的听觉 形象:“

10、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歌与雁鸣,由近而远,由续而断;渔舟 和雁阵,由近而远,由显而隐,社会情景与自然之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响和谐而成一幅气韵生 动的绝妙音画!此情此景,怎能使王勃不情思涌动,“逸兴遄飞” ?这里尽管有管弦之乐、婉啭纤歌,犹若当年竹 林聚会陶公豪饮,更兼如云墨客妙笔生辉,但在极尽人间美事和盛筵欢饮之际,不由得又联想到人生际遇,满腹感慨,心绪曲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是直抒胸臆 有感而发: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因落日而思长安,又因云海而想吴会。在以 下的文字中,他虽然仍以“登临回望”的艺术手法,对

11、眼前所见之景进行全方位的描绘,却在风物景象中淋漓着浓郁的感伤情绪 ,这里有其父被贬交趾之痛 ,又有个人宦途失意之悲,虽深怀济世报国102的高情远志,然“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遥想古人又怎能不感慨 “时 运不济,命途多舛”呢?内心深沉的苦闷和孤独感油然而生 ,字里行间,自有一种郁勃难平之气 。然 而年少气盛的王勃并没有因此沉沦 ,他以超越时空的豁达胸襟,情绪于低沉中忽而高扬,笔锋陡转, 发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慨来,并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 隅已失,桑榆非晚”警世和自勉,表现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怀。这里写景状

12、物叙怀述愫,有起有伏,有咼有沉,有抑有扬,有放有收,深得曲致之美;视角转换,体物情深,忽 古忽今,忽外忽内,跌宕摇曳,极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妙趣 。文章最后更以浓郁的抒情笔调,直接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盛会难再的无限感慨。作者一吐心中之块垒,有回肠荡气之感:请缨无路,投笔无门,空怀壮志而难遇;远行省亲,奉命作赋,“喜”中难掩 心中之苦涩;遇知音,奏流水,却又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这里,既有古今盛会曲终人散的凄 凉,又有对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内心期盼;既有对人生无常世道盛衰的无限悲哀,又有不甘沉沦的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既有一介书生“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的自谦,又有“一言均赋,四韵俱成”的自 负和心中

13、豪情 一气呵成,气骨苍然而又语意宛转;一波三折而又见深远之致。透过这赞而不谀 谦而不卑的文字,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的影子凸现在盛会之间,一个俯仰自如个性张扬的洒脱灵魂徜徉在楼台之上,一赋既成,踌躇满志,“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下才,失金汤之险”(杨炯王勃集注)。是时,王勃又曾作滕王阁诗一首:“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 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此诗同 样写了滕王阁的胜景和古今之慨,不失为一篇佳作,然不及本文气势磅礴境界深远。这是一篇典型 的画家之赋诗人之赋。作者能以画家的眼光,不断

14、转换视角,忽俯忽仰,忽近忽远,追光摄影,变幻 无穷,“抚四海于一瞬”,融山水、建筑、人物于一体,构成一幅以滕王阁为中心的山水人物全景画C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超越时空的艺术想象,忽实忽幻,忽人忽物,目击之象与心中意象相互生成 ,眼前实景与心中幻境融为一体 ,形成多维的艺术空间。画中所状之景,皆淋漓着诗人浓郁的情感色彩 , 反映出自然及人生的事实 ,透过自然景色而能窥见诗人自我最深的心灵境界。这正如清代王国维所说:“境非独为景物也。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此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也。再者,本文语句极富音乐感,骈句对称、整饬而又错落有致,参差变化中而现铿锵起伏 回环往复的音乐旋律,自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 ,拂之不去。千百年来,此赋以壮阔的气象、深远的意 境、激扬的情感和沉雄的潜韵而激起读者的一腔之情,从而在领略祖国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又能在对历史和世事的反思中领悟人世沧桑和人生甘苦,于视听交感之中提升人格境界,于雄快豁达之中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