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篇高堂隆传(文言文阅读)对应学生用书P19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乍.,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由B.。郡督军 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 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 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博士.、驸另邢尉。帝初嗨我,群臣或以为宜飨会, 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 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 。崇华殿灾。诏问隆: “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 ”隆对曰:二才次变之纥用无以1主城电2_ 惟
2、奉礼修德以胜之2,迁寺越珈。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 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 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大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 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 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 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馍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1装勇缈上气力&_ 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
3、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 以报。”诏曰:“生廉追 伯夷,直过史鱼,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 "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节选自魏史 高堂隆传,有删改)第一组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 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B .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 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C .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 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D .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
4、缶/临臣名君/ 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 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 语等断句。“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根据句式结构断句,排 除A与C项;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的断法,无法翻译,且不合语法基本要 求,排除B项。答案 D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的 生员,也指在学校读书的学生。B.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语。C.博士,古代官
5、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D.践昨,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昨阶,帝王登昨阶主持祭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 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594 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虏,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立下战功。当夜魏颗梦见白天结草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说,他帮魏
6、颗是为了报答魏颗不杀其女的恩德。后世用“ 结草 ” 一词比喻感恩报德。答案 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堂隆恪守礼制,维护长官尊严。做泰山郡督邮时,面对郡里督军对太守的不礼貌行为,高堂隆很生气,按剑怒斥督军。B.高堂隆选贤举能,深受皇帝赞赏。做陈留太守时,见犊民酉牧有品行,就推举他做计曹掾,明帝用加官来表彰高堂隆。C.高堂隆重视礼义,劝谏皇帝修德。面对崇华殿火灾,他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劝皇帝要修行礼义与品德,以战胜灾祸。D.高堂隆心系苍生,反对大兴土木。明帝大肆修筑宫殿,各种劳役频繁,他上疏劝谏皇帝更应体恤民力,重视农业生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
7、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 项, “ 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不是面对 “ 崇华殿火灾 ” 提出的观点,而是高堂隆病重时,口述奏书的观点。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译文: (2)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译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8、 是以 ” 译为“ 因此 ” , “ 劝 ” 译为 “ 勉励 ” , “ 虔 ” 译为 “ 虔诚 ” , “ 报 ” 译为 “ 报答 ” 。(2)“ 所钟 ” 译为 “ 缠绕 ” , “ 舆 ” 译为 “ 车 ” , “ 里舍 ” 译为 “ 故里家中 ” 。答案(1)因此皇帝亲自耕地来勉励农民种庄稼;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2)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气力,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家中。第二组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B.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
9、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 C.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D.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答案 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督邮是郡一级的
10、重要官吏,平时由郡太守派出,巡视郡内属县的各个地 方官是否称职,掌管郡内驿站,还可以案验刑狱,检核非法。魏晋时,督邮的地 位开始下降。B.驸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 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C.犹领太史令,领,带领、引领。“犹领太史令”意为如同带领太史令一 般,是说高堂隆深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D.光禄勋,官名,九卿之一。秦汉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后其职能逐 渐演变为总领宫内事务。秦名郎中令,郎与廊同。汉初沿用此名,汉武帝太初元 年 (前 104年 ),改名光禄勋。解析领:兼任,在担任本职时再兼任它职。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1、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堂隆年轻时被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为督邮,有一次见到那里的督军对薛 悌很不礼貌,他不畏强权,斥责督军。因为这件事,后来他被解除官职。B.崇华殿发生火灾,高堂隆借机劝谏魏明帝要修行德义,以战胜灾祸。明 帝升迁高堂隆为光禄勋以示嘉奖。C 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甚至亲自掘土来作表率。而此时天下大雨,冀州灾情严重,高堂隆上疏劝谏皇帝要体恤民力,解救百姓困苦。D.高堂隆病重后,口头上疏说“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 天下”,劝谏皇帝要爱护百姓,表现了他对皇帝的忠诚。解析 此类题目命题方向主要是人物、时间、 地点、 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
12、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 因为这件事,后来他被解除官职” 属无中生有。答案 A4把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译文: (2)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译文: 解析 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首先翻译重点的词语、句式,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如:(1)“ 践阼 ” ,皇帝登基。“ 或 ” ,有人。“ 飨会 ” ,宴会。 “ 纳 ” ,采纳。 “ 迁 ” ,升迁。(2)“ 发 ” ,发生。 “ 所以 ”
13、,用来的方法。“明”,表明,显示。“孝诫”,教诲告诫。“率礼”,遵循礼义。答案(1)明帝刚刚登基,群臣有人认为应大摆筵宴,高堂隆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明帝敬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后(高堂隆)升任陈留太守。(2)所有灾祸变故的发生,都是向人们显示教诲和告诫的方法,只有遵循礼义修养道德,才能战胜灾祸。参考译文高堂隆, 字升平, 泰山平阳人。少年时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郡里的督军和薛悌发生了争执,直呼薛悌的名字呵斥他。高堂隆手按着宝剑怒斥督军说: “ 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登上高阶;赵王弹奏秦筝,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演奏。当着臣下的面而直呼官长的名字,按礼仪该责罚你。” 督军大惊失色,薛悌吃惊
14、地站起来制止他。黄初年间,任堂阳长,后为平原王曹睿太傅。曹睿即位,即魏明帝,任命高堂隆为博士、驸马都尉。明帝刚刚登基,群臣有人认为应大摆筵宴,高堂隆认为不宜大摆筵宴,明帝敬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后(高堂隆)升任陈留太守。牧民酉牧,七十多岁,有品行,高堂隆推举他任计曹掾;明帝赞赏他这样做,特意任命他为郎中来对他加以显宠。后来迁任侍中,还兼任太史令。崇华殿遭火灾,明帝下诏问高堂隆:“ 这是什么灾祸呢?按礼节,该有祈禳之义吗?” 高堂隆说:“ 所有灾祸变故的发生,都是向人们显示教诲和告诫的方法,只有遵循礼义修养道德,才能战胜灾祸。” 后迁升光禄勋。明帝更加大肆修筑宫殿,雕饰观阁。各种劳役频繁发起,参加建造的人数以万计,公卿以下的官员直到学生,没有不来出力的,明帝也亲自掘土作为表率。但天下大雨不绝,冀州发大水,冲走淹没百姓的财物。高堂隆上疏劝谏,言辞急切:“ 天地的最大恩惠叫作生长万物,圣人的最大宝物叫作王位。靠什么守住王位?用仁德;靠什么使天下之人聚合?用财富。既然如此,那么士人和百姓便是国家的基础;粮食布帛, 便是士人和百姓的命根子。粮食布帛没有大自然就不能产生,没有人的劳动就不能长成。因此皇帝亲自耕地来勉励农民种庄稼;皇后采桑(养蚕)来织成衣服, 这是用来正大光明地侍奉上天,虔诚地报答上天所施恩惠的方法。而今上下服劳役,疾病灾荒交加,耕种庄稼的人少,饥饿灾害接连到来,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